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约翰留着长长的胡子
天刚黑下来,云山城就四面遭受攻击。
美骑8团一营驻扎城北据点,虽然有155毫米榴弹炮协助阻拦射,仍然被347团两个营配合攻入,战至2日凌晨2点,据点内的美军全线溃退。
二营驻扎城西据点,348团一个营直接摸黑突入阵地,美军先吃了上百枚手榴弹,接着是半自动步枪、冲锋的近距离大驳火。双方乱战半个小时后,348团另两个营清理完韩军哨所也加入了对据点的攻击。凌晨3点,城西据点的美军二营朝南撤退。
云山城南是美骑第8团团部、步兵第三营、榴弹炮营和三分之二个坦克营。城北的战斗爆发后,帕尔默令一个坦克连配合第三营,穿过云山城支援城北的一营,一头撞上了偷偷摸进云山城内的117师349团。349团正以连为单位在云山城内搜寻南朝鲜第1师的师部,其中一个连发现面前有4辆美军坦克沿着街道碾过来,立即召唤附近部队。其实双方都对云山城内的道路不太熟悉,但39军从四平到辽沈到天津,打过的巷战可多了去了。战斗迅速进入117师熟悉的领域,凌晨两点,也就是城北据点的美军溃退时,349团和赶到战场的350团两个营已进入逐屋清缴模式,增援城北的美军丢下11辆被击毁的坦克,准备逃回城南的美骑8团总据点。
大榆洞。
通信兵一路小跑,将电话线拉到了志司的洞口,叶TING拿起电话听筒。“喂,39军吗?我是叶TING。”
“报告叶司令员,从昨晚8点到现在,”吴新泉看看表,是凌晨3点20。“我部已击溃云山城北、城西美军,117师349团进入云山城内,与美军及韩军遭遇,经激烈战斗后敌军退回城南。现我军已控制大部分云山城,在城北、城西各击溃美军1个营,在城东北击溃韩军第12团,并已对城南美军总据点完成包围!”
“现在,40军119师的356、357团也运动至云山以南,由你全权指挥战斗,”叶TING看着指挥部的地图,“你部现在的作战要点,第一,357团与343团组成阻援队,阻击北上增援的美骑5团;第二、356团在龙城里、三水里、龙兴各放一个营,这是云山城内的美军南逃的路线;第三、加紧对云山城南美军总据点的围歼,不能让他们的指挥机构跑掉。”
历史上的云山战斗中,我军虽然打得很顺利,但战后我军的战果总结,最终还是定为“重创美骑一师第8骑兵团”而不是“全歼”。原因一是美军分散突围,小规模翻山越岭居然跑道了差不多一个营的兵力;二是该团的指挥部虽然被端,但包括团长在内的十几名指挥人员跑了。在发现云山战局已无法挽回后,第8骑兵团团长9(团级指挥官)、部分参谋人员、两百多名士兵乘坐卡车和坦克,沿公路向博川狂奔,而南边第5骑兵团的坦克又在向北对进,严重压缩我军阻击线,阻击部队只能眼睁睁看着这一溜儿谢尔曼坦克狂奔回去。
要说第8骑兵团离被全歼还差多少?其实差得不多。或许再添一个师参与进攻/阻援就可以,或者添两个炮团,或者?总之,只要事先知道云山城里多了美军,我军做的战斗部署可能就大不一样。
龙头洞,阻击线。
自从11月1日,云山四面遭到攻击,在云山南边的美骑5团就在盖伊的命令下全军向北,打通通往云山的公路,救援美骑8团。
清晨6时,从龙山洞出发向北的美骑5团,在龙头洞暂停。天蒙蒙亮,晨雾中从北边徒步走来一队士兵,见到美军的车队后,打头的士兵大声用朝鲜语与美军交涉。
“他们是云山韩国12团的部队,遇到中国军队的攻击,损失严重,正在撤退。”美军中懂朝鲜语的士兵翻译出了这些士兵说的话。
美骑5团2营营的车队在公路暂停,看着这队韩国士兵通过,营长在努力辨认他们当中哪个军官军衔最高,他好从他口中问一些前线的情报。
“哇啦啦啦!哇!”——营长听不懂这些士兵在说什么,但这群人好像都挺激动的。接着,一个黑点从士兵手中抛出,钻进了他的吉普车!
