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齐东野老
姜哲正坐在画架前,临摹一幅伦勃朗的肖像画。
他用油画颜料堆叠,制作人物形象的面部肌理。
这种肌理效果,是伦勃朗绘画的特点之一,用油画颜料堆叠出浅浮雕一样的效果,然后再经过薄涂和渲染,最终让人物面部的结构以及肤色,形成非常生动的视觉效果。
姜哲在临摹过程中,体会伦勃朗作品的美感以及鲜明的个性的表现力,学习并掌握的方法了几种新技法。
其中,利用不同的工具制作出特殊的视觉效果,让姜哲印象深刻。
例如,一些麦穗和头发的效果,是用笔杆尾端在颜料中划出来的,并非想象中的用笔勾描。
姜哲通过学习这些技巧,对伦勃朗的创作方法,有了新的认识。
画家创造出这些技巧,是为了让更快、更节省的表现出理想效果。
受此启发,姜哲也想在技法和材料应用方面,做一些改进。当然,这需要大量的实践。
临摹大师的作品,特别是研究某处精采的细节,会让他越发钦佩这位绘画大师。
随着临摹学习的深入,他沉浸其中,把一些琐事忘到脑后,享受着每一次的收获。
直到来自大洋彼岸的电话,打破了他的平静生活。
“……好,我知道了。如果可以,请尽快把资料发给我。”姜哲举着手机,一边回应,一边慢慢踱步。
结束通话,他拿着手机沉思片刻,迅速拨打汪真的号码。
汪真很快接起电话:“喂,姜哲,有什么事儿?”
姜哲说道:“你那里方便聊天吗?想和你商量一件事。”
“方便,你说吧。”汪真回应。
“刚才,米勒给我打电话。”
“米勒?就是找你定制作品的那位?”汪真着急的询问,或者是想确认一下。
“是他。他又找我定制一幅作品。”
“还是上次的那类作品?”汪真知道米勒对姜哲的作品很满意。“这是好事,如果你需要去米国,我立刻给你安排,或者你什么时候有时间,我都能帮你安排。”
姜哲解释:“别急。我详细说说。
米勒搞了一个俱乐部,或者说就是一个有钱人的小团体。参加的会员,都喜欢收藏和品尝葡萄酒以及香槟。所以,他们这个俱乐部,就用美酒来命名。
他找我画一幅俱乐部成员们的团体肖像画。”
汪真听的很认真。等到姜哲的描述告一段落,就问道:“这是新的题材。你答应了吗?有没有把握?”
姜哲说道:“我暂时答应了。最近,我正在临摹伦勃朗的作品,对于团体肖像画也有了一点心得体会。正计划尝试新创作。另外,也考虑到以前的关系。所以,我就答应了。”
“做得对。”汪真很高兴:“之前,你推掉了一些订制画。那些无关紧要的邀请,推掉也没什么,但是,米勒这层关系,一定不能推掉。
对了,他给多少酬金?”
