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从和面开始 第896章

作者:糖醋虾仁

第1386章开始准备年夜饭

  这会儿就到了随机应变的时候了,估计系统说的语言的艺术,也应该是这一点。

  徐拙深吸一口气,让自己冷静一下,不过表情依然很淡定,他笑着对于可可说道:“今天郑爷爷做的这些菜中,鱼丸才是他的拿手菜,之前央视采访郑爷爷的时候,他做的就是非常经典的粤式鱼丸。”

  这话让郑光耀微微点头,鱼丸确实是他的拿手菜,不管怎么做,都做得让同行挑不出毛病来。

  接着,没等于可可开口发问,徐拙再次说道:“鱼肠煎蛋这道菜太过家常,论卖相的话也比不过鱼丸,所以不算最好吃的。

  而干锅鱼杂是湘菜,虽然郑爷爷做得非常完美,但比起袁爷爷的手艺,依然还差一线,毕竟不是同一个菜系的菜品嘛。”

  假如最后一道支竹鱼腩煲是郑光耀做的话,徐拙还真会为难该怎么选择,不过既然是徐文海做的,自然就不用考虑了。

  所以,不管怎么选,都是鱼丸最佳。

  而于培庸和老爷子做的菜,两人也基本上没做自己的拿手菜,也就老爷子做的烧鱼尾像回事,但是烧鱼尾这道菜只能算配菜,当不得主菜,因为鱼尾也属于下脚料的范畴之内。

  这么横向对比一下,郑光耀做的鱼丸汤完美胜出。

  徐拙洋洋洒洒说了一大堆,让于可可下意识的点点头,也认同了这话。

  呼……

  终于!

  徐拙悄悄松了口气,刚刚他脑子飞速转动,总算把自家媳妇儿给说服了。

  既然自家媳妇儿都被说服了,那这个任务也就……

  他正在幻想得到那些菜品之后该怎么升级的时候,郑光耀突然笑着说道:“小拙这孩子口才不错,说了这么一大堆,愣是没说到点上。”

  老爷子附和着说了一句:“岔话题的本事倒是不错,不过他说的也在理,这桌菜确实你做的丸子汤最佳,口味咸淡适宜,清鲜可口,确实很不错。”

  老爷子难得夸人,他这几句夸奖,顿时让郑光耀喜上眉梢,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

  然后他又客气几句,夸徐文海做的支竹鱼腩煲非常地道。

  就这样,大家相互吹捧起来,于培庸和于长江自然也加入其中,纷纷夸大家的手艺好,特别是于长江,他本是做生意的,最擅长说场面话。

  在这种友好的氛围中,徐拙总算听到了任务完成的提示音。

  跟在座的长辈们相比,徐拙在待人接物方面多少还有些欠缺,不过也没什么,毕竟他名气大,多少表现一些亲善就行了。

  要真见个顾客就热情得跟亲人一样,这反而会让人不适应。

  毕竟大家想象中的名人可是高高在上的,稍微释放一点亲善就算是接地气了,要是表现得太热情主动,这一下就让大家心目中的形象崩塌了。

  全鱼宴过后,徐拙帮着于培庸把厨房收拾了一下,顺便又把明天要用的干菜泡水,一些已经泡上的则是挨个儿换水。

  比如海参干贝干鲍鱼之类的,全都需要长时间的浸泡才能做菜。

  明天晚上的饭菜注定会非常丰盛,毕竟今天就已经准备了这么久。

  对很多人来说,要说对年夜饭有多期待吧,还真没有,因为年夜饭上能吃的菜,平时也在吃,并没有什么菜品值得期待。

  但是那种全家人坐在一起吃饭的氛围,那种踏实团圆的感觉,那种和家人一起盘点一年来收获的喜悦,才是大家最想要的。

  特别是旁边再开着电视,播放大家一年比一年嫌弃却每年都看的春晚,这就更圆满了。

  要是别离一年的亲人,这种感觉就更强烈了,不过徐家和于家倒没多少这种情绪,毕竟天天都在一起,加上家里不用为钱发愁,对于年夜饭的态度也就那样。

  今年要不是懒得折腾,两家人都决定去马尔代夫过年了。

  不过现在,既然没出去,该准备也得准备,正好郑光耀也跟大家一块儿过年,那就更得隆重一点了。

  倒不是因为郑光耀决定投资的那一千万块钱,主要是这老头挺可怜的,这大过节的没地方去,加上他对徐拙一直挺好,得知徐拙去京城开店二话不说就要拿出来一千万,就冲这点,徐拙也得好好陪他过个春节。

  这次过节,需要什么菜品第一楼那边会往这边送,加上四个顶级厨师和徐拙这个挂逼,做菜方面完全没有问题。

  大年三十下午,徐拙跟袁康视频通话了差不多一小时,把这段时间的所有事情算是安排妥当了。

  而另一边,于可可则是跟公司值班的人在做对接,年夜饭系列的短片大获成功,屡屡冲到热搜上,各个短视频平台上也斩获颇丰,二十四小时点击都在六位数以上。

  当然了,这些点击自然有公司运营的成分,毕竟现在公司也有刷热搜的业务,不过有一说一,就这点击量,每条视频全网点击加在一起差不多上千万,这已经算是一线视频品牌的体量了。

