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战三国从收编百越开始 第64章

作者:圣代新君

  “赢了不光彩,输了丢人!”

  丢的还是金茂的脸面。

  白石不理解,却很听话,就不去了。

  比试项目很简单,负重越野、举重、战斗技巧。

  第一项负重越野,前五分别是:董袭、凌操、杨林、黄兴、贺齐。

  第二项举重,前五:董袭、宁夜、杨林、黄兴、凌操。

  第三项战斗技巧前五:贺齐、凌操、董袭、杨林、黄兴。

  别看三武将才参加训练不到一个月,可他们的基本盘扎实多了。

  亲兵队和三队,才吃饱饭不到一年时间,力气哪有涨那么快。

  反到是宁夜这小子,天赋异禀,过几年长壮实了,未尝不是下一个潘临,甚至董袭。

  这下老兵们没话说,三相比试只有宁夜面前上榜,其他一人也没有。

  为了让这些老兵心服口服,金茂还进行了一项测试:兵法。

  他以冶县遭遇战为例,考一考众人。

  那一回朱儁大意,在狭窄地段遭遇几万山越,葬送大几百私兵。

  大部分人都觉得直接莽上去就完了,这的确是正确答案,却犯了兵法大忌。

  就算是董袭和凌操二人,虽说都曾习武,勇猛非常,但也没接触过兵法这种高端玩意。

  其他文盲就更不用说了。

  唯独贺齐,仔细思索之后,才在最后关头开口:“我认为比较好的办法,先稳住阵脚,再遣人从江面和上山两路进发,打探实情,这样决定进退为好。”

  听到这个答案,金茂猛然想到一个问题:“那时,难道朱儁会没想到这一点?”

  朱儁肯定想到了,所以,得到金茂的传信,才会毫不犹豫地发动进攻。

  在那之前,朱儁却一次也没来催促过,而是用自己的手段在试探虚实。

  “看来,古人的智慧不容小觑。”

  这倒是给金茂提了个醒,也得到一个经验:大规模作战跟小部队作战差别很大。

  尤其不能朝令夕改,随意指挥,不然,后果难料。

  贺齐紧张地盯着金茂表情,这是他能想到最佳的答案,他没读过兵书,却对兵法这类事情很有天赋。

  反应过来的金茂,用大笑掩饰尴尬。

  “哈哈哈!”

  “伱们觉得贺公苗说得好不好?”

  大部分人都嗤之以鼻,莽就完了。

  只有白石、杨林、黄兴、董袭、凌操以及宁夜六人在思考。

  过了十几秒,金茂才说道:“贺公苗说得对,也不对。”

  “他这种做法比较老成,符合兵法,但是战场瞬息万变,无法当机立断,事情就变得不一样。”

  金茂将当时场景再现,卒兵们欢呼,果然莽就完事了。

  金茂话锋一转,道:“如果几万山越里,混有像你们这样的精锐,这种做法还能行吗?”

  众人想了想,齐摇头,朱儁私兵确实精锐,可他们也不是吃素的,自信能给朱儁送一份大礼。

  金茂总结:“战争不是打架,未虑胜,先虑败,才是一名军官要考虑的事情。”

  “至于你们。”金茂手一划:“不用想那么多,让你们上就上,该怎么上是当官的事,出了问题跟你们有什么关系?”

  哄笑声冲破天,众人又觉得当小兵没什么不好,在场只有七人默默把这些话记在心里。

  第一期军官培训班,学员就这么确定下来,分别是白石、贺齐、董袭、凌操、杨林、黄兴。

  教授的内容,也全都是朱儁兵法上的基础。

  此外,金茂严格要求六人,在完成每日训练后上课。

  没人有怨言,六人反而自得其乐。

  “这些人怕不是受虐狂吧?”金茂心颤。

  金茂却不知道,这个时代,百姓要想上学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更别说还是正统兵法。

  所以,等到士卒优待政策完整版一拿出来,整个会稽郡南部都沸腾了。

  一时间,无数乡绅求爷爷告奶奶,只为一个参军名额,就算是寒门子弟都想着要参军。

  这件事,不仅传到了北五县,就连隔壁吴郡、丹阳郡、豫章郡都知道了。

  金茂之名,响彻四郡。

  北五县的百姓更是翘首以盼,就等着金茂来接管,豪强大族则是惶惶不安,四处走动联合。

  这些都是后话。

  眼下金茂可头疼地很,四处安抚情绪。

  因为政策草创,很多细则并不明确,这导致有的人能上,有的人不能上。

  手下的兵也无心训练,天天在那争名额,还爆发几起暴力冲突。

  最终,金茂一刀切,所有模糊的名额,通通取消。

  并警告道:“不准有下次,这是福利政策不是真的政策,我随时都能取消!”

