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战三国从收编百越开始 第162章

作者:圣代新君

  谁知,周瑜毫不避讳道:“尚未到时候。”

  金茂一愣,周瑜竟能认主?

  不由地问道:“那什么时候才算真正的时候?”

  周瑜心高气傲,不当面顶撞长辈那是教养,但他自有主张!

  “使君那三个条件可还作数?”

  金茂狂喜道:“作数,自然作数!”

  周瑜自信道:“还请使君暂时辛苦治理扬州,等我达成三个条件之时,便为使君分忧,治理扬州!”

  “好好好!”

  金茂忍不住竖起大拇指:“不愧是周公瑾,有我一半的风范!”

  在场之人无不为金茂的厚脸皮而绝倒,就连周瑜都忍不住怀疑,他这个决定是对是错。

  收完周瑜,金茂转向孙策:“我听说策儿跟公瑾乃是好友。”

  “既然你们俩关系那么好,不如一同入仕,为我效力?”

  孙策下拜道:“金使君曾答应我,让我外出闯荡几年,可曾作数?”

  金茂抿嘴,很不开心道:“作数!作数!”

  “天下这么乱,你要去哪闯荡?”

  孙策再拜道:“家父治理长沙郡缺兵少将,我要去帮一帮。”

  原来要去找孙坚啊,那就没办法了。

  金茂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好!我给你五年时间!”

  “二十岁,你总该为我效力了吧?”

  孙策想了想,觉得五年足够久了,便拜谢道:“多谢使君成全!”

  金茂上前扶起孙策,脸色又露出笑容道:“都是一家人,客气啥。”

  “去了长沙郡,替我向师兄问好。”

  金茂拍拍手,白石牵来两匹从徐州得到的好马。

  金茂将两马的缰绳交到孙策手里:“你挑一匹,另一匹替我送到德谋手上,说我想他了。”

  接着,金茂又命人拿来一套亮银铠、一根百炼钢锻造的铁枪,送给孙策。

  “这是叔父给你送的礼物,你别嫌弃就行。”

  孙策很受感动,终于改口道:“多谢叔父。”

  金茂高兴地合不拢嘴:“在外面遇到不开心的事,就回来。”

  “扬州的大门随时为你敞开!”

第174章 陆康被说服,庐江郡到手

  庐江郡守府。

  金茂带着刚收获的周瑜,来拜访庐江郡守陆康。

  说是拜访也不准确,确切地说是来通知。

  “您是陆逊的长辈,也就是我的长辈。”

  金茂说话很不客气:“庐江郡逆贼横生,我不会追究您的责任,也请您不要多管闲事。”

  “您也一把年纪了,就好好颐养天年,剩下的事就交给我们这帮年轻人就好。”

  陆康并不领情:“州牧好意,老朽心领了,但是我认为所有事情都要按照汉律,依法办事。”

  “而不是随意定罪,将良善的百姓都当做逆贼!”

  没想到陆康的态度这么决绝,金茂用商量的语气,退一步说道:“那我不去管那些在庐江郡“安分守己”的百姓。”

  “我只管把手伸到九江、伸到丹阳的逆贼,总可以了吧?”

  “哼!”陆康怒声道:“您是州牧,怎么做您说了算,但我作为庐江郡守,守土之责,无法懈怠!”

  跟老头子说话就是费劲,一根筋就是不退让。

  金茂耐心散尽,正想要发作。

  背后周瑜轻拍了两下,金茂意会,佯装出门看花园的样子,先走出来。

  “公瑾有话要说?”

  金茂狐疑地看向周瑜,要知道刚刚戏志才和荀攸也在,两人都没说什么。

  周瑜拜道:“使君,陆郡守与毋丘毅、周昕之辈不同。”

  “他在庐江郡经营多年,素有民望,若是冒然取缔,怕是会引起动乱。”

  金茂眉头紧皱,没想到陆康这么难搞。

  “那你有什么好主意?”

  周瑜并没回答,而是反问道:“使君想要在庐江郡做什么呢?”

  “军屯!”

  周瑜沉吟一二,提议道:“不如这样,您上表罢免庐江郡所有县令、县长,任用自己人上任。”

  “如此一来,就可跨过陆郡守,做您想做的事。”

  金茂双眼贼亮,口中却说道:“不好吧,我手下也没那么多治理人才。”

  周瑜笑着问道:“您麾下谋士如此之多,为何不把这个问题交给他们去解决呢?”

  一句话就遭到戏志才和荀攸二人的白眼,大家都很忙,臭小子净找事!

