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界危在旦夕 第443章

作者:通吃

谢瓒泰的父亲是太平天国的部将,争天下失败后逃亡澳大利亚的悉尼。他十六岁就读香港的中央书院,毕业后在英国人手下干了近十年。

二十年前,谢瓒泰加入兴中会,参加过孙大炮策划的广州起义。他事后写过一本《中华民国革命秘史》,把孙大炮臭骂一顿,认为其是‘轻率的莽汉’。

谢瓒泰不仅仅是空有爱国热情,他相信技术报国,设计并制造中国第一艘飞艇,但前朝官员不识货,压根没搭理。

他后来又参与创办《南华早报》,身体力行于革命宣传,却因为商业大亏不得不在1907年退出。

在中国革命史上有重要意义的‘时局图’,出自谢瓒泰之手。

在杨总师设计三翼机之前,‘圣光’团队就打听谢瓒泰在香港的住址,发电报和写信联系,请他来一展才华。

但谢瓒泰在强国道路上经营多年却屡遭挫折,革命同志因为孙大炮的胡搞而不断牺牲,已然有些心灰意冷,对中央邀请没当回事。

可当国防军的飞机空袭英日军舰,直至夺回海关和长江流域控制权,他又惊闻而落泪,发现中央政府居然这么猛,进而转变态度。

三月初,谢瓒泰乘船抵达上海,见到了如今名声大噪的周青峰。

此人也是革命先驱,在后世名气远不如孙大炮,原因在于他谙熟技术却不擅政治。此人能为中央所用,给了南方革命党一个信号。

旬月间,广东方面来了几百号爱国志士抵达上海,基本上都是有文化有能力的热血青年。这些人空有信念却无引导。

中央现在真刀真枪跟洋鬼子干,干出了前所未有的业绩。大义名分之下,总比光募捐不干事还喜欢到处逃亡玩萝莉的孙大炮更有号召力。

考虑到谢瓒泰前半生一直在救国救亡道路上奔走,周青峰给他一针‘强化血清’,请他参与南京金陵机器局的改造。

前朝末年搞‘洋务运动’,全国建了三十几座兵工企业,大多白费银两。出成果的只有江南制造局,汉阳兵工厂,天津机器局等等。

金陵机器局也是其中之一。

但此局管理混乱,设备陈旧,制造的武器早就被战场淘汰,空耗资源却用处不大。中央接手后立马对其进行改造,增加设备,淘汰人员。

杨总师要总抓航空航天工业,可没空在抓某一个型号的制造。谢瓒泰能快速进入角色,虚心接受杨总师的指点并造成飞机,等于中国多了个项目总师。

此人不太擅长管理,但搞技术还是可以的。在发现飞机远比飞艇有用,他立马加以研究――杨总师提供了初级的飞机设计培训,提供相关资料。

金陵机器局在改组后,谢瓒泰第一项工作是将杨总师提供方案的一款双翼机造出来练练手。

在三翼战斗机装备国防军后,邮电部和交通部要求研制一款起飞距离五百米内,两百公斤载荷下,飞行半径在两百公里的‘双百’轻型运输机。

国家的统治边界取决于其政令和人员所能快速到达的地域。地方上各省尾大不掉,就是中央很难把自己的意志投射过去。

在铁路公路都不便的情况下,飞机成了中央打破地域局限的强有力装备。其所到之处能让地方大员感受到莫大压力。

本次‘研制’难点是攻关一百五十马力的活塞式v型八缸汽油发动机,是谢瓒泰带着从广东和金陵的二十几名技工苦读技术手册,在机器局把发动机造出来。

手工打造的原型机最近在上海试飞,过程要比前次仓促上阵的三翼机严格多了。地面的老百姓对这种上蓝下绿的双翼机更觉着好奇。

今日是新型运输机定型认证,谢瓒泰团队特意飞到周青峰这来展示一番。后者大笑之余跟‘研发’团队在飞机前合影,并且当场下了一千架的订单。

“这飞机不错,真是国家目前需要的。”周青峰对新飞机是非常满意,“现在金陵机器局能有多少飞机产能?”

