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战三国从收编百越开始 第161章

作者:圣代新君

  导致关羽天天脚不沾地,不是跑去县东处理耕牛的事,就是跑去县南剿匪,顺便为百姓处理一趟冤屈。

  不到两个月时间,淮阴县百姓就离不开关羽,对黄盖反而无感。

  这天。

  刘备来到淮阴县,刚想和城门守卫套近乎,就遇上关羽带人出城。

  “听说了吗?淮阴戴家附近的农户,上个月上告到关校尉这儿,说是侵占田亩。”

  “这事多新鲜啊!又不少见。”

  “可关校尉就是要管啊!我看今天啊,戴家怕是要见血哦。”

  听着附近百姓的议论,刘备不禁感到好奇,给城门守卫塞了几个大钱,道:“兄弟问个事,那位关校尉似乎有很高的民望啊。”

  守卫掂量一下手上的重量,便开心收入怀中说道:“确实如此。”

  “我家关校尉自从来了淮阴县,那大小豪强望族,哪个敢在百姓面前大声说话?”

  “万一把事情闹大,关校尉的大刀可不讲情面,就像那淮阴徐家非要来触霉头。”

  “关校尉可不惯着他们,拿起一丈长的大刀一通砍,哎哟,那场面…”

  守卫是个爱吹牛的话唠,可刘备依然听出其中的关键信息,眉头不禁皱起。

  再次走入淮阴县,刘备能感受到百姓眼中的活力,不再是盐渎附近那般死气沉沉。

  刘备为关羽作为感到骄傲的同时,又为其担忧不止。

  徬晚。

  刘备终于见到了关羽。

  与张飞那时不同,关羽除了一开始主动一点,接下来就没闲过。

  一会儿,这个事情要处理,一会儿那个事情又来打扰。

  刘备就这么断断续续地跟关羽相处两个时辰,却没说几句话。

  直到夜晚,百姓都睡着了,关羽才得空能跟刘备坐下来好好谈一谈。

  “大哥定是有事来找我。”关羽猛地想起事来:“大哥不是吴县县令吗?怎么跑这么远…”

  后面的话,关羽没说,他意识到了问题,就等刘备开口。

  “二弟,我为你在淮阴县的作为感到骄傲。”

  刘备叹气道:“我没用,做不到金使君的期望,便挂印准备返回老家。”

  “原本我是想要问你,要不要一起回去,现在我放心了。”

  “二弟更适合留在淮阴县发展。”

  关羽很受感动,起身道:“大哥!”

  刘备摆手道:“你不用劝我。”

  “非也!我不是说这个!”关羽激动地上前握住刘备的双手道:“大哥的才能是我的数倍!金使君求贤若渴,怎么会忽视您呢?”

  这个问题,刘备也很想问。

  “这里面一定有隐情!”关羽说道:“我这就修书一封,金使君定会网开一面!”

  接着,关羽一边别扭地刻写,一边述说自己的遭遇。

  刘备实在看不过眼,接过活计道:“你说我写。”

  等到书信写完,关羽也将事情始末说完,“大哥,金使君心胸开阔,不会在意这点小事。”

  犹豫了几秒,关羽又说道:“若是您执意要回去,等我还完金使君的恩情就去找您!”

  刘备眼泪刷地就下来了:“二弟,有你这句话,我愿意再去试一试。”

  见两位结拜兄弟都不肯跟着一起去创业,刘备决定还是再去尝试一番。

  若是还像之前一样,担任个虚职而不受重视,刘备说什么也要强行拉两位结拜兄弟一起创业。

  至于吴县发生的事,刘备决定相信关羽的判断。

  “金使君求贤若渴,虚怀若谷,这点小事,应当不会怪罪于我。”

第173章 周瑜:我就是这么自信!

  庐江郡治舒县,周家。

  孙策一家受周瑜邀请搬来舒县,刚好逃过九江郡大难。

  经历过九江郡那番历险,孙策成长许多,与周瑜有了更多的话题。

  两人都刚及冠,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

  每每谈及天下英豪,孙策总会有意无意地避开金茂,周瑜也非常识趣,不会主动去提。

  但今天!

  孙策不得不面对,因为金茂到了庐江郡舒县第一件事就是来找他。

  周家大门外。

  周崇、周尚在最前方迎接,周瑜和孙策就在两人身后。

  跟上一次不同,这次金茂点名道姓要见孙策、周瑜二人。

  周家不得不安排两位小辈站到前面。

  今非昔比,如今金茂成为扬州牧,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一方诸侯。

  谁要还敢扎刺,直接一个造反的名头扣上,攻打、抄家灭族,一条龙安排上。

  是以,庐江郡那些曾经在背后搞小动作的大族在金茂渡江的第一时间就往豫州跑路。

  消息不太灵通的豪强,则在听到金茂要来庐江郡时,变卖家产,想要逃命。

  周家还有陆康的陆家分支,在这一波节奏中,可谓赚地盆满钵满。

  整个庐江郡也就这两家一直保持中立,其他大族豪强要么跑了,要么还想负隅顽抗。

  正午时分。

  马蹄声轰鸣,金茂来了,随身只跟随着八百亲兵卫。

  孙策个子已经长成,足有八尺高,站在人群中都不用垫脚就能看得清楚。

  “扬州牧麾下军容又强大许多。”

  身旁的周瑜个子与孙策相差无几,自然也看得见,却没孙策感受那么仔细,不由好奇问道:“你从哪看出来?”

