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皇太子 第1348章

作者:烟十叁

  不多时。

  众人来到了学堂前。

  流沙岛学堂盖的非常好,不过就是有些简陋,没有铺水泥的石阶和院落,粉刷了一半红色的原木,修建了一半的花坛,只有那随风舞动的夏字旗,威风凛凛。

  剩下的就好像是半成品一般。

  穆凌霜四处望了望,不禁问道:“这个学堂,还没有修建完吗?”

  陈旺解释道:“这座学堂与其说是修建来的,还不如说是赵才先生求来的,他求着乡亲们修建的,所以修建了个大概后,他便没有再麻烦乡亲们,只是自己动手修修补补。”

  说着,他指向一旁粉刷了一半的红漆,“这不,这是他自己用工钱托人从东南行省高价买来的红漆,说学堂要有个学堂的样子。”

  赵才则是有些不好意思,因为他所做的这一切,不是给别人看的,纯粹是发展内心。

  叶洵微微点头,直奔学堂而去,学堂内正传来朗朗读书声。

  由于流沙岛学堂的师资力量太过紧张。

  所以只有两间教室,一个教室有五十几个学生。

  其中一间教室是空的,这是赵才所带的班。

  另一间教室倒是有个先生教书,不过却是一个女夫子。

  穆凌霜问道:“这是个女教书先生?”

  陈旺笑呵呵的解释道:“回太子妃,您知道我们这里条件有限,乡亲们大字都不识几个,这女夫子还是从东南行省来的。”

  “而且女夫子教书,这可不是一件小事,乡亲们根本就不认可,还是.......还是赵才先生撒个谎,才......才令乡亲们接受.......”

  叶洵一滞,问道:“什么谎?”

  赵才忙揖礼道:“还请殿下恕罪,草民......草民说是,说是......殿下派来的人,乡亲们这才接受,您的威望高,草民这才不得以.......”

  叶洵微微点头,“无妨,你做的没错,这也算善意的谎言了。”

  说着,他又问道:“为何学生们没有书?用的都是纸张?”

  陈旺解释道:“卑职已经向东南行省学部司申请过了,只是.....只是一直未解决此事,这些纸张上的内容,还是赵才先生和黄莺夫子连夜抄写,也亏得现在纸张便宜。”

  “不过,黄莺夫子也几乎将自己的工钱给搭进去了,唉......卑职只恨自己无能.......”

  叶洵眉头一凝,问道:“那赵才和黄莺的工钱,谁来给发?”

  话落。

  陈旺竟是直接跪在了地上。

  叶洵一惊,疑惑道:“陈村长,你这是何意?有话站起来说。”

  陈旺忙叩首道:“卑职有罪,他们.......他们的工钱是卑职从每年的赋税中克扣出来的.......”

  由于陈家镇还没有县衙,所以赋税都是由陈旺代收,然后上缴。

  穆凌霜听的一惊,问道:“如此说来,东南行省不但没有给你们拨款修建学堂,甚至连书籍和教书先生的俸禄也没有?”

  陈旺摇摇头,“卑职申请过了,陆陆续续已是两年有余,但......但都像石沉大海,杳无音信......”

  听闻此话。

  叶洵不禁眉头紧皱。

  这么多年来,凭借着大夏商行和数百个国家的市场。

  大夏的财政收入是非常可观的,还有农业和商业发展的繁荣,更是给大夏提供了不菲的收入。

  所以在发展军事、科技、医疗、教育等领域。

  大夏朝廷的钱,都是不计其数的往里砸。

  只要村镇修建学堂,补贴、书籍、教书先生的俸禄,那都是有专款和条文规定的。

  叶洵对于大夏教育事业的发展,非常重视。

  所以赵才有这种为大夏教育事业无私奉献,添砖加瓦的精神。

  叶洵才会如此高兴。

  因为他知道,教育事业的发展,人才的培养对于一个国家的兴盛而言,究竟有多重要。

  这本来应该是大夏户部和吏部,联合分管此事的学部司负责此事的。

  为此,学部司还是为此事单独成立的部门。

  但如今陈旺申请两年,石沉大海,这其中一定有猫腻,而且是不可原谅的猫腻。

第1791章 殿下, 您现在有时间吗?

  听着陈旺的话。

  叶洵深呼一口气,宽慰道:“好,此事本宫记在心中了,等本宫回到东南行省之后,第一件事就是解决流沙岛学堂的补贴费用、书籍、俸禄和夫子问题。”

  陈旺和赵才听着大喜,忙揖礼道:“谢,殿下。”

  叶洵摆了摆手,“不必多礼,这原本就是你们该得的,只是朝廷没有做到位而已。”

  穆凌霜柳眉紧皱,虽然没有说话,但心中全都明白。

  有些部门,有些人是又该敲打敲打了。

  与此同时。

  那名在学堂内教书的女夫子黄莺,从里面走了出来,手中还拿着纸张,二十多岁的年纪,一支木钗绾着乌黑发丝,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宛若星辰,身着一件淡蓝色罗裙,清纯有活力。

  陈旺忙介绍道:“黄莺姑娘,这位是大夏洵太子,这位是太子妃.......”

  黄莺一滞,随后福礼道:“民女黄莺,参见洵太子,参见太子妃.......”

