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界危在旦夕 第289章

作者:通吃

虽然从绝对数值上看,中国工业能力还极度薄弱。比如51年苏联钢铁产量突破三千万吨,中国还不到一百万吨。

但苏联必须全面评估新中国这种工业化速度,以及考虑中美建交会带来的后果——到底是弊大还是利大?

苏共内部正在发生争吵,就维辛斯基了解的情况来看,援助中国的工业化成了意识主流。原因很简单——49年成立的北约对苏联制造了越来越大的压力。

中国工业化后的威胁是将来的事,现在苏联就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进行全方位的竞争。分清主次矛盾是领导人的基本素质。

抢着发射第一颗卫星,抢着让第一个宇航员上天,抢着建造第一个空间站。很多后世网民无法理解的事情,在当前就是有实实在在的意义。

这一切只为证明苏维埃是世间最优秀的体制。

帝都第一燃煤发电厂只是个很普通的厂子,无论规模还是技术水平都落后世界主流二十年以上。

维辛斯基乘车离开发电厂后,目光扫过道路两旁破旧的房屋和城区。成片的低矮房舍被推到,几台‘进口’的美式挖掘机正在开挖地基。

道路旁拉来了电线,显然是要挑灯夜战。

工地上男女老少都有,穿着灰扑扑的土布棉袄,打扮格外土气。这些人聚在一起干活,建设的却是现代化的工厂。

维辛斯基特地下车看了看。工地管理还挺规范化,能来干活的都是革命群众,敢偷奸耍滑的一律淘汰。

主要是工地上待遇好,别的不说,顿顿吃肉。光这点就让所有建筑工不敢胡来,被开除的损失可太大了。

至于肉么……

“你们吃的美国肉罐头?”维辛斯基要求看看工地厨房,就发现所有按人头计算的肉罐头全是美国货。

再看生产日期,好些是‘一战’的剩余物资,在仓库里存了三十几年,漂洋过海被运到中国。

“你们这真是吃着美国罐头,开着美国设备,建设本国的社会主义啊。”维辛斯基忍不住调侃了一句。

萧金浪在旁边听俄语翻译,忍不住说道:“西方列强欺凌我们百年,吃它点罐头算什么?我们还要挖它的墙角,当它的掘墓人。”

第102章 晶体管

周青峰的‘烂片’赚到钱后,极大缓解了‘圣光’团队已经枯竭的财力,可以购买一些改善民生的货物。

‘圣光’团队不但从苏联采购低价粮食,还想方设法翻检美国的库存——美国佬的食品浪费之多是触目惊心的。

近几个月,从美国到中国的海路货运量越来越大。

其中不但包括工业设备,还有些陈年军需食品,甚至包括从美国各大食品公司废弃的‘下水’。

为了加工这些猪牛羊之类的‘下水’,孙洛基特意雇了不少廉价老墨办食品加工厂,专门生产肉罐头。

为了节省成本,一个罐头就五十公斤,非常重。

维辛斯基在工地上看到的只是库存肉罐头,大铁皮桶的罐头一般用来供应工厂食堂。食堂大师傅见了都感叹美国人太浪费,都是去皮去骨的好肉,就是不成块而已。

除了肉,还有油脂,数量更多。毕竟很多‘猪下水’连做肉罐头都难,但熬成油就便于运输和存储。

最早抵达大陆的几批‘自由轮’再次返回美国跑运输。近期从美国运来的动物油脂从海路上岸,一来就是几万吨。

这年头养猪都要养大肥猪,瘦肉价格远不如肥肉贵。从美国搞来的油脂目前作为最好的营养补充品,用来给重体力劳动者做奖励,非常受欢迎。

但在维辛斯基眼里,几个罐头而已,不值一提。至于工地上的热闹景象,苏联建国时也曾经如此,也称不上多惊人。

重新上车,萧金浪陪着苏联客人去下一个参观地点。他大概能揣摩维辛斯基的想法,悄悄让司机改变路线,要给客人看点带震撼性的高科技。

毛子么,大国沙文主义是根深蒂固的。想让它看得起且平等相处,得展示点实力才行。

帝都半导体研究所。

这是‘圣光’团队里‘杨总师’牵头搞的。人家原本设计‘歼二零’,但现在搞飞机设计太复杂也没条件,弄些比较简单又来钱快的项目比较好。

维辛斯基经过层层安检,走进帝都西城不起眼的两层小楼。进入一楼就发现里头是封闭的,正压设计,空气流动必须进行过滤。

“这是什么车间?”

