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皇太子 第363章

作者:烟十叁

  片刻。

  大大小小近千名官吏,伫立于太极殿中,等待朝会开始。

  由于是大朝会,各地官吏全都前来参加,所以撤掉了殿中的桌案和蒲团,不然这些人还真坐不开。

  与此同时。

  叶澜天身披龙袍,从殿外踱步而来,虎步龙行,步履健硕。

  文武百官不禁感叹,陛下这身体是越来越好了,精气神十足。

  叶澜天扫视叶洵和穆凌霜两人,眉梢舒展,心情更加愉悦。

  现如今,已没有什么是比见到好大儿,还能让他高兴的了。

  片刻。

  大朝会开始。

  叶澜天找了几个土地改革推行比较好的地方官吏,上来分享经验。

  大朝会开始前几日,需要地方政绩审核,就是将地方官吏带上“计簿”【PS:年终报表】,到尚书省上报一下地方的政务与财政收入。

  这是朝廷考量地方的一个重要指标,由尚书省和户部联合审查。

  所以,今日大朝会以总结为主,不然在朝会挨个州城汇报,那估计得汇报到年底。

  对于这些政务汇报,叶洵没什么兴趣,就像是开大会一般,开的他昏昏欲睡。

  穆凌霜倒是听的津津有味。

  半个时辰后。

  政务汇报结束。

  叶澜天满意的点了点头,看来搞掉了肖家和金家后。

  地方官吏的效率明显快了,想法也多了,也知道为朝廷着想了,这是好事。

  紧接着。

  叶澜天抬头望向昏昏欲睡的叶洵,随即道:“太子,今日百官都在,你将棉花种植一事,与诸位爱卿说说吧。”

  提及此事。

  北方官吏的眼眸中,皆是泛起一道亮光。

  棉花和棉服这几日他们都见识到了。

  好东西。

  对于百姓来说简直就是御寒神物。

  叶洵微微揖礼,“是,父皇。”

  随后。

  叶洵走到御阶上,扫视殿中百官。

  “棉花种植一事,在两年之间,严禁商业化,由各州城将任务下放到各县,由各县挑选农户进行种植。”

  “种植棉花的农户可免除农业税,未经允许的不可私自种植。”

  “棉花成熟后由县衙用粮食回购,然后再由当地百姓到县衙用粮食换取棉花。”

  “争取在两年之内让百姓们全都穿上棉衣,盖上棉被,种子的事情大家不要着急。”

  “现如今正有大批棉花种子,从西域源源不断的运来。”

  棉花种子之事,叶洵已经跟哈迪尔商议过了。

  哈迪尔是老胡商,在胡商界还是有些地位的,如今又被封为县男,更是受胡商敬仰。

  现如今,哈迪尔已经跟好一些胡商商队商议过了,让他们回上京城时,只运棉花种子,由朝廷高价回收。

  所以棉花种子叶洵倒是不担心。

  叶洵的种植方式,各地官吏亦是非常认可。

  “棉花是个好东西,确实应该大力推广。”

  “太子爷想的很周全,若是被别有用心的商人一搅合,那百姓必将跟风种植棉花,如此一来岂不是减少粮产了?”

  “对,此事必须受府衙把控,各县府衙统计各自棉花需求量,从而引导种植即可。”

  “百姓们冬天过的艰难,谁若是用这来赚钱,那与发国难财无异,得砍头。”

  ......

  文武百官议论纷纷,对棉花种植一事十分重视。

  望着文武百官高兴的模样。

  叶澜天喜上眉梢,当初他第一次见到棉花和棉衣时,不知道有多高兴。

  这对于大夏北方百姓而言,还真是不可多得好东西。

  所以,叶洵要求给哈迪尔加封县男,叶澜天一点都没犹豫。

  尤其是哈迪尔主动奉献的精神,令叶澜天十分满意。

  叶澜天压了压手,“太子提出的引导式种植方法很好,各地将产量,棉衣和棉被需要用多少料,全都记下。随后统筹出各地需求量,上报朝廷,由朝廷统一派发种子。”

  紧接着,他脸色一沉,剑眉横竖。

  “但若是让朕知道谁在这上面搞花样,别怪朕翻脸不认人。”

  闻言。

  文武百官纷纷揖礼,“微臣遵旨。”

  随后。

  叶澜天再次看向叶洵,“太子,朕听说你给各地大儒文人,发了请帖?”

