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咸鱼艺术家,整顿娱乐圈 第53章

作者:我住汉江尾

  这就是。

  可见,远在2400多年以前,华夏的音乐文化和铸造技术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它比欧洲十二平均律的键盘乐器的出现要早将近2000年。

  曾侯乙编钟曾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你以为曾侯乙编钟是华夏出土最早的编钟?

  不是。

  稍后在鄂省随州叶家山墓地考古发掘中,又发现了比曾侯乙早500多年的编钟,再一次改变对钟的起源认识。

  接下来就是锣了。

  锣和鼓几乎不分家,是戏剧节奏的支柱,也是汉族民俗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乐器。

  主要用于情绪和气氛的渲染与烘托。

  在戏剧中,有这么一句行话——锣鼓一响,好戏开场。

  或者干脆叫‘好戏开锣’。

  这是提醒观众,接下来要专注于看戏了。

  类似于‘引导和结束唱腔’的作用。

  另外,戏曲中还有一些独白和朗诵的句子。

  在一段念白的开始与结束,或大段念白,律句、偶句之间,或从念白过渡到唱腔时,都常用锣鼓穿插,用以承前启后,点明句逗,划分段落。

  锣在其中,相当于文字中的句号、逗号和感叹号。

  但是,锣在曲子的运用中有一个最大的缺陷,那就是无法独奏。

  锣一般和鼓在一起,以合奏的形式展示出来。

  这也是周孝愚不打算演绎锣这种民族乐器的原因。

  接下来就是扬琴了。

  扬琴,又称洋琴、打琴、铜丝琴、扇面琴、蝙蝠琴、蝴蝶琴、百弦琴,是一种击弦乐器。

  是华夏民族乐器中必不可少的乐器。

  与钢琴同宗,音色也十分有特色。

  慢奏时,音色如叮咚的山泉,快奏时音色又如潺潺流水。

  音色明亮,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般清脆。

  可独奏,合奏或者伴奏。

  在民间器乐合奏和民族乐队中经常充当“钢琴伴奏”的角色。

  与前面的锣和编钟相比,扬琴虽然也适合独奏,但是使用机会极少,算是一种很冷门的民乐,它的最大作用还是在于伴奏和编曲。

  周孝愚不单独展示扬琴的原因,在于冷门。

  锣则是无法独奏,或者不方便独奏。

  至于编钟,在现实中你压根就很难接触到,如何独奏?

  摄像机前,周孝愚对着胡胜平侃侃而谈。

  随后下意识的看了一眼手机上的时间。

  这个动作对于胡胜平来说实在是太熟悉了,他身体一颤,惊讶道:“小周,你不会又要赶人了吧?这……现在才九点半啊。”

  周孝愚茫然道:“我该展示的民族乐器都展示完了啊?”

  胡胜平挠了挠额头,面色十分的纠结和痛苦。

  要是刚接触那会,他估计会大发牢骚,埋怨周孝愚不懂事,不珍惜这么好的机会,但是现在,这叫有个性,这叫特立独行,这叫有本事有才艺有依仗。

  他脑海中甚至想到了第五期节目播出中的一个画面。

  画面中,802房间的客厅内空无一人,卧室房门紧闭,然后一直从上午10点开始持续到第二天的早上8点。

  始终不见周孝愚出来,除了中间上卫生间外。

  即便将时速提高到20倍,或者30倍,整个一天播放完毕也要好几分钟吧?

  到时让后台工作人员在画面中间打上一句大大的提示——非静止画面。

  这不是坑人吗?

  到时压根不用想,胡胜平肯定会迎来总导演老钟的怒火和吹风机。

  其他明星除了才艺展示外,还可以展示一下生活日常和社交或者出席活动幕后花絮等等。

  周孝愚尼玛就是一朵奇葩啊。

  他除了展示民乐相关的,就只有煮面条,以及睡觉。

  对了,他不是要练舞吗?

  胡胜平眼前一亮,“小周,你最近不是在学习练舞和编曲吗?既然民乐都展示完了,我们继续拍摄你练舞和编曲的内容也是可以的。”

  周孝愚面色如常道:“可是我今天不练舞,不过确实要学习填词,我准备继续背诵几篇古文来着,要不,你们就在客厅拍摄好了,我在客厅看书。”

  周孝愚说完去卧室中拿了几本书出来,其中就有《古文观止》和《诗经》以及《唐诗宋词》《元曲》等等。

  然后,他就这么旁若无人的躺在沙发上开始认真阅读,手中捏着一支圆珠笔,不停地写写画画,貌似在做标注和笔记。

  胡胜平急的脑袋冒汗,以求助的眼神看向摄影师大树。

  他是真的拿周孝愚没辙了。

第90章 又开始摆烂,节目组无语了

  大树破例的开口插话道:“小周,先停一下,前面这几期节目,你将所有民乐都展示了一遍,要不今天做个总结吧?”

