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诸天了,谁还纯爱啊? 第259章

作者:雨天会失眠

  作为大宋最高会议的朝会上,陈东能够有所建树并得到看重,盛纮自然开心,毕竟陈东已经是他板上钉钉的女婿了。

  至少他是这么认为的。

  只是原本以为今天只是走一个过场,没想到事情会到这一步,更没想到今天的朝会,竟然变成了陈东的独角戏。

  虽然到底还是有些担心陈东,但此刻众人的反应中,盛纮已经可以推测出来,只要陈东的回答不要太错漏百出,那就不会造成之前所想象的那种严重后果。

  因为他并没有侵犯太多人的利益。

  只要没有动别人的利益,那么反对的声音必然会小,甚至那些有心做事的人还会因此看好陈东。

  尤其是皇帝!

  在许多人的目光注视下,陈东缓缓开口道:“十户为甲设甲长,十甲为保设保长,农闲时节安排百姓练武,或许可以作为裁减厢军的补充。”

  此言一出,所有人心跳一滞。

第322章 可让他闭嘴吧

  保甲制是如今还是舒州通判的王安石大佬的杰作,几乎陈东现在的一切都是抄他们的。

  不过陈东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有些东西的提出本身其实用处有限,关键是怎么用,敢不敢用。

  王安石的改革无疑是失败的,他空有一腔热血,跟当年的韩琦一样。

  但是陈东有自信在他的手里,这些伟大的理想能够真正实现。

  原因无他,陈东足够没人性……

  这样说当然是有些难听的,不过以大秦举例子,大一统的思想是韩非子提出的,但是真正发扬光大的是秦始皇嬴政。

  对于中华大地来说,大一统思想的实现是非常伟大的,但是在一统天下的过程中,死的人何止是十万百万?

  多少人的家国破灭?

  又或者各种改革,总会令一方的利益受损,当触及到根本利益的时候,这些阶级的人拼死反抗,不管说他们是否正义,人的死亡是客观存在的。

  因此改革是无情的,在改革举措出现之前,确定了站在哪个立场上之后,执行的过程中,就不能再考虑人情,不能再考虑对利益受损的一方人的肉体摧残。

  陈东对这些非常清楚,不然改革为什么要叫时代大潮呢?

  在陈东的解决办法提出之后,上至皇帝相公大学士,下至各部侍郎,眼神纷纷变得凝重而惊恐。

  在陈东所说,一个思想的提出其实没有特别重要,关键是执行。

  但这是建立在他已经见过足够多伟大的思想的基础上,对朝堂上的这些人来说,陈东提出了一个之前从未有过的制度,这样的冲击是前所未有的!

  一个制度的提出者本身,就足够他们这些混日子的官员佩服了。

  盛纮这样的,也是第一次见到陈东在真正的政见上的表现。

  以往他固然对陈东在思想上的精深见解佩服,但他能分得清楚,思想再厉害,真正做官却不一定。

  但是陈东提出的这个东西,要是真的能落到实处的话,那就相当于一鸣惊人了。

  所有人都会知道状元郎是真正的真才实学,没有半分水分,而陈东正是他盛纮的女婿!

  赵祯听完陈东的说法,简单思考一下确实是有可行性的,因此没有反驳,看向了韩琦问道:“韩琦,你觉得如何?”

  韩琦也在思考,听到赵祯的问话,立刻看向沈云逸问道:“沈尚书对陈东的回答有什么看法?”

  陈东看他们一个推一个的,倒是有些好笑。

  沈云逸没有再找别人,直接了当的问道:“这个办法倒是解决了裁撤兵员身上的不稳定因素,并且训练民兵,也可以保护当地百姓不受匪徒侵害,不过这里又得多一项支出,这里又应该怎么算呢?谁来出这个钱?”

  陈东笑了笑,再次扔下一道惊雷,“当地富户是受益最大的,这钱粮当然得他们来出,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百姓们已经承担了自己的责任,那让他们为了自己的财产安全出一点九牛一毛的钱也不成问题吧?”

  “不行!”韩琦当即说道:“说是让本地富户出钱,且不说他们愿不愿意出,要是他们真的愿意出的话,那民兵到底算是朝廷的力量还是他们的力量,这样很容易让豪强做大。”

  陈东道:“那就多走一道程序,让他们先把钱交上来,然后由当地县衙发钱。”

  韩琦想了想道:“这样的话倒是可以,只是其中出现的贪污损耗……”

  陈东拱手道:“那就是监察方面的问题了,韩相公可是想要我继续说下去?”

  “这……”

  韩琦还没开口呢,就有一大堆人看向了他,用眼神提醒。

  你可别让他说了!

