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我住汉江尾
齐曦心中一震。
不由得悄悄打量面前的这个男孩,只觉得好像对他的认识又深了一层。
不过,这个话题略显沉重,齐曦试图转换话题,“你是从小学习民乐的吗?除了古琴外还擅长什么?”
周孝愚道:“我从五六岁开始学习民乐,所有民乐都擅长,不过有的可能没有古琴精通。”
齐曦再次流露出一丝惊讶之色。
眼前的这个男孩还真像一块宝藏啊,你越是了解,越觉得他身体内隐藏的不凡。
齐曦甚至生出了一股预感,如果钱小乐因为今天这件事而放弃周孝愚,她以后绝对会后悔。
“那你学习过西乐吗?或者说,未来会学习西乐吗?”
“会,我觉得未来民乐的流行方向应该是中西结合,取长补短,融汇古今。”
齐曦试探性的朝他伸出手机,“那要不,我们加个微信好友?你未来要是学习西乐,肯定有需要请教我的地方,其实我觉得你刚才的古琴弹奏的非常棒,里面的空灵意境我已经听出来了。”
周孝愚感激道:“谢谢,齐老师也很漂亮。”
“真的吗?你以后还是叫我齐姐好了。”
齐曦伸手摸了摸自己脸颊,虽然她对自己的容貌身段十分自信,在学校内也收到过不少夸奖和奉承,但这句话从周孝愚口中说出来,就是让她特别高兴。
两人在长椅上聊了一会,越说越投机。
片刻后,红姐开着思域小轿车停在旁边的马路上,她摇下车门,笑盈盈道:“你们这边完事了吧?”
“完事了我们先回去。”
“齐老师,我们后面通过微信联系哈。”
齐曦帮周孝愚将后备箱打开,挥着手看着小轿车从自己视野中离开。
一时间心中显得空荡荡的,好像失去了什么重要东西。
“我们应该还会见面的,对吧?”
齐曦盯着轿车离开的方向,伸手再次摸了摸脸颊,发现上面有些微烫。
轿车内,红姐偏过头去问周孝愚,“你觉得齐老师怎么样?”
周孝愚一时间不明所以,下意识的回道:“长得很漂亮,气质很好,性格也很好。”
红姐突然道:“我觉得你和她在一起演奏十分合拍,一起上镜的效果应该不错,要不,我私下将她签下来?”
周孝愚愣了愣,“是签约在公司吗?”
“不是,是单独签约在我名下,而且这份合约不会有太大的限制力,她继续在学校教书,我则在娱乐圈中帮她努力寻找机会,有机会就上,没机会就继续现在的生活,你觉得怎样?”
周孝愚模棱两可道:“我对这方面不太懂,红姐自己拿主意好了,我觉得只要她愿意,签下来并不是一件坏事。”
红姐兴奋的按了一下喇叭。
有周孝愚这句话就够了。
第74章 民乐中的吉祥三宝
红姐之所以萌生这个念头,还是刚才旁观了周孝愚的表演后蹦出的念头,加上齐曦的个人条件实在是太出色了,第一眼就让她心动。
在娱乐圈中,不乏这种半路临时加入的。
像高媛媛,当年就是上大学时在街上吃鸡腿,被导演拉去拍广告。
还有体操冠军刘旋,花样游泳运动员出身的陶红,歌手出道而因为演戏而大火的黄博。
更神奇的还有杨米工作室刚签约的一位男艺人高伟广,据说是送外卖时被发掘的,标准的外卖小哥。
当时这位外卖小哥已经30岁了,妥妥的大龄儿童。
港岛那边这种半路出家当艺人的就不说了,多不胜数,李若同在拍戏前是一名空姐,赵雅知也是空姐出身,后参加港姐选美比赛进入影视圈。
总之,娱乐圈是一个很神奇的圈子,很多科班出身的毕业后可能出去卖保险,考公务员,而半路加入的搞不好能大火。
这里,一切皆有可能。
不过,像这种半路加入的艺人想要站稳脚跟,必须具备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外形条件一定要十分出色,美得惊心动魄,让人过目不忘,一眼就心动。
另外后天的努力也缺一不可。
努力不努力暂且不知道,齐曦的外形条件就吊打很多圈内一二线女明星了。
尤其是她身上的那种反差气质,红姐的眼光不会错。
还有一点就是,齐曦如果入圈,红姐给她的定位是走音乐路线,这一块也算是她的本职工作,另外通过之前的朗读环节,齐曦的嗓音是绝对没问题的。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红姐旗下有周孝愚这样的作曲人。
到时候捡周孝愚不要的曲子,随便给齐曦来两首,都足够她恰饭了。
综上所述,齐曦在红姐心目中的潜力可是不低的,加上成熟懂事,可比她旗下的三名女团小丫头省心多了。
这样的潜力股,红姐可不会让她签在阳光传媒公司。
这属于她的一点私心。
想到这里,红姐连忙打一个补丁,“这件事可不要对任何人说,尤其不要让公司知道,对了,我看她对你印象不错,这段时间你们多交流一下,算是帮红姐一个忙。”
“行。”
周孝愚略微有些脸红。
还好红姐没提他刚才和钱小乐相亲的事,可能红姐压根就没觉得他们会成。
另一边,红姐将周孝愚送回家后,马不停蹄的在微信上约齐曦出来坐一坐,地点就在音乐学校附近的一家咖啡馆。
她原本还以为自己要费一些口舌。
没想到齐曦直接就答应了。
一时间,红姐显得格外亢奋,潜意识中觉得悄悄签下齐曦八九不离十。
回家后,周孝愚第一时间调出系统面板,发现上面的经验值又增加了几千,不过尚未达到一万点,也就是说,现在还不能兑换一张时间优惠卡。
