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玩家 第561章

作者:鬼谷孒

  “两位慢慢吃,我过去打饭。”

  “俞经理,慢走。”

  看着俞国华走出几步,冼耀文坐回位子接着吃饭,心中未起波澜。

  俞父俞作屏是老蒋的中学同学,曾跟在老蒋身边当秘书,意外逝世于讨伐陈炯明时期。老蒋视俞作屏的子女为己出,非常关照宠爱,尤爱俞国华,倾力栽培。

  俞国华不负蒋望,是一块读书的料子,尽管少年时期多飘零,但二十岁就从清华毕业,跟在老蒋身边奔波,抗战胜利前夕,三十岁的俞国华先后奔赴哈佛和伦敦政经学院进修,学成归来后进入财经系统,成了一名财经技术官僚,也成了老蒋的财务大管家。

  俞国华有能力,有后台,有实权,负责美援资金调配,外边也没有关于他贪财的传闻,这样的人不好打交道,别瞧他刚才说话客气,真要约他未必会来。

  冼耀文暂时还没有非结交俞国华不可的必要,这种不好打交道的人可以先放放。

  他在台湾要开展的生意,只有太子投资具备一定的技术含量,其他的几乎没有任何技术含量可言,生意是好是坏,会不会替别人作嫁衣,都在于人脉二字,人脉铺好了,生意也就顺了。

  他喜欢这种营商环境,度过了开头的艰难,后面就是一马平川,成与不成短期就能做出判断,一旦人脉结交不顺,没说的,啐一口唾沫,咒骂一句真他妈黑暗,麻溜打包走人。

  这种土壤孕育出的商业巨子,千万别幻想走上国际,最多就是往土壤相似的地区发展,不然会被人打得妈妈都不认识。

  冼耀文的思维又开始跑火车,思考着如何保持太子企业的管理体系不过分台湾化,最好是将人分成扎根台湾和走向国际两大类,前者负责维系人脉,后者主要负责对外业务,经常海外出差和短期派驻。

  如此,内外都保持高度敏锐,太子企业的路才能越走越宽。

  下午。

  品茗聊天,冼耀文和瓦莱丽聊太子企业打造黑锅体系一事。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建设人脉不可能不出纰漏,小人脉出事,太子企业自然会被牵连,太子企业需要一直保持纯洁性,肮脏的只能是个人,高层最大的罪责是识人不明,让“坏人”混进太子企业的队伍。

  “你知道汉普斯特德的爱德华时期半独立别墅的售价是多少吗?”

  “3000至5000英镑。”

  “克拉珀姆上个世纪末的三卧室排屋呢?”

  瓦莱丽略一回忆,“1800至2500英镑。”

  “西伦敦整栋联排别墅的家具租赁费是多少左右?”

  1939年,英国颁布的《租金与抵押利息管制法》,冻结大部分住宅租金至1939年水平,1951年,伦敦的住宅租金已经远远低于实际市场价值,但该条法律只针对“不带家具”的住宅,“带的家具”该怎么算,是房东和租客的事,法律不管。

  于是,就有了一张破凳子的租金远远高于一栋别墅租金的闹剧。

  “每周10至20英镑。”

  “一年的地方税要多少?”

  “大约40英镑。”

  “如果采用艺术品抵税的策略呢?”

  瓦莱丽没好气地说道:“老板,我说的是40英镑。”

  “无意识地提问。”冼耀文摊了摊手,“为了安置做出重大贡献的职员家属,也为了通胀对冲增值和税务筹划,太子企业有必要在伦敦开展房产投资,购买联排和公寓。”

  “大规模吗?”

  “不,控制在年利润的15%之内,不仅是伦敦,还包括纽约、香港、温哥华。”

  “产权怎么规划?我是说职员。”

  “看做出多大的贡献,或许只有居住权,也或许拥有多套的产权。让律师设计一下,规避不必要的麻烦。”

  “嗯哼。”

  “类似在台银食堂吃饭的事,你以后不要再出面,交给要做出重大贡献的职员去做。”

  “明白。”

  “说到吃饭,下午两点半至三点定为公司的下午茶时间,公司提供红绿茶和咖啡,也提供点心或蛋糕,个体不能太大,方便分配。

  正式执行前试行一周,统计食品消耗量,正式执行后,每天按照消耗量的两倍进行准备,每位职员可以吃一份再带回去一份。

  每个周五额外准备小孩子喜欢的零食,一人一份,直接发到每个人手里。”

  “不是每一位职员都有孩子,孩子的数量也不一样。”

  “关于孩子数量不同,公司只需要做到职员之间的公平,职员的孩子之间的公平不是我们该操心的。

  你需要注意制定一个很好的规则,不要让福利变成可有可无的鸡肋,在成本预算范围内,在听取职员的意见基础上,食品要做到经常更新,零食覆盖的年龄段尽可能地大,且要考虑孩子的精神需求。”

  “精神需求是什么?”

