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战三国从收编百越开始 第114章

作者:圣代新君

  “陆太守,您就不怕驱走狼群而引入猛虎吗?”

  陆康愕然道:“王太守为何这般去想,为什么您不去看看,如今的百姓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晚一天驱除乱贼,就多一天灾难!”

  “您可知一天要死多少人吗?”

  王朗完全不在意这些,继续劝说道:“舍小家而保全大家。”

  “如今乱贼势已成,您又何必去在意本就死绝的乱民,您更该看到大汉的将来会如何生灵涂炭!”

  陆康懂了,夸夸其谈的王朗只顾自身利益罔顾百姓,满嘴仁义道德,却一点行动也没有。

  但陆康也是饱读诗书,身为士族一员,为王朗保住最后一点名士颜面,怒声道:“我不敢苟同!”

  王朗还在争取:“陆太守,您可不要误国,吴郡郡守盛宪已经被金茂软禁,您要是还不醒悟,下一个就轮到您了。”

  “像金茂这样的人,表面仁义,您怎么能被他的表象蒙蔽呢?”

  这次陆康彻底怒了,也不管给王朗留面子的问题,斥责道:“王朗!我敬你是东海名士,才跟你说这般多的话!”

  “现在看来,你只是徒有虚表!”

  “表面仁义?你难道没看见金太守治下安居乐业?没看到百姓无不拥戴他吗?”

  陆康止不住话匣道:“你可知去年豫章郡闹灾,百姓流离失所,我庐江郡仅接收五万灾民就捉肩见肘。”

  “可你知道豫章郡有多少灾民吗?”

  “百万!”

  陆康恨不得唾沫星子都喷王朗脸上:“如今呢?”

  “仅一年时间,豫章郡百万流民便消失无影,豫章百姓无不为金太守立生祠!”

  “这样的人,你居然说他表面仁义?”

  陆康直勾勾地盯着王朗道:“若是天底下,那些个表面仁义的人,都能做到金太守的一半,哪还有什么动乱?”

  这句话就差指名道姓骂王朗了,可惜陆康终究忽视不了王朗名士的头衔,希望对方改邪归正。

  王朗哪还听不出来,他唾面自干,笑着作揖道:“陆太守大义。”

  “这次我来庐江郡找您,就是得到金太守的委托。”

  “可是我不知您的为人,才有这番试探,还请见谅。”

  陆康顿时大喜,问道:“还请快说,金太守有何事要老朽帮忙?”

  王朗心中腻歪,仍然笑着道:“金太守想要当扬州刺史,奈何没有朝廷调令,所以,想请扬州各郡守联名为其上表。”

  “这般行为,实在令人为难。”王朗假装很受伤道:“我还没上任,就被逼签下文书,往后若是出了问题,那可怎么办啊?”

  陆康自动忽略王朗话中带刺的行为,高兴道:“名正言顺!金太守果然遵纪守法!”

  “我还以为是什么大事,就这点小事啊。”

  “王太守在此稍后,我这便写一封上表,还请王太守给金太守带去,只希望他能早日率军平定乱贼。”

  见状,王朗除了失望还有窃喜,他本就两手准备,要是能说动陆康那最好,要是说不动也没关系,他还能在金茂面前表功。

  一箭双雕,怎么射都能中!

  “陆太守不必费心。”王朗聪明袖中陶出一卷竹简,递上前来说道:“我早已拟订文书,您只需签名盖印即可。”

  “甚好!”陆康接过文书,仔细地观看每一个字。

  王朗撇嘴,还好他没在文书里做手脚,不然,狐狸尾巴就要暴露。

  趁着陆康认真研读的间隙,王朗还不忘给上眼药水。

  “我听说,朝廷下派黄太守为豫州牧,陆太守何不向豫州求援?”

  “早就求援了。”陆康不屑道:“我可是实干派!”

  王朗差点被口水噎到。

  陆康不动声色继续道:“不止豫州,徐州、荆州我都发信求援,可都石沉大海。”

  陆康已经看完文书,发现没有问题,就该在印绶签上姓名,语重心长地对王朗说:“王太守啊。”

  “如今天下大乱,到处都是乱贼匪患,各州郡自顾不暇,哪有余力来帮他人。”

  “您也别有多余的心思,安心辅佐金太守平定乱贼,我想金太守心胸宽广,不会在意此等小事。”

  陆康哪还看不出王朗的小心思。

  “如果您是要整个扬州郡都乱起来,那我陆康就是您的第一个对手!”

  这一番劝说带威胁,充分表面陆康的态度,王朗讪讪,并未作答。

  “勿谓言之不预也!”

  说罢,陆康起身走出中军大帐,战况紧急,他能抽出这么多时间来应付王朗,纯粹看在金茂的面子上。

  大帐内,王朗第二次遭到羞辱,脸色十分阴沉。

  随后,想到什么高兴的事,王朗又高兴道:“计成已!”

  “既然你们都这么看好金茂,那我就安心辅佐吧,希望他真如你们所说。”

  出发时,陆康怕王朗死在半路上,特意安排一小队士卒护送其前往舒县。

  不过,王朗看到其中还有庐江郡功曹时,脸上更加阴沉。

  郡功曹一般由郡太守心腹担任,也就是说陆康不放心他王朗,要派心腹当面跟金茂说一说。

  “无耻老贼!”王朗心中怒骂:“越老越无耻,亏你还是吴郡望族,小人行径!”