谢瓒泰道:“现在的发动机气缸是机加工的,费时费力。帝都工业部援助了几名专家,要上铸造气缸的生产线。

工厂正在建设夜校,招募培训技工。我们有把握在三个月后‘双百’运输机的月产量提升到五十架,明年上半年突破一百架。”

有了这款飞机,通过沿途加油,帝都到上海的通勤时间能压缩到十小时。在西安建设机场,天气良好的情况下能在两天内抵达乌鲁木齐。

“国防部正在组建海军航空兵,急需大航程的飞机对东南海岸线进行巡逻。陆军航空兵对现有三翼机也提出诸多改进目标,主要就是增大航程和载荷。

邮电、交通、民航,这些单位都急需一款装备来提高工作效率。金陵机器局必须要尽快提升产量。最好能在一年内交付所有订单。

这款运输机研制完毕后,你们要立刻进入下一个型号的预研工作。列强的航空技术发展非常快,若是不努力,今日明星过几天就要变成变昨日黄花。”

谢瓒泰听得连连点头,“我已收到杨总师关于研制下一代运输机的方案,基本延续现有机体架构,向‘两百公里时速,三百公里航程、三百公斤载荷’目标攻关。

不过我们进步已经够快了,列强没那么容易追上吧?”

按照目前各国列强公开的飞机性能数据,各种业余飞机设计师并无太大进展,还在车库里造带翅膀的木头架子呢。

周青峰却摇摇头,“英国人已经给香港运了一个团的双翼机,性能比军队正在用的三翼机更好了。

我们基础还是太差,必须加快进步,需要更好的客机、战斗机、运输机。否则只能眼睁睁看着英国人继续抢占我们的领土。”

谢瓒泰顿时面露难色,“英国工业确实极强,我们人手又太少了,需要完成的型号又多。”

“放心,国家不止你一个飞机设计制造团队,还有美国华侨愿意加入。你只管设计运输机,争取日后让你的团队叫谢瓒泰设计局。”

哈哈哈……这话听来鼓舞士气。谢瓒泰身边众人大笑不已。他们看过杨总师给的方案,基本是‘小步快跑’模式。

先改进发动机,采用更多气缸,更好材料和工艺,提高燃气温度,使用星型结构,加上涡轮增压。

杨总师选的活塞发动机型号是经历几十年考验的最优解,足够谢瓒泰等人在这条路上折腾十几年,一直改进。

就好比毛子用在坦克上的b2发动机。

从1935年的bt-7坦克开始,t-34、kv-1、t-54一直用到新世纪的t90上,几乎所有毛子经典坦克都在用b2改型,用了快九十年还没被淘汰。

这么做的好处就是省事、廉价、可靠,量大,维护性好,技术难度低,便于快速形成战斗力。

缺点么,就是容易形成技术依赖。

万一型号潜力挖掘到头,想要更换非常麻烦。不仅仅是开发新型号难,而是旧型号配套的生产线和技术工人乃至维护体系全部报废。

但现在‘圣光’顾不上那么多,解决有无问题再说。这对周青峰来说只能是‘幸福的烦恼’,对前几日抵达上海的三浦来说就是沉重压力。

作为日本被选者,三浦来上海可不来度假,更不是找周青峰叙旧,而是因为日本情报机关在上海被‘圣光’一锅端,他不得不带着两名同伴冒险前来收集情报。

隔着苏州河,三浦能看到原英国领事馆的草坪上降落的双翼机。他身后的同伴试图从怀里取出望远镜,被他严厉制止。

“停下,这周围肯定有政保局的暗哨,一旦被发现,我们会死的。”三浦装作从河岸走过的路人,带着手下缓缓离开。

其追随者低头‘嗨’了声,又被三浦制止道:“别说日语,别像个日本人。我们现在跟‘圣光’完全敌对,他们抓住我们会立刻处死的。”

东亚同文书院被‘圣光’屠了个精光,连带遍布中国各地的日本人,不管是什么身份,除了少部分外交人员,全部被政保局以间谍身份抓了起来。

三浦还指望跟周青峰拉拉关系,在英美俄中间左右摇摆,进而建立大东亚共荣。

毕竟大英肯定会扶持日本,美国也会给日本甜头,哪怕沙俄也无法对日本造成太大威胁。只要能摆平中国……

可周青峰给了三浦当头一棒。什么一衣带水,合作妥协,都是狗屁。大家都是明牌,战略目标是明摆着的,谁不知道谁啊?