  冼耀文睖了瓦莱丽一眼,“你小时候有没有羡慕邻居的小女孩拥有你没有的东西?”

  “人为制造小孩子之间的矛盾好吗?”

  “世界本来就是不公平的,我们做不到照顾每一个人,只能照顾好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人,小孩子得到满足,获得快乐,会感染妈妈爸爸。”冼耀文转动手里的笔,“即使我们的职员不是那么敏感,伴侣也会告诉他或她。”

  瓦莱丽恍然大悟,“潜移默化地影响,提高忠诚度。”

  冼耀文颔了颔首,“太子企业整体来说倾向于资源积累型企业,绝大部分业务不需要太多的创新,比如说销售型岗位,我们做的是大宗贸易,可开拓的客户并没有太多,一名业务员工作的越久,他手里积累的客户也就越多。

  尽管我们可以执行客户集中管理的模式,增加业务员带走客户的难度,但人与人之间会产生情感,有一些客户认可的未必是太子企业,而是业务员,所以,一名优秀的业务员离职,就意味着我们失去一些客户。”

  “老板,不是每个人都喜欢创业。”

  冼耀文摆了摆手,“你说的这句话只适合放在西方世界,放在中国人身上并不合适,中国深受儒家的影响,社会以差序格局为基础,强调亲疏有别。

  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这五伦关系中,虽然责任和义务是双向的,但并不平等。

  中国文化里的励志故事,大多是从在人之下到在人之上的转变,成功的最核心逻辑就是超过大多数人,即实现不平等。

  每个中国人的内心深处都沉睡着一个成为‘人上人’的梦想,有的人容易被叫醒,也愿意为之付出努力,优秀的业务员就属于这一类人,创业自己当老板会成为每一个人的执念。”

  “没有例外吗?”

  “当然不可能没有例外,如果没有外来压力,中国的强者不会和其他强者合作,强者不喜欢讨论,只喜欢我下命令你执行,所以,能获得成功的强者,往往个人的综合能力非常强。

  有些人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清楚自己不具备这种综合能力,他们不会倾向于创业,而是在一个互相协作的团队里努力往上爬。”

  “所以太子企业需要尽可能阻止业务员掌握综合能力?”

  “有心学习的人是拦不住的,不用花心思去阻拦,而是应该建立高效的协作制度,并在平时多向职员灌输团队的重要性,让每一位职员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做出的成绩,团队要占据很大的功劳。”

  瓦莱丽若有所思道:“每一个环节都是精英,不存在短板,不让个人太突出。”

  “你这个想法太肤浅,我们先结束话题,你再想想,有了成熟的想法随时找我谈。”

  “OK.”

  两人自然地结束了话题,忙起了自己的事。

  基隆港。

  台湾招商局的三艘货轮缓缓入港,码头上,一位身穿素雅旗袍的年轻女子打着遮阳伞,眺望着货轮。

  该女子是蒋石静宜,蒋纬国的夫人。

  货轮上装着金季商行负责采购的价值三百万港币的商品,基隆港是台湾的主要入关港,若无特殊原因,货轮和客轮都会在基隆港办理入关。

  此时,天还未黑,货轮驶入了基隆港,很明显三百万港币的商品都会办理入关手续。

  石静宜过来就是为了给商品办理入关,以蒋纬国掌管的装甲兵旅采买军用品的名义,如此,不仅免检,也不用交关税。

  事情办起来并不难,石静宜一路刷脸,很快办好了手续,七八两涂成军绿色的季姆西十轮大卡开进码头,开始了货物搬运作业。

  一片热火朝天中,谁也没注意到高处望远镜的反光,近处有一双眼睛时刻盯着。

  下午五点。

  冼耀文在自家花园里劈柴。

  在台北一半的家庭做饭烧木炭,接近三成烧煤球,一成五烧柴火,还有半成烧洋油或酒精。

  木炭作为主要燃料,政府进行配给,配给价6角/台斤,稍宽裕的家庭一天要烧掉两三斤,配给不够用只能到黑市上买,还好黑市价不算贵,仅8角。

  柴火没有配给,只能在市场上买,稻壳、稻秆、甘蔗渣等农业废料售价1角至1角5不等,杂木柴2角至3角不等,燃烧值较高的松木柴4角至6角不等。

  冼耀文在劈的是龙眼木,为了明天野炊做准备。

  龙眼木从彰化过来,售价不菲,冼耀文手上劈着柴,脑子没闲着,自己跟自己玩了一个自问自答的小游戏——如何从燃料上轻松赚到50万台币。

  这个游戏给了他不到半分钟的激情,答案太简单了,他的脑子刚开转,一个可行性方案就跳出来。

  马上就要到台风季,但凡降雨稍厉害一点,台中、南投的木炭就运不进台北,短期之内木炭的价格翻上一倍不是问题。粗略一算台北每天的木炭消耗量不会低于23万斤,只需囤上100万斤木炭,任务也就完成了。

