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太监:多子多福的我如鱼得水 第345章

作者:尘封一天

  他们深知自己的地位和权力都得益于忽必烈这个靠山,需早做准备。

  若等新任大汗上位后,定然会拿他们开刀。

  要知道,草原部落的内部争斗,来得更为血腥。

  一些蒙古贵人的相继离开,让本就混乱的蒙古大军,彻底失了方寸。

  眼见此情景,那些观望中的吕文焕旧部,顿时起了二心。

  他们深知,若继续负隅顽抗,怕是要跟着蒙古军队一起完蛋了!

  *

  *

  *

  “大师兄,师尊说这个月不想见你~”小灭绝吃着糕点,认真对林尘说道。

  林尘闻言,不由扶额。

  对此,他早有预料了。

  毕竟吕文焕和郭襄郭芙,算得上有血海深仇。

  虽说林尘解释了吕文焕眼下还有用处,待后面再杀也无妨,但女儿家心思,可不好应付啊。

  倒是。

  林尘瞥了一眼帐内,穿着男装充当亲卫的郭芙,越发头疼起来。

  郭芙没注意到林尘那复杂的眼神。

  只是看向林尘时,眼中还满是不可思议之色。

  她原本听林尘说起自己谋划时,宛如天方夜谭。

  可当如今忽必烈遁逃,蒙古大军主力陷于泥潭进退不得后,郭芙方才反应过来。

  林尘没有与她说笑!

  也就是说……!

  郭芙想到林尘谋划的下一步,便是取南宋而代之时,心情顿时平静不下来。

  要说,在这个天地君亲师的封建王朝。

  对赵家皇帝最没有敬畏之心的,就要数郭芙等屡次被南宋朝廷坑过的武林义士。

  至于那吕文焕。

  郭芙要看得开一些。

  若是此人对林尘有用,留他一条狗命也无妨。

  只要这位义弟真能如他所说那样,进军北上,驱逐鞑奴,再造神州!

  林尘看着郭芙出神的样子,猜测其心中在想些什么的同时,揉着小灭绝的脸蛋。

  惹得小姑娘憋着嘴,很是不开心。

  不过看在糕点的份上,小灭绝忍了!

  就在这个时候。

  有亲卫通报而来,说有南宋官员求见林尘。

  “哦?”

  林尘听到亲卫的禀报,得知那名南宋官员自称陆秀夫时,眸光一闪。

  对于这位在历史留下傲骨清名的存在,他倒是挺想见一见的。

第369章 一口吃掉

  不对劲!

  一切都充斥着怪异!

  陆秀夫本是兴高采烈的在溃兵的带领下来到这位林将军的大军营寨。

  可进入营寨之后。

  所见旗帜样式,士卒衣甲造型,才发现竟都不是宋军制式!

  特别是那玄色大旗,让陆秀夫心中不由一沉。

  这位林将军,到底是什么来路?

  陆秀夫心中闪过几个不好的念头。

  当其来到林尘军帐,看见这位年轻将军时,陆秀夫脸上满是愕然。

  他没想到能斩杀忽必烈的人,竟如此年轻。

  “陆使节,本将脸上有什么东西么?”

  陆秀夫听闻对方的话,目光微凛。

  因为林尘对陆秀夫的称呼为使节,而不是同僚的官员名称。

  换而言之。

  对方自诩不是南宋官员。

  陆秀夫脸上挤出一抹笑容来,他想询问一番林尘的来历出身。

  没等他开口,林尘看出陆秀夫心中所想,脸上闪过一丝莫名笑意道:“本将川蜀人士。”

  当初郭襄就是在川蜀之地捡到他的,说是川蜀人士也没错。

  “川蜀?”

