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民国当小编 第195章

作者:约翰留着长长的胡子

在盾构机启动的第一天,志愿军副参谋长王文周、工兵指挥所主任陈正风就在现场。巨大的钢铁机器嘶吼,刺鼻的燃料气味和粉尘让陈正风兴奋异常,虽然现在不知道什么叫蒸汽朋克,但陈正风看到盾构机的感受,其实就符合那种朋克风。

“王参谋长,我有个大胆的想法。”陈正风说。“让一部分坑道兼具公路隧道的功能,在东豆川到报川之间修通一条直线公路。”

“东豆川和报川是两个支撑市镇,它们现在的公路联系要走一个U形弯路,绕到南面的苏屹邑,距离长,而且苏屹邑那里有一段很陡的翻山公路。”陈正风指着眼前的群山,“从东豆川的山脚到报川的山脚,直线距离大约是10公里,但其中有一些路段,公路是可以修在山间或者山腰的,我们把4.2米坑道的位置再稍微调整一下,用6到7公里的坑道再连接山间路,一条近乎直线的公路就修好了。”

副参谋长王文周对这个计划也很感兴趣。“大约需要多长时间?”

“4.2米盾构机全力工作,加上人力爆破也分担一部分隧洞挖掘作业的话,8个月到1年就可以修好。”

“嗯……”王文周现在脑子里在想,重工业部还有没有第二台4.2米盾构机。

……

杭州,电子信息工业部雷达技术研究所。

自从红旗-1防空导弹的两型雷达交付使用后,杭州雷达所就在憋一个大招。这大半年时间雷达所的工程师和技工又开始大规模拆卸苏联买来的雷达,然后按照唐华从北京发来的图纸或电报鼓捣。工程进行到一半时,杭州雷达所已经无法通过拆卸改装来满足设计要求了,得跑上海以及江苏一带电子信息工业部的各种工厂调配设备。

这半年时间,雷达所在不知不觉间完成了从改装改造雷达到基本自行研制雷达的升级。

唐华在苏州下车,和空军副司令员常钱坤、空军工程部部长肖少卿汇合后一起赶往杭州。

东豆川防御反击战结束后,美军在西线丧失了进攻能力,按志司和粟峪的推断至少3个月内不可能发动大规模进攻。盾构机6月中旬就连带着阜新煤矿的一百多技工运过去了,也不用唐华来管运作。于是7月初,唐华启程前往苏州-杭州-上海,电子信息工业部在长三角的研究所、工厂该有几个项目出成绩了。

“刘司令员现在忙着歼击机师在朝鲜参战的事情,不过我来的时候他可念叨了很多次空军的新玩意,”常钱坤说,“刘司令员说,现在在朝鲜是迫不得已重点搞防空,他还是比较喜欢从天上炸人。”

唐华听常钱坤转述的话也乐了,“是啊是啊,炸人才是空军的正道……说起来,志愿军空军现在应该已可出到清川江了吧?”

常钱坤:“已经和苏联飞行员一起在清川江-安东的走廊巡逻了,就是战斗经验还不太够。空军也制定了把巡逻范围扩展到安东-平壤的计划,不过现在还差几个前提条件,乐观估计大概几个月后吧。”

“唐部长,常司令员,肖部长。”来到杭电,副所长和工作人员引三人进到实验室。

“这台样机是完全按设计计划书制作的全状态机?”唐华问。

“是的,而且进行过地面试机。”副所长回答。

实验室的大门缓缓打开,空旷的大厅里,正中央摆着一具黑乎乎的机器。直径约1米的鼓状主体部分,连接着一个圆形倒置的“小雨伞”。

“常司令员,肖部长,这就是电子信息工业部制作的第一台机载雷达样机,型号名是201型雷达,主体部分重540公斤,可以安装在图-2中型轰炸机上。”

第171章,图-2D导弹轰炸机

“201型雷达采用C波段,扫描扇面35度,有扫描搜索和连续波跟踪两种工作模式,对海平面驱逐舰类目标探测距离60公里,对小艇类目标探测距离45公里。”

唐华摸摸201雷达的金属外壳,在心里给杭州雷达所附属电子厂的制作工艺打了个满分。雷达所的工程实现能力也是优秀,他提出的概略架构都是交给雷达所做出细节设计的。为了在减重的同时让雷达的探测距离达标(这个时代这个尺寸的机载雷达探测距离不超过20公里),必须设计一个全新的C波段电磁波发射机,除此之外,雷达的信号放大电路、滤波电路,都得重新搞。最后,作为机载雷达,怎么让飞机在空中晃来晃去的时候屏幕上显示的雷达图像不晃,那又是一个巨复杂的设计。

常钱坤:“这个201雷达,现在可以上图-2试验了吗?”