  台风天供应不上的物资不仅仅是木炭,思维扩散一下,可以囤积的物资还有很多,一个台风季挣他个几百万不会太难。

  他不稀罕挣这种趁火打劫的钱,但不介意用这个点子收买人心。

  “蔡金涂,你的运气不错,老子把饭喂到你嘴里。”

  啪!

  斧头下劈,一块龙眼木应声裂开。

  “先生,一位蔡智贤小姐找你。”整理木柴时,三姐过来汇报。

  “请她过来。”

  未几,空姐蔡智贤来到他身前,手里提着一个袋子。

  “冼先生,香港送来的包裹。”

  冼耀文转过身,用挂在脖子上的毛巾抹了抹汗,轻笑道:“还麻烦你送过来,下回不用这么麻烦,打个电话过来,我会让人去取。”

  “不麻烦,正好顺路。”蔡智贤的目光看着冼耀文脚边的木柴,挺好奇一个大老板居然在这里劈柴。

  “蔡小姐,去屋里坐。”冼耀文邀着蔡智贤往屋里走去,“你来的正巧,有口福了,刚买了一只整羊,晚上弄全羊宴。”

  “冼先生,家里知道我今天回来,一定做了我的饭,我回去吃就好了。”

  “千万不要客气,在台北很难得吃到羊肉,留下吃饱喝足了,给你家人带条羊腿回去。”

  说着话,两人进入居间,冼耀文让蔡智贤稍坐,他进卫生间洗漱一番。

  待返回,当着蔡智贤的面打开了包裹,从里面拿出一个又一个小包。

第685章 化于无形

  包里不是什么贵重物,只是一些吃食,第一包是蜜枣,冼耀文抓出五颗放在点心盒里,“蔡小姐,吃几颗蜜枣甜甜嘴,别怪我小气,这个蜜枣香港没得卖,好不容易从内地搞来的,要放着当样品。”

  蔡智贤莞尔一笑道:“我尝一颗就好了,我家里原来就是做蜜枣的,从小吃到大。”

  冼耀文故作恍然大悟,“忘记蔡小姐是义乌人,义乌那个什么镇就是做蜜枣的地方。”

  “义亭镇,我老家就在那里。”

  “那真是巧了,你帮我看看这个蜜枣是什么级别。”

  蔡智贤瞄了一眼蜜枣就说道:“这是用京枣做的,只能算二级,一级和贡枣必须用青枣做。”

  冼耀文捻起一颗,拿在手里端详,“我看这二级的品质已经不错,再好不会有什么人买,蔡小姐,蜜枣的出口价很贵,这一种要卖到76美分一斤。”

  “是不便宜,但台湾有不少浙江人,浙江人习惯用红纸包蜜枣当做年节礼品,到了年关,会有不少人买。”

  冼耀文放下蜜枣淡笑道:“把内地的东西带进台湾的代价很大,往外边卖至少1.5美元才有赚头。”

  蔡智贤摇摇头,“这个价格太贵了,不会有多少人舍得。”

  “物以稀为贵,买的人少,价格可以卖得更贵一点。”说着,冼耀文又打开两个同样标记的小包,都是晒干的红枣,他各抓了几颗到点心盒,“和田玉枣、沧州金丝枣,这两个价钱便宜很多。”

  蔡智贤捻起一颗沧州金丝枣,“这个能便宜不少,和田玉枣最多便宜一半。”

  “为什么?”

  “外地的枣商没法深入XJ,只能从迪化枣商手里收枣,迪化枣商要赚差价,迪化离南方又是数千里远,运费很高。”

  “蔡小姐很懂枣。”

  “我阿叔就是贩枣的,我都是听他说的。”蔡智贤腼腆道。

  “你阿叔来台湾了?”

  “没有。”

  “哦。”

  冼耀文接着拆包,接连拆出漾濞核桃、迁西板栗、兴化桂圆干、库车杏仁干,无一例外是干果,都是保质期特长,运输方便,又能卖上价的。

  蔡智贤见都是吃食,便问道:“冼先生要在台北卖干果?”

  “我不卖,蔡小姐若是有认识的熟人想卖,我可以告诉蔡小姐拿货渠道。”

  蔡智贤的脑子忽然变迷糊,怎么扯到她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