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战三国从收编百越开始 第122章

作者:圣代新君

  郡守府分左右两列坐下。

  不等金茂开口,陆康率先提及陆逊,拉进两人关系。

  “逊儿能被金扬州收为义子,实乃他此生最大的运气。”

  金茂笑着说道:“能收陆逊为义子,我也很高兴。”

  陆康含笑点头问道:“不知您将如何教导逊儿成才呢?”

  这一点,金茂还真没怎么想过,上回收人做义子后,诸事繁忙也就忘了。

  现在旧事重提,金茂有些不好意思道:“暂未想过。”

  顿时陆康板起脸来:“难道您看不上我陆家,这么轻视我家子弟?”

  “敢问您当初又为何要收逊儿做义子?”

  “难道您是在欺负我逊儿从小丧父无人照料?”

  “若是您实在没空,我可以代为管教,等逊儿成年,再为您效力也不迟!”

  陆康怒道:“义子一事,就此作罢!”

  金茂赶紧赔笑脸道:“您说的哪里话,先前之战,您又不是不知道,我哪有空闲去照顾陆逊啊。”

  “现在不一样,我有空了,能教导陆逊。”

  陆康神色稍缓,问道:“您将如何教导呢?”

  金茂掰开手指头算道:“先认字,再学数数,然后我再教他兵法、如何治理内政…”

  能想到的内容全都说一遍,金茂相信,在这样的实干教育下,陆逊肯定会成为超越历史的牛人。

  谁知,陆康却问道:“您怎么没有教授有关德行的内容啊?”

  这倒是把金茂给问懵了,思想品德教育,总不能把后世红色革命思想给搬到这里来吧?

  也太超前啦!

  随即,金茂想起这里的启蒙教育之一,说道:“我可以用《劝学》教授他。”

  堂下不由发出一阵压抑的笑声,一篇《劝学》怎么够?

  陆康却没笑,问道:“您对《劝学》理解有多深呢?”

  能有多深,金茂赶紧岔开话题道:“您放心,我肯定会聘请名师教导逊儿的德行。”

  “今天我来找您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是屯田制吧。”陆康说道:“我不赞同那么做。”

  金茂万万没想到,陆康会果断拒绝,不由愣神问道:“为什么?”

  陆康并没有找很多理由,简单阐述庐江郡的情况。

  “庐江郡百姓已经习惯原有制度,冒然改制,会发生动乱。”

  金茂不想就这么放弃,问道:“您不想让百姓们过得更好吗?”

  “您的治下真的能安居乐业,百姓都有余粮吗?”

  “难道您认为百姓过得更好,并不是一件好事?”

  金茂横臂扫过庐江郡各族道:“难道一定要让百姓们被这些吸血虫吸干,您才会改变吗?”

  庐江郡各族敢怒不敢言,只有周家没什么表情。

  陆康斟酌用词道:“并非如此。”

  “庐江郡跟九江郡不同,没有那么多流民也没有那么多俘虏,更没有那么多失地。”

  陆康反问道:“难道您是要夺取大族的田地再还给他们吗?”

  “这跟强盗又有什么区别呢?”

  金茂极力否认:“那不一样!”

  “会稽郡已经证明屯田制可行,庐江郡不一定要按照九江郡一样。”

  陆康摇头道:“那是因为您在会稽郡威望很高,会稽郡大族才心甘情愿地帮助您。”

  “若是没有他们的帮助,您会有今天吗?”

  金茂很想说不是,但他确实剥夺了三郡豪强大族的权利,才有今天这个地位。

  陆康说的没错,确实是有大族豪强在牺牲,无可抵赖。

  但将来肯定不是!

  陆康趁机拿《劝学》举例。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这话的意思,就是说君子并非天生比别人强,而是善于借助外物。

  借指金茂不能总是排斥士族,要善于借助力量,这样才能走得更远。

  金茂也并不是排斥士族,顾雍就是最好的证明。

  但被陆康这样偷换概念,金茂还是决定反击。

  当然,不能夷三族,陆康又没做错什么事,又很得民心,这么做只会让金茂名誉扫地。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金茂用《劝学》的话反驳:“您不试试怎么知道,屯田制好不好,行不行?”

  “没有今天的努力,哪来的光明未来?”

  陆康还在用《劝学》反驳。

  这方面金茂哪是对手,制止道:“学识我不如您,但实践您不如我!”