共和国政府嘴上不说,但用实际行动将日本视作不共戴天的死敌――如果说英德在欧洲还有得商量余地,中日在东亚根本没法共存。

一山不容二虎,日本必须死。

第46章 发动群众

沿着苏州河岸走一段路,三浦和两个同伴分开,各有去处。他喊了辆黄包车,花了一角银元把自己拉到附近的上海第四缫丝厂,缓缓走进尚在建设的厂区。

厂区门口排着一溜长队,全是十几二十岁的女工。

来自原法租界‘广慈医院’的护士守在个木棚前,反复交代女工待会要准备脱衣服接受进厂体检。

招募的女工来自苏州和湖州,基本是没文化的农家女子,懵懵懂懂,口音不齐。她们排着队,慌慌张张的挤来挤去。

好些人听不懂护士言语,或者看着外籍护士感到害怕,也有脑子活络些反而有见世面的兴奋,叽叽喳喳的低声私语。

三浦到了厂区门口,跟排队的女工们对视几眼,默默走过。他的身份是从南洋来的归国华侨,受雇于缫丝厂,负责技术培训。

因为‘历史’原因,以及‘曾经’的惨痛教训,当前不用假身份,日本人在中国已经无法立足。

街道上刷了标语‘提高警惕,严防破坏’‘窃密必被抓,抓住就杀头’。政保局的密探时时出没,到处调查,且欢迎举报,给与高额奖励。

幸好现在上海人流量大,外来人口多。日本间谍挂华侨身份比较方便活动,在各种新办的轻工企业找份工作,就较为安全。

为提供就业,加强轻工业,‘圣光’正在搞‘公私合营’。上海市在整合市内大小不一,技术含量高低不等的企业。

投资少,难度低,能提供大量就业还能打击日本的缫丝业和棉纺业是重点目标。

上海缫丝业起步很早,鸦片战争后就有不少华人买办通过跟洋人商行合作,认识到工业化的先进性,开始采购国外设备,雇佣外籍技师,发展民族企业。

蔡学斌成为市长后在全市摸底,四月份开始搞行业合并。

比如政府出钱建设产业园区,将几十家缫丝厂凑在一起,成为较为大型的缫丝企业,这既方便管理,又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同时也控制了生丝出口。

三浦之所以来缫丝厂找工作,就是希望来了解中国生丝产业的集中化到了什么程度,会有什么样的改变?

日本没矿,田地也少,生丝是它当前极少数能拿出手,有竞争力的产业。中国如果重新成为丝织品产业霸主,对日本无异于一场大灾。

对三浦这伙日本被选者来说,时空重启到1910年真是太苦了。他们既没有贵族血脉,又没有商业资本,从政经商都极难,顶多能从军。

1910年的日军根本不把士兵当人看,一张邮票就能把家庭内的男丁拉进军队。

陆军伙食还不如喂猪,不是酱油汤就是腌萝卜。海军伙食倒是好些,但一不小心就是‘精神注入棒’伺候。

三浦这伙连‘昭和男儿’都不是,个个‘平成废物’,落在‘明治志士’手里,生不如死啊!

要不是能联系上英美被选者获得支持,内心对未来还有些期望,三浦及其同伙连活下去都难。

这次来上海,三浦也是想躲开日本本土糟糕透顶的生活。如果有机会,他想暗中鼓动被‘强制合营’的企业主闹闹事,给周青峰添堵。

但实际情况跟想象差距太大。

中国积弱已久,但奋发图强这个观念经过‘洋务运动’的发酵,在产业界和知识界深入人心的。

只是缺乏领导核心,民众困于眼界、能力、技术和资金,尚未走上富国强军的正轨。

如今中央政府彰显强势,站出来说要‘产业报国’,把利益关系讲清楚,上海各行各业的私营企业主还是乐意搞‘公私合营’。

不乐意就要被扣个‘不爱国’的帽子。

经过三月份的摸底,上海在四月份正式开始‘合营’。

市政府抓的很紧,工作也尽可能做细。‘政保局’进驻各家工厂,尽可能杜绝怠工、贪腐和以权谋私。

就三浦目前所见,每天都有一百来号女工被招聘到‘缫丝四厂’接受体检和培训。优秀者会被发展成‘共青团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至于如何筛选优秀,这其中有一套常人看不见的机制。就好比眼前的体检,能克服心理和言语障碍,听懂并理解护士吩咐的女工顶多只有十分之一。