“10万美刀,钱不是很多。”姜哲不觉得这个酬金很高。
“米勒背后的关系,以及他们的影响力很重要。哪怕是酬金不多,你也要接下来,并且画好。需要我做什么。”
姜哲希望汪真帮自己处理好一些手续和其他杂事,自己能专心创作。
“放心,我会处理好。
我最近会回滨海,咱们见面再说。”汪真答应。
“我先开始准备。”姜哲说道。
结束通话之后,姜哲打电话给最熟悉的画具老伴,让他帮自己订购材料。
为了留有余地,他定制了双倍的材料。
一个小时后,米勒就把相关资料,传到了电子邮箱。
姜哲用电脑查看资料。
资料非常详细,包括会员以及俱乐部的照片和信息。
照片中,有俱乐部成员们聚会活动的场景。
俱乐部位于一个小型的酒庄。
酒庄内有葡萄酒种植园,风景优美。
俱乐部室内,是典型的美式乡村风格。
姜哲观察俱乐部的每个成员的照片。
俱乐部成员的人数有16人。也就是说,团体肖像画上,至少要出现包括米勒在内的16个人。
等待材料的时间,姜哲开始画素描草稿,打算先观察艾米掌握每个成员的相貌特点。
米勒的形象他很熟悉。其余15个成员,他准备给每个人都画一幅素描稿。
第二天,他完成了16幅单人的素描肖像。
第三天,画具店老板,送来材料。
姜哲绷好画布,就开始考虑绘画的构图安排。
期间,他反复比对伦勃朗的两幅作品——杜尔医生的解剖课以及夜巡。
解剖课也是伦勃朗的名作。
这幅画,人物位置安排巧妙。中心人物的色彩丰富,细节刻画完整。周边的人物,虽然都有特定的光源做映衬,但重要性被无形的削弱。
姜哲研究对比两幅作,除了观察绘画的痕迹和步骤,也在学习伦勃朗寻求突破的思路。
从解剖课到夜巡,这两幅画的光影和构图,差距极大。
伦勃朗在解剖课这幅作品获得成功后,应该希望在新作品中,再一次的实现突破。
他选择在新作品中,简化光源。
杜尔医生的解剖课这幅画上,每个人脸上都是特殊光线,看起来很完美,符合当时社会的主流审美。
这种安排方式,也有问题。
每个人脸上都安排特殊光线以后,就会失去重点,甚至很多观众会去注意解剖台上,没有光也没有血色的那个素材。
相比之下,夜巡这幅作品,画家只安排了两道光,让观众们瞬间就能分辨,看到,谁是主角,谁是龙套。
简化光源的好处是,可以让整幅画有一种整体感,充满了舞台效果和戏剧性。
当然,这类突破,也有坏处。
团体肖像画的中的每个人,都不希望自己是配角。
不过,姜哲不担心这个问题。
这幅画出资人,应该是米勒。
尽管米勒对自己说,希望把每一个成员都画的很完美,但是姜哲很快根据自己的理解,安排画面构图。
他很快设计了几种构图方式,力求用一个合适的场景,把每个画中人物安排妥当。
第644章 ,四组稿子,步子不能太大
姜哲用一支大号的松鼠毛水彩笔,饱蘸颜料,果断的开始在纸上渲染。随着画笔移动,颜料逐渐在画上扩散,群青色与生褐色接触,在各自的边缘形成混合效果。
他运笔如飞,偶尔会停顿片刻,对比素描稿与眼前的水彩稿,觉得满意就继续画。
画架周围,摆着四张刻画详细的素描稿。
这些都是为定制稿创作的。
姜哲从大量的草稿中,挑选出四张比较满意的稿子,进行深入刻画。这四张作品的构图和场景叙事安排完全不同,每一张都有优点,也都有一定的不足。
他准备把四张稿子,分别画成水彩稿,在解决色采关系的同时,试着弥补不足之处,甚至发现更多的亮点。
尽管最近他一直在学习伦勃朗的绘画,甚至有些痴迷于戏剧性的美感和特殊肌理效果。但是在创作时,并没有完全依赖过去的经验,还会努力摆脱各种束缚。
毕竟,从伦勃朗的时代到今天,绘画经过很多的发展,特别是经过了印象派,后印象派以及现代主义绘画的洗礼,人们对绘画的认识,有了很大改变。
姜哲想在这次的订制作品中,体现自己的认知,而不是复制大师绘画。
所以,他在刻画人物的时候,使用了古典主义绘画的造型美学,在渲染场景和光影时,使用当代人对色彩的认知。
尽管有几个场景是在室内,但他依旧引用了外光的效果,力求让色彩丰富造型的同时,变得明快艳丽。
这种尝试,在他之前的创作中就已经开始,在新的课题中又遇到新的挑战。
每当遇到困难,姜哲就会去观摩大师作品,包括不同风格的作品,也会请模特来画室,摆出创作中的场景,寻找一定的灵感。
几种方式轮番使用,让创作进展很快……
汪真下了飞机,先到画廊处理一些事情,然后,马不停蹄的赶到姜哲的别墅。
车辆刚停下,她就看到姜哲已经在别墅门口迎接。
姜哲引着汪真走进别墅庭院。“你下了飞机,不休息就跑来我这里。”
汪真回应:“我可没有那么多的休息时间。你接了米勒的订单,这可是大事儿,我必须看一眼才放心。”
她边走看姜哲的脸,问道:“有段时间没见,你好像变白了。”
姜哲说道:“最近没有去室外的写生。要么去学校,早出晚归,或者全天待在画室里。”
“你画的怎么样了?”