  叶洵微微点头,“黄莺姑娘不必多礼,流沙岛学堂真是多亏你了。”

  黄莺忙道:“殿下言重了,黄莺能凭借女儿身,教书育人,已经非常知足了。”

  黄莺在叶洵众人面前倒也不怯懦,落落大方。

  叶洵看向她手中的纸张,问道:“你手中的东西,可否给本宫看一眼?”

  黄莺一滞,随后将纸张递了过去,“好。”

  叶洵接过纸张,上面是一首词,《水调歌头·每月几时有》。

  他记得这是当初他到山东进行土改,赠予白鹿书院的。

  现如今白鹿书院可是大夏境内,响当当的学府了,能入白鹿书院的全都是惊世之才,连国子监都被压了一头,乃是大夏寒门子弟官吏的摇篮。

  这么多年来,已经连续出了十位状元,为大夏发展培养了很多人才。

  想起来,山东土改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

  叶洵将纸张递给了黄莺,问道:“对于流沙岛学堂,你有没有什么诉求?”

  黄莺转头看向一旁的陈旺和赵才两人。

  叶洵笑了笑,“你不用理会他们,他们的诉求都跟本宫说了,你有什么诉求,也可以说。”

  黄莺柳眉一凝,问道:“殿下,您看看这学堂内的一百多个孩子,感觉有什么不妥之处吗?”

  叶洵一愣,太子府众人也是一愣。

  不妥之处?

  他们忙将目光投向了学堂之内,看着那些朗朗读书的学子。

  不过叶洵众人左看右看,倒也没看出来什么不妥之处。

  叶洵眉梢一挑,有些尴尬,“本宫实在没看出来,还请黄姑娘直言吧。”

  黄莺没有回答,而是道:“殿下, 您现在有时间吗?”

  叶洵一滞,随即点点头,“有时间,当然有时间。”

  黄莺道:“那民女想带您去的地方。”

  赵才看向黄莺,忙道:“黄莺,不要胡闹,这可是太子殿下。”

  叶洵则是摆了摆手,“无妨,反正本宫闲着又没事儿,那我们就随黄莺姑娘走一趟吧。”

  说着,他看向黄莺道:“黄莺姑娘,请吧。”

  随后,在黄莺的带领下,叶洵众人离开了学堂,向镇子外而去。

  叶洵众人一头雾水。

  陈旺和赵才两人,也是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

  不过他们也没说话,只是在后面静静的跟着黄莺,沿着街道出了镇子,向西北方而去。

  一炷香后。

  他们来到了一片田地前。

  田亩中长满了庄稼,到处都是忙着除草的百姓们。

  “殿下,你们在这里等等。”

  黄莺扔下一句话,就向田地中跑了进去。

  叶洵众人就站在田边等着,心中更加好奇了。

  他们还真不知道,黄莺的用意究竟是什么。

  不多时。

  黄莺从田地中跑了出来,身后跟着三个小女娃,大的也就十几岁,小的好像只有七八岁的样子。

  黄莺带着三名小女娃,来到叶洵众人身前。

  三名小女娃穿着粗麻衣,皮肤晒得有些黑,身上满是泥土,小脸上竟是有种饱经风霜的沧桑感,令人看了不由的感到心疼。

  不过此时,众人还是不理解黄莺的用意。

  黄莺转头看向三名小女娃,轻声道:“来,将你们的手伸出来。”

  三名小女娃一愣,脸上满是娇羞和怯懦,她们还是第一次见这么大的场面。

  不过她们似乎非常听黄莺的话,纷纷将手伸了出来。

  看到三名小女娃手的一瞬。

  叶洵众人皆是不由的感觉到了心寒。

  因为他们看到的是一双双根本就与这三名小女娃年龄,不相匹配的手。

  七八岁,十几岁,原本是这些女娃们的花季年龄。

  但她们的手心之上,满是老茧,细小的伤口很多,已经愈合结痂的伤口也有不少,看上去是那么的沧桑,根本就不像是这个年龄应该有的伤痕,指甲里满是泥泞。

  三名小女娃有些羞愧的低着头,感觉到了一阵手足无措。

  此时,所有人也都明白了黄莺的意思。

  黄莺的眼眶已经湿润了起来,“殿下,您现在该知道了吧,虽然学堂的条件艰苦了些,但还可以忍受。”

  “但小女子忍不了的是,为何学堂内坐着的全是男娃,这些女娃就是天生的贱命吗?一个家庭的工作量很多,男娃都去读书了,剩余的活就落在了她们的肩头。”

  “七八岁的年纪,就已经开始扛起生活的苦了,小女子实在不敢想,她们究竟要吃多少年的苦,磨烂的老茧、数不尽的伤寒,还有那塌陷了肩膀,她们究竟算什么?”

  “太子殿下,您不是说您最讲道理,最讲公平的吗?那小女子今日倒是要问问,这是什么道理?又是从何谈起的公平?难道就因为她们是女娃,就该忍受着一切的不公吗?”

  听着黄莺的话。

  看着小女娃们手上的伤痕。

  所有人都沉默了。

  叶洵也没想到,今日竟是让黄莺给自己上了一课。

  但他明白,黄莺说的是事实,这种情况在流沙岛上,也绝不是特例。

  陈旺则是看向黄莺,低声道:“黄莺姑娘,这是太子殿下,你的态度不要这么强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