他在微信上询问了一下节目组和公司针对他的宣传计划,红姐只是安慰他别急,正在筹备中,近期就会上线。
目前的《艺人真人秀》只播出了两期,周孝愚的才华和人设已经有了小火的趋势,节目组和公司只要不是傻子,都不会错过这样的好机会。
这时候扔点钱砸点资源进去宣传,可比其他时间的效果好多了。
在睡觉前,周孝愚在书房中清点了一下尚未展示的乐器。
最后就剩下唢呐、鼓和锣三样了。
这三样又被称为民乐中的‘吉祥三宝’,别看土里土气的,出场率可不低。
尤其在农村。
就业率可谓杠杠的。
逢年过节,红白喜事都少不了这三兄弟。
锣和鼓基本上是成双成对出现,大多数场合有锣就有鼓,而且想要展示这两兄弟,必须要有特定的场合,以及其他人的配合。
想到这里,周孝愚开始庆幸之前红姐为老钱四人准备见面礼的细节。
这不,又需要他们帮忙了。
不过,明天的展示环节,周孝愚打算先从唢呐开始,后天才是锣鼓,现在最好提前和老钱沟通一下,免得像今天一般措手不及。
“钱老师,我是小周啊,刚回家,是这样的,我后天要在节目中展示锣鼓,工具我这边倒是有,但是这个人力……”
老钱十分直接和爽快,“你后天上午直接来我们音乐学院吧,锣和鼓需要多人排练才能显得有气势,不对,你最好明天下午过来一趟,把曲谱提前拿过来,人一多就显得乱,必须提前排练。”
“明天下午排练好,后天上午录制节目,时间刚刚够,我们学校别的不多,就是学生多。”
“对了,你刚才和钱小乐接触后觉得怎样?”
周孝愚支支吾吾道:“小乐姐挺好的……”
“算了,问你也问不出来,我刚才问小乐,她说就这样,究竟哪样她又不说,现在问你,你又支支吾吾,你们年轻人搞个对象还不会?把人急死了。”
“我直接去问齐曦好了,成不成无所谓,就当交个朋友,年轻人嘛,朋友多了路好走,你说是不是?没什么好害羞的。”
周孝愚当下松了一口气,“您老说得对,你还是去问齐姐好了。”
结束通话后,周孝愚冷汗直冒。
他怎么觉得女人一个个都像老虎,一点都不温柔,感情太麻烦,现阶段还是专心在系统空间打怪升级好了。
时间这么宝贵,哪有空闲浪费在女人身上?
次日,第四期拍摄的第二天,胡胜平和大树如约来到802,周孝愚如往常一般已经等候在大厅。
茶几上摆着一个十分熟悉的乐器。
胡胜平当下叫出声来,“这是唢呐,我知道这个。”
周孝愚笑道:“这就是我今天要展示的民族乐器,胡哥听过一句话没?百般乐器,唢呐为王,不是升仙就是拜堂。”
胡胜平十分认可的点了点头,“这倒是,唢呐的高音一枝独秀,唢呐一出,基本上其他所有乐器的声音都会被盖住。”
“对了,咱们这节目已经拍摄第四期了,还剩下几种民族乐器未展示?”
周孝愚道:“还剩下唢呐和锣鼓。”
“好家伙,这三样都是大家伙啊。”
胡胜平情不自禁的发出一声感叹。
这里的大,指的并不是体积,而是它们各自的音色特点。
唢呐的高音冠绝全球,鼓的气势排山倒海独一无二,而锣的声音宏亮和强烈,具有浓厚的力度变化,能够撼人心魄。
常用于渲染气氛和增强节奏,尤其在器乐合奏或戏曲伴奏中显得尤为突出。
这是民乐中的吉祥三宝,又称‘农家乐’三兄弟。
如果说古琴是君子之乐,曲高和寡,那么吉祥三宝则是匹夫之乐,这里的匹夫并非贬义,而是形容这三兄弟的特点和气势。
这三兄弟也是民族乐器中最接地气和最有群众基础的乐器。
第75章 百般乐器,唢呐为王
周孝愚在系统空间中学习地球的民乐时,他就知道最早迈出国门去西方攻城略地的唯有古筝和唢呐。
还有二胡。
胡胜平看着周孝愚手中的唢呐,下意识的问道:“这玩意肯定不能在家吹奏吧,还是去湖边?”
“只能去湖边,不过在出去之前,我和大家讲讲唢呐的发展历史和特色,如果想要了解唢呐的话,这点绕不过去。”
“行,你说。”
唢呐,华夏传统双簧木管乐器,也是世界双簧管乐器家族中的一员,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使唢呐拥有其独特的气质与音色,已是华夏具有代表性的民族管乐器。
唢呐的音色最大的特点是雄壮。
在弯弯民间称为鼓吹;在南方是“八音”乐器中的一种,在豫省和鲁省称作喇叭。
公元3世纪,唢呐由东欧、西亚一带传入华夏。
在明代,古籍中始有唢呐的记载。
明代武将戚继光曾把唢呐用于军乐之中。在他《纪效新书·武备志》中说:“凡掌号笛,即是吹唢呐。”
明代王磐的《朝天子·咏喇叭》则是描述唢呐最好的文章: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什么真共假?】
【眼见得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得水尽鹅飞罢。】
明代后期,唢呐已在戏曲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用以伴奏唱腔、吹奏过场曲牌。
各地的唢呐都不尽相同,有大,有小,有粗犷,有柔和,种类甚多。
小唢呐:杆长22~30厘米。
流行在东南诸省。
多用来独奏或合奏,尤以与二胡等合奏更为动听。
上一篇:零零后当便衣,恐龙书包里掏手铐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