这十分之一会被选出来成为其余女工的班长,负责转述命令,规范举止。接下来吃饭、睡觉、洗澡、上厕所,穿衣打扮,一切都有规范条例进行约束。

只需一周的准军事化训练,基本的时间和纪律观念会在女工群体内建立起来,她们必须做到‘听得懂,开得口,能主动’。

简单的训练能发掘队伍中比较聪明的个体,进一步培养。特别优秀的送去扫盲,向医护和文职方向发展。

普通女工则继续接受安全和技能培训,准备上生产线。

也有特别蠢,怎么教都不会的。也不用留下害人害己,发点路费送其回家,免得损坏昂贵的设备乃至把厂房给烧了。

按照政府计划,到1910年的六月份,接受两到三个月培训的首批员工正式上岗。帝都、天津、武汉、上海的产业链要开始良性运转。

目前正是构建体系的时刻,全市动员起来。‘圣光’派到上海的团队积极吸收老工人入党,宣传党的纲领,建立基层组织,进行文化和思想教育。

就连上海多家洋人开办的医院也变得特别忙。医护人员整天的跑,负责给工人体检以及培训卫生习惯。

中午饭点,三浦去厂区的食堂吃饭。隔壁桌是个预备党员小组,五六个年轻的机修工抓着油印册子在边吃边讨论。

册子上并不是干巴巴的理论,而是最新的时事评论,谈的是英国海军实力,以及中央为什么没有一鼓作气收复香港。

一名机修工能识字,念册子上的内容,旁边几人又是叹气又是愤慨,时不时拍桌怒骂。有人就叹道:“我过去只知道洋人厉害,没想到他们如此厉害。

英国海军光战列舰就有几十艘,巡洋舰上百。而我们呢,只有几艘外购的小军舰,还不如敌人一个弱小的分舰队。国家有难处啊。”

又有人骂道:“程璧光这个混蛋简直叛国,我们陆军在南京跟英国人苦战,他竟然畏敌如虎,不听中央号令,带着海军旁观。”

还有人跟着骂,“册子上写的很清楚,中央以大毅力大决心驱逐外敌。可南京之役若战败,后果不堪设想。

真的叫人后怕啊,若是没打赢,不知又要签订何等丧权辱国的条约。萧总统拿得起,放得下,张弛有度。”

三浦扒着米饭,嘴里却不是滋味。

最近全国的学校和工厂出现不少时政小册子,其内容五花八门。

比如列举中国钢铁产量和技术,再拿列强各国进行对比。又或者各省人口对比,谈及农业产出以及耕作技术。还有介绍政府决策过程,包括跟列强的外交博弈。

印刷这些小册子的起因,是最近孙大炮在香港鼓噪要政府将英国势力彻底赶出中国,反对双方和谈。

在民族情绪高涨的当下,这种思潮特别有市场。在官媒上辩驳不太好,于是有了这些讲解时政的小册子。

热血青年容易被鼓动,但只要好好讲道理,也容易被引导。

讲清楚中央之前的胜利冒了极大风险,以目前中国实力还打不赢英国。国防军需要更多的飞机,更强的大炮,更多的军舰。

把家底一亮,大家自然就冷静了。

更别提还有谢瓒泰这种深知孙大炮老底的人已经投靠中央,在《大公报》上写一篇往事回忆,聊聊之前的‘广州起义’为什么失败?

民众自然知道孙大炮的绰号是怎么来的。

这种宣传方式有专人写稿,在当下可谓是‘别出心裁’,又‘合情合理’。

小册子上会说明中央目前能掌控的只有京畿周边几个省,其他各省‘听调不听宣’。这些宣传对地方派尤其是南方革命党造成极大被动和压力。

年轻人会对此非常愤怒——中央在跟洋人打硬仗,孙大炮就只会胡说八道。民心会自然扭转。

唉……三浦重重一叹。他有点羡慕‘圣光’控制的中国政府,因为当下的中国国情非常奇葩——它怕‘右’不怕‘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