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从雪姨开始 第140章

作者:师牙

  李洋在旁边凑趣:“合着咱们这戏成了剧组交流会了?”

  贾樟课笑了:“好电影就该这样,让每个看的人都想起自己的故事……”

  冯小缸插嘴道:“所以你就每一次都选择漂洋过海?”

  贾樟课不可否认笑了笑:“如果真能改变什么,我何必每一次漂洋过海,门前要饭!”

第160章 荣耀,大满贯

  威尼斯电影节的晨光,掠过丽都岛的防波堤,而此时国内的编辑部早已灯火通明。

  《电影艺术》杂志的主编张池攥着刚收到的越洋传真。

  其中写有《一个叫做陈汉生的男人决定去死》,其首映获满堂彩。

  而且这是本届威尼斯电影节第一部获得外媒“零差评”的亚洲影片。

  而更让张池心跳加速的是,传真末尾附着《Variety》的评论:叶柯的表演,像威尼斯的潮汐,平静下藏着能掀翻堤坝的力量。

  无论是年老时还是青年时期,无论是以哪一种年龄段,电影中叶柯的演技都是极其完美…

  而这边的《南方周末》直接进行了版面紧急调整。

  原本预留的“威尼斯开幕战报”被撤下,取而代之的是整版特写《从陈汉生到叶柯:一个演员的三重突围》。

  其文中写有:“当欧洲观众为暖气片上的旧衣落泪时,我们突然懂了——叶柯没有把陈汉生演成符号,而是演成了每个普通人衣柜里那件充满回忆的旧衣。”

  而在网上,尤其是新浪的直播页面在上午九点彻底崩溃。

  数十万网友涌入“叶柯威尼斯首映”的话题,后台数据显示,无论是陈汉生,还是电影中等关键词的搜索量,以极其惊人的速度,在短短一小时内突破百万次。

  同时在网上,也有不少留学生拍摄的视频被疯狂转发,其中就有:画面里,白发苍苍的意大利观众举着“bravo”的牌子追出电影宫,对着镜头用生硬的中文喊“叶柯,影帝!”。

  而镜头角落,贾樟课正与杜琪峰击掌,两人脸上的笑意比任何颁奖词都更有说服力。

  《人民日报》海外版的评论员文章在午间发布,标题《从水城到神州:一部电影的温度》格外醒目。

  文中提到:“当叶柯说出‘心里总会留着一点执念’时,威尼斯的掌声里,有对国内现实主义电影的认可,更有对人类共通情感的共鸣。

  而无论是影视圈,还是娱乐圈的反应更是如潮水般涌来。

  其中就有张一谋通过工作室转发了首映报道,配文“好演员让角色有了灵魂”。

  倒是陈凯鸽在采访中坦言“叶柯才是他心中《无极》最完美的男主角人选。”

  而粉丝与影迷们的狂欢,更是从线上延伸到线下。

  就连首都都三里屯的LED屏被自发组织的包下。

  硬生生开始无限循环播放《陈汉生》的预告片。

  魔都电影节的旧海报被翻出,叶柯过往作品的票房数据,被制成长图疯传。

  就连威尼斯当地的华人餐馆,都挂出了“提前祝叶柯拿下金狮影帝”的横幅。

  在某度上,关于叶柯大满贯倒计时”话题阅读量过亿。

  有网友留言:“不是因为他快集齐三大电影节才期待,而是他让我们相信,国内演员也能凭实力让世界记住名字。”

  无论是现实,还是互联网的喧嚣之外,几家主流媒体极力保持着冷静的观察。

  《新京报》的深度报道《威尼斯的掌声之后》中,记者采访了多位影评人:“比起‘是否能拿奖’,更值得关注的是《陈汉生》的叙事方式。

  它没有用猎奇的视角展现国内景色,而是用普世的情感打动世界。

  当欧洲观众为一个国内工人的绝望落泪时,这种跨越文化的共情,才是国内电影真正的进步。”

