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战三国从收编百越开始 第72章

作者:圣代新君

  “我学兵法重兵略。”荀攸摇头道:“不适合。”

  “那也就是说,金都尉升任将军之时,就适合咯。”

  面对荀彧调侃,荀攸直呼扛不住:“叔父莫笑我了。”

  玩笑归玩笑,荀攸也没真想让荀彧送好友过去。

  戏志才心性豁达,能跟大多数人合得来,两人就算不知道金茂留人手段,也不想再送个好友过去试探。

  还是那句话,对于中原来讲,金茂太过弱小,上层大人物都没放在眼里,只有盛宪这样闲的蛋疼的名士才会针对。

  不日。

  洛阳有更劲爆的消息传出来。

  荀彧、荀攸又凑到一起。

  只不过,这一次二人对金茂的处境有些堪忧。

  “豫章郡山越暴乱,郡太守不能平。”

  皇帝刘宏震怒,直接罢免豫章郡太守,想任免升任光禄大夫的朱儁,继续前往平乱。

  但光禄大夫就是九卿的预备役、实习生,朱儁好不容易才因功爬到这一步,怎么能轻易离开京师。

  “下臣认为,会稽郡南部都尉金茂,足以平乱。”

  朱儁毫不犹豫地推销金茂,他见识过百越军的厉害,认为一伙无根山越,完全不是金茂的对手。

  “会稽南部都尉?”刘宏有些迟疑,他对金茂的印象还停留在张恭嘴里的大肥羊,倒是不清楚武力值还能得到朱儁的青睐。

  升官倒是没问题,反正金茂有钱,但刘宏担心刚解除“党锢之祸”的士族会来恶心人。

  果然,还未卸任前往吴郡的尚书令盛宪就跳出来反驳,引经据典,甚至把金茂比做中行说,要背叛民族。

  刘宏翻白眼,看向中常侍张让。

  后者冷笑:“尚书令说得好!不如你去豫章郡平乱吧,我想豫章郡比吴郡更需要您这样的人。”

  顿时,盛宪哑口无言,其实他猜测豫章郡暴乱还跟金茂有关,那不是伸头过去求砍的行为嘛。

  惹不起还躲不起?

  然而,张让的下场却引发更高一级的对抗,士族与宦官之间的斗争!

  可不管士族用什么理由反驳,张让就一句话。

  伱行你上啊,别光动嘴。

  士族哪有傻瓜,豫章郡不比会稽郡好到哪去,到那么偏远地区去的人,更流放交州也就一步之遥了。

  局面就这么僵持住。

  最终,还是大将军何进想拉拢朱儁,提出个折中办法。

  “我听说,会稽南部都尉曾代职,不如这次也代职平乱,事后再论功行赏。”

  朱儁立马附议,张让也觉得不负张恭请托附议,士族们没人出头就捏鼻子认了。

  皇帝刘宏大赞,当场下诏。

  事后,刘宏还不忘叮嘱张让:“上任钱不能少了,上次进贡的油品不错,再要一批来。”

  事情到这里就结束了?

  当然没有!

  下朝后,盛宪立马着手准备调任事宜,并请求结拜兄弟孔融。

  “文举兄,恨不能日夜与你畅谈,奈何贼越发势大,我必须要早日返回,阻止他再扩张!”

  孔融很是感动:“孝章贤弟放心,此事有我,必定要令其止步代豫章郡守一职。”

  两人又是一番高谈阔论才散去。

  荀家。

  荀彧、荀攸二人消化完消息,总觉得这场权力斗争中,金茂成了牺牲品。

  “何其无辜啊。”

  荀彧感概:“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

  这本是说项羽嫉妒身边有才能的人,荀彧是在隐喻,上层混乱,像金茂这般勤恳为民的好官,不能尽力施展自身才华,太可惜了。

  毕竟,戏志才和金茂都只会说自己好的方面,荀彧就算再能掐会算,还能想得到,豫章郡就是金茂在搞事?

  那就不是人了,而是神!

  所以,荀彧误判了。

  同样荀攸认同荀彧观点,不过,他认为应该为金茂做点什么。

  “叔父,既然您感到惋惜,何不助其一臂之力?”

  荀彧只愣了0.1秒就反应过来,又似笑非笑地看着荀攸。

  “公达何必自谦,你的才能不在我之下。”

  言外之意,你想帮自己想办法,别老来霍霍我。

  荀攸本就不善言辞,垂下眼皮,不说话了。

  两人沉默片刻,荀彧终究不忍心看着金茂蒙在鼓里,便道:“我起一封书信,就以公达的名义,提醒一番志才吧。”

  荀攸思索几秒,觉得没问题。

  “既然是以我的名义,就不必劳烦叔父辛劳,我来即可。”

  荀彧开心地笑了,心想:“公达,我之阳谋如何?”