  而YouTube上,四方酒楼的两个帐号的粉丝量和视频播放量也节节攀升,收益非常不错,加上视频上贴有人工翻译的字幕,对老外们来说实在是太友好了。

  虽然YouTube上面有AI自动翻译功能,但是博大精深的汉语对AI是很严峻的挑战,特别是烹饪方面,很多词汇的翻译都不准确,甚至是错误的。

  这个时候,就体现出人工翻译的好处了。

  现在陆博在美国那边特意成立了一个小公司,专门帮人在视频上做翻译,同时代发视频。

  当然了,他的主要业务来源还是徐拙这边,特别是最近,因为视频改成了日更,使得陆博不得不多招了两个留学生帮忙翻译。

  徐拙跟袁康通完视频电话,然后又在微信上发了一圈祝福消息,顺便去各个群里发了一圈红包,这才腾出时间,准备去厨房看看年夜饭的准备情况。

  不求能学会什么厨艺,只要能见识见识几位大厨的手艺就行。

  刚到厨房,于培庸便说道:“小拙来得正好,我正准备做文思豆腐呢,你跟着学一下吧,先了解一下这道菜的做法。”

第1387章 文思豆腐(上)

  徐拙原本打算在厨房打一转就离开,回自己房间心安理得玩游戏呢,因为今天登录游戏有礼包,这个机会比较难得。

  但是听到文思豆腐四个字之后,礼包什么的瞬间就不香了。

  免费的礼包也送不了啥实惠的东西,还是观摩做菜比较重要。

  毕竟,这可是象征着淮扬菜极致刀工的文思豆腐啊。

  对于文思豆腐,徐拙其实并不陌生,因为在他小的时候,徐文海有段时间练习刀工,就天天拿内酯豆腐做文思豆腐吃。

  那段时间天天都是各种豆腐汤,徐文海还另辟蹊径的做成酸辣味儿或者甜味儿,变着花样让家人吃这道菜。

  一直到徐文海刀工大成之后,那道每天都雷打不动的豆腐汤,才从徐家的餐桌上撤掉。

  吃过各种口味的文思豆腐,使得徐拙早已经忘了这道菜原本的味道,因为徐文海那会儿正处于一瓶不满半瓶晃荡的阶段,喜欢魔改各种经典菜品,而他每天练习刀工的内酯豆腐,也就沦为了魔改菜品的原材料。

  上大学之后,得益于《舌尖》的热播,徐拙特意来扬州转门品尝过文思豆腐,但去之前没做攻略,选了一家招待游客的饭店,使得徐拙对视频中形容得天花乱坠的文思豆腐大为失望。

  因为喝起来还没老徐魔改的胡辣汤味儿文思豆腐好喝。

  尽管失望,但是徐拙却对这道菜品兴趣不减,毕竟那么多人追捧呢,味道绝对不会如品尝的那么差。

  事实证明确实是这样,他第一次去第一楼的时候,端起于培庸做的文思豆腐,那种鲜美的味道,那种入口即化的口感,让徐拙瞬间明白了无数文人雅士追捧文思豆腐的原因。

  美妙!

  实在是太美妙了!

  在烹饪中,有些菜品单纯就是为了炫技而炫技,本身的味道并没有多出众。

  但是文思豆腐这道菜,实在是集香、鲜、美、雅等特点于一身,犹如温婉如玉的江南女子一般,让人迷恋。

  虽然这几次来扬州徐拙都尝过文思豆腐,但却从没见识过制作过程。

  现在有了这么好的机会,游戏上的免费礼包算个屁,回头直接氪金不比免费道具好用?

  文思豆腐这道菜,源于一个名叫文思的和尚,他擅长做豆腐类的菜品,尤其是把豆腐切成细丝做汤。

  久而久之,这道菜就被人称为文思豆腐。

  当然了,在这种美食的典故中,自然少不了大清第一美食网红乾隆皇帝的身影的,据说他某次下江南,有个寺庙的和尚进献了这道汤类豆腐菜品。

  乾隆皇帝一尝,大为惊讶,忙问和尚这道菜叫什么名字,和尚因为紧张,以为乾隆问他的名字,便回答了文思二字。

  这样,误打误撞的成就了这道菜的名字。

  徐拙对文思豆腐的典故并不感兴趣,他好奇的是,当年创作出这道菜品的和尚该有多闲,才会把豆腐切成头发丝一样的细丝,然后做成一道汤菜。

  另外,这道汤品的其他几样配料也要切成头发丝粗细的细丝,这到底是为了做菜,还是对三千烦恼丝的怨念呢?

