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诸天了,谁还纯爱啊? 第68章

作者:雨天会失眠

  大户们纷纷打听到底是谁买的?

  到底买了多少才能让现在的储蓄所的购买点都没有多少本认购证。

  第二天,新闻报的专栏发布了专家的判断:券商和银行失算了,他们现在正在召回这批认购证,可能会重新以十二月份的方式发行认购证,再不济也会把认购证价格降到一个大家都能接受地步。

  市民们充满希望,静待新的认购证发行方式。

  原本想着既然有大户买了,那现在买肯定是不吃亏的,毕竟大户肯定不会做赔本生意……吧?

  但是看到这个消息,很多人原本蠢蠢欲动的心安静下来。

  看着专栏上的特邀股票评论家言之凿凿的说:这次认购证一定会被召回重发。

  他们决定下次的认购证要是一本十块以下就可以买十本试试。

  没人抱着靠认购证发大财的想法买认购证,都是想着赚份小钱改善生活罢了。

  所以让他们投入一个月的工资进去买认购证,实在是为难。

  有些企业效益不行,员工一个月才赚一百来块,一本认购证就能让他们的生活难以为继。

  在陈东没有掺和进来之前,很多购买认购证的都是之前就已经通过国库券或者股票赚了不少钱的职业者。

  在九二认购证的发售期间,很多原本的小市民经过计算觉得能赚,跟身边人说了也没人信,甚至他们身边的人反过来劝说他不要浪费钱,有人意志不坚定,或者家里人反对,最终放弃。

  等第一次摇号过后,他们的懊悔成为他们此生再也拔不掉的刺。

  然而机会,就是在悄无声息中来到你身边,等你反应过来想要抓住它时,为时已晚。

第115章 他飘了,迟早摔……他怎么上天了!?

  三天后,1月31日,距离认购证销售截止日期还有一天。

  黄河路不远处的一个空旷的房子里。

  巫医生在泳池边上的凳子上坐着,和旁边的朋友讨论那位神秘买家。

  “这个人吃进去的数量肯定超过五十万,以现在储蓄所的认购证数量推算,应该是五十万到七十万之间。”巫医生虽然已经退休,但是那双眼睛却更加有神。

  虽然不及爷叔的老谋深算,但也已经是不俗的人物。

  自86年西康路第一张购买股票的柜台开张时起,他就开始炒股。

  在五年时间里,逐渐吸引了一部分和他一样的退休人员组成了联合舰队——麒麟会。

  在上海股市中,麒麟会的名头比宝总的名头要大的多。

  和他说话的是以前在银行工作过的梁唯,同样退休多年。

  头发花白的两个老头在泳池边上,不断的给出自己的猜测和根据。

  当然了,两人都不相信报纸上的说法。

  他们都是老人精了,无论从哪方面考虑,都知道召回认购证重新设计没有希望,这是一杆子买卖。

  再一再二不再三再四,中国人在这方面的文化使然。

  很多人身在其中,却无法看破这样的文化对事情的影响。

  巫医生他们知道,银行和券商不会打自己的脸两次。

  就算要召回,也不应该是这个时间点。

  猜测了几个上海大户之后,梁唯主动说起一件事:

  “黄河路几天前有传闻,宝总回到上海滩了,并且当晚去金凤凰吃饭时闹了不愉快。”

  梁唯说完,巫医生摇头说道:“你认为是宝总?”

  巫医生否定道:“宝总的盘子从来不在上海,他除了起家时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买老八股里面的那只电真空,后面就没有在上海股市亲自入场过。”

  “而且他那次还是给27号工作过的那位老法师跑腿。”

  梁唯反驳道:“宝总自己有没有亲自下场我们说不清楚,但是宝总的资金在那位老法师的操持下,一直没有离开过上海股市,现在那位陈珍小姐同样在上海股市中闯出了一些名头。”

  “呵,他们两个没有这样的魄力的,你以为我没有关注过他们的动向吗?以他们的水平,是不会趟认购证这趟浑水的。”巫医生依旧持反对意见,他对这位声名远扬的宝总并不喜欢,一个年轻人走了运气发财罢了。

