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年代:隐居四合院当大佬 第683章

作者:笔下宝宝

  玛德,想起来在水牢里受到过的折磨,恨得老子牙根痒痒。

  要我说,就先端了他的'面粉'窝。”

  “我想先去侦查一下,具体行动等你们回来再做打算。”张金称看着大家平静地说,说实话他能理解庄炎的心情。

  阿贵想了一下说:“让岩坎带你去吧,这小子对那一带挺熟悉的,人也机灵,翻山越岭是一把好手。”

  张金称知道岩坎,他是新加山民入自卫队里一名比较优秀的年轻人,身强力壮,很是看好他。

  “好吧,我们快去准备一下马上出发。

  阿贵大哥帮我把岩坎请来,我再向他了解些情况。”

  几个人随后就去做准备,刘小涛又把王强叫上,这家伙还是个机械方面的专家,车辆那里有故障他一听就能听出来,买车当然少不了他。

  另外,王强对武器还非常有研究,对世界各国生产的各种武器了如指掌,任何一种枪支到了他手里都能拆卸自如。

  第二天,天蒙蒙亮四个人就出发了,先步行五十里到达了一个叫做勐仑的坝子。

  勐仑坝子四面环山,清晨的薄雾笼罩着这片平坦的谷地。

  庄炎走在最前面,警惕地观察着四周。

  这里的山路蜿蜒曲折,两旁是茂密的原始森林,偶尔能听到远处传来的鸟鸣声。

  “前面有个小集市,我们可以先在那里休整一下,租一辆车去曼德勒。”岩坎指着前方说道。

  这个年轻的向导确实如阿贵所说,对地形了如指掌。

  他黝黑的脸上总是带着憨厚的笑容,但眼神却异常机警。

  来到集市,岩坎不久就带众人来到租车行。

  他们跟租车行老板谈好价格,租了一辆国产“勇士”直奔曼德勒。

  幸亏这车空间很大,加上司机一共五个人,也能坐的下。

  开车的司机是个很热情开朗的中年人,一路上不停地与大家交谈。

  庄炎坐在副驾驶上,司机笑着对他说道:“几位大哥是从夏国过来的吧?”

  “司机大哥,怎么知道我们是从夏国来的?”庄炎好奇地道。

  “我猜的,租我车的人一般都是从夏国过来的商人,他们都是去曼德勒购买宝石。

  我听说,你们夏国的翡翠原石有八成是从曼德勒运过去的。”司机边开车边兴致勃勃的说道。

  “不过我们不是去购买宝石的,我们去买车的,就买像你这样的'勇士'越野车。”

  听说去买车,司机立马来了精神,热情地推荐起了二手车:“如果你们是买车为了自己用,我建议你们去二手车市场上看看。

  在这里八成新的二手车非常合算,而且什么车都有,都是从生产国拉来的。

  价格绝对便宜,能省不少钱。”

  “这里的二手车车况如何?”王强在后排插了一句嘴。

  “质量绝对有保障,我这辆车就是买的二手的,一直没有问题。

  我先带你们去二手车市场看看,你们就知道了。”司机肯定地道。

  听司机如此说,众人决定去二手市场看看,到了曼德勒后直奔二手车市场。

  二手车市场位于曼德勒城郊,占地广阔,各式车辆整齐排列。

  司机熟门熟路地将车停在一片标着“军用特供区“的场地前,十几辆迷彩涂装的“勇士“正静静停放着,轮胎上还沾着未干的泥浆。

  “这些可都是军车,”司机压低声音解释,“里程数都不高,发动机没问题。”

  王强闻言立即跳下车,熟练地掀开最近一辆的引擎盖检查。

  庄炎注意到车架焊接处有细微的改装痕迹,岩坎则蹲下身查看底盘,突然用匕首撬下一块干涸的红色黏土。

  “从掸邦高原下来的,”岩坎将土块碾碎在指尖,“这车可能经历过实战。”

  市场深处突然传来引擎轰鸣声,三辆崭新的“勇士“排气管喷着蓝烟驶来,车身上“燕汽集团“的logo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要现货得加价三成,”穿花衬衫的经销商拍着车门,“这批是给地方武装的订单。”他意味深长地指了指车辆加装的防弹钢板。

  这几辆“勇士”车的车况非常好,超出大家的想象,价格也非常合适,甚至不到国内新车的一半。

  庄炎跟大家商量了一下,就决定买了三辆二手“勇士”车。

  王强将车依次开出去驾驶了一下,回来后对庄炎比了一个大拇指,高兴地说道:“好棒,跟新车没有什么区别,而且还省去了磨合期。”

