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战三国从收编百越开始 第78章

作者:圣代新君

  “没有,没有。”传信兵连连摇手:“突围时大家都走散了,只有我们到了这里。”

  金茂懂了,不就是菜鸟互啄嘛。

  听起来好像很凶险,实际伤亡大概没想象中大。

  这事,要比吴郡更要紧。

  金茂当机立断:“所有人集合,前往豫章郡平乱!”

  “主公,不可!”

  这是戏志才第一次顶撞,以往两人斗嘴,戏志才都顺着金茂的话回击,而不是虞翻那种正面怼。

  金茂喜欢这样的谋士,人聪明说话还好听。

  可今天他还是很震惊:“你说什么?”

  戏志才表情很严肃,可能他在内政方面真不咋地,但在军事领域有着极强的自信。

  “主公若是要全军征伐豫章郡,那庙算之事也不能少!”

  戏志才认真道:“轻敌乃兵家大忌,主公勤学兵法,怎么能忘记?”

  金茂一拍脑门,随口道:“这事简单,准备工作都差不多了,换个目标而已,志才你多虑了吧?”

  “非也。”

  戏志才发出灵魂三问:“敢问主公,我们的目标是什么?”

  “我们要去哪平乱?”

  “乱贼又在哪里?”

  金茂冷静下来仔细想想,好像是这么一回事。

  武夷山北聚百越居地,南北辐射三十多里,东西辐射二百多里,五千五百人全撒出去,又能覆盖多少地方?

  现在的麻烦事,这些百越不再聚一块,而是散开在各地山区。

  金茂问道:“那伱说该怎么办?”

  “主公当赦免山民的过错。”戏志才早有预料,计谋说出来也很顺畅。

  “再想方设法,重新汇集山民于一处,留一位有勇略有治理才能的武将替换原镇守兰芝。”

  “最后,统一法度,将这部分山民同化为我治下之民,此事便解。”

  犯了错还要赦免,金茂下意识不认同,可潜意识又觉得没有更好的办法。

  剩下的难题就是重新汇集山民。

  灵光一现,金茂有了主意:“就按你说的办!”

  “来人!”金茂取出心爱的木喇叭:“命人照这个样式打造,越多越好,记住,只有三天时间。”

  戏志才见到木喇叭,就知道金茂理解了,便开始进一步讨论。

  有关粮草辎重、安营扎寨等细节。

  这次跟去吴郡不一样。

  虽然戏志才刚刚说不能轻敌,可安排上却完全没有吴郡那么细节。

  两人争论最多的问题还是运粮办法。

第94章 重新收拢豫章郡百越

  金茂来到堪舆图面前,这份堪舆图是朱儁派人送来的一份大礼。

  现在两人算是休戚与共,朱儁升任九卿还得借助金茂跟宦官的力量。同样金茂想要走得顺,朝中就需要两条腿走,太监重利,金茂怕被卖了还不知。

  “从乌伤到太末西,我们可乘船一路到会稽郡边缘。”

  金茂拿着小木棍,指着堪舆图:“我准备将我军分成两部分。”

  “一部分乘船押送粮草辎重前往,另一部分赶五百驴车前往。”

  这是不影响收粮的情况下,能调动全军最多数量的驴车。

  “谁愿去押送驴车?”

  金茂问在坐众将,这其实是一场考验,能完成这项任务的人,将成为镇守豫章郡人选。

  白石、龚磊、董袭、杨林、黄兴、贺齐、凌操七人,全都起身请命。

  自上次考核后,杨林、黄兴、贺齐、凌操四人表现突出,累计功绩却不足以官复原职,但情况紧急,需要几人暂任。

  “你们可要想好。”金茂提醒道:“这次事情要是办砸了,按军令可是要斩首!”

  众将犹豫,军令不是开玩笑,没能力硬接,金茂真的会杀人。

  “主公,请与我五百兵即可。”

  这时,贺齐率先请命:“我必将按时押送驴车抵达,一辆不少!”

  “好!”金茂大赞:“我与你一千兵护送,从亲兵卫调百人,再从主力一二营各调二百人,其余五百人从新兵营调度。”

  贺齐大喜:“下臣领命!”

  贺齐本以为能有一两百主力营的兵就不错了,没想到还有亲兵卫的老兵精锐,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其他人也都反应过来,心底后悔又气馁。

  接着,又进行一番细节讨论,最终敲定三天后出发。

  十一月二十。

  贺齐率人先行出发,山路难行,想要在七天内赶到指定范围,不早点出发,那真要掉脑袋。

  经过考核,宁夜幸运晋升主力一营,离亲兵卫只有一步之遥。

  经过一年多的训练,15岁的宁夜身材越发魁梧,可以预见,待气力长成之时,这将是下一个潘临。

  这次护送驴车的任务,宁夜原本不想接,但在义父吴田的劝说下,宁夜才知道事情不是表面那么简单。

  上了路后,事情就更不简单。

  这次任务由于山路较多,粮草并未多带,只带了些人吃的份额。

  这就需要战士们每天都花一定时间去割草、摘叶,会稽郡和豫章郡地处南方,全年都有草木常青,这就能节省一大堆牲口的稻草消耗。

  不过,问题也随之出现。

  该怎么合理安排?

