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战三国从收编百越开始 第63章

作者:圣代新君

  踏马盛匡要从军!

  “你父亲可是名士,你怎么就这么奇怪?”

  金茂很不理解:“就不能把你父亲的学说,发扬光大?”

第74章 怎么那么讨厌呢

  金茂对盛宪没好感,对盛匡却挺有好感。

  这是位耿直的传统儒士,就是君子六艺都会,偏爱从伍。

  按照虞翻的话来说,这位盛匡没有继承其父的天赋和学识,却是位品德高尚的君子。

  金茂秒懂,便向盛匡问道:“你有他们那么健硕的身躯吗?”

  金茂所指方向,正是一众亲兵光着膀子在做体能训练,男性荷尔蒙爆棚。

  盛匡摇头。

  金茂又指向发疯对练的白石和凌操,问道:“你有他俩的毅力吗?”

  盛匡继续摇头。

  金茂又指向一边训练一边喊口号的贺齐,这人真是个奇才,别人还在适应,贺齐已经当上叫号员。

  “你有他的适应能力吗?”

  盛匡还是摇头,被打击地都有些不自信起来。

  见UPA成功,金茂笑着拍拍盛匡肩膀:“伱也有他们没有的优势。”

  盛匡期待地看向金茂。

  “你全能啊,你可以先学着教书,等你教书技能娴熟,可以去军中教书。”

  “然后,你不就可以跳过新兵阶段,直接成为军官?”

  金茂这一手偷换概念玩得很粗糙,贺齐、董袭、凌操可都识字。

  但盛匡就吃这一套,兴奋地点头,瞬间充满斗志。

  金茂仿佛看见曾经大学时期的自己。

  就这样,扫盲班搭起框架来。

  金茂的要求很简单,没有要人人都学会,时间一个月,能学多少全看个人。

  有第一期学生,自然有第二期、第三期。

  金茂准备在后面搞两期士卒优待,凡是战死的家庭都能送一个孩子来上扫盲班,轻重伤致残有功的也一样。

  其他人则需要积累到一定功绩才有优待。

  并且,这个优待不分百越、汉民。

  这个政策还没完善,就有人听到风声要参军,没工资都要参军,甚至自带饭食参军!

  其中大部分都是豪强乡绅。

  然而,金茂一律拒绝。

  倒不是别的,这是职业兵,跟普通兵不一样。

  这些人加入进来,底层结构就被破坏,万一还有中途逃跑的,很影响整体士气。

  当然,明面上还要给出充分的理由。

  比如,“皇帝不差兵,我的兵不需要自带粮”等等。

  不止如此,还给这些人指了条明路:七月早稻收获后,就会再招兵,那时候统一录取。

  这下子,金茂不得不为招兵设置门槛。

  以前,所有兵员一律进新兵营淘选,现在还没进新兵营,就得经过一轮淘选。

  实在是大家伙,从军的情绪太高了。

  军队的事还好说,政务上的事才是巨大麻烦,确切地说是无数麻烦。

  现在金茂要消化的六个县,东西三百多公里,南北五百多公里,传个信都费劲,更别说物流运输。

  后世的经验说得好,要致富先修路。

  疏导交通就不得不提上日程。

  虽说朱儁征调民夫的手段有些粗暴,但效果显著,自缙云山到永宁县这一段被打通,送信快的话半个月就能来回。

  而东边三县的联系,走水路最快最方便,这就得造大量船只。

  据不完全统计,会稽郡南部七县,大小船只加一起都不到三百艘,其中绝大部分还是小船。

  大的楼船长25米,只有一艘,就是当初朱儁征战时乘坐的那一艘,那本来就是南部都尉所有,算物归原主。

  只不过,朱儁重新修缮一番又能用了而已。

  这三百只船还有一多半是渡船,剩下的船只,撒在这么辽阔的土地上,最多运送种子等轻便物资,粮草辎重就很费劲了。

  所以,金茂就等各县工匠到齐,就要开始工业部门的规划,这是现阶段发展的第一步。

  眼下情况要复杂一些,三月既是收获菜油的季节,也是春种的季节。

  当初,只一个县的春种,就令金茂焦头烂额,现在六个县,必须要未雨绸缪起来。

  金茂便征调七县所有船只,除每个渡口留一艘小船外,全部征用。

  一方面是要把早稻种子散出去,另一方面也要运送精通早稻耕种的人去各县。

  眼皮底下的四县不用管,金茂能带人处理,主要是东边三县。

  章安县和永宁县有二老坐镇,金茂只需送人送种子过去,并把具体操作说清楚,也就没问题了。

  最远的冶县才是大麻烦,那里刚经历大战,人心不定,派过去的人不仅要有勇略,还得会治理。

  手下倒是有这样的人才,那就是虞翻虞仲翔,可金茂统筹全局还得靠他,不可能放出去当一个偏远县长。

  其他人看起来都不符合条件。

  这天,无奈的金茂将这件事跟虞翻一提。

  虞翻直接建议道:“公苗(贺齐)有勇略,善治理,您可以派他去。”

  “他能行吗?”金茂不理解:“就一个带兵的,他还懂治理?”