  用不到十五万的价格,买到了价值四十万的越野车,大家都很高兴。

  庄炎还多给了司机大哥五百元租车费,算是感谢他。

  没想到司机却坚决不要,说自己根本没有做什么,所以不能多收车费,如果拿了不属于自己的钱会让他不安。

  司机大哥的淳朴让大家非常感动。

  告别司机大哥,四个人驾驶着刚买的三辆“勇士”越野车找了一家酒店住下。

  因为时间已晚,准备第二天再去购买武器。

  第二天在酒店老板的指点下,四个人很快找到了专门买卖武器的一条街。

  这一条不起眼的街上竟然有几十家销售武器的商家。

  狭窄的店面里,墙壁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长短武器,令五人大开眼界。

  走进第三家店铺时,王强的眼睛突然亮了起来。

  他快步走向柜台,指着一把改装过的QBZ-95步枪低声说:“这枪膛线是重新铣过的,精度至少提升30%。”

  店主是个戴金丝眼镜的中年人,闻言露出惊讶的神色:“先生好眼力,这是给特种部队特供的版本。”

  庄炎注意到角落里堆着几个绿色木箱,上面印着俄文标识。

  岩坎用脚尖轻轻碰了碰箱子,金属碰撞声立刻引起店主警觉。

  “AK-12,全新货。”店主推了推眼镜,“不过要这个数。”他比划的手势让庄炎皱起眉头。

  王强突然在店铺后门发现个暗室,透过门缝能看到成排的RPG发射器。

  正当他想凑近观察时,隔壁突然传来激烈的争吵声。

  众人警觉地摸向腰间,岩坎已经悄无声息地闪到门边。

  原来是两个武装分子在讨价还价,其中一人突然掀开外套露出绑满雷管的背心。

  “要谈生意去后面。”店主沉着地按下柜台下的警报按钮,十秒内就有四五名持q保安冲了进来。

  等骚动平息后,店主邀请庄炎一行去后面商谈。

  穿过长长的走廊,来到了店铺后面的武器库。

  这里面的情景让大家大开眼界,挂在墙上的,立在q架上的,还有摆放在柜子里的,各式各样的武器琳琅满目。

  这里简直就是一个军火库展览,有些型号的武器就连王强也是第一次见过。

  王强走到一排陈列手q的柜台前,只见各国制造的各种手q应有尽有,美利坚的柯尔特M1911、意呆利的伯莱塔、奥国的格洛克……还有国产的“大黑星”、九二式等等。

  庄炎突然在一个玻璃柜子里,竟然还发现了一支老古董,记得小时候看过铁道游击队,游击队员们人手一把“二十响”,那时候他做梦都想摸一把。

  小时候,以为拿着“二十响”就是真正的q王。

  庄炎忍不住拿起了这支崭新的泛着蓝光的“二十响”,端在手里沉甸甸地。

  打开快慢机,抬手瞄了一下,新家伙的威力不低于现在用的微型冲锋q。

  不过一摸就知道这是仿造品,无论是工艺还是质量跟真正的德意志货有一定的差距。

  这就是私人作坊里制作的东西,但是外行人根本看不出来。

  店老板是个精明人,他见庄炎喜欢,马上凑上前来说道:“这这玩意儿现在没人要了,先生如果喜欢就拿去好了,就当我给先生的见面礼。”

  庄炎笑了笑,把这把“二十响”放回原处,对老板开玩笑道:“等我以后开个武器博物馆再来取吧。”

  再看王强几人各自忙拿着喜欢的武器在比划,他们都是视q如命的人,冷不丁看到这么些武器,兴奋坏了。

  王强迅速抄起一支柯尔特突击步,检查了一下,对庄炎道:“绝对的正宗货。”任何武器到他手里都能看出个大概,是正宗还是仿制。

  在西亚某些地区,那里的村民利用“手搓”,就能制造出世界上大任何型号的q枝,而且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

第718章 发展!!!