  然后,宁夜就从贺齐身上学到了第一课:随机应变。

  按照金茂的操练守则,士卒行军不能脱甲,可真要那么做,士卒除了行军打仗,啥也干不了。

  这就需要大量民夫跟随,跟实际情况不相符合。

  所以,贺齐命大部分人脱甲行军,只留二百人轮流替换、护卫,这就使得整个行军速度猛地提升。

  且又不耽误正事。

  经过一天的行军,到了晚上,宁夜又学到第二件事:安营扎寨。

  贺齐将驴车围成圈,除岗哨巡夜的五十人外,其余人都在中间休息。

  虽说贺齐的经验尚浅,所有安排看起来跟金茂有些差距,但宁夜看不出来。

  在宁夜看来,贺齐已经很厉害了,这还是他第一次见到能把神君的这么多手段,学到手的人。

  “我以后也要像他那样厉害!”宁夜暗下决心。

  随后的日子里,宁夜想方设法地跟贺齐搭话,又惊讶地发现贺齐粗通好几种山越语,能跟他进行一定程度的交流。

  这就很厉害了,在宁夜印象中,只有白石等少数人学雅言学得不错,其他人该用手语交流还是得用。

  就这样,六天后。

  贺齐带人提前半天抵达目的地,这时,金茂正在临时港口卸载最后一部分粮草辎重。

  “干得不错!先记一功,战后统算。”

  看到贺齐满脸风霜,金茂很满意道:“你们休整一天,接下来就由伱们继续护送粮草。”

  “喏!”贺齐虽疲惫又兴奋地下去吃饭休息。

  金茂事务繁忙,这次他在尝试一种很新的战术。

  多功能兵种!

  此次,除了开船的是民夫,其他民夫一个都没带!

  不管新兵老兵,放下武器,一律从事搬运粮草辎重,拿起武器就又是战兵。

  虽说粮草消耗很大,比先前预计的都大,但金茂和戏志才一致认为,值得!

  现在士兵每天都能吃饱饭,有使不完的力气,在操练之余,搬运粮草正好能打熬气力,使得士兵们更加强壮。

  好处还不止这一点。

  运粮速度、安全性明显增强,原本要千人护送的物资,现在只需要五百甚至更少!

  而且对于指挥者来说,要考虑的隐患少了,能使用的战术更多!

  这些优势,对战争来说,有着不可估量的加成,但还需要实战检验。

  当然,这只是前线作战方式的一种设想,后方还是需要大量的民夫。

  金茂留下五百新老混合兵给后方戏志才调配,这些兵由龚磊统领。

  上次虞翻的事情给金茂提了个醒,出发前,特意给戏志才和龚磊一人一半的兵符。

  这样大小事就不用请示,两人商议后都同意就能执行。

  这样一来,金茂手下还有四千人,战将有白石、董袭、凌操、黄兴四人。

  且这次的作战任务并不重,最麻烦的还是怎么把山越召回来。

  幸好,这些天,工匠赶制出百余小喇叭,能够派上用场。

  金茂将手下四千人分成五队。

  白石、董袭、凌操、黄兴各带一队,他自己带一队,每队八百人,新老兵混合。

  每队各带二十支小喇叭,由各百越分支分别用各自方言喊人回来。

  董袭、凌操各负责南北60度角范围。

  白石、黄兴二人负责西边120度角范围,金茂则带人居中收拢山民,贺齐押送粮草辎重跟在金茂身旁。

  以三天为限,不论成果如何,四队都要回返。

  总共两个周期,也就是七天,中间休整一天,全军便要出发顺江去往吴郡。

  当然,招降是主要手段,但并不是遇到抵抗也要忍。

  金茂给四人自主权,先礼后兵。还遇到反抗的山民,就地处决。

  四队如四条黑龙钻入山林,惊起无数鸟雀,叫喊声、嘈杂声逐渐远去。

  不久,就有山民畏畏缩缩地向金茂靠拢,那神情令金茂心软。

  “大家不用怕。”

  金茂拿出大一号的喇叭:“这里有热乎的饭汤,只要真心归降,过去都不再追究!”

  慢慢地,人群越聚越多,却始终无人敢踏出第一步。

第95章 潘临,你真该死

  金茂换了各种方言喊了半个小时,嗓子都沙哑了,也没见到一个人上前。

  人却越来越多,很快就超过五千人,还在聚集!

  双方距离太远,金茂看不真切,但心中升起警觉,冷笑道:“我就觉得这事没那么简单。”

  他快速隐入军中,一边走一边命人击鼓传令:“准备战斗。”

  金茂早就防着这一手突变,营地外围是贺齐率领的驴车围成一圈,形成屏障。

  中间是金茂率领的全副武装八百人,最里面则是贺齐的千人正在穿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