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界危在旦夕 第468章

作者:通吃

巴克斯顿男爵的电报送到时,查尔斯一世正在白金汉宫的金色画廊内欣赏《亚历山德拉皇后像》。

画像中的皇后穿白色丝绸薄纱,雍容华贵的坐在卧室内。她是普鲁士公主,沙皇尼古拉一世的妻子,德皇威廉一世的妹妹,某种意义上也是英国皇室的亲戚。

侍从将电报送来时,查尔斯一世只扫了眼,就任由报文在指尖滑落,示意将这种无意义的东西丢进垃圾桶。

巴克斯顿男爵事后受到的回电是宫廷侍从拟写的,根本不是国王的原意――对于臣子的爱国之情,查尔斯一世懒得搭理。

若是可以,中英早就开战了。

隔了那么长时间没打起来只因为一件事,大英对现在的中国有些没奈何。

沙俄为什么被称作‘欧洲压路机’?因为它有超过一亿人口,可以动员其中数百万灰色牲口从贫穷的东欧涌向繁华的西欧。

中国呢?

通过社会和土地改革,中央政府掌握前所未有的力量,在1915年调动了三百多万公务人员进行了第一次人口和国土普查,确定全国人口为4.6亿。

这比预想的还多,且还在快速增长。

通过数年努力,交通部给全国百分之八十的县修了路。哪怕是条土路,好歹也是用压路机碾过的路,不会因为下雨就随便垮。

不通公路的地方,干脆通飞机。五六百米的土质跑道也不难。

卫生部在乡镇一级设立基层卫生所,给老百姓送去药物和医疗服务,并且强制要求产妇到公立医院分娩。

在1910年前,中国婴儿死亡率高达可怕的千分之两百。也就是说五分之一的新生儿会在一岁前死去。产妇死亡率是千分之十五。

这其中感染性疾病、营养不良、人为溺亡是婴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圣光’对这种情况绝对不能忍受。

疫苗接种,提高婚龄育龄,改革农业生产,强制医院分娩,多种手段实施下。

到1915年,大城市的婴儿死亡率降低到千分之五十,偏远地区也降低到千分之一百,并将继续降低。

同样的,成年人的寿命也在快速提升。过去某些小病小灾就能夺走家庭主要劳动力的生命,现在好歹避免了。

今后二十年,中国人均寿命肯定要大幅提升,人口也将跟着粮食产量的提升而暴涨。

国务院为此发出警示――以现在多子多福的生育观念,中国未来每年人口净增将超千万,十年后净增峰值将达到两千万。

现在世界第一强国大不列颠才四千五百多万人口。

每年多一两千万张要吃要喝的嘴,这管理难度是传奇级。‘圣光’团队头大如斗,唯一的办法就是拼命工业化。

对当前四亿六千万人口来说,改变命运的最简单办法就是参军。参军不但能吃饱肚子,还能有医疗保障,更能学习文化知识,获得阶层跃升。

每年的参军名额都是要抢的。

1910年,国防军连操控北洋留下的六个师都难,到1911年就扩军到36个师。到1912年,36个师全部编成两万四千人的甲等部队,并在1914年完成摩托化。

但扩军步伐并未停下。

到1915年,国防部又编成72个一万两千人规模的摩托化乙等师,并着手建立武装警察部队。

1917年底,全国武装力量总人数将超过两百四十万。可扩军的步伐不但没停下,反而因为国力不断提升在加快。

国内在兴修水利,大搞机械化农田建设,像河南河北山东等农业大省不再需要那么多农业人口。

几百万青壮从田间地头被释放出来,要从农村到城市找活干。老兵退伍后也不愿回家继续‘面朝黄土,背朝天’。

于是国家有组织的向海外移民――马普托现在才五千多中国人,中央恨不能直接塞五百万过去。

非洲太远不好塞,东南亚总好塞吧。

每年坐船去印尼就超过六十万。去缅甸,去越南、去泰国就更方便了。至于当地土著怎么办?