  “对啊!”金茂击掌道:“就这么办!”

  “志才,公达,军屯的事,还需你二人多费心。”

  “喏。”

  戏志才并未跟着金茂和荀攸返回议事大堂,而是拦下周瑜不爽地问道:“你小子存心给我俩找事?”

  周瑜恭敬地拜道:“戏军师多虑了,我还要获得您的认可,怎么会故意找事呢?”

  戏志才看着面前之人年轻的脸庞,不由想起另一个人,也是这般锋芒毕露。

  “希望伱真能做得像你说的那般好。”

  “说吧,你的计划是什么?”

  周瑜简述利用周家在庐江郡的影响力,在百姓中为金茂宣扬名声。

  久而久之,陆康就会在各方面被取代。

  聪明的人不用多言,戏志才立即指出其中缺点:“第一,耗时日久,主公等不起那么久的时间。”

  “第二,你怎么保证周家人不会犯错,若是犯错又该如何处置?”

  “第三,军屯制你应该不太了解,你还是去了解一番,再完善你的计划。”

  不料,周瑜反驳道:“我很了解军屯制,我更了解军屯制将来的发展!”

  戏志才皱眉道:“你在胡说什么?”

  周瑜轻笑,拔出腰间宝剑,在地上划出三条曲折的线。

  “这是黄河,这是淮河,这是长江。”

  “广陵郡、九江郡、庐江郡在这里。”

  周瑜在淮河与长江之间划出三块区域。

  “我敢断言使君不仅要在庐江郡实行军屯,将来还会在下邳、广陵两郡实行军屯!”

  “使君这盘大棋令我惊叹!”

  周瑜感概道:“据扬州而望荆州,使君所图非小啊。”

  戏志才大惊:“你别乱说,主公爱民如子,怎会轻启战端?”

  戏志才怎么会没怀疑,只是不敢去深入地想而已。

  “正是爱民如子,使君才不得不如此啊。”

  戏志才不敢想,周瑜却没这个疑虑。

  “我听说使君得到先帝遗诏,要匡扶正统?”

  “那正好!”

  “据荆州、扬州,北望洛阳。”

  周瑜剑尖在淮河末端,划个小圈,这里就是南阳郡。

  再往北面点的地方一插,就是洛阳,两者相距不远。

  “到时候,使君坐镇南阳郡,我等为先锋开道,直逼洛阳,则大事可成!”

  此时此刻,戏志才神情恍惚,仿佛看到另一个郭嘉在那指点江山。

  像!太像了!

  “不对!”

  戏志才意识到两人仅是相似,实则有天壤之别。

  郭嘉瘦弱,而周瑜矫健。

  郭嘉家世也不如周瑜。

  最重要的是,周瑜这小家伙貌似还会领兵!

  有战略眼光,可能会行军打仗,还这么年轻!

  戏志才不仅为主公看人的眼光而惊叹。

  难怪不曾给郭嘉的待遇,竟被周瑜捷足先登。

  “当初,或许主公对奉孝有如今的一半,结局就不一样了吧。”戏志才心想。

  这一刻,戏志才想要仔细考量一番周瑜的深浅,便针锋相对起来。

  “你说主公坐镇南阳,那你有没有想过,南阳士族林立,先锋还未出发,就先被束缚手脚,动弹不得?”

  周瑜皱眉道:“我仅是猜测,使君尚未明确说明要这么做。”

  戏志才咄咄逼人:“周公瑾,敢问你是谋士还是将领?”

  “我文武全才。”周瑜自信道:“当为帅才!”

  “说的好!”戏志才逼问道:“那帅才该具备那些基本要素?”

  周瑜眉头皱得更紧,倒不是不爽戏志才的态度,而是认真思考到底什么是帅才。

  接着,周瑜以韩信为例,详细阐释帅才的基本要素。

  协调沟通能力、计算能力、学习能力、随机应变能力、管理能力、执行力,甚至说到了性格等方面。

  戏志才听得很仔细认真,等周瑜说完,才拍手称赞道:“你聪明,也很有野心!”

  “但是!”

  “你别忘了,淮阴侯(韩信)是怎么死的!”

  周瑜当然知道韩信是怎么死的,不过,却不理解戏志才为什么这么说。

  便拱手请教道:“我不理解您的意思,还请明说。”

  戏志才却并没有直说,而是举例说起虞翻往事,刘安往事。

  “你对主公了解多少?”

  戏志才问道:“你又对主公的志向知道多少?”

  周瑜果断摇头道:“请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