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约翰留着长长的胡子
拼装残骸也是一项技术活,这可是个几十米长的3D立体拼图游戏。中苏专家总共五十多人在大机库里摆了十几天,也只是大致还原了飞机的框架轮廓。但是RB-57D的无线电干扰机倒是很快被还原了。
“这个干扰机发射功率80千瓦,很不小。然后它的工作频段可以做到在一个中心频率内同时干扰64路无线电通信线路。”
“这套干扰机对红旗-3无效,红旗-3的跳频电台是在128个频率点之间切换的,红旗-4也是这样,但是,美国的这套干扰机现在可以干扰红旗-1和红旗-2了。”李强说。
唐华:“不怎么样,那就对现役的红旗-1和红旗-2做一下升级吧。”
防空导弹系统是很贵的东西……
现在红旗-4已经服役了,用途功能定位完全覆盖红旗-1和红旗-2,但这不意味着红旗-1/2就要退出现役。目前红旗-4只装备了一个高射炮兵师,这个师的装备马上就卖给朝鲜了。然后还有7个高射炮兵师的红旗-1和红旗-2在服役。
(远程区域防空导弹系统装备空军,编制为地空导弹旅,中/近程野战防空导弹系统装备陆军,编制为高射炮兵师。)
……
唐华也算是搞清楚了,每当中国准备全力建设发展种田的时候,美国就会过来提醒提醒:“嘿,兔子,现在是在冷战哦!”
1955年,第一艘改造完成的基林级北上渤海湾训练,“鹦鹉螺”号过来挑事儿,戏弄了4艘护航的护卫舰和猎潜艇扬长而去。
然后美国不断对中国腹地做战略侦察,直到在1957年五一节被揍下一架RB-57D为止。
但是这种小骚扰是不会有太大影响的,和平发展就是和平发展,这不但唐华知道,主席和总理也都看出来了中国的这段发展机遇期。
……
比利时,布鲁塞尔。
“国际极年大会”正在召开。国际极年主席S.恰勃曼面对50多个国家的地球物理学界代表,宣读手中的通告:
“我宣布,第三届国际极年的主题为‘国际地球物理年’,持续时间是1957年7月1日至1958年12月31日。”
“第1届国际极年是1882至1883年举行的;第2届国际极年是1932至1933年。两届国际极年期间,物理界进行了大量卓著成效的试验与观测,让人类更好地认识我们的世界,找到世界的本原规律。”
“第三届国际极年,重点是研究地球大气、内陆和水圈内的物理现象及变化规律,解决科学理论的重大课题。主要学科和内容为气象学、太阳活动、天文学与重力测量、地磁、电离层和流星、北极光、宇宙线、海洋与地震、冰川学。”
国际极年本是物理学界一项纯学术的、既不涉及政治也不涉及军事背景的研究。
但是,本届国际极年——国际地球物理年到后来就完全变味了。
如何研究地球的大气、内陆和海洋?如何观测太阳活动?大气电离层到底是怎么回事?
美国人说,各位国际物理学界的朋友们,我现在有革命性的观测方法,发射卫星,从太空看地球。
苏联人说,呸,这还用你说?我卫星都在开焊了。
国际地球物理年竟然成了美苏冷战的高潮——太空竞赛的导火索,这就有点出人意料了。
……
1957年5月1日,就是中国用竹竿捅下来高空侦察机的这天,第一枚R-7洲际导弹从拜科努尔发射场升空。
科罗廖夫从1953年开始研制的、能从苏联直接把核弹打到美国去的大导弹,终于修成正果。但是!火箭上升了几十公里,在助推器脱离时出了问题,一个助推器崩开了主弹体造成导弹失控,坠落在距离发射场400公里外。
……好吧,火箭飞行的前98秒还是正常的。
R-7不仅是苏联的洲际导弹,而且是苏联打算用来发射人造卫星的载具。
美国和苏联的洲际导弹差不多同时研制,苏联的研制进度稍微快一些,但美国也没落后太多。1957年6月6日,美国空军的“战略导弹65”项目第一次试射,这就是“阿特拉斯”洲际导弹。
R-7洲际导弹是两级液体火箭,“阿特拉斯”是一级半液体火箭。虽然内部结构和外形都完全不同,但他们俩的第一次试射结果都差不多。从发射架上升空后,“阿特拉斯”冲出大气层,然后发动机推力开始出现不足,原定的3000公里射程(第一枚测试弹装的是减配发动机)只飞了1100公里。
苏联第一枚R-7爆了,科罗廖夫很不服气,6月11日,第二枚R-7火箭又摆上了拜科努尔的发射架。
长33米、全重280吨的R-7绑着四个矩形助推器,火箭根部的直径有10.4米,作为导弹时能把5.5吨的载荷丢出去8000公里。5.5吨是1955年苏联制成的第一种辐射内爆式300万吨当量氢弹的重量。
但这第二枚R-7依然没能实现这个目标,发射升空后,R-7的电气短路导致导弹在空中打滚,旋转越来越快,然后整个火箭和助推器解体了。
……得多亏这是赫鲁晓夫时期,要斯大林还活着,科罗廖夫可能又要去西伯利亚挖土豆了。
……
6月11日的洲际导弹发射失败并没有对苏联高层造成多大的影响。
6月18日,尼基塔·赫鲁晓夫走进克里姆林宫的苏共主席团特别会议会场。
“乌克兰的粮食在春季播种时与国家计委确定的计划数量存在偏差,现在是时候种植短期作物来弥补产量损失了,”赫鲁晓夫环视一周,“同志们,如果没有其他因素的话,我们就先从这个议题开始讨论。”
会场安静数秒。
赫鲁晓夫:?
