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民国当小编 第528章

作者:约翰留着长长的胡子

1951年,美军从朝鲜战场上缴获了美军都从未用过的晶体管,CIA把嫌疑指向了威廉·肖克利。

肖克利的心胸狭隘和好大喜功这时候给自己埋了老大一个坑。

肖克利在40年代实验室里制成的晶体管是锗基管,唐华已经改进为硅基,肖克利只要老实承认“中国的晶体管设计技术已经超过了我,我设计不出这样的小型晶体管”,其实就没事了。

然而,肖克利说的是:“没错,这种晶体管的原理也是我研究的,只是我不知道是谁把这个技术泄露给了中国。”

CIA听话当然只听半句,所以,真相就变成了“肖克利说这种晶体管的原理也是他研究的……”

至于是肖克利主动把技术泄露给中国的,还是肖克利身边的工作人员,那CIA就得好好调查调查了,所有人都是嫌疑人,调查和审查每个人都有份。

格蕾丝·霍珀在被麦卡锡调查之后就老老实实地说“中国的计算机已经超过了我所能设计和设想的上限,硬件技术超过了雷明顿·兰德公司的计算机,软件技术远远超过了我”,所以她接受审查比肖克利晚,但现在已经脱身,继续在美国空军的实验室给仿T51计算机写程序了。

而肖克利现在还只能在大学里面教一年级学生大学物理。

……

“晶体管是肖克利、巴丁、布拉顿三人在40年代末研究出来并制成样品的,”唐华说,“我虽然改进了晶体管,可能还把晶体管计算机卖得到处都是,但不是第一个发现的人,这次诺贝尔奖应该没我的份。”

朗道:“1954年你公布了改进晶体管的结构和量子力学原理,苏联科学院已经把论文和成果发给诺贝尔委员会了。”

在朝鲜战场确认有晶体管被缴获、1954年T51计算机失窃之后,晶体管的结构和量子力学原理已经不值得保密了,大规模制造晶体管的工艺才是秘密。所以1954年6月,唐华提议、苏联科学院带头,就把这部分内容公开了。

唐华:“那就要看诺贝尔委员怎么想了。原创和改进……还是有差距的。”

第116章,秘密报告

黑海,塞瓦斯托波尔。

苏联海军红旗黑海舰队的主基地及司令部所在地。

现在是1月15日,唐华和罗顺初一行抵达塞瓦斯托波尔时,还能看见港区偏北部肚皮朝天的“新罗西斯克”号战列舰,旁边有大大小小的工程船在忙碌,可能是在打捞遗体,也可能是在拆除弹药放空燃油,之后才能想办法扶正它。

“新罗西斯克”号是左右舷进水不平衡而翻沉的,龙骨和中部的主舰体并没有被摧毁。理论上把它重新翻个个,修修还能继续用。但赫鲁晓夫很讨厌大型水面舰,觉得这些都是漂浮的活靶子,“新罗西斯克”号爆炸沉没又给了赫鲁晓夫整海军的理由。所以,这条舰苏联海军是不会再修复了。

“苏联的56型已经服役了,我们的56型还在组装建造,看来护卫舰到驱逐舰,这一步迈得也不容易,”唐华说,“54年12月开始组装,原计划是今年6月下水的,但看江南厂和沪东中华现在的架势,怕是要9~10月才能下水,完工交付得到1957年。”

罗顺初:“速度已经很快了,海军对船舶工业系统也表示理解。而且我们这边也是一场乱仗,不要说56型了,上海整修改造的那6艘美制驱逐舰,每交付两艘我们就鸡飞狗跳一阵子,海军现在最缺合格的指挥员和水兵啊。”

黑海舰队作战参谋叶尔腾科中校在前头带路,唐华、罗顺初走向黑海舰队正式服役的第一艘56型驱逐舰“经验”号。

现在,苏联海军已接收了3艘56型/科特林级驱逐舰,两艘由列宁格勒造船厂建造,这艘“经验”号由尼古拉耶夫造船厂建造。此外,还有7艘56型驱逐舰在黑海、波罗的海、日本海试航。

1955到1959年,苏联建造了27艘56型驱逐舰,这一波饺子下得很猛。

在码头,唐华示意叶尔腾科参谋先不急着登舰,他先来回走一趟,看看56型驱逐舰的外观。

56型驱逐舰的中途设计修改是中苏两国一起搞的,“经验”号的模样就是以后中国的同型驱逐舰的模样。

满载排水量3200吨,和基林级其实差不多。全场126米,宽只有12.7米,典型的瘦长高速雷击驱逐舰布局,但现在56型驱逐舰已经没有533毫米鱼雷发射管了。

布局和老“旅大”基本一样。舰首一座CM-2-1双联装130毫米主炮,然后是一座CM-20四联装45毫米高炮,然后是舰桥,两座烟囱之间是四联装鹰击-2反舰导弹发射装置,中部左右还各有一座四联装45毫米炮,后烟囱之后是红旗-4舰空导弹系统,再后面,是双130尾炮……

