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民国当小编 第57章

作者:约翰留着长长的胡子

上海。

在从津浦路下车,坐轮渡渡过长江,转乘从南京开往上海的火车,考察团又对长江没有大桥感慨不已。在上海,考察团听取了华东工业部的汇报,参观了江南造船厂、上海钢厂、虬江机床厂,还察看了留在上海张华滨码头的日本赔偿物资,主要是机器设备。

接下来,考察团前往昆山,考察鸿海电子科技公司和富士康收音机厂。很显然,这两个厂都是唐华指示华润,从香港买入设备之后在上海-苏州一带组建的。

虽然现在上海解放才五个多月,但在高效的建设团队以及华润的物流保障之下,富士康收音机厂已经投产,鸿海电子科技公司也出了第一个产品。唐华带考察团来到这里,感觉就来到了熟悉的领域。

和考察团一起来的,还有总会计师。总会计师现在不但是副总理,还兼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再兼任重工业部部长,也就是唐华的顶头上司。总会计师前阵子一直在上海整顿金融市场,最近才刚把奸商们摆平,正好考察团来上海,就跟着看一看。

“这两盒晶体管,每一颗都做过检测了吗?”唐华问。

“每根管都做过检测,完全没有问题。”鸿海的总经理回答。

“现在晶体管厂还是依靠进口锗锭?”

“是的。”

“锗粗炼和精炼厂正在建设,至少要半年以后才有产品出厂,你们要注意多储备一些锗锭,因为晶体管马上就要有比较大的需求,现在只是为收音机厂提供零配件,以后就不是了,以后的需求量是成千上万的。另外,做好技术迭代研发,第二代晶体管体积要比现在这个小50%,平均故障率要降低一倍,最大可工作频率要增加一倍。”唐华说。

……

“同志们,现在我手里拿的,是一盒晶体二极管和一盒晶体三极管。”在考察团看过鸿海的厂房车间后,唐华将考察团带到车间一角。

“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给二极管阳极和阴极加上正向电压时,二极管导通。 当给阳极和阴极加上反向电压时,二极管截止。三极管具有电流放大作用,可以把微弱信号放大成幅度值较大的电信号。”

“最早的二极管和三极管都是用真空玻璃管来实现的,就像这两个。我在苏联发明的计算机,使用的就是真空管。”唐华放下盒子,拿起两个易拉罐大小的玻璃圆柱体。“而晶体管是用硅锗等半导体材料制成的电子器件。它的体积比真空管要小得多,而且平均寿命是真空管的100倍以上。不但寿命长、故障率低,晶体管还具有不怕摔震的特点,特别适合飞机、坦克等军用装备上使用。晶体管到底有什么样的作用,我们现在就可以做一个小实验,来直观地感受一下。”

鸿海的总经理拿过来一堆零件,放在长桌上。唐华仿佛又回到了大学上数字电路课时的实验室,双手并用,电阻、电容、晶体管、电容、电容、……一个一个地从盒子里拿出来,插到该插的地方,引线,接线……

十分钟后,板子上被插了一大堆电子零件,板子又和一个计数板连在一起。

“这是一个简单的数字显示板。”唐华说完,按下按钮,四位的数字显示板亮了,先显示出“1921”字样,然后嗖嗖嗖地跳成了“1949”。

“它的功能是显示数字。在计算机里头,这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我们总得知道运算的结果是什么,这就需要一排显示最后计算结果的显示板。当我们估测显示出来的数字计算正确的时候,再让计算机把计算出来的结果打在纸上。”

“计算机的核心功能当然是运算,这个现在还需要很庞大的一台机器,里面至少要有几千个晶体管才能实现。”唐华继续说,“不过今天,我可以做一个最最简单的加法运算功能,让大家体验体验。”

换了一块板子,谈话闭目沉思了一会儿,睁开眼睛,又是飞速地从零件盒里取出各种零件和管子……

这次过的时间更长,半个多小时以后,一块几乎被零件插满的板子出现在众人眼前。

“这里显示的是第一位加数,这里显示的是第二位,这里显示的是它们的和。”唐华说,“这个‘键盘’上就是数字,想计算什么和什么数的和,就先按数字,再按加号,再按另一个数字。”

“我来试试,我来试试。”总会计师第一个上来,看了一会儿小键盘,先按下一个“7”,然后按“+”,再按下“8”。

板子连接的两块小数字显示板显示出了一个7和一个8,7和8之间是固定放置的一个+号。

总会计师按下“=”。

第三块数字显示板立即显示出了“15”。

总会计师和考察团围在长桌周围,因为不知道该说什么,全都沉默了。

“诸位,今天我们在这里,完成了中国第一次电子数字运算。这很可能也是世界第一次用晶体管完成数字运算。这是一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唐华说。

“唐华,是不是,如果我们用这样的办法,把几千个晶体管搭在一起,就能制造出计算机来?”总会计师问。

“陈部长,并不是简单的放大和加倍。……但是,如果现在要制造一台晶体管计算机的话,对我来说并不难,毕竟我在苏联已经做过一台了。”

刘鼐:“兵工总局要这个。要两台……不,三台。”

总会计师:“如果按照你在路上的时候说的,计算机的数据是可以存储,而且随时调用随时显示的,那么财政经济委员会要七台。每个分局都要配备。”