  王强检验的很仔细,别看这些武器外表很精致,谁知道是仿造的还是原厂货。

  西亚某些小国,小山村里都能“手搓”出世界各国的形形色色的单兵武器来。

  而且有的制作的武器,足以以假乱真,有些价格低廉的武器就是从那些地方流出来的,不得不防。

  有一次,刘小涛、张金称带队去参加一次“黑州”某国的维和任务。

  发现当地有一些军阀武装大量装备的就是来自“白沙瓦”的武器,咋咋呼呼的也就那么回事,真打起来仗来,还有可能伤到自己人。

  因此知道,在西亚巴国的边境,有一个不起眼的小镇叫“达拉·阿达姆·海勒”。

  在这个地方,别人买的是蔬菜和肉类,而这里的“商品”却是武器。

  你随便拿出一把“阿卡47”,他能立刻为你制作三种不同版本;

  你想要M16,除了q,他还会赠送两个备用弹匣;

  甚至连导弹,只要你敢开口,他也能立刻动工。

  这是全球最大、最隐秘的非法武器仿造基地之一,依靠手工机床和匠人精神,撑起了一个“武器王国”。

  在那里,仿制武器的价格极其低廉。

  一支仿制的“阿卡”仅需不到50美刀,甚至还能顺带赠送一个“小甜瓜”。

  有些武器的质量几乎与原版无异,而价格却低得令人咋舌。

  这座村镇几乎没有专利和监管,完全凭借其强大的仿制能力,成为了世界各地热点地区的幕后推手。

  无论是“黑州”的内…还是中东的…,达拉镇的“影子”几乎无处不在。

  达拉镇位于普什图部落地区,是“巴铁”所称的“边界盲区”。

  这里地处白沙瓦东南,靠近阿国边境,距离阿国仅有不到两小时车程。

  在这里,身份证、学历等一切要求都不重要,只要你能熟练地操作手工机床,磨枪膛、抛光枪管,就能被认为是“q械工程师”。

  镇上的制造工坊大多是家族式作坊,父亲教儿子,兄弟传弟弟。

  一台简陋的车床、一台老旧的焊机,便构成了整个枪支制造产业链。

  想要什么型号的枪?AK、M16、MP5、乌兹、格洛克,甚至连“毒刺”导弹的仿制品都能在这里制作出来。

  因为这里的武器泛滥,成为了很多地方的祸乱之源。

  上级还曾经派张金称带队去实地考察过,发现这里仿制的“阿卡”售价约为50美刀,配有两个弹匣,某些版本甚至附赠简易“小甜瓜”。

  如此低廉的价格让这些武器几乎成为了“低端消费品”,但它们的火力和实用性却不打折扣。

  达拉镇的产业链相当完善,形成了明确的分工:有的村庄专门做枪管,有的负责组装,有的负责打磨精整。

  当地的枪店老板契塔跟张金称表示:“只要提供图纸,我们一周内就能交货。”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还有一些“混装q”,例如张金称就曾经见到的一把“AK M16”组合q。

  Q托是木质的,瞄准镜是进口的,而喷漆则模仿了美利坚民间狩猎枪款。

  虽然这种枪的外观并不美观,甚至可以说粗糙,但它的性能和实用性却不容小觑,而且价格极为便宜。

  “巴铁”军方虽然已经知道达拉镇的情况,并且在周边设立了多个检查站,试图封锁外部流通,限制外媒进入,但这些武器从来不走正规市场,而是通过部落渠道偷偷走私至边境。

  这些非法武器不仅仅停留在巴基斯坦境内,它们的“足迹”遍布全球。

  在某年的冲突武器报告中,曾提到“黑州”某国发现的大量“无编号M16仿制步Q”,这些步枪正是来自于白沙瓦的小作坊。

  而在摩加迪沙,维和部队也缴获了大量仿制的“阿卡”、国产MP5冲锋枪、山寨迫击炮,经过追溯,最终指向了达拉镇。

  九五年初,“巴铁”某国营工厂的16名员工被武装人员劫持,劫匪所用的武器全都是仿制型号,且部分零件编号与达拉的枪铺一致。

  这一事件是“黑q”首次直接关联到我方重要设施,立即引起了国内的警觉。

  同时,T国警方在去年也通报,清迈地区查获了一批通过陆路走私进入的黑枪,标记为“Bala”,这正是达拉镇的方言音译,走私路线也十分清晰:达拉→克拉奇边境→MT边界→清迈仓储→黑市分销。

  达拉镇的黑枪之所以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扩散,主要得益于几个特点:低价、伪装性强、生产灵活、后勤支持齐全。

  价格通常在50至150美刀之间,几乎没有编号和商标,零件可以混用、定制生产,甚至提供配弹、配镜和维修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