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约翰留着长长的胡子
“炼钢够了吗?不够。坦克上有一部分可以用普通钢材,但最重要的最关键的部件,用的是特种钢。”唐华在钼矿后面加上冶炼,再拉箭头;在铬矿后面加上冶炼,再拉箭头;加上钢材一共三支箭头聚集在一起。
“这里应该写:炮钢。”
“炮钢解决了,但还有装甲钢呢,大家应该知道,特种钢不是一种钢,而是很多种各有用途的钢材的统称。”唐华接着画线,在锰矿那里添出一条线,也是几个箭头汇合,“这是装甲钢。”
“接下来,还有弹簧钢……”
“一二三四五六,六种特种钢了!下面,我们再来研究一下铜和铜合金,坦克上都需要哪几种铜合金……”
……
最后,黑板被唐华画满了。
扔下粉笔,拍拍手,唐华看着台下若有所思的听众。
“你们看到的,是一条条的线和方块,其实它们代表的都是工厂。这是矿场,炼铁炉,高炉,电炉……从这里分开,车体框架、水箱、主动轮、变速箱、行星转向机、高射机枪架、液压缓冲器、油水散热器、扭力轴……再合到一块儿,我们只是完成了坦克的底盘。”
“兵器工业是特殊的工业生产部门,它的身后几乎是一整个国家的重工业体系。如果这个工业体系缺失了一两个门类,那么我们的武器装备,就可能有一部分不能立足于国内进行生产。如果我们不满足于制造坦克,而是要自主地研发设计坦克、装甲车辆或其他的兵器,那么我们还要建立科学研究机构、工程设计机构、测试试验设施,抽调技术人员、划拨物资,在摸索中逐步实现从零部件到整车的自主研发。”
“今天,在坐的各位都设计了一辆坦克。以后你们可能并不是坦克的设计师,而只是在坦克研制和制造的这一整个工业体系中,担当其中一个链条,甚至是更小的工作。但即便一颗螺丝钉,它也是在为强大的军事工业、强大的国家做自己的贡献。”
第十九章,向东北进军
“今天的课到此为止,各位未来的坦克总师、车辆、发动机、传动、火炮、机电、光学仪器……的未来设计师,从下一节课起,我们进入制导武器与地面装备的课程。”
讲台上,唐华结束了今天的讲授,不过台下的学生似乎有不少人没有起身离开。
“唐老师……”一名学生说,“学校今天通知我们,要准备迁移了。”
“哦……”唐华明白了。
中央从内战即将爆发时就预料到了陕北今后的形势应该会很艰苦,现在已是5月下旬,差不多是开始动作的时候了。军委和中央是指挥机构,人员也都是军人,组成纵队跟国军在陕北躲猫猫是没太大问题的。但是延安除了党政军,还有像延安大学这样的科教文卫非军事机构。到1946年,还有不少投奔延安的科学、文化界人士。在战争爆发之前,这些机构、人员和必要的物品是要打包分批转移的。
“你们学校准备迁移到哪里,苏联,晋察冀还是东北?”
“学校通知说是要转移到东北,”学生说,“去年抗战胜利后,我们学校就有一部分师生加入八路,随军出关进入东北,现在是整个学校要全面分散转移。学校从明天起开始打包资料和物资,自然科学院部分6月15日走,鲁艺部分6月25日走。”
“这是好事,”唐华从讲台走下来,在学生旁边找个凳子随便坐下,“在晋察冀、在东北,我军现在都获得了比较稳固的革命根据地。上级应该通知你们了,最近一个月,我军已经攻克了长春、基林、哈尔滨,虽然目前全国总的形势还是敌强我弱,但现在已不是最困难的时候了。你们抵达东北之后,可能首先的任务不是学习,而是参加恢复工业生产、为我军提供武器装备保障。这也是一次难得的实习。”
“唐老师,要是您跟我们一起去东北就好了。”
唐华陷入沉思。“说实话……我还真有点想去。你们可能还不知道,东北是现在中国境内,工业设施最多、工业产值最高的地区。从张作霖时期到日据时期,东北地区的工业尤其是重工业,发展速度一直很快。虽然沈阳是被国民党占领了,但哈尔滨、齐齐哈尔、基林、长春这些城市都有不少的重工业。如果能稳固地占领东北的部分地区,我军甚至可以部分地摆脱依靠缴获武器弹药作战的局面。但是,如果战争爆发,最艰苦的地区还是在关内,尤其是陕甘宁边区,而这里又是中央所在地,不容有失。唐老师就留在这里,以后虽然和你们相隔千里,但要记住,我们在做的是同一件事,那就是解放全中国。”
学生们有的点头,有的东张西望,但好像都没有说话的。
“我知道,这课可能要拉个尾巴讲不完。但放心,我会一直教到你们动身的前一天。”唐华知道他们在想什么,“记住了,东北很冷,冬天比陕北冷很多,衣服记得穿厚点……还有,我会给你们布置作业,这作业可不是写在作业本上的,而是要你们在实践中去完成它。等全国解放那天,我们再聚在一起,唐老师再检查你们的作业。”
……
走在延安大学的校园内,唐华发现,确实有些不一样了。一些资料室和试验室已经关门,教工和学生开始动手将书籍和试验仪器打包。学生宿舍的地方倒还是安静,不过宿舍已开始有战士进驻,这应该是陕甘宁边区最近也开始扩充部队,新增加的兵员已经开始暂借延安大学的宿舍作为兵营了。
“主席!总司令!刘副主席!……还有叶军长,你们都来了啊?”