维辛斯基对这窗明几净的地方还是感兴趣的。对比热火朝天的发电厂,或尘土飞扬的工地,这地方显得高档。

“这里是用还原法生产粗硅。”萧金浪也只能站在透明玻璃窗外看,简单介绍生产状况,“设备都是从国外‘进口’的,比如大功率特种电炉就来自英国。”

英法算是西方国家最鸡贼的。

毛子的第一代喷气式发动机就是英国给的技术,否则造‘米格’系列战斗机就面临大麻烦。美国也就很容易形成一家独大的状况。

法国也是只要能赚钱,啥事好商量。毛子的很多高科技来源都从法国整体引进,能活活气死老美。

朝鲜战争期间,苏联买不到橡胶,但英国商人愣是能把几千吨天然橡胶卖给中国进行转手。所以在‘杨总师’搞的半导体研究所里,来自英法的设备特别多。

粗硅从电炉出来就需要再提纯,这就需要用到最近从美国弄到冶炼提纯设备和化学药剂,让相关研究进展神速。

“这是在做什么?”维辛斯基还是不明白自己到底在参观什么车间。他对大多数设备都看不懂,倒是一台拉晶体的电炉很吸引人。

“是我们自己设计的单晶硅直拉炉。”萧金浪对此很得意。造这台炉子可费劲了,但其功效很强。

十厘米的晶柱从液态的高温硅溶液中缓缓拉出来,只这一个动作就从去年十一月研究到现在才成功。

这还是有大量实践经验做提示的情况下,依旧碰到各种各样难以解决的问题。毕竟在当前的中国搞科研真是要啥没啥。

晶柱出来后在切成晶圆,后续又是难点——掺杂。

‘掺杂’需要的高纯度单晶磷和单晶硼是从美国偷偷采购,借前次钱学森等科学家回国,一起带回来的。

这个用的量不大,采购一批就能用很久。

‘掺杂’的晶圆再切成小片就能生产封装成二极管和三极管。这看着简单,其实中间有数百道复杂工序。

所有生产设备和材料全靠‘进口’,但成果无疑是突破性的。

‘圣光’团队中除了萧金浪和周青峰这类在外打拼的,进入副本的十几人中有一半都是技术人员,集中起来搞半导体。

最早的晶体管跟后世的不一样,算得上粗苯。但这划时代的器件相比电子管优越性太多了——省电、小巧、稳定、廉价。

“这东西能干嘛?”

维辛斯基在保密车间走了一圈,最后在展览室见到一些成品。除了三极管和二极管,还有电容电阻之类的不起眼却必不可缺的小玩意。

“呃……能造更轻便的收音机。”萧金浪曾经问过‘杨总师’,做出晶体管后是不是就可以有高性能计算机了?

‘杨总师’翻了个白眼,表示不懂科技和生产的人请不要随随便便出来瞎捣乱——外行指挥内行是要出乱子的。

有晶体管跟有晶体管计算机,中间差的十万八千里呢。

收音机太没分量,老萧继续道:“晶体管能生产更轻便的电台,能改进当前的纵横式电话交换机。能让雷达看得更远,滤波更好,又更省电。”