要学习跟先进文明融合嘛。

反正这年头又没那么多吃饱了撑的ngo,更没有瑞典小姑娘跑出来喊‘how dare you’。

查尔斯一世不清楚中国向东南亚移民的具体数字,只能估算这个数字不会少于每年两百万。他倒是清楚中国的铁道兵,工程兵,建设兵团,警察队伍陆续扩编。

受过多年训练且有纪律性的队伍对国家来说是宝贵的人力资源,放任流失是种犯罪,总是要把这个群体利用起来。

英国驻华外交人员通过公开或非公开渠道收集中国军力变化――大英在爆海军的同时就看着中国爆陆军和空军,估计再过几年其规模将超过六百万。

大英若是爆超过五百万兵力,嗯……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土包子都不够,大概只能找印度人来凑数。

在中央党校的内部培训中,有‘国师’绰号的‘老夫子’对党政军高级干部传达中央战略――受限于国力,中国一时半会搞海权是真搞不赢欧美列强。

既然搞不赢,就只能继续爬科技树,并维持一支规模恰当的海军。现在重点是必须巩固陆权,确保敌人打不进来。

办法是修铁路。

比如中央在1910年就规划修兰新铁路和成昆铁路。项目1912年开工,目前已经修了三分之一。

全国铁路里程从1910年的近一万公里,到1916年底突破两万公里。

查尔斯一世看过中国铁道部规划的‘三横五纵’铁路网规划,里头不但有在国内修的想法,还有打通东南亚交通线的意愿。

这点让英国佬极为愤怒。

中国抢葡萄牙在非洲殖民地时,英国就企图干涉阻止。可pla立马调动陆空军十几个师做出南下东南亚的态势――敢动手就把英法赶出东南亚。

以英法在东南亚的驻军,根本挡不住。

英国被选者推演半天,发现中国在海权方面被压制,可陆军和空军却不却可小觑。它就缺个借口去吞东南亚的地呢。

大英的军舰又没办法上岸,连靠近海岸线都可能被对手的岸基航空兵摧毁。是为葡萄牙以及荷兰出口气,还是保全自己在东南亚利益,这还用想吗?

葡萄牙原以为大英会帮自己一把,可英国南非舰队都开到马普托的外海了,愣是没敢动手――事后全欧洲都知道这种事别指望大英主持公道。

唉……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看似平静的世界,背后早已秩序崩坏,暗潮汹涌。可大家都想当黄雀,不肯也不敢轻易动手,生怕被拖进战争泥潭,提前消耗。

在随意处置南非总督的报文后,查尔斯一世总算把目光从亚历山德拉皇后的画像收回。他继续沿着金色画廊缓缓而行,直到再次被宫廷侍从打搅。

“陛下,海军部关于之前超无畏舰的造舰规划进行调查。报告出来了。他们认定这是无心之过。”

查尔斯一世听得哈哈大笑,语调嘲讽又无奈。

论造舰工业,现在的大英强到连美国都甘拜下风,中国更是望尘莫及。可时空重启后,大英海军还是沿着自己的惯性继续走。

走到1916年了终于发现不对劲,对面的德国佬咋不造战列舰了呢?全世界好像都抛弃皮厚肉糙的龟速铁王八。

在英国佬前些年在造的十几条战列舰中,最新的‘伊丽莎白女王’级也只有25节极速,其他的都只有21节。

可德国佬的‘帝王’级和‘大选帝候’级航母全都飙到三十节的高速。数次北海演习中,其航母编队突破英国本土舰队的封锁,连战巡都追不上。

另外别说拦截了。演习中,带鱼雷的德国双翼舰载机飞到英国佬头顶了,英国海军还不知道对手的位置。

英国也造了航母,但走的是装甲航母的路子,载机数量不足,二十七八节的速度同样追不上对手。唯一的优势就是对抗北海狂风巨浪的能力比较强。

英国海军部还在争吵航母无法在夜间和恶劣环境下作战,必须有战列舰和战巡配合。但查尔斯一世为首的被选者们受不了,要求海军部对造舰决策进行调查。

结果出来了,海军部的老爷们依旧死不认错。

“唉……我能怎么办?我也很无奈啊。”查尔斯一世苦笑摇头,“我以国王之尊向海军部下令,他们居然敢敷衍我。”