马林科夫:“赫鲁晓夫同志,主席团多数成员认为,应该先讨论您的问题。”
莫洛托夫:“您粗暴干涉外交工作,无视外交部门的同志十几年来为苏联外部环境做出的努力,贸然恢复与南斯拉夫的外交关系,给苏联的意识形态带来危机。”
“你个人独断,对斯大林进行批判的决议未经详细的组织讨论,之后对波兰和匈牙利的变故反应迟钝,导致这两个国家尤其是匈牙利发生严重内乱,有损社会主义国家的团结与国际声誉。”这是卡冈诺维奇说的。
马林科夫:“我提议终止赫鲁晓夫同志的党内第一书记职务,而且,我建议今后苏共也不再设立党的第一书记这一职位。”
赫鲁晓夫镇定下来,表面上看情绪毫无波动,实际脑子在飞速运转,寻找对策。
第154章,低头种地与仰望星空
6月18日下午开始的苏共中央主席团会议上,11名主席团成员有7人反对赫鲁晓夫,要他下台。赫鲁晓夫这边只有3人,加上他自己,一共4票。
双方面红耳赤地争吵了一个小时,当天的会议结束。
赫鲁晓夫现在最大的依靠是国防部长朱可夫。6月18日晚上,朱可夫一口气签署了几十道命令,派出军用运输机,从苏联各地接回苏共的中央委员。
“你是红军的战神,现在你将成为苏维埃的英雄。”赫鲁晓夫对朱可夫说。
朱可夫:“战神的背后得是一支强大无比的军队。”
“说得很对,我们的军队要让全世界的资本主义国家在苏维埃面前发抖!”赫鲁晓夫哈哈大笑,拍拍朱可夫的肩膀,“只是军种的侧重会稍稍做一些调整,放心,军事依旧是重中之重,西方。”
在主席团会议上,赫鲁晓夫抛出一个程序性问题:苏共中央主席团会议不能罢免苏共的第一书记,必须召开苏共中央全会。
马林科夫也控制不了克里姆林宫的守卫力量(现在他后悔做掉贝利亚了),因此他也不能派兵冲进克里姆林宫抓捕赫鲁晓夫,于是掀翻赫鲁晓夫的战斗就从闪击战变成了持久战。
6月19日,苏共的中央委员再快也没法第二天到莫斯科,赫鲁晓夫在主席团会议上拖延时间。朱可夫还作为候补委员进来发言,指出马林科夫和他秘密联系,开出很高的条件和他做利益交换,这是违反组织原则的事情。
6月20日,赫鲁晓夫又找来了一个已退休的前监察委员会主席什维尔尼克——理论上他也是主席团的候补委员,什维尔尼克大骂马林科夫,说马林科夫有一个反党集团,在搞宗派主义和分裂活动。
马林科夫和布尔加宁举行了主席团投票,11个人7:4把赫鲁晓夫的第一书记职务给撤了,但是没用。这个时候,已经有53名苏共中央委员抵达莫斯科,递交信件要求召开苏共全会。
第二天,坐飞机来莫斯科的中央委员达到了86人。
6月22日,苏共的特别中央全会开幕。
……
上一篇:重生之老婆孩子热炕头
下一篇:华娱之黄金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