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民国当小编 第580章

作者:约翰留着长长的胡子

配齐所有设备之后,东风-2直径1.7米,全长20米,从尾部到接近头部的地方直径都是一致的,从远处看就是一支瘦尖的大箭。

“最后10秒准备。10,9,8,7,6,5,4,3,2,1,发射!”

导弹缓缓升起后,钱学森迈开大步从地堡上到地面,刚好可以看到东风-2导弹拖着尾焰升上高空,渐渐变成一个小亮点。

“因为弹道和地球曲率的原因,这次导弹在飞行中段会略微擦进蒙古境内。”

老冯也上到地面,和钱学森聊。

“美国人昨天向联合国提议了,太空无主权化,”钱学森说,“从太空中经过某个国家的上空,不视为侵犯领空。我们的导弹在蒙古上空已经超过了100公里,按照这个标准,已经是在太空飞行了。”

在空中,东风-2第一级燃尽,甩脱,第二级火箭点火,继续加速导弹向西飞去。

在阿克苏东南方向的沙漠中,已经建设了3座雷达站和无线电监测系统。东风-2导弹发射几分钟之后,这里的雷达就有了回应。

“目标捕捉成功,高度120公里,速度2725米每秒。”

高抛弹道试射时,弹头就覆盖了耐热层和散热涂层。这次的弹头也一样,但因为正常弹道的导弹再入大气层时,在空气中飞行的距离更长,因此这次的散热层是加厚的。

现在不需要雷达跟踪了,夜空中大半个新疆、几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民们都看到了天空中的一条亮线,亮线在进入大气层时有几个小折角,由于这不是燃烧发光而是大气电离发光,因此亮线久久不散。

在阿克苏试验场,司令员老康和搜索队长阿扎提都是头很铁的人,在导弹预定落点5公里外的地方抬头看天。

当然,如果导弹的偏差达到5公里,砸到他们头顶的概率也就是几百万分之一,本来就可以忽略。

“很像一颗流星!”阿扎提说。

老康伸出拿望远镜的手,用胳膊和眼睛做了一次简易定位,“弹道在预计范围内,第一次打就很有谱。”

……

东风-2的模拟弹头扎到沙海,基地部队开始寻找弹头。

钱学森在乌梁素海的指挥部,拿到了导弹前800公里的遥测数据。

指挥部只有一台T55通用计算机,现在就被钱学森霸着,拿来做运算。一边运算,一边用纸笔把运算结果以及自己的想法记下来。

用计算机算了约莫一个小时,钱学森放下笔,拿起写满公式的纸:

“有戏!”

第155章,我要把一个篮球发射上太空

老钱,你要把一个篮球发射上太空?!”

一大早钱学森上门来找唐华聊天,当老钱说可以用东风-2加个上面级把一个小物体送入近地轨道,当时吓得瓜子都掉了。

“东风-2全状态试射的数据很好,导弹携带2.3吨载荷,飞行距离2240公里,导弹的最大速度是3553米/秒。主要是发动机的基础打得好,秒比冲在设计和改进当中提高了5%,这一点至关重要。”

钱学森就在院里展开运载火箭的设计概图,分析发射卫星的可行性。

“我们依据美国和苏联初代/第二代核弹头的重量,给东风-2定了2.3吨的载荷要求,现在我们手头有现成的可作为上面级的火箭发动机,这2.3吨的载荷替换为3.4到3.5吨左右的第三级火箭,那么就可以把60公斤左右的卫星送入近地轨道。”

唐华拿过图纸看,这一套运载火箭系统他看着有点熟悉。

这不是苏联的Kosmos-2I嘛。

Kosmos-2I就是用SS-4中程弹道导弹改的运载火箭,在苏联的代号是R-12,其实出现得比R-7(SS-5)晚,1959年才定型。古巴导弹危机,苏联往古巴运的导弹就是它。

R-12射程2080公里,比本位面的东风-2还少一点点。苏联用R-7踏进太空时代的门槛后,对发射卫星入轨越来越有心得,科罗廖夫就用R-12改出一款运载火箭,用来发射300公斤左右的中小型卫星。

唐华:“第三级如果用的不是红烟硝酸,而是高比冲的氢氧火箭发动机,这东西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能突破300公斤。可惜……”

钱学森:“氢氧火箭发动机的第三级我开始设计了,但是一两年内难做出来。到时候,东风-3可能也快完成了。但是我反复计算过,用现有的红烟硝酸-肼类发动机来加速,就能把一个小物体送上太空。”