  韩琦冲着赵祯拱手道:“陛下,老陈以为陈东提出的解决办法倒是可行,不过四十岁的人倒也还算有一战之力,年龄上提高到五十岁或许比较合理,而所需钱财确实可以让地主富户出,但是最好是朝廷出一部分,剩下的由当地补齐。”

  “嗯,韩相公这是老成持重之言,深得朕心,那这件事后续我们再详谈。”赵祯点了点头,总算是认可了这个提法。

  陈东拱手问道:“陛下,还需要臣再说些其他的吗?”

  赵祯奇怪的看了陈东一眼,赶忙道:“陈修撰今日所提之事确实对朝廷有益,赏京郊水田十亩!”

  “谢陛下隆恩!”陈东拱了拱手。

  “入列吧。”赵祯看到陈东那一副乖巧的样子,也是不由得头疼。

  其他官员,更是对陈东生出了不少的敬佩,第一次上朝就能得到赏赐,这可是多少年没见过的奇闻。

  而像沈云逸、韩琦这种本身已经是朝廷重臣的,倒是对陈东有更多思考。

  原本下朝之后习惯睡一个回笼觉的赵祯回到了福宁殿,皇后已经准备好了汤粥,正准备让赵祯喝点儿。

  结果赵祯摇了摇头道:“唉,不喝了,头疼。”

  皇后看了眼胖太监,太监摇了摇头,皇后心里有数,上前帮坐在椅子上的赵祯揉按着脑袋问道:“可是朝会上又有人说继嗣的事儿?”

  赵祯摇摇头道:“呵呵,他们倒是想说,但是被人给破坏了。”

  皇后对朝堂上的事情有所耳闻,因此问道:“可是那个盛纮?此人在朝堂之中,算是为数不多能为陛下说话的。”

  “嗯~不是他,是他的……侄子。”赵祯顿了顿说道:“陈东。”

  皇后诧异道:“陈东?那位状元郎?看来陛下又得了一个良臣,这盛家出来的人看来都是忠君爱国的。”

  皇后手上稍微停下来,问道:“不过既然他们被陈东堵住了嘴,陛下怎么还是不高兴呢?”

  “这个陈东第一天上朝,就给朕带来了一个大大的惊喜啊。”

  赵祯笑道:“不过我并不是不高兴,我只是发愁,他太像年轻时候的韩琦了,刚过易折,今天朝堂之上他一张口就直接指出了厢军制度的不妥之处,你说这样的一个年轻人,以后该变成什么样呢?”

  皇后也是知道赵祯当年的事情,见赵祯竟然给予了如此高的评价,直接用韩琦来比较,忍不住说道:“依照陛下所说,这陈东也是宰相之才,只要陛下多加看护不就好了?”

  “倒也是,不过今天朝会的内容迟早会传出去的,到时候被裁撤的兵员还有那些要出钱的人,恐怕都会看他不顺眼了。”

  皇后笑道:“既然是宰相之才,想必他既然敢在朝堂说这些话,就已经做好了准备,陛下不必自添烦恼。”

  “希望如此啊……”

  中书门下,韩琦也在为陈东的事情跟手下的人谈论。

  “这个举措倒是进退有度,而且牵扯的地方也不是很大,看来这一次的殿试真是人才济济啊,尤其是这个盛家,一次就出了两个进士,其中一个还是状元。”

  一个老帅哥笑道:“韩相公是想到自己年轻时候了吧,当年……”

  韩琦摆摆手道:“不提当年的事情了,说出来也只会让我丢脸,这个陈东不错,非常不错,能看到问题所在,提出的问题也不算特别尖锐,一开始我还以为他真要对厢军大开刀呢,结果最后只是提出了一个有用,却也损害不了多少各方利益的地方,很好。”

  看到韩琦对陈东如此评价,中书门下的侍中和翰林学士,都明白这个陈东以后在官场上的道路恐怕会非常顺利了。

  而在皇帝和宰相口中都非常优秀的陈东,却在下朝之后,被盛纮一番灵魂拷问。

  “陛下问你不是真的要问你,那就是走个过场,你怎么还真的回答了呢!”

  “我跟你说的那些话,你是一句也没听进去是吧?”

  面对着急上火的盛纮,陈东笑道:“表叔没必要这么紧张,既然韩相公跟陛下都同意了,这件事情就没什么问题,不然他们不可能会同意的。”

  “唉,这件事本身没什么,关键是你一上来就一副要掀桌子的样子,你知不知道别人以后会因此提防你的?”盛纮看陈东意识不到问题的严重性,连忙说道:

  “还有你要让富户和朝廷出钱,你觉得他们会乐意吗?哪怕与国有利,但是谁会希望别人从自己的褡裢中掏银子出去?就算同意了,那心里也要记恨你的。”

  陈东不想跟盛纮在紫宸殿门口扯皮,因此直接说道:“想多了表叔,我也就来这么一次朝会,剩下的事情有相公和陛下操心,您就别跟这儿上火了,我还要去上衙,就先拜别了。”

  说完,陈东行了一礼,直接离开了紫宸殿。

  望着陈东的背影,盛纮跺了跺脚,道:“怎么当官了就不听话了呢!”