  为了防止类似事情发生,金茂又在福利政策上加了一条:“最终解释权归我所有!”

  这才平息动乱,一切回归正规。

第76章 丰收,大客户

  三月有丰收的喜悦。

  金茂却要忙得脚不沾地。

  首先,各县工匠都到了,各处的大树也送了过来。

  乌伤、太末、诸暨、剡县四地,都要建榨油工坊,工坊大小因地制宜。

  另外,育苗基地也要建。

  缙云山来的五百名熟练工已经入学,月底就能出派各县,指导春种。

  各方面都在快速开展,却因缺铁又停滞下来。

  金茂只得派人向朱符求购,可时间不等人,制作木榨机的铁不能少。

  无奈融了些破损兵器,暂时凑合用。

  就这么忙忙碌碌地来到三月中旬。

  “开榨咯!”

  吆喝声中,乌伤、太末两地,共四处榨油工坊齐开工。

  太末县一座工坊,其他三座在乌伤县东乡、缙云山、瑶乡三地。

  数不清的油菜籽进入工坊,出来时就变成半透明的菜油。

  每天菜油产量就超百斛,高峰时,产量甚至达到数百斛一天。

  榨出来的菜油,除乡民那部分,其余全都汇聚向乌伤县东乡。

  很快,金茂又面临新的难题:仓库不够大,菜油快装不下了。

  真是个幸福的烦恼。

  金茂立即下令,动工建造更多仓库。

  仓库造好前,只能先存放在临时都尉府中。

  好在,唐瑁的商队终于来了。

  同行还有一位神秘人物。

  小黄门张铁!

  转正任聘书到了!

  不等金茂表示感谢,张铁有些为难地说:“都尉容禀,最近我家阿父手头有些紧,您看这例钱…”

  也就是吃空饷的钱。

  “这么急啊?”

  金茂也穷啊,哪来那么多钱。

  正好仓库爆满,金茂问道:“我也没那么多金钱,能不能用别的东西先抵上?”

  张铁大喜:“行!怎么不行!”

  “都尉快给奴婢看看东西。”

  金茂带着张铁进府远,屋檐下满满当当堆放一只只封盖好的木桶。

  “这些油,你看看值多少钱?”金茂随手掀开一只木桶的盖子,递给张铁一直木瓢,道:“这一桶两斛。”

  张铁小心地舀起一瓢,仔细观看,还尝了一小口,双眼放光地问:“敢问都尉,这样的油有多少?”

  听这口气,胃口挺大啊。

  金茂手指整个院子:“这里有几百桶吧,还有两仓,加起来千五左右。”

  “我全要了!”张铁兴奋道:“都尉命人全送往京师,我家阿父必有重谢!”

  得,原来是空手套白狼。

  “这不好吧?”金茂说道:“我这油乃上品,市价一金一斛,这一开口就要了我三千金,是不是太过了?”

  张铁连连道歉:“都怪奴婢嘴笨!都尉误会了。”

  现在金茂有唐瑁撑腰,张铁哪敢轻易得罪,要知道唐衡活着时,张恭还在玩泥巴。

  “每年例钱不过五百金,奴婢是想,帮都尉多交几年,也好过年年都要跑一趟。”

  这还不是一个意思?

  不过,张铁并不是故意惹事,而是运输真不方便,每年运一次,金茂光要打点就要废不少钱。

  金茂才不管那么多,在他眼里,我都转正了,还要你们何用?

  但真要正面得罪宦官,又不是金茂意愿。

  一个朱儁就那么难缠,得罪宦官那真是不知道死字怎么写?

  万事不决问谋士。

  正好前几天戏志才跑回来偷闲,此时不用更待何时?

  金茂便采取拖延办法,邀请道:“此事不急,您还没用吃饭吧?先尝尝会稽独有风味。”

  …

  戏志才黑了也壮了。

  天天骑驴车狂飙,有时还得下地帮一把手,没变化才怪。

  酒不喝了,药也不磕了。

  原本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还天天精神百倍。

  有一回,磕完药兴奋一宿,第二天,戏志才就没精神,缓了好几天才调整过来。

  从那以后,他就没磕药。

  两个月的时间,戏志才从金云身上学到很多,也曾发出过跟虞翻一样的感叹。

  然而,金云终究天赋有限,事事亲力亲为,管理一个不到万户的县就捉肩见肘,每天陷在鸡毛蒜皮的琐事里。

  这方面,戏志才跟虞翻的意见相同,能用人治理,何必废那功夫。

  把自己最擅长的方面发挥出来,就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