唐华:“其实我在做几个卫星的设计方案,其中最小的一个300公斤重。你这个火箭,只能朝太空送一个篮球啊。”

钱学森:“不不不,60公斤不止篮球了,至少是个行李箱,还是大号的。”

唐华:……

“我们先发射一个小型的科学试验卫星,在太空先留个名。第一枚卫星还要做很多验证,比如太空环境对机械的影响,宇宙辐射数值,通信穿越大气层时受的干扰,等等,我们头一两枚卫星可能都要担负这些科学试验任务。”钱学森说。

唐华:“科学试验是要做的,但是在太空留个名……我们可能抢不到第一个了。时间有点晚。美国在大张旗鼓的搞卫星了,而苏联宣传得虽然不厉害,但是他们的进度其实比美国还要快。我估计,今年年底,美国和苏联都会发射人造地球卫星,能否成功,就看他们赌博的结果。”

“如果现在项目启动,一切按计划进行,我有把握在1957年12月进行第一次卫星发射。”钱学森说,“导弹/火箭的设计、测试、生产体系磨合得很好,状态正佳。太空俱乐部……”

1957年12月……

唐华突然定住,看着钱学森,若有所思。

……

原来的历史线,苏联的人造卫星是1957年10月4日发射成功的。最近两个月的动态,苏联第一枚R-7试验提前了,可能是科罗廖夫设计的时候大量采用计算机的结果,但失败之后第二枚R-7的试飞时间没有继续提前,这可能是苏联火箭厂的生产计划安排无法加速。

那么粗略估计,苏联在本位面,第一次发射卫星的时间可能是9月10日~10月10日。中国拍马也赶不及。

但是……

美国第一枚卫星是在1958年2月1日发射成功的……

被苏联抢先发射卫星给逼疯了之后,美国12月6日悍然发射先锋-TV3卫星,而且在全美电视直播,就在全美利坚几百万电视观众的目睹之下,卫星和火箭爆炸,还把发射场给炸平了。

一片愁云惨淡之时,原先不被看好的喷气推进实验室,把原本不被看好的木星-C亚轨道火箭改成了运载火箭,58年2月1日发射了一个柚子大小的卫星,为美国挽回了点面子。

“我们去计算机所。”唐华说。

……

“用总参测绘局新订的全国大地精确坐标,代入乌梁素海一号发射架的位置,加上所有参数,高精度数值,我们再演算一遍飞行弹道。”唐华说,“对了,从太原火箭发射中心一号发射塔的位置升空的数据,也运算一个。”

计算机所的大型机迅速就被大计算程序占满了,大概等个两三天之后才能出结果。

“如果搞人造卫星,第一颗的发射还是打算用比较简单的弹道,”钱学森说,“轨道倾角59度,近地点290公里,远地点1310公里,北京的纬度是北纬39度,所以,这颗卫星会经过北京上空。”

唐华:“老钱你这简直是突然袭击,发射人造卫星,等于是提前上马航天计划,……我本以为会在东风-3平台启用之后才开始的。”

钱学森:“我也是在东风-2接近完成之后,才发现东风-2的性能已经摸到了发射卫星的门槛。现在国内火箭设计制造的整体技术水平超出了我的预期,有这样的基础,我们小小跳跃一步,可以让中国进入太空时代的时间提前好几年。”

唐华:“是啊,提前几年,可能是值得的。就是第一枚卫星是个试验品可惜了。不过,说实话,发射这样的卫星倒是有一个最大的好处:便宜。”

钱学森:“听任新民说,你好像设计了几种杀气腾腾的卫星?”

唐华笑道:“杀气腾腾这话是怎么传出来的……都是实用功能的卫星,什么农业、渔业、科学试验……可以作为军事应用,但本身不携带武器。你来看看这些概念图吧。”

唐华把钱学森带到自己的办公室,抽出一叠图纸。

“这个,是返回式照相卫星,在太空中拍照,然后把胶卷舱弹出来返回地面,并降落在指定的区域;这个也是返回式照相卫星,但是带有6个胶卷舱;这个是电子侦察卫星,就比较复杂了,是CCD成像、天地通信传递图像信息的照相侦察卫星。还有通信卫星……哎,我都是考虑1960年以后的芯片技术水平做的设计,但是返回式卫星只要有大火箭,做起来是不难的。”

钱学森看着几张图纸,“果然,最小的电子侦察卫星预计重量是300公斤,其他的都比这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