  现在被捧的越高,将来就摔的越惨。

  老朋友这么说,让梁唯有些不高兴,他说出了真正的原因:“那天是蔡首长跟宝总见了一面,好像就是奔着认购证去的。”

  “当时宝总不给准话,蔡首长有些着急,就跟宝总的发小陶陶起冲突了。”

  “金凤凰这个时候插进去骂了宝总的兄弟陶陶,被宝总扇了一耳光。”

  “这之后的两天,商业银行包括证券公司的认购证才开始吃紧的,如果不是阿宝,我想不出来其他人有这样的胆子吃这么多。”

  “阿宝的胆子你我是知道的,罐头换飞机,都过去两年多了,照样能在报纸上看到这段报道。”

  梁唯说到这里停下来,他看到老朋友眼中的不屑,立刻想起阿宝在全国声名鹊起之后老友的评价:

  一个运气好的小开。

  他不明白为什么巫医生会对阿宝有这么大意见。

  听到梁唯这么说,巫医生反倒不屑的问道:“你现在这么清闲?不盯着南京路的消息,反倒把黄河路上的事情打听的这么清楚?”

  “南京路是重要,但是阿宝却一直在黄河路,你不要忘了,阿宝不只是做外贸,他这几年在鹏城、日本的战绩,是我们拍马不及的。”

  梁唯说完,巫医生依旧不认可这个看法,言语里充满了自信。

  几分钟过后,桌子上的电话突然响起。

  巫医生看了老朋友一眼,示意休战。

  他拿起桌子上的电话接通,听到里面传来的麒麟会会员的声音。

  “嗯,我是巫医生,你说。”

  电话那头的声音响起,听完之后,巫医生皱起眉头道:“什么?宝总承认是他买的!?”

  旁边的梁唯脸色一变。

  电话那头还在说话,梁唯观察到巫医生刚才有些紧张和难堪的脸色渐渐舒缓下来。

  巫医生又讲了几句,之后撂下电话,双手交叉放在脑袋下面,在身边的躺椅上躺下道:“不用猜了,你是对的,就是宝总买的。”

  梁唯有些惊讶道:“他自己承认的?”

  “对。”巫医生淡定的说道:“之前我给的推断也不对,这个宝总一次就买了一百万本认购证,大手笔啊。”

  “那我们马上跟进?”梁唯问道。

  “不必了。”巫医生摆摆手。

  梁唯惊讶的看着巫医生,问道:“为什么?巫医生你不要对宝总有什么偏见,这几年下来,他从来没做过赔本的生意。”

  “那这次你就可以见到了。”巫医生笑着伸出食指虚点,意有所指的说道:“电视上现在就在播阿宝的新闻,你看了就知道了,看看什么叫年轻气盛。”

  巫医生摇着头,唏嘘的道:“真是不把钱当钱啊。”

  巫医生觉得阿宝真是够蠢,费尽心思挣了钱,最后却要撒出去。

  只能说,年轻人就是好面子,估计是被那些所谓的机构吹捧了两句,就头晕脑胀的掏了钱吧。

  巫医生信奉一句话,如果一个人的智商配不上他的财富,那么他的财富迟早会重新流回社会。

  楼上的会议室里就有电视机,梁唯心中带着疑惑走上楼,打开电视调到上海本地电视台。

  此时正是十二点刚过五分,上面播放着上午拍摄的视频,画面中央正是阿宝那张上海人都熟悉了的英俊面孔。

  梁唯忍不住想起巫医生年轻的时候,那也是十里八乡有名的俊后生,可惜巫医生生不逢时,他已经太老了。

  1月31日,上海著名企业家阿宝在宝珠金融大厦世纪厅召开个人新闻发布会。

  在受邀记者的见证下宣布,他购得了价值一千万的认购证,同时捐赠一千万元人民币给予妇女的联合会,专门用于无法上学的贫困女学生和需要生活保障的妇女。

  此言一出,整个上海市哗然。

  一个企业家赚到了钱,还能再交出来的?