唐华看看副所长,然后肯定地回答:“可以了。不过还是按照事先说好的,图-2安装机载雷达,就不得不取消导航员位置。空军训练、演习可能要重新对这种轰炸机进行适应。”

这个时代的重型和中型轰炸机肯定有一名导航员,负责告诉机组人员自己的飞机飞到哪儿了。这个时代是有简陋的无线电三角定位法,但无线电导航不太可靠,经常出岔子,还要导航员用地图对地标,作为辅助定位模式。其实有时候导航员看地图才是主要模式,那个老坏的无线电导航反而是辅助定位模式。

既然要对地标,图-2的导航员坐席在飞行员的下方,低半层,有一个向下视野很好的观察窗。如果是在白天飞行,导航员的工作就是手捧一小册地图,然后瞪大眼睛看地面。飞过了一条河,这条河我看看是地图上哪条河;飞过了两个连着的山头,我看看地图这是哪座山,一路把飞机导到该去的地方。同时导航员也戴着个大耳机,听无线电信号测向。只有在夜晚飞行的时候,导航员才只靠无线电定位。

“那当然,空军早就知道,我们拿到项目说明和改装方案书了,”常钱坤说,“唐部长你可能没猜到,我们已经把一架图-2上面该拆的东西拆掉,就等着201雷达搞出来安上去。”

几辆吉普护送着运送201雷达样机的卡车驶进空军基地,戒备森严的机库缓缓打开大门,一架“下巴”被卸掉的图-2停在机库里。下巴的位置就是原来的导航员位置,原本这里的视野宽阔的玻璃罩以及导航员座椅度被统统拆掉了。

空军工程部的技术人员、工程师当即就开始安装雷达的工作,唐华和常钱坤、肖少卿三人在机库外聊天。

“常部长,机载雷达样机是出来了,但空舰导弹的研制进度还在原理弹的阶段。”唐华说,“过段时间要进行导弹的无制导飞行测试,之后是控制飞行模式……要进行海上全状态打靶,可能得明年上半年了。所以其实也是给机载雷达留出了很充裕的测试和改进的时间。这次装机试验,目标也很简单,只要雷达装上去之后图-2轰炸机能起飞、能降落,别头重脚轻在空中往下栽就行。”

“那可不一定,”常钱坤信心满满地说,“咱们去年制导炸弹研制多顺。这次我觉得也可以。……”

唐华无言以对……只好配合气氛笑了笑。

回望机库,201雷达已从卡车上卸下,七八名空军技术人员用小车推着雷达,一直推到图-2被卸掉的下巴底下,最后一次检查接口和螺栓是否匹配。

图-2,苏联二战时期大量生产的双发螺旋桨中型轰炸机。性能和作战定位对标美国的B-25,1942年投入使用,在42年之后苏军的每一次战役中都能见到它。柯尼斯堡战役中,苏联一次出动了516架图-2,投放上千吨炸弹,瞬间瓦解德军的防御体系。现在是1951年,图-2其实已经算是挺落后的了。

不过眼前这架“落后”的图-2马上就要成为航空史上的奇葩。一架二战中期服役的螺旋桨轰炸机,要安装高精度对海搜索/跟踪雷达,还要在改造过的弹仓里装两枚空舰导弹。虽然射程只有36公里,但如果没有空军掩护,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军舰要跪在这种图-2魔改版的导弹之下。

少数不跪的,那是军舰太大皮太厚,扛得住。毕竟这种空舰导弹是中/轻型弹,战斗部质量才120公斤。

在停机坪上边溜达边聊天,转到第二圈,被常钱坤拉去基地食堂午饭。再回到机库的时候,机载雷达终于安装完毕,黑色的玻璃钢雷达罩刚刚拧上去。

技术人员用拖车把图-2拖了半米,让机轮坐在测量仪器上,检测改装之后飞机重心的变化。

这时候唐华发现,这架图-2连弹舱都改过了。

“这弹舱和挂架……也是按改装方案书来的?”

肖少卿:“那当然了,瞧那,我们还做了两枚导弹的模型弹呢。”

顺着肖少卿的目光,唐华注意到机库一角用帆布盖着的物体。过去揭开布,果然。钝圆的弹头部,筋肉丰满的圆柱形弹体,四片梯形主弹翼,四片三角形小尾翼。

……空军还真是心急啊。

重心测量完毕,外接供电启动,雷达正常,没有“嘭”也没有冒烟。

接下来可以把这飞机放飞,在天上转一圈,如果能安全降落而且雷达接电的时候也显示正常,今天的飞行试验就OK了。

……

“老蒋,冷静点,不是样机首飞你也要亲自上去吧?”

“飞机发动机又没改过,没问题的,再说我又不是驾驶员。”

常钱坤上了飞机,坐在雷达操控员的位置,关上门,图-2准备起飞。

飞机确实没啥问题,在地面正常滑跑,快到跑道尽头的时候拔地而起。

“飞行高度正常,速度正常,发动机转速正常,总之一切正常。”无线电里是常钱坤的声音,“既然一切正常,那我就飞去太湖晃一圈,唐部长你说的这雷达是可以使用的,不要说大话哦。”

唐华:……“常司令,你是不是早就在太湖里安排了探测对象船?”

“是,两艘,都加了那个什么角反射器,一个大一个小。”

图-2很快就在天上飞得没影了,只有常钱坤絮絮叨叨的在无线电里说话。

“看航迹,太湖快到了,我准备启动雷达!”

“雷达开始工作了。屏幕显示正常。”

“我好像能从雷达屏幕上分辨出太湖的轮廓!这太厉害了吧!”

唐华:“是的,雷达扫描陆地的时候,多少会有一些雷达回波,还有细碎金属物体诱发的杂乱信号,在人口密集的陆地尤其如此。而水面如果没有船只的话,是没有突兀的雷达反射回波的。因此亮点密集的区域是陆地,亮点很少或不突显的区域是水域。”

“这都能分辨出来,那加了角反射器的探测对象船肯定能分辨出来。……看到了,两个很明显的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