  “明公,您要多读读郡志,不然,往后要被人嗤笑。”虞翻很是鄙夷,还是解释道:“公苗历任郡吏,怎么就不懂治理?”

  “虞仲翔!你说话就不能委婉一点?”金茂恼怒:“好歹我也是你的主君!”

  很久没怼人的虞翻,隐藏的记忆苏醒了:“作为主君,难道您是想做,不听取忠言的暴君吗?”

  “我能听取,但你就不能改改?”

  虞翻理直气壮:“身为臣子,就该直言上谏!难道您希望我变成背后说您坏话的小人吗?”

  金茂被怼地难受极了,老子在朱儁面前都没这么吃瘪过。

  算了,怼不过就不怼。

  金茂索性转移话题:“你如何证明贺公苗能治理一县?”

  “您不给公苗尝试的机会,怎么能证明地了?”

  我忍!

  金茂抛出杀手锏:“冶县情况复杂,代县长要懂各方面…”

  春种、治安是基础,防疫、防病、防人口流失,这都是必备技能,安抚人心安抚士卒又不能少。

  这些事贺齐要是都会,金茂立马踢虞翻去冶县,你不是挺能耐吗?

  也不知道虞翻猜到金茂心思,还是别的原因,这回倒是沉默了。

  金茂瞬间抖起来:“仲翔,你怎么不说话?”

  “是不是难住你了?啊?哈哈哈!”

  虞翻急得脸皮通红,喘着粗气,憋出一句:“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不会可以学,公苗不会也可以学。”

  这强行狡辩的模样,似曾相识。

  “完蛋!”金茂心中狂呼:“这不就是我耍赖皮…”

  不行!这么忠直的人怎么能掰弯呢!

  “仲翔,我觉得你不用学了,你的学识足够渊博了。”

  “不!还不够!”虞翻认真道:“我得向您学习!”

  “别啊。”见虞翻很坚持,金茂退而求其次:“能不能学好的方面?”

  “您指哪方面?”

  金茂无奈道:“能不能别学我不要脸的样子?”

  “您终于承认了!”

  “…”

第75章 士卒优待,参军热情空前高涨

  最终,金茂决定把贺齐带身边,指导观察一段时间。

  在此之前,自然还需要跟贺齐说清楚。

  贺齐没二话,拍胸脯保证完成任务,不论是学习还是治理。

  开玩笑,天上掉馅饼都接不住,不如死了算逑。

  不过,金茂还是跟贺齐把事情说清楚为好。

  首先,做了代县长不是说就能转正,只是积累功绩,以后要真正升级还得从头开始算。

  毕竟,戏志才这样的大才,都得下基层干苦力,更别说贺齐这样的武将。

  对此,贺齐表示没问题。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金茂也就不再多说,开始第一次培训高级武将的尝试。

  白石、杨林、黄兴、凌操等人,强烈要求也要参加培训,董袭后知后觉也吵吵嚷嚷地要加入。

  这又出现一个问题,贺齐、董袭、凌操三人都是新人,怎么就能参加高级武将培训班?

  老兵们就不乐意了,其中尤其以刚加入亲兵队不久的宁夜这小子最跳。

  “神君,我们也是您的兵,白军侯、杨、黄二位屯长我服气,但是他们三人我不服!”

  这话顿时引起老兵们的共鸣,难道就凭这三人出身好?

  见状,金茂也很无奈,总不能说你们没读过书这种事不懂,那也太伤人了。

  还是贺齐脑子转得快,抱拳道:“明公,既然他们不服,不如比过一场!”

  “比就比!谁怕谁啊?”骄兵与悍将,没一个怂的。

  “好!”

  既然都同意,金茂就准备笔试项目,按他的想法,要比就文武都比,这才是高级军官的标准。

  贺齐建议:“明公,只比武即可。”

  想想也是,这伙人大字不识一个,比文化还不如比谁脑袋硬。

  不过,金茂也有自己的想法。

  “那就先比武。”

  金茂说道:“反正他们三人就三个名额,比完后,头三名就能上培训班。”

  不等开始,杨林、黄兴自知资历浅,也请求要加入比试,堂堂正正地获得资格。

  金茂自然同意,不过,改三个名额变五个。

  白石也想参加,却被金茂压住:“你去凑什么热闹?”

  “你当了这么久的领头人,下去跟他们比个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