在最近两天的作战中,343团俘虏了一大批南朝鲜士兵,缴获了不少军服。看着这些衣服和帽子,2营3连连长就有个强烈的愿望,假扮南朝鲜军队坑美军一回。清晨,343团发现美军在龙头洞前,以营为单位停下整队,大概是想派侦察部队侦查此地是否安全再通过,2营的一个加强连就全穿上南朝鲜军装,装作队形涣散的样子,朝公路上停车的那支美军部队走过去。
……
10分钟之后,附近的美军开着坦克向美骑5团2营靠过来的时候,343团的加强连已扬长而去,留下几十具美军尸体、一百多哀嚎的伤兵、一公路的汽车残骸。在撤走之前,加强连还把美骑5团2营的迫击炮全炸掉了。
11月2日的朝鲜北部,“每一寸草皮都在爆发着激烈的战斗”。在云山,美骑一师8团只剩团部和半个营的步兵,以据点和坦克作为火力支撑固守待援;在云山以东几十公里,120师和119师的一个团向宁川的南朝鲜军发起攻击;在泰川、龟城,66军设立了多处阻击线,阻止和牵制马上就进入这里的美军第24步兵师;50军148师前几天在古场战斗中,打了个酱油,现在149师和150师进军新义州,然后准备进攻大馆洞地区。
在清川江,四野的头号主力38军正在攻击南朝鲜第7师和第8师设下的阻击阵地。
志愿军的连续突击,使得美军第一次见识到了中国军队的战斗力。
同一天,北京,十三陵。
唐华其实并不想在皇帝们的坟头放炮仗。但放眼北京,居民较少、远离市区和机场、又有比较方便的交通,可以建立战术导弹试验场的地方,大概暂时能想到的就只有十三陵了。
其实导弹试验并不是在陵区里,而是在十三陵旁边一点。
一队汽车来到了刚刚落成的导弹试验场。
“各位,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试验的防空导弹。你们在过去的两个月研制出来的东西,现在是导弹系统中的一个关键部件。”
唐华特地用了一辆大卡车,把北京计算机所和通信电子所负责导弹计算机研制的小组拉了出来。这段时间他们确实累得够呛,除了安排后勤让他们吃好喝好,最好的激励,其实还是让他们看到自己亲手做的东西有多厉害。
“电影组,是否就位?”唐华拿着对讲机,亲自协调现场各小组的准备工作。
“三部电影机已经就位,拍摄人员就位!”
这是从北京电影制片厂借来的三部电影机和三个摄影师,他们负责在发射命令下达之后全程摄像,如果导弹的第一次试射出了些毛病,还可以看录像发现问题所在。
“靶组是否就位?”
“器材和人员就绪!”
“释放靶标。”
三四公里远的一座山头,刚才爬上山的2名工作人员释放绳子,一个巨大的氢气球慢慢上升。这氢气球直径超过2米,外表覆上了锡片或锡膜,在冬日太阳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当升到距地约300米时,绳子的长度到了极限,工作人员将气球固定好,然后稍微下坡走了十几米,躲进此前挖好的两个猫耳洞藏起来。
“这就是防空导弹的发射车。”唐华带着计算机所的研究小组,先参观今天要试验的武器。“导弹是由大连生产的,最大射程8.5公里,最大射高4500米。发射车是从苏联进口载重卡车之后,由北京汽车修理厂改造导弹发射架和回旋俯仰机构。”
“防空导弹系统除了发射车,还有雷达、火控指挥车……指挥车的火控计算机也是你们组装上去的,你们也参与了改造工作对吧。”
研究小组成员纷纷点头,但他们的目光还是没能从导弹发射车上移开。现在,发射车上挂装的可不是木质模型了,而是红旗-1防空导弹的自导弹第一批次样弹。
唐华看过手册数据,红旗-1一枚导弹重达180公斤。
这个重量可能苏联人会觉得轻得不可思议,但唐华知道,那个法国的“响尾蛇”弹重只有85公斤,这还是同时在响尾蛇系统的导弹上安装了两种制导系统……
第七十四章,40火箭弹断货了
1950年11月2日。