  而此时的威尼斯。

  叶柯正坐在酒店的露台上,看着国内传来的新闻。

  李洋忍不住好奇凑过来。

  叶柯执念,陈汉生国人式绝望,威尼斯华国时刻,三个话题霸占前三。

  “瞧见没,国内已经把你架在火上烤了。

  ”李洋笑着递过一杯红酒,“不过话说回来,贾樟课之前不是说过一句话,‘好电影像种子,播下去总会发芽’。现在看来,咱们这颗种子,在水城长得不错。”

  叶柯望着远处,翻了翻手中那国内某媒体的通知,只能说这些人适合去uc震惊部。

  其中有个标题格外刺眼——《只差一步!叶柯或将创造历史》。

  叶柯轻轻合上手里拿起酒杯,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夜色渐浓,水城的灯光在水面上漾开,像无数双注视着的眼睛。

  叶柯知道,无论最终结果如何,《陈汉生》已经完成了它的使命。

  就像电影里那句没说出口的台词:重要的不是抵达终点,而是带着心里的那点热,一直往前走…

  ……

  等待数日后,叶柯李洋等人终于在这一晚上,踏上了电影宫前的红毯上。

  叶柯的皮鞋踩过红毯时,不知为何掌心的汗,已经湿了西装内袋里的手帕。

  事到如今,再说什么谦虚话,都显得极为虚伪。

  “别攥着了,再攥就成咸菜干了。”

  李洋用胳膊肘撞了撞他,“你看贾樟课,他们其实比你还紧张。”

  叶柯顺着他的目光望去,后排的贾樟课有些出神看向面前那杯香槟,没动过,气泡却已经消得差不多了。

  很快,评审团成员在掌声中入场。

  凯瑟琳·德纳芙走在最前面,在经过叶柯座位时,忽然停下脚步,她用英语轻声说:“你的陈汉生,让我想起年轻时看过的一部华语小说。”

  叶柯刚要回应,她已经转身走向主席台,留给他的是一个侧影。

  其实叶柯后来才知道,这位影后在评审团闭门会议上拍了三次桌子,只为说服其他评委:“疼痛是没有翻译的,所以我支持…,ke,ye。”

  随着在场众人到齐了,主持人用意大利语宣布颁奖礼开始。

  当“最佳编剧”

  “最佳摄影”

  等奖项陆续颁出。

  叶柯的视线总忍不住飘向舞台左侧的大屏幕。

  那里正循环播放入围影片的片段,每次切到《陈汉生》的镜头,陈素的眼泪砸在他手背上的特写,和那一次又一次想要死亡,结果却不断被打扰…

  “最佳导演提名:李洋,《一个叫做陈汉生的男人决定去死》……”

  当主持人念出这个名字,李洋猛地从座位上弹起来,差点带翻身后的椅子。

  叶柯按住他的肩膀时,摸到他后背的衬衫已经湿透了。

  大屏幕上,李洋在片场的画面一闪而过,他裹着军大衣蹲在监视器前,对着叶柯喊“眼泪得是热的”,场务端着姜汤从镜头外经过。

  最终奖项颁给了伊朗导演阿斯哈·法哈蒂,李洋坐下时长长舒了口气,往叶柯的手拍了拍:“又陪跑了,不过这样…,你的机会反而更大了!”

  叶柯张嘴愣了愣,可最终还是什么都没有说。

  “接下来,是最佳男演员提名。”

  主持人的声音透过音响扩散开来,宴会厅里的交谈声瞬间消失。

  叶柯看见前排的一些演员们,这会的反应各有所不同。

  现场的大屏幕骤然亮起。

  第一个出现的是《黑色大丽花》的片段:阿伦·艾克哈特叼着香烟站在暴雨里,烟雾中若隐若现,食指上的钻戒反射出冷光。

  台下响起低低的赞叹,叶柯听见身后有人用英语说“他把恐惧演成了刺”。

  接着是叶柯的镜头出现在现场。

  陈汉生站在阳台上,晨光漫过他攥着水果糖的手指,皱纹里还沾着没擦净的灰尘。

  他对着空气轻轻敲了敲糖纸,像在跟某个看不见的人打招呼。画面定格的瞬间,让人有一探究竟的想法。

  “入围者有《黑色大丽花》……”

  随着主持人念名字的间隙。

  叶柯感觉自己的耳膜嗡嗡作响。感觉自己的心跳不断加快,120,130,140……

  直到“叶柯,《一个叫做陈汉生的男人决定去死》”这行字从屏幕上滚过!