宫廷侍从低着头不说话,但心里稍稍腹诽的说了句:“我大不列颠可是议会君主立宪制,谁让您是虚君?您又不管军费,海军部当然只当您是吉祥物了。”

查尔斯一世抬头望着金色画廊富丽堂皇的天花板,幽幽道:“如果德国公海舰队现在从威廉港杀出来,我大英本土舰队根本拦不住。

议会的蠢货们天天叫嚣跟中国决战,要派舰队去遥远的东亚收拾讨厌的黄皮猴子,要占领香港和上海,要摧毁天津和帝都。

如果我真下达这种命令,德国那个修理工巴泽尔绝对又会发一份全是‘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的电报过来。他非得笑死不可。

大英虽强,但举目群狼环视,经不起折腾啊。我们现在得忍一忍,并时刻关注沙俄的局势。

尼古拉二世的日子不太好过哟,弗拉基米尔阁下大概在后悔了。谁能想到那帮布尔什维克居然怎么也杀不绝?还跟德国佬勾搭上了。”

第05章 电力革命

德国,鲁尔区。

在鲁尔河和埃姆舍河之间,工厂、住宅和稠密的交通网连接在一起,形成了大片的城市带。

一座座烟囱向天空冒出黑烟,动力车间内发出轰鸣。这里是德国工业的心脏,德意志战车的发动机。

德皇巴泽尔一世今日亲临此地,参加‘330千伏高压输变电项目’的验收和启用。一同在场的有中国王外长,和双方的工程团队。

输变电的核心是大型配电站,巨大的变压器和高压输电塔发出嗡嗡的电流声。附近百万千瓦燃煤电站产生的电力由此传输到周边三百公里范围,供给工业和民用电力。

电力技术由中方主导,在美国孵化。

从十万马力蒸汽轮机开始,到二十万千瓦燃煤发电机组,再到330千伏输变电设备,全套产业链去年在中德两国安家,投资总额超过两亿美元。

德国国土从东到西,从南到北,也就六七百公里。只要配备七八座高压输电设备就能构建全国电网,德国电价将因它而降低一半。

高压电网是工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后世’中国改开后经济高速增长,电力需求随之暴增――得到的教训是电网建设必须提前。

英法美也开发了同样的电力技术。但各家独自研发,不但项目成本高,全套设备价格也高。

相比之下,中德把奥匈、意大利、比利时、捷克、罗马尼亚、西班牙等国拉拢进来一起分摊费用。

跟当初十万马力蒸汽轮机一样,研发完成后靠大定单摊平成本,所有人都为此收益――三百公里输配电距离对很多国家来说还是很有必要的。

对于中国来说,一张330千伏高压电网足够覆盖省会周边。像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和工业核心区则可以用两三个电网联系起来。

在蒸汽工业革命之后,电力工业革命的普及就依赖大规模电网。它需要大量制造企业和消费人口聚集在有限区域内生产生活,刺激电力机械和电气设备的使用。

很多人不知道在电力普及之前,工厂是如何生产的。

早期工业机床不是电力驱动,而是皮带驱动。大型工厂有专门的锅炉动力车间,使用低效的蒸汽机作为动力源。

中国在原历史的六七十年代还在用这种落后的动力系统。工厂的梁架上会有一根传动轴,工人用皮带跟传动轴连接,才能让要操控的设备动起来。

普及电网后,像机床、纺织机、港口吊车就可以用轻便的电动机驱动,效率和精度可以大幅提升,成本大幅下降。

电动机的功率可以做的特别大。钢铁厂将建设几公里长的生产线,将冶炼、轧制、型材等工艺连在一条线上同时进行,产能将提升几倍。

要说列强的强大在什么地方,就体现在它们总能最先最快的大规模用上这类具有变革性的技术。

现在德国鲁尔上了高压输变电项目,柏林和慕尼黑也要建。

中国的需求更多。帝都、上海、广州同时上了三套。沈阳、武汉、西安、重庆等十几个二线城市也在筹备中。

中德的电力产业正开足马力,全力供应国内外需求。

“非常好,俄罗斯幅员辽阔,也需要这样强大的输电网。”