第465章 太子爷的算计(2/5)

  殿中。

  听着叶澜天的话。

  文武百官皆是一怔,向太子爷投去惊讶的目光。

  叶洵微微点头,淡然道:“没错,儿臣想邀请大儒和文人们,来参加今年宫中的除夕宴。”

  “一个月后,儿臣将名单汇总出来给父皇,还望父皇能将除夕宴准备的丰盛些。”

  给天下大儒和文人发请帖?

  邀请他们来参加上京城皇宫的除夕宴。

  文武百官听后,嘴角一抽,瞠目结舌。

  这.......

  这不是没事找事吗?

  天下这些不愿入仕的大儒和文人们的嘴,是最毒的。

  平日里躲他们还来不及。

  太子爷还要将他们聚拢到一起,聚拢到太极殿中。

  那今年除夕宴可是有热闹看了。

  还得说是太子爷,艺高人胆大。

  叶澜天亦是无奈,缓缓道:“太子,这件事你有把握吗?别到时候,弄巧成拙。”

  其实,这次庐州金家之事,叶澜天还是非常感谢这些大儒和文人的。

  若不是他们牵头,对庐州金家进行口诛笔伐,事情还真不一定进展的如此顺利。

  但这些人的脾气都比较怪,各个对朝廷不喜,对上位者不满,还总是摆出一副壮志难酬,怀才不遇,忧国忧民的模样。

  说实话。

  叶澜天是真怕这些大儒和文人喝点酒,再打起来。

  这特么若是传出去,还不够丢人的。

  叶澜天的感受还不够直观。

  这些地方官吏是眼睁睁看着这些大儒和文人,挥毫泼墨,对金家恶行和官府不作为,进行抨击的。

  前几日,因为庐州金家之事,哪个州城的府衙没有被他们堵过?

  带着为国捐躯将士的家属,带着被拐孩童的父母堵府衙,堵太守府,堵都督府。

  逼着官吏们为名请命。

  而且,他们还策反守军,护卫和衙役,一起请命。

  将府衙搞的狼狈不堪。

  所以,庐州金家得罪的不单单是天下百姓,天下将士,还有天下官吏。

  能得罪的全都得罪光了。

  此时,文武百官希望太子爷冷静下来。

  到时候若是真出点事,他们还真不一定能喷的过这些大儒。

  这些人,嘴毒着呢!

  叶洵风轻云淡,淡淡道:“父皇不必担心,儿臣既然能将他们请来,那便有能力管住他们的嘴。”

  “他们大部分人,除了有点迂腐外,心是不坏的,而且现在各地官吏缺口很大。”

  紧接着,他扫视殿中官吏,嘴角微扬。

  “而且,缺口会越来越大,所以儿臣想着从他们这些人中,抽调一些人为官。”

  听着太子爷的话。

  一些官吏不自觉的低下了头。

  叶澜天倒是眉梢舒展,若是如此,也不是不可以接受。

  这些人虽然嘴毒了点,迂腐了点,但学识和能力还是有的。

  而且这些人,大多刚正不阿,不会干贪赃枉法之事。

  用来任职地方官吏是再好不过的了。

  顿了顿。

  叶澜天点了点头,沉吟道:“好,那此事便依太子所言,邀请天下大儒和文人代表入宫一聚。”

  他心中也明白,若不是冲着叶洵,这些人也不会来,虽然他是皇帝,但也没有这么大的面子。

  不过,叶澜天心中已经想好了。

  到时候若是场面失控,他可不管,赶紧跑路,让叶洵自己收拾烂摊子。

  念及此。

  叶澜天心中又舒服了不少。

  见他突然放松。

  叶洵眉头深锁,他知道便宜爹一定没憋什么好屁。

  紧接着。

  叶洵面带严肃,继续道:“儿臣还有一件事要说。”

  叶澜天没有犹豫,点了点头,“但说无妨。”

  一般叶洵的要求,只要不是太太太......过分,叶澜天都会答应。

  叶洵缓缓道:“来上京城参加除夕宴的大儒和文人代表,虽然有一部分会入仕,但儿臣估计还是有不愿意入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