此时此刻,苏联拉沃契金地对空导弹设计局正在鼓捣它们的远程防空导弹“205工程”,很遗憾,在整个1950年,205工程的样弹都处于布朗运动状态,发射出去的导弹歪歪扭扭,让他指东他打西。要在四年之后,拉沃契金的这个205工程才修成正果成为S25,北约命名为SA-1“吉尔德”。即便服役了,SA-1以其超过东风-21的长度,成为一种笨拙得只能打高空轰炸机的苏联国土防空专用防空导弹。
此时此刻,美国好几家军火集团在研制地对空导弹,百花齐放、奇形怪状。有美国空军委托波音公司研制的MX-1599地空导弹,长得和F86战斗机差不多大,其实他就是一架无人驾驶战斗机,射程达到吓死人的700公里,击落敌机的方式是按预设弹道飞进敌轰炸机群里头,然后引爆核战斗部。
美国陆军在研制奈基-1地空导弹,这个有点像SA-1,是个无线电指令制导的正常防空导弹,可惜,也和SA-1一样,还处于布朗运动弹状态。
这是战略轰炸机的时代。
六年前,苏联亲眼目睹了美国轰炸机怎样一天一城把德国和日本摁死。而美国空军自己做过推演,结论是如果有一个国家也对美国来轰炸机骑脸扔原子弹,美国空军也防不住。美苏的第一代防空导弹,都是被战略轰炸机吓出来的。
和两大流氓的傻大黑粗相比,项目小组眼前的这辆红旗-1导弹发射车简直是另一个时代的产物。只有2.5米的长度、纤细的弹身,弹尾四片面积较大的方向稳定尾翼,弹头部尖尖的,靠近头部的地方有四片小三角形方向舵。弹尾火箭发动机的喷管涂成黑色,其实这是苏联第一代反舰导弹打算使用的助推器。倾斜发射架安装在一个原型转盘上,四枚红旗-1地空导弹已经上架,斜指向天空。
“红旗-1的制导火控计算机就是你们研制的,所以各位应该非常清楚这个导弹是怎样工作的。”唐华说,“10月底,我们进行了自控弹的试射,非常成功。在此基础上,我们又加快了试验进度,今天就要开始低空气球打靶试验。低空气球打靶,意味着你们设计的计算机真正开始在这个系统启用,所以各位可得看清楚了!”
唐华在对讲机里喊话正式开始,试验场的大喇叭开始发出类似空袭警报一样的声音。听到警报声,所有人回到自己的掩蔽所,唐华也带着项目组十来个人,钻到了一个半地下工事,从这里用望远镜和炮队镜观察发射场的情况。对讲机里传来一声“发射”,停在试验场中心的发射车猛然出现一团火焰,第一枚红旗-1拖着长长的橘红尾巴,飞离发射架。导弹的高温尾焰烤过,发射车顿时浑身上下都裹着淡淡的烟雾。红旗-1像离弦的箭,飞向山顶的气球。只过了不到10秒,唐华从望远镜里看见气球左上突然炸出一团烟云,接着直径两米多的气球就成了无数块小碎布。
“这个命中误差是多少米呢?”唐华在两三公里外,望远镜又不能测出两者的偏差,因此有点拿不准。气球又是随便有一块弹片划中就会砰地炸碎的东西。暂且算是一发命中吧,误差数值回去看北影厂的电影胶片去。
气球被打爆,拴着气球的300米长的细绳也从天上摔了下来,在山顶的气球施放场摊了一地。两名工作人员听对讲机说已经安全了,走出猫耳洞,又弄出一只气球挂了出去。
“第二发!”
和第一发几乎一模一样,导弹飞行将近10秒,在气球左上命中,爆炸产生的破片足以覆盖气球,它又在空中炸了。
第三第四发就不打山顶的气球了。在对讲机的指挥下,山脚下的一个释放气球的小组放出了一个差不多大小的气球,只升到100米多一点的高度。
在这个高度,火控雷达在照射气球的时候,电磁波也照到了后面的山。气球有雷达回波,后面的山也有可能出现雷达回波。从100高上面拆下来改装的COH-4雷达,能不能准确识别出目标,这就得看唐华给改装的滤波电路了。
第三发导弹以抛物线的弹道,先飞到距地面三四百米的高度,再下压弹头,从高处斜向下飞向气球。
“轰!”导弹几乎是直接贴着气球爆炸,刚才还反射着太阳光的气球瞬间消失了。
第四发和第三发一模一样,只是导弹爆炸点没有第三发那么接近气球,当然还是在有效杀伤范围之内,气球也被破片撕碎了。
这个结果还凑合,唐华点了点头。在他身后,项目小组的十几名研究人员已经炸了。
上一篇:重生之老婆孩子热炕头
下一篇:华娱之黄金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