当前的电子产品实在太有限了,老萧憋了半天,能让维辛斯基有所触动的只有电台和雷达。后者‘嗯嗯’了几声,大概知道中国同志搞出一种‘更好用的电子管’。

这种观点能让‘杨总师’郁闷到吐血。

美国已经造出实用化的晶体管,但他们还没有实用化的产品。第一款晶体管收音机要在54年上市,售价近50美元。相当于后世一台iphone。

能拉出硅晶圆并造出晶体管,这是58年才有的技术。现在被‘圣光’团队作弊般提前七年进入生产化。

维辛斯基显然不识货。他祝贺中国同志获得的成果,并表示只要价格合适,愿意采购一批,用来抵消贷款,缓解中方财政压力。

这都是公式化的打官腔。让希望一鸣惊人的萧金浪很是失望,也没能以此为筹码再要点什么。

对半导体研究所的参观还没在发电厂时间长。毕竟这里就一栋两层小楼,除了耗电大,设备嗡嗡响,也看不出什么新奇。

维辛斯基离开后,老萧找到坐镇此地的‘杨总师’,叹声道:“好像苏联人对我们的科研突破不感兴趣。”

‘杨总师’哈哈一笑,“假设有天你去非洲,当地土著带你走进一间茅草屋展示‘瓦坎达’的振金科技。你是啥感受?觉着自己碰到骗子还是傻逼?”

老萧顿时失笑,“这个比喻真是太伤人了。我们有这么差么?”

“这是事实,现在非洲很多国家的人均GDP可比中国高。”‘杨总师’也无奈,“我们造了一批收音机样品,外壳只能用木头的。

这可是目前世界最先进的收音机,想弄个漂亮点的外形和色彩吸引顾客,最后发现技术不够做不到。你说这憋屈不憋屈?”

“所以我们想靠这个赚钱也难?”

“先得上产量,另外当前最赚钱市场在美国。社会主义阵营的市场太小,购买力远不如西方国家,这是战略上的缺陷。”

老萧和‘杨总师’在彼此诉苦,倒是离开的维辛斯基带着获赠的晶体管样品回到苏联大使馆。他要写当前中国国力现状的报告,科技方面也是需要涉猎的。

一台晶体管收音机被交给使馆的科技参赞做测试,另外还有从半导体研究所拿来的器件样品——这些都是想用来打开社会主义阵营市场的利器。

目前中苏有大量科技援助项目,使馆的参赞对收音机这些小玩意还是很懂的。他拿到收音机就觉着这玩意小而轻,仔细翻阅说明书,发现居然是用电池供电。

电子管耗电大,用它做的收音机都带电线。野战电台要机动,不得已要用电池,于是必须配手摇发电机。

全世界的军工人员都想造出省电的电台,这将极大减轻战斗时的通讯负担,提升便捷性。在朝鲜的志愿军自己就有这方面需求。

除了用电池供电的特点,送给维辛斯基的晶体管收音机也太轻太小了。

苏联参赞拿着轻飘飘的收音机,差点以为这是一台玩具。可当他按说明书装入电池,扭动旋钮进行调频,还真收到了帝都的人民电台。

“这居然不是玩具,而且灵敏度很高。”苏联参赞更惊讶了。

电子管要工作需要加热阴极,会有一个短暂预热期。晶体管直接工作,根本没这方面需求,其工作频率可以轻易做到很高。

苏联参赞忍不住把好好的样品直接拆开,想看看里头的奥秘。结果他没看到灯泡似的电子管,反而是一块走满各种飞线的小小电路板。

再万用表之类的工具拿出来测量一下电压和耗电。哪怕喇叭最大声,电流也不到电子管收音机的十分之一。

天老子嘞,这器件用来生产收音机简直是暴殄天物。

再考虑到外交部长要求测试样品时随口说的几句,这是中国同志在电子技术方面的最新成果——这成果也未免太新了。

使馆参赞坐不住了,急匆匆跑去找部长的办公室询问更多内情。

维辛斯基还不以为然,“晶体管么,我知道。美国那边的最新技术。我们国家也有同类产品。”

参赞却猛的摇头,“不,美国也没体积这么小,功耗如此低的晶体管。中国同志这次获得了突破性的科技发明,它让晶体管实用化,是要改变世界的。”

第103章 忆苦思甜

不识货的维辛斯基从半导体研究所离开,萧金浪跟‘杨总师’坐在研究所办公室发愁。尤其是‘杨总师’累的两眼发黑,跟熊猫似的。

“研究所现在状况怎么样?”老萧关心的问道:“我看你写的报告,都是突破这个突破那个的好消息,就没点困难?”