  王朗认为,陆康肯定要把今天的事全都告诉金茂,这才派心腹前往。

  那时候,他的如意算盘就打空了。

  “我得想个脱身之策。”

  可惜,整个扬州都在打仗,没有金茂的帮忙,王朗哪也去不了。

  思来想去,好像也没别的好办法。

  “哼!”王朗心一横:“那就用我的生命来惊醒世人。”

  “盛孝章说的一点没错!”

  “金茂就是噬人猛虎,若是放任其不管,全天下的士族都要遭殃!”

  “为了天下同道,牺牲小我,成就大我!”

第133章 潘临,看你往哪跑?

  五月十五。

  丹阳郡建业县。

  金茂率领近六千陆军,及一千女军抵达。运送粮草辎重的五千民夫在水军护送下,顺流而下,返回毗陵。

  军队人数过万尤其还分水陆两军,光靠士卒自身运送粮草,已经不能满足战争需求。

  “周太守!”

  “金太守!”

  金茂、周昕二人在港口,互相见礼。

  周昕列队迎接,十分好奇金茂军中配置,挑眉看向女军问道:“没想到金太守还有这般雅兴?”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金太守也让我也乐呵乐呵?”

  金茂顺着看去,顿时明白周昕的想法,女军不再如以前一般着甲,武器也换成干净竹木条、草绳和草药,引起别人想歪也在情理之中。

  “周太守放心。”金茂笑着答应道:“等大战一开,她们准能让您乐呵一番!”

  周昕大喜,可怎么也想不出打仗的时候,该怎么个乐呵法,忍不住去问金茂。

  后者立马就知道对方肯定往更歪的方向去想,也不多做解释,神秘道:“就当留个惊喜,到时候您就知道了。”

  周昕满怀期待,二人率麾下众将进入大帐议事。

  周昕主场作战居左,金茂居右对此倒不怎么在意。

  双方文士武将并排而列,差距立马显示出来。

  左边各种表情各种坐姿,散乱无章。

  右边清一色坐姿,表情严肃,宛如雕塑,唯独右次座的戏志才跟金茂一样,没个正形。

  周昕师出名门,仪态方面没有问题,其心腹丹阳郡功曹自然也是优中选优,也没问题。

  要是双方领头人互换,那就完美了,简直就是一群乌合之众面对一群精英!

  现在嘛,就像俩精英率领乌合之众面对俩乌合率领精英的既视感。

  周昕不止一次扫视金茂手下,这将士的素质他太垂涎了。

  “金太守,练兵有方啊。”

  另一侧,金茂倒是非常垂涎丹阳郡将领的实力,没经过训练就有这么强的实力,能顶住五万青壮攻城而不败。

  “周太守过奖了。”金茂谦虚道:“若是换作我面对十万乱贼,说一句手忙脚乱也不为过。”

  “但周太守临危不乱,还能击退乱贼,实令我佩服之至!”

  “我不如也。”

  周昕连连摆手,“不敢当。”

  两人一通商业互吹,关系顿时拉进一步。

  “我听说周太守祖籍会稽山阴。”金茂疑惑道:“为何我没说过您的名声?”

  周昕笑着说道:“我兄弟三人早年在外求学,不在家乡显名。”

  “原来是名声在外!”金茂又是一通吹捧:“不知您的兄弟如今在哪高就啊?”

  “您过誉了,我那两个弟弟愚钝,尚在求学。”

  金茂夸赞道:“山阴周家一门三杰,佩服佩服!”

  周昕连连摆手道:“乌伤金家也不赖,宗室之后,还有您这般大才,前途无量!”

  两人又是一通商业互吹,关系更加拉进一步。

  “您年长于我,称职务太过生疏,不如我唤您一声兄长。”

  不等周昕拒绝,金茂问道:“如今大敌当前,周兄可有教我?”

  有了先前的商业互吹,周昕也不介意,口称贤弟,起身在堪舆图上划拉道:“请看!”

  “我军于长江拒贼,庐江郡守陆康于巢湖拒贼。”

  “据我所知,丹阳郡尚且能守,但庐江郡恐怕支撑不了太久,陆太守能坚持到现在,已出人意料。”

  对此,金茂早有所知,倒是庐江郡的情报第一次得知,他目光闪烁,问道:“贼兵分布如何?”

  金茂对王朗不抱期望,所以在他心中,庐江郡要是失守才是好事,当地士族就能血洗一通,就跟九江郡一样。

  现在的九江郡说成一片赤地也不为过。

  周昕并不知道金茂所想,拿着短棍指着堪舆图道:“长江此处有一部三万人驻扎,贼首乃是潘临。”

  说到这里,周昕直视金茂,他已经知道潘临曾是金茂手下,现在成了乱贼,他十分怀疑金茂有没有参与其中。

  “周兄可别误会我。”金茂显然知道这一点,解释道:“潘临不服管教,早在前年就被我驱逐。”

  “去年潘临投靠吴郡逆贼严白虎,我率军剿灭之,却不知其如何逃脱围捕。”

  这倒是周昕第一次听说,向金茂致歉道:“多有冒犯,还请见谅。”

  “无妨。”金茂十分大度地问道:“周兄可还有疑问?”

  周昕摇头。

  金茂起身道:“那就好,我倒有疑问想请教周兄。”

  周昕正襟危坐道:“请讲!”

  金茂也拿一根短棍,指着堪舆图问道:“不知周兄所部在何处?有多少人马?粮草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