  孙策歪过头,解释:“你看为首的第一列十骑,清一色黑马,第二列则清一色白马,每匹马都很健硕。”

  “后面几列虽说都是黑白马,但成色差了甚远,要么高低不齐整,要么脚步不齐整。”

  “上一次扬州牧还没那么多好战马,想来定是在徐州之旅有所斩获。”

  “你还是一如既往的敏锐啊!”周瑜夸赞一句又问道:“怎么样?这次要以什么理由回绝金使君的招揽?”

  金茂垂涎孙策不是一天两天了,周瑜早有耳闻,不由打趣道:“我想就算是伱想迎娶金家小姐,金使君二话不说也会同意。”

  孙策斜睨周瑜道:“公瑾以为你能逃得脱?”

  “我可是听说了,金使君也招揽了你!”

  周瑜豁达地笑道:“迟早都要出仕,早一点又何妨,我又没什么远大志向,跟着金使君成就一番功业,足以慰平生。”

  这话,孙策嗤之以鼻,周瑜要真是那种人,他的名字倒着写。

  不过,没有给两人再交流的时间,金茂到了。

  “拜见扬州牧!”

  金茂翻身下马,大笑道:“不必多礼,今日我还有别的事,只是路过周家,正好来看一眼。”

  说罢,便在人群中找人:“策儿,见了叔父怎么也不说话?”

  孙策黑着脸上前拜道:“拜见扬州牧。”

  金茂高兴地拉起孙策的手臂,满脸不悦道:“策儿,跟叔父还那么生分。”

  孙策经受不住这架势,愣在原地。

  周瑜见状忍不住笑出声,顿时引起金茂的注意力。

  “周瑜!”

  “我记得你及冠了对吧,可取了表字?”

  周瑜没想到吃瓜吃到自己身上,连忙上前道:“回使君的话,家父书信中已为我取表字公瑾。”

  “公瑾!周公瑾!这个名字好啊。”金茂肚子里没什么墨水。

  “既然公瑾已经成年,那也该出仕了。”

  金茂邀请道:“扬州百废待兴,正需要公瑾这样的人才来重建。”

  周瑜没拒绝也没答应,而是问道:“金使君要让我担任何职?”

  这个问题倒是戳中金茂死穴,按照周瑜的逼格当场给大都督算过分。

  但从底层开始爬起,更过分。

  “你觉得你能胜任何职?”

  金茂把皮球踢回去。

  谁知,周瑜不但接住还给金茂将军:“我听说阚德润被您招揽时年仅17岁,便能治理好会稽一郡之地。”

  “我虽年少,自信比阚德润要强一些!”

  不愧是周瑜,一开口就是王炸,比阚泽要强,那意思就是管理一州之地?

  这与金茂所设计的制度相违背,真要那么干,等于自毁城墙。

  可真要放过周瑜这位大才,金茂又十分不舍,想来想去,只想出个不是办法的办法。

  “你想要帮我治理扬州,也不是不可以。”

  “不过,有几个问题需要你去解决。”

  金茂说道:“首先,这么重要的事我只会交给最信任的人去做。”

  “其次,你需要向所有人证明你有这个才能,而不是光靠说说。”

  “最后,你敢立下军令状吗?”

  总结就三点:认主!说服谋士!立军令状!

  这算是金茂想出来的不是办法的办,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只要周瑜能做到这三点,也不是不能破例。

  周瑜多么聪慧的人,自然听懂金茂所说的话。

  原本他只想用一个高起点来让金茂知难而退,结果人家直接给他升到顶。

  这份沉甸甸的诚意,周瑜感受到了,当即就想答应下来。

  少年人,心比天高!

  万万没想到,周尚却拦下周瑜,给金茂赔礼道歉。

  “金使君若是真爱惜公瑾之才能,就要其从小事做起。”

  “他才刚及冠,不知深浅,若是办砸了您的大事,他的命事小,您的大业事大啊!”

  周瑜很不服气,但家教强令他忍耐下来。

  当面冲撞长辈是一件很失礼的事,更何况,周尚是在护着他。

  “哈哈哈!”

  金茂用大笑掩饰心中的紧张,道:“只要公瑾能为我效力,都不碍事。”

  要是周瑜能从底层做起,巴不得。

  接着,周瑜在家族长辈以及众人的见证下,来了个简单的入职仪式。

  “周瑜拜见使君。”

  见到周瑜乖巧的模样,金茂又忍不住嘴贱道:“公瑾何不叫我主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