  盛纮这表叔也算是进入角色了,不过虽然初心是为陈东考虑,可陈东显然是不需要的。

  因为朝堂上这么一遭,到了翰林院之后,一同上朝的翰林学士在陈东刚进入翰林院的大门,就把陈东叫了过去。

  陈东拜见之后,上官王珪带着笑容说道:“状元郎在朝堂之上一番言语,一看就是能做事的人,不过刚过易折,今日参加朝会也是官家恩典,日后在翰林院沉下心思做事,其余的事情就不要多管了。”

  陈东看他态度不错,也是笑着说:“今日也是话赶话,正巧陛下问起,我也就说了些不成熟的见解,倒是让学士看笑话了。”

  王珪有些诧异的说道:“你能说出这话,看来之前我们还是小瞧你了,这样就很好,让陛下知道你是能做事的,日后简在帝心,在翰林院打磨几年,到时候必然能青云直上。”

  陈东笑着点了点头。

  之后王珪给他安排了带领其他翰林院编修一起校勘古书的工作,就请他离开了。

  得益于之前的激烈,这些古代的工作陈东倒也算能胜任。

  唯独可惜的是与盛长柏不在一起,两人第一天上班,因为陈东要去朝会的原因,所以直到放衙才得以一同回家。

  盛家因为有盛纮做官的经验,因此安排好了一切,等二人走出办公地之后,盛家的马车已经停在了门口。

  二人也算是重新有了之前一起上学放学的感觉。

  坐上马车,盛长柏方才一直压抑的笑容便出现在脸上,说道:“不愧是你!第一次上朝就搞出了这么大的动静。”

  陈东笑呵呵的说道:“这就是凑巧了,刚好陛下要考校我,我就跟他说了一些。”

  盛长柏忍不住抓住陈东的手说道:“我也算是因为你得到好处了,原本上官对我不咸不淡的,朝会之后消息传出来了,马上就找我过去,打听你的情况,之后我那些同僚们也是围着我说了一个上午。”

  陈东笑了笑道:“你我也算是兄弟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你可不要光看到好处,要是我以后犯了什么错,你也要跟着我受罚的。”

  盛长柏浑不在意道:“我不怕,反正我知道你做事肯定不会错,真要是受罚,肯定也是有人故意要针对你,那我跟你一起受罚我也心甘情愿。”

  对盛长柏这样耿直的话,陈东只能一笑置之。

  在翰林院的工作简单而平淡,自从第一次朝会之后,皇上就再也没提过让陈东过去的事儿了。

  但是由陈东提出的保甲法和厢军改革,倒是真正被提上了日程,每日的朝会上都会为此花去大量时间讨论。

  而陈东这个提出者的意见,自然也是被各方关注。

  时常会有人前往翰林院询问,把商讨出来的方案给陈东,询问陈东的意见。

  陈东倒是认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原本他想过或许皇帝会让他参与其中,但是现在看来大家似乎都对他有些警惕,生怕他再说出什么虎狼之词,因此就连询问也只是派人过来问了,记录在案然后递交回去。

  也就是翰林院摸鱼的时间比较多,不然陈东的工作量可就堪比拿一份工资做两份事儿了。

  因为起步比较高,校勘工作基本上陈东只负责最终的核验,所以这样的日子倒也十分自在。

  秋意渐浓,眼看着这场风波最终并未出现什么不好的后果,盛纮也定了一个日子,跟着陈东去了他选好的宅子查看。

  “今天是义父的表叔一起过来,你们都收敛一点,不能出错,知道吗?”

  陈东的宅子里,一帮精干的孩子们纷纷点头,脸上的喜色挥之不去。

  马上,他们就能跟陈东在一个宅子里住着了。

  到时候无论是请教还是做其他什么,都算是有了奔头。

  孩子们总归是这样,做点什么就希望长辈能看到夸奖,而对他们来说,陈东就跟他们的长辈一样。

  尽管年龄上差距不大,但是陈东的气质和他对他们的教导,显然已经让他们默认跟陈东隔了一个辈分了。

  到了宅子门口,冬荣摆好下马凳,扶着盛纮下来。

  望着还没有门匾的宅子,盛纮忍不住看向走来的陈东道:“这就是你的宅子?看着好生气派!不过怎么还没有放门匾?”

  陈东笑了笑道:“这不是正等着表叔帮我题字呢?”

  盛纮老怀大慰,道:“好好好,我一定给你写一副好字!”

  “请。”陈东抬手笑道。

  到了宅子门口,远远的就能看到一群气质迥异的孩子站好了队列,分两列等候在路边。

  “陈家仆众拜见盛大人!”

  听到那整齐的问候,盛纮不由得愣了愣。

第323章 威胁不如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