唐华下课后在校园里溜达,还去鲁艺鼓捣了一阵子,然后在食堂吃过饭,天擦黑才回住的地方。还没进门,就看见主席一行已经来了,四人正在围着窑洞前院转圈儿遛弯。
“噢,小唐啊,”主席说,“这段时间太忙,我们都有好长时间没去听你的讲座了。到今天为止,事情告一段落,正好来你这里聊聊。”
“首长们前段时间应该是挺紧张的,”唐华说,“东北、中原都有很大的事情发生,现在的每一个决策都很关键。”
……
“我就说了,这个广东伢子什么都知道。”总司令打破冷场。
唐华笑笑,“我从公开的和半公开的信息渠道,做一些军事形势的分析,如果这些分析能给首长们提供参考决策,那就最好不过了。只是我这边的情报与信息,如果能和贵部的情报系统放在一起进行分析比对以及判断,那么获得的结论应该更准确。”,
主席:“我们的情报,其实也没有那么神神秘秘,之前我和少奇、总司令谈过了,获得情报的过程、渠道可能需要保密,但情报本身,与你讲讲也无妨。把所有已知的信息合在一起,心里才有底嘛。”
总司令:“蒋介石下一步准备对中原军区部队做什么,唐华,你有什么判断?”
唐华点点头,“让我从头开始慢慢说,我给我的每一步推断都带上消息的来源。”
“首先,汤恩伯要辞职,李默庵会接任他的第三方面军总司令职务。”
唐华拿出5月初的报纸剪辑,“在4月底的报纸上,我看到这么个消息,这几个厂迁移或者拍卖了。这些都是汤恩伯在做第三方面军总司令时,在他控制区域做的赚钱买卖,他现在要拍卖掉,那说明他即将要换个地方做买卖。这张报纸上面,则是记者采访李默庵的报道,你看,这句话,以及这句话,暗含的意思很明显。”
“李默庵是黄埔一期生,陈诚系统的人。陈诚出任参谋总长后,汤恩伯与陈诚一直有矛盾,汤恩伯当然杠不过陈诚,他辞职应该是很自然的事。之后就是陈诚的铁杆,李默庵接任第三方面军总司令职。接下来是刘峙的动向……其实在这个报道里的料更多,简直是把刘峙所部的动向都剧透了。综合来说,国军高层或者说蒋介石的打算就是,李默庵向山东出击,刘峙部进攻中原军区。李默庵这个人很聪明。相反,刘峙不是一个特别能打仗的人,但是,中原军区可能现有的力量也太薄弱了。”
“哦?”刘副主席说,“我们之前已经确证了,国军即将开展大规模的进攻。时间大概是7月初,我们……可以提前获得国军的作战计划。国军的人事变动这方面,倒还没有确凿的消息反映上来……如果是李默庵替代汤恩伯,那么,山东那边需要注意。”
李默庵这个人,在我国大部分战争影视剧中都没有出现,所以给人的印象不深。但他在影视剧中不出现,是因为既没被抓,也没有被全歼。李默庵此人智商极高,做事精明无比。在黄埔军校时,是第一个入党的,也是第一个退出的。抗战时在忻口会战中打了一下,然后去当一个空壳子军团司令,轻松划水8年。解放战争时,初期三野不强,他就在山东打了打,等粟裕他们开始变强,李默庵就退出指挥第一线,当了个湖南省主席。1949年起义,又称看不惯马赛克上将,发了起义通电后就出国了。猜他出国去哪?阿根廷(国民党手伸不到那里)养老。再然后,1980年回国,凭起义通电上的署名,连当了两届政协肠胃……
“这一份是武汉的报纸,那么看他这里的报道,铁路和水运航线都被军管得非常厉害,从中可以大概推测出国军动用的部队规模……”
“第二天的报纸还有这个内容,我觉得这是很不好的信号,我方前去谈判人员要多加注意,当心被国民党撕票……延安的信息渠道不如上海灵通,如果报纸能来得快一些,能找到一些小城市的报纸,可能获得的信息会更多。”
唐华手中厚厚的一个剪报本,另外还有一叠完整的报纸,逐次翻开,用来分析国军的动向。
“不要相信那个《汉口协定》了。”刘副主席说,“不能让这个协定捆住我们的手脚,稍微一点迟疑,就会造成成千上万的损失。”
唐华点头同意。“如果说东北的形势像是刘备入蜀,那么中原军区现在的形势,更像是第四次或第五次反围剿。”
第二十章,段子,不是三穿
“首长,您要的东西。”
“谢谢你,小许同志。”
在窑洞门口,警卫员将唐华要的一包东西递交过去,敬了个礼,转身走了。
“现在我要开始使用失传已久的传统DIY技艺了……”唐华在窑洞里自言自语。
桌上一个带盖的小铁桶,里面是唐华从井里打上来的大半桶井水。
打开警卫员给他的包裹,把里面的东西一一摆开来。
一包白糖,一包焦糖,一小包小苏打,几个青柠檬……
没错,唐华从上海动身时带来的可乐已经全变成了房间角落里堆着的玻璃空瓶儿,现在断顿了。
实在没办法,只好自制可口可乐了。
往井水里先投入焦糖,搅拌。等色泽差不多了,唐华开始往水里倒白糖。
加到甜度合适的时候,打开小苏打,倒一部分进去,还是轻轻用长柄勺搅拌。
搅拌均匀后,铁桶里的水已依稀能看见泛起小水泡了。
然后唐华开始挤柠檬,挤了三四个柠檬,水桶里的水尝起来终于是甜酸味了。
上一篇:重生之老婆孩子热炕头
下一篇:华娱之黄金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