  以及主持人那极其晦涩的喊声!

  叶柯忽然想起机场粉丝举的灯牌,记者追问“是否能成大满贯”时的期待眼神。

  以及出发前,王劲松拍着他肩膀说“北电等着为你骄傲”的语气。

  这些画面像快放的电影,在脑海里搅成一团。

  “获得第63届威尼斯电影节最佳男演员的是——”

  德纳芙亲自走上台,金色高跟鞋踩在台阶上发出清脆的声响。她从信封里抽出卡片时,叶柯看见她红指甲在灯光下闪了闪。

  三秒的停顿,像过了三年。

  叶柯的视线开始模糊。

  他看见李洋的拳头攥得发白,陈素的指甲掐进掌心,贾樟课把矿泉水瓶放在桌上,瓶底的水珠在桌布上洇开一小片深色。

  “Ye Ke!”

  当这个中文名字从德纳芙口中滚出来时,叶柯感觉全身的血液都冲上了头顶。

  震惊,不可思议,一种前所未有的感觉,让叶柯有些迷茫,和无法置信,以及面对四周投来艳羡的目光……

  李洋更是以最快速度起身,在叶柯起身后狠狠推了一把,力道大得差点让他摔倒……

第161章 他是唯一!

  威尼斯电影节颁奖典礼现场,气氛紧张而热烈。

  几乎每一个奖项的宣布都牵动着在场所有人的心。

  所以当主持人念出“最佳男演员奖——叶柯,《陈汉生》”时,整个会场瞬间沸腾起来。

  这声音仿佛一道电流,瞬间点燃了整个空间。

  或许最佳男演员奖,并非欧洲三大电影节的最高奖项。

  但在演员的世界里,它却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是无数演员梦寐以求的荣誉。

  四周立刻有无数电影人起身,他们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叶柯,眼神中充满了敬佩与祝贺,双手鼓掌的声音在会场中回荡。

  在这个经常参与欧洲三大电影节的电影人圈子里,有不少人早已认识叶柯。

  毕竟,能在如此年轻的年纪就斩获柏林与戛纳的影帝,这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而如今,时隔一年,叶柯再次拿下威尼斯影帝,这更是让他的名字在电影界如雷贯耳。

  二十四岁的叶柯,凭借着自己精湛的演技,成功拿下三大电影节所有男演员最高的荣誉,实现了大满贯。

  这个成就,对于许多演员来说,或许是一生都难以企及的梦想,而叶柯却在风华正茂的年纪就将其实现。

  此时,不论周围的电影人是否与他相识,都毫不吝啬地给予他最热烈的掌声。

  这掌声,既是对他获得大满贯的恭喜,也是对他在《陈汉生》这部电影中精彩演出的高度肯定。

  被身旁的李洋轻轻一推,叶柯有些踉跄地站了起来。

  在起身的瞬间,他的目光与旁边陈素对视一眼。

  而陈素眼里闪烁的泪光,似乎那泪光中,饱含着激动、喜悦与自豪。

  面对这一切,叶柯只能郑重地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

  对着四周礼貌地点头致意,叶柯感谢大家的祝贺。

  走向领奖台的十五级台阶,此刻仿佛变得无比漫长。

  每一步,都像是踩在棉花上,软绵绵的,又仿佛承载着无数的重量。似乎这每一步,都是他在电影道路上艰辛付出的缩影,是他从一个默默无闻到声名鹊起的成长见证。

  终于,叶柯走到了领奖台,接过递来的奖杯,那冰凉的金属感从指尖传来,这感觉是如此真实,却又让他觉得有些不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