  徐拙很是好奇。

  文思豆腐所用的食材很简单,盒装的内酯豆腐就行。

  而配料则是香菇、冬笋、金华火腿、小油菜叶,不过这些配料并不固定,也可以用胡萝卜代替金华火腿,用木耳代替香菇,另外可以放一些鸡蛋饼切成的细丝进去,给菜品增加鲜黄色,这样更显得贵气一些。

  除了这些之外,这道菜最主要的一样配料,就是清鸡汤了。

  其实文思豆腐这道菜,绝大部分人的关注点都在豆腐上,都会夸刀工好。

  而真正懂这道菜的人,或者说行内人,关注点更多的会放在清鸡汤上面。

  因为想要熬出一锅好喝好看好味道的清鸡汤,并不比切内酯豆腐简单。

  今天于培庸用的清鸡汤,是昨天他和老爷子一块儿熬制的,采用三年以上的老母鸡,剁掉鸡头鸡爪鸡翅尖和鸡屁股,然后冷水下锅,放在灶上小火慢煮。

  锅里的水要保持将滚不滚的状态,有浮沫出现要及时打出去,这样熬煮六七个小时,才能得到一锅清鸡汤。

  而锅里的鸡汤出锅后,还要用叠了好几层的纱布进行过滤,这样清鸡汤才能使用。

  清鸡汤的熬制不仅耗时长,最重要的是全程都需要有人守着,因为是小火慢煮,不定什么时候酒会有浮沫出现,一旦有浮沫就得打去。

  这对于厨师的精力说个极大的考验,难度不亚于切豆腐。

  现在鸡汤已经准备妥当,所以于培庸打算先把豆腐切出来,然后再准备配菜。

  对很多人来说,切文思豆腐都是一个让人赏心悦目的场面,这确实是如此,把水嫩的内酯豆腐切成头发一样的细丝,尽管经常能从网上从美食节目上见到,但是亲临现场的话,依然会震撼到。

  别的不说,就说把内酯豆腐从盒子里取出来的过程,看起来就充满了仪式感。

  只见于培庸先用手在案板上淋了一些清水,然后把盛着内酯豆腐的盒子轻轻倒扣在案板上。

  准备工作这就算做好了。

  他拿着切片刀沾一下水,把刀平放,一手轻轻按着豆腐盒子,另一只手抓着菜刀,放在盒子的最下面的边沿处,开始平稳的往里切。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把内酯豆腐的盒子的顶盖切下来,在切的同时,还要将豆腐最上面的那层老皮切掉,这样的豆腐吃起来才更加嫩滑。

  其实正放的时候切也行,不过正放的时候这样切开,再倒扣的话豆腐很容易从盒子里摔出来,没有这样倒扣着切安全。

  切到底之后,推着盒子轻轻在沾了水的刀面上滑到一边的案板上,然后将切下来的盖子以及薄薄的一层豆腐扔掉就行。

  接下来,于培庸又将盒子的盒底给整个片了下来,在片的同时,同样也削掉了一层豆腐,也就是内酯豆腐的老皮。

  这样盒子的上下两头全都切掉之后,整个盒子就成了一个塑料框,用手轻轻拿开就行。

  拿开之后,于培庸又将内酯豆腐的四面给切下来,这样整块豆腐不仅显得平整,而且也方便切丝。

  但这会儿还不能动手切,因为还得把这块豆腐从中间剖开。

  剖开之后,才能切丝。

第1388章 文思豆腐(中)

  所谓的剖开,就是用平刀法,把内酯豆腐横着从正中间片开,让这一块豆腐变成两块,而高度自然也就降低了一半。

  这样做的目的,一来是方便刀切,降低刀起刀落的幅度和力度,这样能厨师把豆腐切得更加均匀。

  另外,降低豆腐块的高度,也能防止切好的豆腐坍塌下来,影响最终的成品。

  于培庸再次给菜刀蘸水,然后把菜刀放平,稳稳将面前的内酯豆腐切成了两半。

  切好之后他用刀一滑,放在了一边,然后再次把菜刀蘸水,开始准备切豆腐。

  切豆腐用的菜刀,一般都是最薄的那种切片刀,这种刀刀面比较光滑,而且比较轻便,所以能最大限度让厨师保持体力。

  要是用那种厚重的斩骨刀,估计切不了几下手腕就开始发酸了。

  文思豆腐这道菜不仅对菜刀有要求,对厨师的要求也非常高。

  首先就是要有很强的距离感,在切的时候,还需要有很强的节奏感,另外对力道的把握,也得有自己一定的经验。

  除此之外,体力耐力等方面也有要求,一旦开始切,就得保持同一种节奏一口气切到底,中间不能停顿,因为一旦停顿,切出来的豆腐就薄厚不均,甚至还会毁掉整块豆腐。

  懂行的人喜欢把这道菜称为刀工巅峰,原因就是这样。

  因为让刀工短暂的保持在一个高水平上,很多厨师甚至美食爱好者都能做到,但是要长时间的保持,这难度就大了。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难度还会成倍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