  谁知,荀攸在起身前一刻,似勘破荀彧内心一般,揶揄道:“叔父可是怕了回信给那都尉?”

  要是不怕,何必饶这么多弯子。

  荀彧一直微笑着,表情丝毫未变反击道:“公达想去会稽就去呗,族中由我来帮你说。”

  荀攸推辞,表情木然,拱手告退。

  荀彧微笑着送荀攸离开。

  转身的那一刻,二人都自认为猜中对方心思。

第87章 又是实习生?

  八月底。

  杨林十二人带着好消息返回乌伤县。

  这个时候,盛宪还在前往吴郡的路上,来传令的黄门令张铁也在路上。

  而金茂跟戏志才刚刚指定好一整套,不会露出马脚的谋划豫章郡计谋。

  “啊?”

  “豫章郡动乱了?官军被打败?潘临带人做的?”

  一连串消息直接把金茂二人搞懵。

  合着两人费脑筋计划这么多,每天为计谋精彩之处喝彩高兴,全都是无用功呗?

  还是戏志才反应快:“恭喜主公!豫章郡唾手可得,您还是想想谁去上任比较好。”

  由于信息不流通,金茂这边自认为吴郡太守已经是囊中之物,豫章郡再落后也不能放过。。

  全都要!

  “唉,若是文若在就好了。”金茂凡尔赛道:“到时候,志才去豫章郡上任太守,令文若给你打下手。”

  “嘿嘿!”戏志才光想想都觉得兴奋,才反应过来瞪大眼眸,手指着自己,说话都不利索:“我去豫章郡…任…任太守。”

  “哈哈。”金茂拍着戏志才肩膀问道:“怎么样?没想过吧?”

  “这…我…”戏志才语无伦次。

  “哈哈哈哈!”

  金茂捂着肚子大笑:“志才,你刚刚的样子可太可爱了!”

  “原来,也有你动心的东西啊?”

  戏志才哪还反应不过来,哭丧着脸:“主公,这玩笑一点也不好笑。”

  “伱也不要妄自菲薄。”金茂搂住戏志才肩膀道:“只要我升官了,我保证吴郡太守就是你的!”

  戏志才喜笑颜开,厚着脸皮道:“主公我要当颖川郡太守!”

  “滚滚滚!一天天净做美梦。”

  其实,很好理解,现在金茂实行绩效考核制度,就算打通上面所有渠道,也并不是想让谁上任太守就谁上。

  而是看谁功绩最高最大,就提名谁去。

  至于不能治理一郡之地,那就调任个大才去辅佐呗,会用人也是一番功绩。

  回到正题。

  现在潘临把事情干完了,只要进行微调,等张恭派人,一来一回,豫章郡就到手了。

  反倒是龚磊、兰芝告状潘临的事,得酌情处理。

  潘临的手段确实粗糙了些,可这也正是没人看得出猫腻的精髓所在。

  但不治罪吧,下面人就会有样学样,那乱子可就大了。

  “功是功,过是过。”

  金茂想起国产剧里的台词:“有功就要赏,有过就要罚!”

  “责令潘临!先前功绩取消归零,命其戴罪立功。”

  “都给我记住了!”

  “你有手段就使劲给我折腾那些为祸乡里的世家豪强,别把主意打到良善之人身上!”

  戏志才恰当时机地捧哏:“主公,何为良善之人?”

  迎上众人的目光,金茂想了很多。

  这个时代跟后世毕竟不同,不能全般照抄,要有所改变。

  “我所说的良善之人,就是认同并遵守我等所制定的制度之人。”

  金茂巴巴说了很多。

  总结起来就是,你以前干什么的我不管,以后在我手底下就得听我的。

  不听话,管你是谁,全噶了!

  当然,那些公认的十恶不赦之徒就没必要分辨,就地处决。

  还有跟金茂作对又死不悔改的也杀,以虐杀百姓取乐的也杀。

  “暂时想到这么多,以后再补充。”

  金茂这一番话,可把在坐众人惊出一身冷汗。

  倒不是对自身境况的担忧,而是金茂这种天不怕地不怕的态度,完全颠覆当代人的三观。

  其中,戏志才感觉尤为强烈,对将来越发期待。

  午食毕。

  金茂来到新兵营视察工作。

  四千新兵,花了半个月时间,招募完成。

  并不是大家伙参军热情没了,反倒是因为太过高涨,使得原本一两天就结束的工作拉长到半个月。

  因为会稽郡南部六县青壮全都想来参加选拔,就连北六县也有人闻风而来,更别说百越了。

  等路上来参加选拔的人,就花了十几天,选拔过程三天。

  最终,在三万多青壮中挑选出四千,其中百越不到一千,汉民三千多,身体素质比前一批强多了。

  为了不让其他人白来,金茂令人登记每人信息,下一次再来参军优先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