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辞官退隐,老朱人麻了 第117章

作者:楚国隐士

  甚至可以这么说,从一开始,朱元璋就不是在培养一个继承人。

  他就是在培养一个理想中的皇帝。

  他既要把过往所有的经验都传授给朱标;

  但另一方面,他又不希望朱标走自己的老路,所以才不遗余力的支持他、培养他。

  而从结果上看,朱标是对得起朱元璋的培养的。

  手段、心性、学识、视野……

  朱元璋一直都以自家这个胖儿子为傲!

  也正因为朱标的位子太过坚若磐石,所以朱标身上但凡有什么变动,那都会牵动人心。

  已经发家的,期望在朱标身上延续家族的繁荣;

  刚刚起步的,期望能在朱标身上混个“从龙之臣”从而崛起。

  太多太多的利益述求寄托在朱标身上了。

  因此,当朱元璋亲自拟定的敇封太子妃的圣旨一经公布,顿时惊住了无数人。

  “叔父,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怎么就成了太子妃了?”

  李佑此时脸色涨得通红,脖子、额头青筋直冒的看着自家叔父李善长。

  显然,这孩子是想知道一个理由,或者说,希望自家叔父能给他一个能安心的理由。

  不然,他怎么可能想得通?

  原本自己早早定下终身的未婚妻,都退婚了,转过头又成了太子妃了。

  眼瞅着,将来还要成为皇后?

  光是这一点,怕是他李佑将来就少不了在各种野史上出现吧。

  李善长苦涩的一笑,拍了拍李佑的肩膀。

  “行了,佑儿,莫要做小女儿态!”

  “其实你稍微想想就知道!”

  “说来说去,还不是因为他朱重八是皇帝,他们老朱家是皇家?”

  说到这,李善长的双眸闪过一道冷色。

  “当初,觉着老夫跟胡惟庸结亲,势力太大有些吓人,逼着老夫给你退婚的,是他!”

  “之后,他不知怎的,看上胡惟庸那侄女儿了,想要收为儿媳妇儿,为此不惜拿咱们叔侄俩的名声洗地。”

  “如今,胡惟庸的侄女终于成了他的儿媳妇儿了,将来的大明皇后之位也终于明了了,可你的名声也彻底臭了。”

  “但是,他又岂会在乎?”

  “老夫这个宰相他都没放在眼里,又何况伱呢?”

  说到这里,李善长的声音不自觉的低沉了几分,却多了几分冷冽。

  “哼,正因为如此,老夫看明白了!”

  “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

  “倘若大权在手,纵使皇帝又能如何?”

  原本满心悲愤的李佑,此时听着自家伯父这番话,却觉着头皮发麻。

  甚至都不敢多想!

  因为……那里面的意思,太过骇人了!

  而离着韩国公府没多远的另一处宅子里,杨宪正满脸阴沉的坐在书房内。

  “确定了?真是胡惟庸府上那个被退了婚的侄女?”

  “回老爷,宣旨的内侍已经去过了,确实是那位!只是……”

  杨宪抬头瞥了对方一眼,没好气的斥道:“有话就说,哆哆嗦嗦的膈应谁呢!”

  下人闻言一怔,而后赶忙躬身道“回老爷,小的是想说,外边不是传得很厉害,是胡大人去韩国公府退婚的吗?”

  “怎么刚听老爷说的是韩国公府去胡府退婚的?”

  杨宪闻言嗤笑了一声。

  “不过是我们那位陛下的些许手段罢了。”

  “你也不想想,之前明明流传的都是李家去胡家退婚的。”

  “双方都没出面,显然就是默认这个事实了!”

  “结果呢,都过了一段时间了,怎么忽然间风向就变了?”

  “而且,你以为后面那些流言蜚语是怎么流出来的?”

  “真当李善长那个韩国公是死人?”

  “但凡他不想承认的话,他一句话就能把这些八卦全给压死!”

  说到这里,杨宪略有些感慨的说道。

  “现在回头看来,厉害的还是胡惟庸啊!”

  “瞧瞧,从头到尾不发一言,明明都已经辞官了,如今却反而逆势而起!”