  别说市民们了,即便是上海的很多经理、领导都不理解,但是电视上却明明白白显示着这位上海人自己的大企业家的胸怀。

  上午九点,陈东看着发布会现场围绕的记者们、领导们,心里十分平静,这一步在他看来是一个必然。

  作为熟知历史的穿越者,无论如何都绕不过去巨额财富的指数级增长。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不说几十年后的事情,只说现在,就有不知道多少封举报信飞向各地机关,希望能严查他。

  仇富的情绪和前几十年积攒的体制惯性,都让阿宝这个名字在某些人眼中非常刺眼。

  当然了,这次的操作不过是凑巧为自己购买认购证打个掩护。

  下这个决定之前,他觉得这样有些功利。

  但是最后一想,等认购证变成发财证之后,这样反倒可以给如今思想有些混乱的社会树立一个好人有好报的基本价值观。

  除此之外,也能让民众对资本家或者企业家有一个清晰的定位,那就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陈东在上一世看过很多好人没好报的事情。

  比如哨兵。

  但是他还是希望,这个世界上好人多一些。

  而且他也希望他可以改变一下这个世道。

  现在的他,已经有些能力说出改变世道这句话了。

  陈东讲话时,周围不断地有人拍照录影,他现在已经能够习惯闪光灯对眼睛的伤害了。

  在和记者们讲明了这次购买认购证的行为和捐款的具体数额后,陈东示意记者们可以提问了。

  “宝总,认购证现在在上海很多人都在讨论,有人说定价……”被陈东点到站起来的记者有些年轻,提问时有些语无伦次,表达不出重点。

  陈东笑着提示:“这位年轻的记者朋友,后面还有很多人等着提问,问题尽量精简一些可以吗?”

  “哦,好。”

  年轻记者稍微有些尴尬,但是看到宝总鼓励的看着自己,并没有责怪的意思,他马上调整好心态,问道:“请问宝总为什么购买认购证?只有刚才说的支持和看好上海股市的发展吗?”

  陈东想了想,决定实话实说:“事实上,我觉得商业银行和三大券商这次推出的认购证对于以前买股票难或者有价无市的问题,不失为一个好的解决办法,并且大家知道我是咱们本地弄堂里长大的孩子,当然希望上海的股市越来越好。”

  说了什么,又好像什么都没说。

  陈东也觉得似乎有点太废话了,补充道:“这次的认购证在准备的过程中,我刚刚回到上海,听说这次认购证销售所得款项全部会捐给上海的儿童慈善基金,所以我就约见了商业银行的秦行长提出购买,我想这认购证既可以在中签后购买股票,又能支援上海的儿童福利,一举两得的好事为什么不做呢?”

  总算听到一点能写稿的东西,年轻记者顺从的说了句谢谢坐下。

  之后不断有记者被陈东点到,起身提问:

  “宝总购买认购证和向上海的联合会捐款有什么联系吗?”

  “因为在得知这次款项专门用于儿童时,我想既然要回馈社会,那就先从弱势群体出发,儿童那边有三大券商和商业银行的注意,那么妇女会这边我就自己掏钱吧,好事成双嘛。”陈东说话时一直保持着温暖的笑容,笑声浑厚而饱满,富有非常的感染力。

  “宝总刚才的回答是不是意味着宝总接下来还会持续关注国内的慈善事业?”

  “是的。”陈东简要的回答道。

  “宝总的慈善事业是否只局限在上海呢?”这个记者是一位女性,她探究的看向陈东,作为一家专门的女性报纸,她们的很多文章都非常有针对性,现在这种针对性也蔓延在了提问上。

  “当然不是,我首先是一个中国人,之后才是一个上海人,只是我毕竟在上海呆着,很多事情也要从上海开始,再向其他地方蔓延。”

  ……

  回答完记者的提问后,这里原本还有一段联合会主动提出的感谢环节,让那些已经得到帮助的一部分生活困难的女人当着大家的面感谢宝总。

  但是陈东非常不喜欢这个环节,也就没同意。

  结束了发布会,中午的新闻加急报到了这件事情。

  很多人对宝总的评价都非常正面,认为可算见到一个又有钱又有良心的资本家了。

  或许以前在很多人眼里都是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尸骸。

  若是不干点儿非法的勾当,很少能够从一清二白的状态富起来。

  良心与钱不可兼得。

  但是现在宝总的存在成了对这些想法的一个有力的反击。

  就像高山下的花环里说的,“我哪怕就只看到了这一个,我总算是看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