第二十二章,科学运算模式和国情统计模式

鸿海参观完毕,考察团在昆山解决午饭。和之前考察的东北、华北工厂不一样,这鸿海科技是唐华自家开的,作为占股50%的大股东,安排去饭店吃个简餐总可以吧。然而考察团和总会计师集体拒绝下馆子,排着队就进了饭堂。

“今天食堂饭也没有肉菜吗?”在考察团队伍进去后,唐华悄悄问总经理。

“部长,我们厂的伙食三天一肉,今天不是吃肉日……”

一个副总理、一个副部、十几个厅局级干部挤在工人食堂的一角,一人一大碗米粒泛黄的糙米饭,饭上盖一勺煮南瓜,再加几条咸萝卜丝。

“这饭菜不错。”“南瓜还有点油水啊。”

唐华叹了口气,自己也拿上一海碗的南瓜米饭,向考察团走去。

重工业考察团的行程在昆山结束。在富士康收银机厂,唐华总算塞给团员们一人一个(砖头大小)的收音机,考察团就此解散。一部分团员回了北京,刘鼐直接从上海去了太原,整合阎老西留下的太原兵工厂、工业企业,太原工作完成之后下一站是重庆。总会计师还继续在南京和上海之间来回跑,银元之战刚完,米棉之战又要打响。掐指一算,总会计师、刘鼐两人的春节都要在出差中度过了。

至于唐华,也领了研制中国第一台计算机的任务,不过是在上海,算是在自己老窝。而且总会计师也经常出现在上海,交流工作就很容易。

所以,在启动计算机研制的同时,唐华还有时间做做电子工业局的工作项目规划……

一、完成中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也即世界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的研制,并组织小规模生产;

二、与兵工总局协作,研制配用于图-2轰炸机的500公斤、250公斤无线电指令修正制导炸弹;

三、研制苏制P-3对空警戒雷达的晶体管化改装套件;

四、继续完善、充实电子工业体系,着手产能扩充,建立厂所联合体;

五、……

晶体管计算机的核心器件,唐华直接定在了使用鸿海科技的二代晶体管,预计1950年1月下线,因此计算机的大部分机件尺寸也是基于二代晶体管的尺寸而定,目前唐华的主要工作是图纸设计和原理验证。虽然自己在苏联做出了一台MESM,但唐华并不想直接复制一台MESM,而是要再跨一步。

图-2轰炸机是建国初期苏联援助的主力轰炸机型,现在苏联已开始向中国移交图-2(都是远东苏联空军的现货装备),我军飞行员正在东北接受训练,预计2月份就可放单飞,然后转场南方准备解放台、澎作战。制导炸弹和无线电制导系统的研制要抓紧,因为还有炸弹控制员培训这个流程。

P-3对空警戒雷达也在陆续交付,部署在上海及东南沿海一线,用来防止国民党空军袭扰。原版的P-3雷达对战斗机大小目标探测距离约35公里,对轰炸机类目标探测距离100公里,如果改进电子元器件,探测距离和探测准确率都会提高很多。

除了写计划书,唐华在上海做的第二件事是抓人。

在上海交大电机系,唐华拉起电子工业局的横幅,在礼堂做了一堂演讲,一下午就招了十几个电机系的高年级学生和三个老师。学生作为实习生,半年后毕业就内定电子工业局上海所的研究人员。老师说动了一个跳槽,当小组领导,其他两个老师则是过来协助的关系。至于……还好,他已经从电机系毕业了。唐华在上海抓人的同时,电子工业局局办(唐华出差前组建的唯一一个机构)同样在清华大学电机系抓人,准备成立北京所。

到1950年12月中的时候,上海所已经全部开动起来了。学生们被分成小组,各自接到各自的任务,第一组按唐华的概略图设计各种机电器件和电路板,然后在鸿海和富士康的车间里试做电路零件。第二组在磁性机器厂实习并按唐华的指示解决一些“小问题”。第三组在鸿海工程师的带领下去广州熟悉进口的显像管生产设备。第四组不做显示器,做的是马上就要用到的高像素段码屏。第五组派往打孔机厂,鼓捣研究如何让机器从打孔转为打色带的工作。

在大洋彼岸,1950年1月,冯.诺依曼博士正在自己的实验室设计一台具有存储程序功能的真空管计算机EDVAC。

在遥远的莫斯科,1949年12月就启程访问苏联的主席正在和苏联外交部、各委员会的委员进行一次次的谈判,一项项地争取苏联援助项目、苏联贷款,这要一直谈到1950年2月17日才返回国内。

在澎湖列岛,胡琏带着12兵团仅剩的一个军——67军,惶惶然守望着大海。在金门战役中,12兵团新组建起来的三个军一下被敲掉两个,六万人又再次缩水到两万人。

在台北,蒋介石伸出颤抖的右手,他已经没力气痛骂指挥部的将校们“渣渣”了,只是指着地图,让孙立人把新完成训练的一个美械军派往澎湖。澎湖是台岛的门户,澎湖完了,蒋介石的防守正面就得是全部台岛西侧海岸线了。

在香港,华润又悄悄盘下一艘坦克登陆舰,这艘登陆舰1946年从美军退役后,迅速转卖给菲律宾的一家岛际轮渡公司,现在又被华润用马甲子公司买回,并开回了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