  说到这,杨宪脸上忽然浮现出了一股子浓浓的苦涩。

  “而且,随着这道圣旨,胡惟庸愈发的挡不住了啊!”

  “他本就是陛下的心腹老臣,如今又成了太子的亲近长辈,这就是两代帝王的心腹啊!”

  “我还听说,他家那小崽子似乎被关在府里几个月以后,也开始争气了,连陛下都夸过一两句了!”

  “你瞧,这就是未来可期啊!”

  “这样的布局、这样的恩宠,咱们拿什么去比?”

  一时间,杨宪觉着自己之前跟李善长争来争去的,就好像是个小丑一般。

  居然还不如人胡惟庸随便弄几下?

  自己跟他的差距竟然有这么大?

  而此时,真正听到这个消息觉着感慨万千的,当是一直不得脱身的刘伯温了。

  他怔怔的坐在书房之中,怔怔一个时辰连动都没动一下。

  他想不通!

  明明他都已经看明白了,胡惟庸就是借着伤病脱身,从老朱家这烂泥潭里赶紧跑脱去。

  可为何之后又干出各种跟皇家若即若离的事情来?

  如今更是把自己养在府里当亲闺女看待的侄女儿都送到宫中成为太子妃去了。

  这是为啥?

  看不懂!

  看不明白!

  难不成这里面还有什么是老夫没看到,而胡惟庸看到了的东西?

  刘伯温坚信自己的眼光没错,胡惟庸绝对不是为了权势、名利这些东西而来的。

  那么,这里边就一地个有他没琢磨明白的东西。

  而他刘基刘伯温,必须弄明白,这里边到底有什么。

  不然,他睡不着啊!

  实际上,随着这道旨意迅速扩散,整个应天城里的各路勋贵、世家都惊呆了!

  如果这不是个玩笑的话,那岂不是说,当初胡家主动上门去找韩国公退婚之后,如今居然反倒是赚了?

  那个连韩国公府都看不上的女子,如今居然成了太子正妃?

  将来还要成为皇后?

  凭什么?

第168章 即将到来的乡试

  第一百六十八章即将到来的乡试

  这封敇封胡馨月为太子妃的圣旨,在大明引起的波澜,远不止应天府里这么些人这么简单。

  或者说,对于大明的政治体系来说,这完全是道如同改天换地一般的圣旨。

  这不是玩笑!

  真就是改天换地了!

  稀里糊涂的,就冒出来一位重量级的大佬来了!

  还是未来几十年,只要不出意外就能一直端坐上首的大佬。

  这样的改变,怎么能不大?

  放在综武小说里,这种人摆明了就是能开宗立派的啊!

  不要以为这样的事情是在夸张,实际上,这已经说得足够谨慎了。

  太子妃的伯父,这个身份,其实不算什么。

  外戚而已!

  别说太子妃了,就算将来成为了皇后的伯父,也不过是一介外戚而已。

  但,若是这个人本身底子就厚实呢?

  甚至,胡大老爷都已经不能说是底子厚实了,而是他此时的“底子”,已经超过九成九的人这辈子的终点了。

  淮西旧臣!

  陛下心腹!

  开国功臣!

  前任宰相!

  一人之下!

  万人之上!

  门生遍地!

  ……

  可以这么说,别看胡大老爷这会儿别看就一个翰林学士的半虚职。

  甚至连正儿八经的官凭上,胡大老爷都才五品。

  但是,呵呵,真到了朝堂上,谁敢让胡惟庸站到五品官里去?

  没见着多少尚书、侍郎见着胡大老爷也得规规矩矩行礼吗?

  说白了,胡大老爷的“底子”,太厚实了。

  朝野上下一致的看法是,如果不是胡大老爷突生意外导致受伤、辞官……

  那么胡大老爷将成为大明第一位真正的权相。

  因为这位爷的能力,真的没得说。

  其他方面更是优秀的一塌糊涂。

  固然脾气炸了点,但人本事确实强!

  可就是这样一个人,本身已经强得过分了,还成为了太子的岳父?

  呵呵……

  无数有志于官场的人嘴角抽搐的喊出了那句“累了,毁灭吧!”

  实在是这种无可阻拦的挂逼,太过超模了。

上一篇:始皇家的好圣孙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