风流皇太子 第364章

作者:烟十叁

  “这部分人,儿臣也想给安排一下。”

  闻言。

  不远处的苏瑾眸泛亮光。

  嗯。

  有太子爷那味了,逮着蛤蟆攥出尿来。

  只要是被太子爷盯上,狗都得卖点力气再走。

  文武百官亦是惊叹。

  好家伙。

  还得是太子爷,逆流而上,刚正面,不想入仕的都不放过。

  叶澜天眉头微蹙,好奇道:“你想怎么安排?”

  不知为何。

  叶澜天竟然为这些大儒和文人感到一阵莫名心疼。

  紧接着。

  叶洵缓缓道:“儿臣想在大夏各地修建一些,类似于白鹿书院的学院,招收一些才学出众的寒门子弟。”

  “这些不愿入仕的大儒和文人,刚好可以担任夫子。”

  话落。

  文武百官和叶澜天皆是一愣。

  开学院?

  让这些人当夫子?

  主意虽然还不错,但落实起来恐怕有些困难。

  顿了顿。

  叶澜天缓缓道:“太子,你这想法是好的,但却是有些不切实际。”

  “修建学院,这便是一笔不菲的投入,还有寒门子弟学费恐怕也不是他们能够承担的。”

  “这些夫子,你怎么也要发工钱。”

  现如今,一提到钱,叶澜天是极为头痛的。

  太子虽好,也能赚钱,但花起钱来更是恐怖。

  前一刻刚抄的家,下一刻定然会给你花的明明白白。

  叶洵漫不经心道:“所以,则优而录。”

  “而且,钱不成问题,这些钱也不一定需要朝廷来承担。”

  “哦?”叶澜天喜上眉梢,顿时来了兴趣,“那你说说,这笔钱由谁来出?”

  叶洵淡淡道:“各地商贾。”

  商贾?

  叶澜天感到一阵莫名其妙。

  文武百官亦是困惑不解。

  商人逐利而居,地位低下,他们怎么会心甘情愿的出这部分钱?

  “这是何意?”叶澜天问道。

  文武百官亦是听的津津有味。

  叶洵解释道:“自古重农抑商,皆是因为商人逐利而居,会带动不良的风气,影响农业发展,所以地位低下。”

  “但大家都心知肚明,巨贾是不受限制的,他们用钱完全可以摆平地位低下带来的影响。”

  “既然这东西改变不了,我们何不让这些巨贾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若是地方巨贾愿意捐钱修建书院,提供书籍,为寒门子弟提供书费,为夫子提供学费。”

  “那我们便给他们后辈一个入院学习,参加科举的机会。”

  此话落地。

  文武百官皆是一惊。

  好家伙。

  连巨贾都给算计里面了。

第466章 凶猛太子爷,刚正面(3/5)

  听着叶洵的话。

  文武报官和叶澜天,皆是陷入沉思。

  太子爷就是这样,他不管你们爱听不爱听,能说的不能说,全都给你说出来。

  而且,太子说的是事实。

  豪商巨贾家中子弟不能参加科举,不能入仕。

  真的不能吗?

  他们的手段多着呢。

  换户头,过继子嗣,甚至是他们干脆经商都不是报的自己身份,而是家奴身份。

  所以他们不用入贱籍。

  这点事,随便给地方府衙塞点钱便搞定了,不是什么难事。

  所以规矩是给谁定的?

  不过就是给那些坊市间的小商贩,给那些贩夫走卒,挑担货郎定的。

  只是,这是丑闻,对于朝廷来说是不作为。

  所以大家伙都不愿意提起罢了。

  叶澜天不知道吗?

  当然知道。

  但根本就阻止不了。

  阻止不了的大家会默契的选择性忽视,就当它不存在。

  眼不见心不烦。

  而且影响也不是很大。

  叶洵对于这点看的分明,既然大家偷偷摸摸的花钱干这件事,还阻止不了。

  那为何不让他们替朝廷,替百姓花这部分钱?

  文武百官有点担心,纷纷抬头望向叶澜天。

  虽然太子爷说的话不错。

  但这等同于侧面批判朝廷的无能不作为。

  这不等于打陛下脸吗?

  文武百官怕叶澜天会因此生气。

  片刻。

  叶澜天无奈摇头,叹息道:“你呀你呀,专挑朕伤口撕,你明知道这是朕失职的地方。”

  闻言。

  文武百官皆是暗松一口气。

  陛下自嘲,便是没放在心上。

  太子爷能碰到这么位陛下,也算是有福气了。

  古往今来,有几个帝王愿意听批判之言?

  叶洵淡然一笑。

  “父皇无需妄自菲薄,您做的已经很好了。”

  “有问题不要紧,咱们想办法解决便是。”

  “儿臣想,各地豪商巨贾出这修建学院的钱,来换取子嗣光明正大学习与科举的机会,他们肯定是愿意的。”

  “只是今后御史台严加审查官商相互的问题。”

  “而且,这给天下寒门庶民子弟,谋划出一条不用给家里增添压力的晋升之路。”

  “百姓们也会高兴的。”

  这个问题,叶洵思考很久了。

  他想过自己出钱,但杯水车薪,此间花费钱款巨大,难以想象。

  所以,让各地出钱是最好的,但府衙肯定承担不起,那便只有豪商巨贾了。

  他们愿意且乐意出这部分钱。

  叶澜天不可置否的点了点头。

  此时只要不让他出钱,叶洵说怎么办便怎么办。

  叶澜天想了想。

  这件事确实不错,将天下这些闲着没事干,批判这,抨击那的大儒和文人,让他们全都动起来,有事干。

  也省的天天给朝廷找麻烦。

  而且,给天下寒门庶民子弟一条求学入仕之路,今后会大大平衡了朝廷中世家官吏的数量。

  确实没有什么坏处可言。

  此时。

  殿中好一些官吏的脸上有点难看。

  曾经,在这朝堂中。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那是大夏的入仕之道。

  偶尔爬上来的一个寒门官吏,那也是要站队的。

  朝堂根本就没他们说话的份。

  寒门,庶民,那就是低贱的代名词。

  现如今可好,太子爷竟然在朝堂之上,公然给天下寒门庶民学子,谋求这样的进修之道。

  今后几年,寒门庶民子弟入仕的数量,是可以预见的。

  寒门庶民子弟,虽然学习环境差,没有名师指导,但他们吃苦能力和韧劲是寻常富家子弟难以比拟的。

  况且,寒门庶民子弟基数大,机会更多。

  不过即便这些世家官吏心中千万个不愿意,但再也没有一人敢跟太子爷扎刺。

  紧接着。

  叶澜天望向魏无忌,问道:“左丞相,你认为太子爷让地方豪商巨贾出资修建学院之事,怎么样?”

  魏无忌上前揖礼。

  “微臣非常赞同。”

  “正视问题,解决问题,失之萤火,收之皓月。”

  “太子爷此举,开历史之先河,抚恤寒门庶民子弟求学之不易,百姓一定会为之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