陪同德皇一起的还有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正大笑祝贺中德取得的工业成就。他前不久在圣彼得堡遭到暗杀,转到德国进行医治。

这位马克思主义者还不到五十岁,但已经是‘聪明绝顶’。在详细了解高压输变电的好处后,他大声表示要派俄国技术人员到德国来学习,希望德皇能转让这套技术。

在列宁身后,不到四十的斯大林同志跟托洛茨基站在一起,低声私语。他们交谈的话语不仅仅是这套能便捷又廉价传输电力的设备,更是现场技术团队令人讶然。

“中德在几乎所有领域都紧密合作。”

“他们远隔万里,没有利益纠纷,才能彼此互信。”

“注意到了吗?中国技术人员大多很年轻,都在美国那边进修后参与工程建设。”

“资产阶级为了利益,是愿意出售绞索的。我们也应该跟美国那边多多联系,寻求资金和技术援助。”

中德紧密合作已经七年,成效卓著。就连贴近它们外围的其他欧洲国家也获得大量订单。比如比利时的钢铁、意大利的造船、捷克和奥匈的军工。

中国开放本国市场的决定吸引大批欧美企业前往投资,五年内落户的企业超过一千家,带来的经济收益举世瞩目。

斯大林和托洛茨基的谈话带着点酸酸的味道。

俄共‘布’当年可是共产主义唯一的灯塔,可现在他们还在为夺取政权而努力。中国土共后来居上,统治四亿六千万人口,每年经济增长超过百分之二十乃至三十。

中国国务院有专门协调工农业发展的‘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把有限的资金和人力发挥到最大优势。连外国投资都受其‘引导’,强调有序竞争,合作共赢。

七年间,中国经济规模翻了四倍。其中工业产值占比由不足百分之五提升到百分之二十,是原来的近三十倍。

现在俄共‘布’搞革命要跑到中国去取经,学习如何发动群众,如何组织斗争。但中国经验对俄国人有不太适用,反倒是东南亚十几个党组织在土共指导下发展的风风火火。

列宁在跟德皇谈话时,少不了要向王外长表示感谢。几年前土共向俄共‘布’提供了不少信息,挽救其许多高级领导人。

“我们目前在圣彼得堡的各家工厂发展了五万多名党员,军队内也有很多同情者。只要俄共‘布’能夺取政权,一定向中德兑现相关承诺。”

列宁在向巴泽尔一世和王外长打包票。

后两人对视一眼,哈哈大笑,表示赞许――‘十月革命’本来就在1917年的年底发生,俄共‘布’这帮人是来打秋风,要援助的。

普大帝站在代表资产阶级和大地主地利益的沙皇一边,这些年也带动了俄国工农业的大幅发展。像圣彼得堡和莫斯科等工业城市受益匪浅。

俄国钢铁产量从原来的四百多万吨提升到一千多万吨,还是比中国多。其工业人口数量翻倍,受教育人数增加百分之五十。

俄国国力提升的同时,俄共‘布’的势力也随之增加。虽然第一次世界大战没能爆发,但列宁还是等不及要夺权。

现在能帮俄共‘布’的只有中德。

列宁为拿到援助,向中国许诺建立布尔什维克政权后将撤销沙俄和中国前朝签订的所有不平等条约,将两国边境恢复到1689年《尼布楚条约》时状态。

中方对此打个哈哈,表示谨慎欢迎――就是觉着还不够,且怀疑列宁的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