‘杨总师’一呆,嗤笑道:“就因为好消息少才要特别上报。若是要问有啥困难,不如说有啥不困难的。因为困难到处都是。”

说来真是一肚子苦水。

‘杨总师’指了指自己简陋的办公室,“我们这最早就七个人,靠你帮忙外加东拉西扯才弄到三十几人,弄了一栋楼作为安身之地。

从去年十一月开办,到现在还差一个月才算周年纪念。能让三十几号人熟悉从国外来的设备就累死个人了。

当初副本进入第二阶段,我们的预计太乐观,总觉着第一代晶体管很简单,外行学一学也能搞。

可实际工作却发现‘一穷二白’这四个字真是要愁死?

就说我们复制山寨的晶棒直拉炉吧。熔化物与气体的传热、传质,湍流,热辐射相互作用,多种物理场相互干扰。

这玩意两个月才能完成一次工业化生产,良品率不到百分之五十。搞砸了就得再来一次两个月。

更别提晶圆掺杂需要无尘超净车间。就为过滤空气,知道我们费了多大劲么?

有个兄弟已经在车间内待了三个月,吃喝拉撒全在里头。因为进出一趟就等于污染整个车间,实在损失不起。”

唉……老萧也叹气。

原本是想给苏联老大哥看个好东西,让对方直观感受一下现代科技的魅力。那晓得碰到个不识货的,把晶体管看做‘更好用的电子管’。

按照‘圣光’团队的预想是希望老大哥能看中晶体管技术,随之拿出更多援助来交换。虽说现在新中国已经拿了很多物资和项目,但对全国来说还是杯水车薪。

建国初,中国人口已经超过5亿四千万,吃饭是个大问题。

很多穷困地区还只能吃红薯,能吃上‘玉米棒子面’就算改善伙食。所以国家需要兴修水利,改良农田,需要良种农药化肥,革新农业科技。

人民群众需要更多钢铁煤炭,需要给全国乡镇修通道路,需要剿灭顽匪,需要医药卫生,需要很多很多第一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品。

谈汽车什么的都太奢侈,能给农民的木轮板车换上橡胶轮胎就是一种巨大进步。

能在每个村头挂个电喇叭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节目,让穷山沟里的百姓了解外面的世界,就是对全民的启蒙启智。

在很多老百姓眼里,工厂啥的没太大感受,每月从美国运来的几万吨动物油脂比什么电灯电话都金贵。

“我们还是太穷啊。”‘杨总师’勒了勒裤腰带,苦涩说道:“有个兄弟是机电专家,体重也是专家级的一百公斤,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全都有,一身毛病。

医生说他若是再不减肥就活不长。可他表示自己习惯了,减不下了。可到了这建国初,哪有什么减不下来的?

这年月的饮食可真‘健康’。

食堂三天两头供应‘忆苦思甜’饭,红薯吃的叫人胃里直返酸。他穿的肥佬裤早就请裁缝拆开改成两条大裤衩。体重减到七十公斤,啥富贵毛病都没有了。

上个月食堂供应猪油拌饭,大家围着香气就丢了魂,炸锅似的去抢。是我板着脸骂了一通,才搞了个平均分配。

我们自己人吃过都掉眼泪,头一回觉着猪油竟然这么好吃。我现在才知道主席吃红烧肉算打牙祭,这说法不是开玩笑。”

每月几万吨油脂,很多么?少的可怜。

只能在大城市里分一分,劳模和烈士家属多拿点。外加给重点单位倾斜一些,让‘杨总师’这样的知识分子能吃上几餐。

然后……就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