武器配置和中国改造后的基林级也几乎一样。但是56型是新船,崭新的外壳看着就舒服,而且后续可以自己造。

“‘经验’号1月4日正式入列,从1月4日到2月10日出航训练3次,第二次出海进行了高炮演练,第三次出海完成了前后主炮打靶,”叶尔腾科说,“按照训练科目,该到反舰导弹系统的训练了。”

三人登上驱逐舰,舰长萨哈吉阳大尉朝叶尔腾科敬礼,然后看着身穿中国海军军服的罗顺初、身穿便服的唐华。

叶尔腾科:“罗将军,中国海军的副司令员。唐华院士,是他主导研制了你们的反舰导弹和防空导弹。”

舰长听了恍然大悟,上前一步和罗顺初、唐华握手。

……

莫斯科。

苏共20大是2月14日开幕的。

2月15日,轮到列席苏共20大的各国代表团发言,总司令代表中央在苏共二十大上发言并宣读中共中央的贺词。总司令在发言中首先对苏联给予中国的全面援助表示感谢,然后表示苏联的建设成就是中国学习的榜样。

14、15日两天都还算正常,2月16日,稍微有一点小小的征兆:苏共中央书记苏斯洛夫的发言。

苏斯洛夫虽然没有明说,但是他的发言出现了一些新说法:

“违背马克思列宁主义精神的个人迷信的理论和实践,在党的十九大以前得到了传播,这给党的组织工作和思想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损失。这种理论和实践缩小了人民群众和党的作用,减弱了集体领导,破坏了党内民主,压制了党员的积极性、首创性和主动性。”

总司令、聂帅、总会计师、李复春听了苏斯洛夫的发言,觉得略微有点超出剧本,但惯性思维又让几位觉得,苏斯洛夫可能还是在说最近两年苏联在逐渐平反斯大林时期部分冤假错案的事情。

接下来大会又恢复了正常状态。布尔加宁作了关于第六个五年计划(1956-1960年)的报告,卡冈诺维奇作了苏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报告。像以前的各次代表大会一样,代表们热烈地讨论并举手表决,通过了这些报告。

2月21日,除夕。总司令一行人到中国大使馆,和大使馆工作人员一起过年,共进除夕晚餐。总司令到大使馆不久,苏共主席团成员米高扬也来中国大使馆拜访,祝贺中国新年,和中国同志们碰了一杯。

“苏中两国两党的关系是社会主义阵营联盟的典范,”米高扬说,“我们的合作是建立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上的、全方位的、不留死角的合作,这对两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是最大的推动。”

总司令:“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在国家建设和政权建设方面,还是要不断吸取苏联的经验。现在有九百多位苏联专家在中国,帮助中国进行建设,他们是中苏友谊的桥梁,也是中苏人民的功臣。”

米高扬:“在此我也对在苏联工作的中国技术人员表示慰问。”

……

嗯,现在不但有苏联专家在中国帮助建设工厂、桥梁隧道、各种工业设施,中国也有技术人员在苏联。数量是少一些,一共90多人,但这些人是真的在苏联做技术活。

——就是计算机的运维人员,另外两个月前有个十几人的光纤铺设技术小组也到了莫斯科。几十个运维人员在苏联运营着三十多个售后服务站,除了这90多个中国人,售后服务站还聘用了200多个苏联工人,做一些辅助性的工作。

米高扬举着酒杯,向中方技术人员的代表——几名在莫斯科的售后服务站工作的工程师表示致敬。

干杯之后,米高扬说:“正在苏联工作的最厉害的中国技术人员,唐华院士,今天没有来,真遗憾。”

总司令:“唐华和罗顺初副司令员上周去了塞瓦斯托波尔,有个新驱逐舰在苏联海军刚刚入列,我们海军的要到两年以后。唐华就先去调查研究,看看军舰上的新武器运行得怎么样,以及下一步应该怎么改进,朝什么方向发展。”

总会计师:“16日前唐华传回来消息,说17日和驱逐舰一起出海,估计现在还在黑海里呢。”

……

黑海,塞瓦斯托波尔港外。

风平浪静的黑海,三千多吨的驱逐舰无论怎么开都很平稳。唐华在舰上有军官舱,住得也还算舒服。

19、20日,“经验”号在黑海进行了反舰导弹试射训练。19日打了一发不装弹头的训练弹,20日打了一发实弹,炸毁了一艘报废货船。

两发弹大致上都命中了目标,但是第一发训练导弹发射时,苏联水兵对流程掌握得不太熟练,运作到第四个步骤的时候操作出错,舰长只好下令让反舰导弹系统RESET到初始状态再重来。

“萨哈吉阳同志,这个小会议和昨天的会议一样,也是为了解决同一个问题。”

唐华把舰长、参与了19日发射导弹过程的舰员攒在一起讨论舰上的反舰导弹系统。

“事情看上去是亚里克斯在第四步骤操作出错,其实事情从另一方面来看,或许我们可以让导弹系统在发射前准备阶段更简单,甚至直接省略掉第四个步骤,那样就永远不可能出现同样的操作错误了。”

“我们看看第四个步骤是什么,”唐华说,“第四步骤是向导弹写入弹道指令。如果导弹系统可以自动向导弹写入雷达获得的数据,那么将会有什么样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