  “你觉得我们华夏的十大民族乐器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周孝愚放下书,想了想道:“如果按照古代的划分,华夏名族乐器十大应该是琵琶、二胡、编钟、箫、笛、瑟、琴、埙、笙和鼓。”

  “这也十分吻合古代八音的分类。”

  ‘金’类:钟

  ‘土’类:埙(xun)

  ‘革’类:鼓

  ‘丝’类:琴、瑟、二胡、琵琶等

  ‘匏’类:笙

  ‘竹’类:箫、笛等

  “但是到了现在,或者现代,很多古代民族乐器都得到了改良和完善,而有些则没有,所以有的被渐渐淘汰了,这就是十根手指头各有长短的原因。”

  “其中也有一些民乐地位特殊,在历史上的地位无可取代,但是在现实生活的运用中几乎压根见不着。”

  胡胜平以赞许的目光扫了大树一眼。

  刚才他真是钻进了死胡同里面,还好大树提醒。

  民乐展示完了,可以做一次最后的总结嘛,不然今天过来拍摄的内容全程就20分钟,这一期的节目如何交差?

  如何向观众播出?

  胡胜平打蛇随棍上的询问道:“那你觉得以现代实用性标准划分,我们华夏的十大名族乐器又有哪些?分别有什么显著特点?”

  周孝愚挠了挠额头,从房间中拿出一本空白笔记本,然后拿着圆珠笔在上面写写画画。

  “先说特点,再介绍一下我认为的十大划分。”

  “不管是现在还是古代,民族乐器的运用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宫廷之上,或者大型宴会,或者用于祭祀方面。”

  “另一个就是民俗或者普通百姓身边的运用,或者特定场合缺一不可的。”

  编钟:国之礼器

  主要用于宫廷演奏和祭祀,是上层社会专用的乐器,是等级和权力的象征。

  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如果以现代实用性来划分华夏十大乐器,编钟肯定会被排除掉。

  其次是锣。

  锣无法独奏,往往用在婚丧嫁娶和戏曲中,属于特定场合专属乐器,而且锣鼓不分家,很多时候,锣的作用和地位被鼓取代了。

  再次是扬琴。

  扬琴在乐队和编曲中不可或缺,但实际独奏的机会极少,不过扬琴的情况稍好一些。

  还有瑟和笙。

  瑟被古筝取代,而笙也是用于伴奏和乐队中。

  如此精简一下的话,古代的十大民族乐器就只剩下【琵琶、二胡、箫、笛、琴、埙、和鼓。】

  十种变成了七种。

  琴就是古琴,虽然难学不中听,但它有一个最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洗涤心灵,陶冶情操,而且也有自己的独特象征意义。

  属于儒家文化中君子之交的媒介。

  以及象征学识渊博和有修养品德的专属符号。

  譬如,在古代你如何向别人展示你家里有文化是诗书传家?

  你本人有修养?有学识?品格高尚?

  而且还能读得起书,家境尚可?

  很简单,出门和朋友应酬时,让书童背一把古琴。

  这就和现代暴发户喜欢在腰间挂着奔驰车钥匙,脖子上挂着金链子的道理差不多。

  一个展示的是有文化,另一个展示的是老子有钱。

  所以,不管如何划分,古琴仍旧是十大之一。

  还有一个最大的标准,如何划分十大民乐,周孝愚比较看重一个特征,那就是这门乐器能否适合独奏。

  以及在民间是否流行。

  独奏加上民间流行,就成了这门乐器的实用性汇总。

  这样的话,还少三种民乐才能凑够十大。

  周孝愚想了想,将唢呐添加上去。

  唢呐能独奏,在民间也很流行。

  然后是古筝,古筝可以看做是瑟的进化改良替代品。

  最后一个名额,周孝愚想了想,还是将扬琴加了上去。

  写完后他又添加了2门乐器,陶笛和葫芦丝。

  合起来就成了‘现代华夏的12大名族乐器’汇总。

  分别是【琵琶、二胡、箫、笛、琴、埙、和鼓,古筝、扬琴、唢呐、葫芦丝和陶笛】

  葫芦丝和陶笛的特点,其一音色独特,可以独奏,其二价钱便宜,适合底层百姓或者爱好者入手学习。

  这两个特点合在一起,注定它们不会被岁月淘汰。

  写完后,周孝愚将笔记本递过去,胡胜平对着上面的12大民族乐器权衡了一番,点了点头。

  他其实是在装装样子,他对民乐的理解赶不上周孝愚的十分之一。

  除了扬琴外,其他的几种乐器他都在现场听过周孝愚演奏。

  不过到了这会,胡胜平不免有些不甘心,“小周,这个扬琴你是不是也找个机会向我们演奏下?”

  “不是我们好奇心重,说不定到时候观众对这个有兴趣呢?”

  周孝愚犹豫了一下道:“下一次吧,我保证,今后一定找机会展示一下扬琴。”

  他说完后再次看了一下手机上的时间。

  胡胜平脑门上顿时冒出两条黑线,“大树,我们走吧,就不打扰小周学习填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