  陆秀夫想得更多。

  他思索几番,也没想到川蜀之地有林姓官宦人家。

  对方能拉起这么大一支军队,想来身份定然不简单。

  奈何陆秀夫猜不到,林尘来自于外界。

  思索无果的陆秀夫,只好旁敲侧击,试探林尘对南宋朝廷的态度。

  按陆秀夫所言。

  若是林尘愿意归顺南宋,定然不失封侯之位。

  的确。

  眼下南宋局势快烂完了。

  若是林尘率众归顺南宋,南宋朝廷还能维持下去。

  虽说有可能对方借此权倾朝野,但陆秀夫明白这是目前的最优解。

  然而陆秀夫忽略了一点。

  那就是眼前之人并无当臣子的心。

  “陆使节莫着急,待本将解决完眼前蒙古大军,再行商议此事。”林尘笑而不语。

  同时堵住陆秀夫还想继续说下去的意思,命人准备住所,安置陆秀夫一行人。

  不过陆秀夫到底不是简单人物。

  当即想办法将自己所知的消息,全都送回了临安朝堂。

  陆秀夫的消息一到,南宋诸公皆惊。

  不少原本在家中写着请降书的大臣,忽的来了精神。

  那便是一定要让这林尘率军投效朝廷!

  谢道清这个太后太后得知消息,也连忙下旨,给林尘赏赐官职。

  不得不说。

  谢道清为了拉住林尘这最后的救命稻草,可谓是下了心思。

  什么护国公,位列一品,加平章事、都管抗蒙军略,几乎能给的官职虚衔都许上了。

  可就在南宋朝廷的恩赏诏书在赶来路上时,久困此地的蒙古大军也开始有了动作。

  这些蒙古军将分成了两派。

  一派打算脱离此地,沿江而上,试图抢到足够的船只渡过长江,返回北地。

  一众则是打算率军继续往南宋腹地进发,主打的就是一手鱼死网破。

  然而。

  没等这些蒙古军将商讨出来个总章程,内乱爆发了。

  夜里。

  一支人数多达三万人的汉军叛变。

  这一部,大多都是吕文焕旧部麾下。

  可谁也没想到。

  这一叛乱,惹得更多汉军加入其中。

  原因倒是很简单。

  蒙古大军缺粮,为数不多的粮草都优先供应给了蒙古士卒和贵人们。

  至于他们这些汉军,根本不被当人看。

  饥饿往往能驱使人做出一些不理智的事情。

  加上沈炼在林尘的授意下,与一些统帅汉军的北方汉地侯有过接洽。

  后者为了活命,纷纷表示愿意投降。

  所以蒙古军将们尚未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

  内乱加之林尘率羽林卫、以及三万新募步卒主力发起攻击。

  在吕文焕旧部的配合之下,蒙古大军被打了个猝不及防。

  陆秀夫作为使节,林尘倒是没有限制其人身自由。

  这也让他有机会看看羽林卫是如何对待士卒的。

  别的不说。

  光是每日能吃饱饭,就得到了这些南宋溃军的投效。

  林尘这边有大量的内应,而蒙古军队这边全然没有战意。

  不到半日的鏖战,仅有的十来万蒙古士卒一分为二。

  大半都朝长江沿岸遁走,看架势是想要寻船渡河。

  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是白费功夫。

  张横张顺两兄弟可是日夜巡视江面,这帮蒙古士卒如何能寻到船只过河?

  至于小部分的汉蒙士卒,在一名叫做刘整的汉军将领统率之下,往南宋腹地而去。

  此人曾也是南宋军将,善智谋,好骑射。

  曾入川作战,屡立战功。

  却不想刘整听闻吕文德俞兴勾结,打算陷害于他。

  更别说那时贾似道权倾朝野,不少南宋军将都因此下狱,或者被逼死。

  所以被逼无奈的刘整选择率麾下军民三十万户,投降蒙古。

  刘整入蒙古后,颇受忽必烈看重。

  按照原定历史,此人为忽必烈灭亡南宋立下赫赫战功。

  当林尘得知刘整率两万余部闯入南宋腹地时,倒是没有太大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