  “若是您觉得屯田制太早,庐江郡可以先实行会稽郡旧制。”

  “您总不愿百姓饿肚子吧?”

  陆康陷入沉思,只要不实行屯田制,对他来说是好事。

  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先前陆康有多依赖士族,现在就有多遭受牵连。

  仅仅几家反对,陆康就难以决断。

  金茂和戏志才对视一眼,眼底浮现杀意。

  如果连合作共赢都不行,那庐江郡这些人就没用了,找个理由铲除了事。

  人群中,一直旁听的小周瑜扯了扯叔父周崇。

  后者会意,起身道:“周家愿意照会稽郡旧制行事。”

  周家作为庐江郡最大士族,这一开口,效果立竿见影。

  反对声即刻消失。

第140章 曹操和袁绍

  丹阳郡治丹阳县。

  大战结束后,周昕就带着颇不情愿的丹阳兵回返。

  这天。

  周昕收到金茂屯田制的指令,十分纠结,拿不定主意,就写了封信给洛阳袁绍,请求指导。

  这也导致丹阳郡迟迟拿不定主意,令金茂产生怀疑,想要铲除周昕。

  …

  中平五年八月。

  皇帝刘宏设置西园八校尉,以小黄门蹇硕为统率,以此制约大将军何进的军权。

  八校尉分别为:

  上军校尉宦官蹇硕、中军校尉袁绍、下军校尉鲍鸿、典军校尉曹操、助军左校尉赵融、助军右校尉冯芳、左校尉夏牟、右校尉淳于琼。

  其中上军校尉何进也要听蹇硕指挥。上军校尉蹇硕成为全国军队的最高统帅。

  刘宏自领无上将军。

  洛阳城袁府。

  大司农唐瑁携礼物来庆贺袁绍高升。

  这是他第二次来袁府。

  第一次来见虎贲中郎将袁术,为金茂谋得扬州刺史之位。

  本以为十拿九稳。

  不料,袁术收了礼拿了钱,扭头就把这件事给忘了。

  害得唐瑁当庭失态。

  唐瑁这辈子也无法忘记那一天。

  找袁术之前,唐瑁就联系过太常朱儁。

  后者能升上九卿之位,金茂的财富攻势,功不可没。

  对于为金茂谋求扬州刺史一事,朱儁同意一起上表。

  那时金茂还没在扬州采取行动,唐瑁也不知情。

  不过一切准备妥当,当时唐瑁以为袁术这股东风一吹,事情就成了。

  唐瑁记得十分清楚。

  那天。

  刘宏好不容易上朝,可唐瑁左等右等却就是等不到他跟朱儁联名上表的事情。

  眼看就要退朝,唐瑁一咬牙出列道:“臣有事要奏!”

  那一刻,刘宏着急忙慌地想回西园开趴,不耐烦道:“有事就快说!”

  “陛下,近年来扬州动荡不安,历任刺史毫无建树,今有…”

  刘宏时间紧张哪有那个耐心听唐瑁啰嗦,大声道:“太长了!写奏本里吧。”

  唐瑁急忙道:“臣已经联名太常朱儁一起上奏此事,陛下是否忘记了?”

  刘宏满脸疑惑地看向张让。

  后者立马笑道:“陛下,确有此事,可扬州刺史不刚下派了个陈温嘛,临阵换将,不妥啊。”

  陈温是袁绍的人,这也是唐瑁要求到袁术头上的原因。

  听到张让的话,唐瑁快速扭头看向袁术,后者正襟危坐,就当看不见。

  顿时,唐瑁心中凉了一截。

  北宫大殿上,刘宏点头道:“阿父说的没错,就是这样。”

  “退朝。”

  说罢,刘宏就江起来往西园跑。

  “退朝!”张让尖锐着嗓子嚎一声,又立马跟在刘宏身后追赶:“陛下,慢一点,慢一点,别摔着了。”

  这次朝议就这么戏剧化地结束。

  唐瑁直起身,想要找盟友朱儁商议对策,却不想后者避开唐瑁视线,独自离去。

  唐瑁心中愤懑:“一群养不住的畜牲!”

  见到袁术要离开,唐瑁上前两步拉住袁术衣袖:“您可是答应过我的,怎么能反悔呢?”

  袁术想要撤回袖子,却发现唐瑁抓得很紧。

  眼看四周官员都看过来,袁术不管那么多,抬脚就踹在唐瑁肚子上。

  “哼!”

  “无理取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