姜哲说道:“已经画好了素描稿和水彩稿。你来的正好,帮我看看有什么问题。
“咱们直接去画室吧。”
两人很熟悉,姜哲也不用多客气。
来到画室,他拿出已经准备好的茶点水果。
汪真说一声谢谢,顾得看画。
她已经知道姜哲的作画习惯,打眼一看就知道哪些是姜哲最近的作品。
先看到画架周围摆的几张素描稿和水彩稿。很明显,一张水彩画对应一幅素描稿。
除此之外,她还看到墙上挂着的几幅作品,都是临摹伦勃朗的画。这些范本都是知名作品,姜哲临摹的极为相似,一眼就能认出来。
汪真边看边说:“你在电话里说,最近在学习伦勃朗的绘画。他的团体肖像画中有精品,但是也有让他身败名裂的,比如夜巡。这张画让画商后来都不愿意买他的画儿,你可千万别出现这种问题。”
姜哲指着几幅稿子,说道:“我明白。你先看完,然后再商量。”
汪真走到一个合适的距离,开始观摩。
第一组稿子(素描稿和水彩画)描绘的是一个室内场景,十几个人分成了两桌。一桌在打牌,另一桌在聊天。
其中大部分人都不认识,应该是俱乐部成员。有一个人站立,正在说话,其他的人在倾听。这个人是米勒,她认识,姜哲画的极为准确,一眼就能看认出。
背景是米式风格的室内场景。桌上摆着美酒美食等物品。
第二组,依旧是描绘室外的场景。俱乐部在草地上树荫下聚会的场景。画中,有的人已经入座,有的人正在走过来。很巧妙地把每一个人的面容表现出来。米勒依旧处在主位上。这张画的色彩接近印象派绘画。
第三组稿子,选择描绘聚会的一部分场景,另一部分人则是出现在米勒背后的镜子中。这个场景的安排很大胆。
第四组稿子,描绘的依旧是室内聚会的场景,但画面中多了一个巨大的落地窗。观众能够透过窗看到室外的风景。阳光透过窗户照进室内,让色调变化丰富。
汪真看完所有稿子,坐到了姜哲旁边,
这四组画都很好,我更喜欢第四组和第一组。
第二组室外场景与第三组过于大胆,我不知道米勒是否会喜欢。另外,水彩画的效果和油画毕竟有差异。
你自己怎么想的?”
姜哲说:“这四组稿子,分别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很难做到十全十美。”
汪真建议:“你把稿子直接发给米勒,让他自己来选,你觉得怎么样?虽然这样会让你有些被动,但是这样做更稳妥。”
姜哲考虑片刻,同意这个建议。
两人把稿子拍照,用电子邮箱发送给米勒。姜哲又给米勒打电话。但是没打通,只好用短信留言。
姜哲和汪真重新坐下。
“让他来做选择,你帮我看看这几张画都有没有什么缺点。”
汪真根据自己的观感,说了真实看法,然后指着姜哲用素描临摹的夜巡,说道:“根据现有资料,这幅画是伦勃朗的一个误判?”
“什么误判呢?”
上一篇:华娱导演:看电影加属性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