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世界从九龙夺嫡开始 第445章

作者:安心的石头

  李言不在意的摆了摆手:“分化突厥,将这么一股举足轻重的力量拉到我大唐阵营,是一份天大的功劳,孤都给争取到锦衣卫身上了。你要和梁建方做好沟通,安排好细节,说不定父皇会亲自询问的,别弄杂了。”

  “是殿下!”

  王玄策笑着说道:“殿下放心,梁建方这段时间还整日忧心锦衣卫无所建数,以前还有苏定方一起扛着,现在整个突厥方向,就剩下他一个人了,他的压力非常大。”

  “即怕没法儿向殿下交待,又担心殿下在皇上那受责罚。现在殿下就降下了这么一阵甘露,他是老军伍了,若是连功劳怎么领都不知道,那就白活了这么多年了?”

  李言起身道:“那就好,孤这边把一切都推到他头上,让他按这个信息对好口径,在父皇那都做到一个说法。”

  安排好东宫的事情,李言在太阳快落山之前,进入了太极宫,见到了正准备进晚膳的李世民。

  将情况一介绍,李言口干舌燥的说道:“父皇,经过儿臣不懈的探查,终于得出结论,夷男和葜必何力前段时间是在演双簧。”

  “为了怕在处罗死后,颉利对薛延陀动手,夷男这才假意投靠颉利,并且表演了和葜必何力的两部落撕杀的场景,用来迷惑颉利,实际上夷男在私底下加紧了和突利、葜必何力的联系。”

  “说来,他的处境是最危险的,所以他也最积极卖力,这次的三个部落的联合,离不开夷男的串联。这次借着颉利想打探我飞虎军的虚实,夷男自告奋勇,这次就是他前来的长安,和我们大唐接洽。”

  “儿臣已经确定,在明日上午,他将亲临东宫,会见太子太傅张玄素,他父亲处罗以前带他拜过张玄素为师,所以他和张师傅有一定的交情,会通过张师傅来将他们的意图转达给父皇。”

  “因为之前夷男对颉利的态度,锦衣卫的士卒们没敢直接接触他,所以他并不知道锦衣卫的存在,儿臣思来想去,还是让他通过张师傅的路子拜见父皇最为妥当。”

第755章 李世民的考量

  2024-07-13

  李言现在说慌编瞎话儿几乎已经成为本能了,自然而然就做了出来,无论是眼神还是表情,真是惟妙惟肖,十分投入,让李世民半点儿也看不出破绽。

  最后说完后,拿起桌上也不知道是谁的杯子,一饮而尽,润了润喉咙,卖了个乖:“若有不当之处,还望父皇批评指正”

  李世民听完后,顿时龙颜大悦,奋然起身,右手握权狠狠的击在左掌中,激动不已,他没有功夫儿去计较太子的小动作,而是深深的沉浸在喜悦之中。

  这段时间颉利的动作频繁,不断整合内部,整顿军备,并且因为草原旱灾的缘故,将整个草原部族不断南移,都快接近黄河一线了,这使得大唐北部的防御压力极大。

  突厥的每一个举动都会给几千里之外的李世民带来沉重的负担,使得李世民也是忧心忡忡,吃不下饭,食不安寝的。

  生怕哪一天前线告急,突厥就大举入侵了。

  李世民这段时间和房玄龄、长孙无忌等人商量过多次,两人都认为,秋粮下来之前,不宜和突厥大举决定,除非颉利主动入侵,否则就算有天大的事情,也要拖到粮草下来之后。

  不然战不能胜,大唐有亡国之危。

  现在好了,突利的使者终于到了长安城,这对于心焦气燥的李世民,无疑是一场及时雨。

  有了这么大一团势力的离心离德,颉利恐怕一时半会儿的不敢轻动,前线的压力也会小一些。

  “哈哈哈,干得好,承乾,朕果然没有看错你,也没有选错你这个太子,你没有辜负朕对伱的期望.”

  李世民每次心情好的时候,对李言加以抚尉都是直接称呼名字,李言这时就知道,李世民是把自己当成骨肉了,在表达亲近,李言可以稍稍的放肆迎合一下;

  而直乎太子的时候,李言就知道,自己又是臣子了,需要谨守君臣之礼,不可造次。

  李言在内心里颇有些吐漕,国家这么多事情,你是怎么做到切换自如不受影响的。

  不过在此时,还是不能败了李世民的兴致,最好趁着高兴,多要些好处才是真的。

  “这此都是父皇洪福齐天,所以上天都帮着我们大唐,若不是颉利对突利和葜必何力步步紧逼,让他们退无可退,身临绝境,他们也下不了这个决心。”

  李言也是一脸笑容的凑着趣儿:“也不亏了儿臣这段时间日以继夜、呕心沥血,督促锦衣卫上下一干人等日夜不停、不眠不休的探查,功夫不负有心人,总算是有了好的结果,将突利等人拉了过来,总算没有辜负父皇的重托。”

  咳咳咳.

  李世民正畅快的笑容戛然而止,脸上的表情就像是切换不及,两种情绪相冲突了似的,变得十分怪异,还剧烈的咳嗽了起来,李言连忙端起茶杯递了过去。

  李世民喝下一口水,顺了顺气,最后没好气的盯了李言一眼,又是好笑又是无奈。

  李言的奉承话儿一点儿诚意也没有,完全是敷衍,连摭掩都没有,就暴露出自己的企图,话里话外的都是些什么‘日以继夜’‘呕心沥血’‘不眠不休’‘日夜不停’。

  李世民有些后悔上次奖赏是不是有些太丰厚了,所以太子有点吃顺嘴了,立点功劳就要赶快在自己这里赶紧变现,邀功请赏的市侩嘴脸简直让他这个皇帝加父亲不忍直视。

  做为一个太子,以后天下都是你的,还要争这点功劳吗?

  看着李言眼光烁烁,一幅期待的样子,李世民心里一阵腻歪。

  不过还好,太子年少,天真无邪,这样非但不让人讨厌,还显得有一颗赤子之心,不像李恪和李泰,每次面君,礼仪十足,让自己一点儿都感受不到父子之情。

  李世民在殿内走来走去的思索了一番,最后拿定了主意,夸奖道:“锦衣卫这次确实是立了大功,能将突利等部拉到我大唐的阵营,有效的削弱了颉利的力量,延缓了突厥南侵,为大唐争取了有效的宝贵时间。”

  “太子也是功不可没,这样,朕再批准锦衣卫招纳五百人,用于查探舆情。”

  加人啊?

  李言的笑容顿时有些僵住了,反应过来连忙讨价还价道:“父皇,锦衣卫的人都是些探子,花费极大,现在的人手已经够用了,上次增加的一千五百人,现在都还没有招齐呢,就不用再扩张了”

  李言说完,眼巴巴的看着李世民,一幅父皇您换点实际的奖励成不成?

  李世民眼中闪过一丝打趣的神色,然后说道:“你可要想清楚了,朕这奖励的五百人,可以用来探查大唐内部的舆情,你真的不想要吗?”

  啊.

  李言顿间反应过来,一脸的惊喜,惊讶的看着李世民,似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李世民当然知道太子为什么是这幅表情,对内部探查的权力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而做为同样是皇子出身后来登基为帝的李世民对于这类机构的作用也是心知肚明。

  不管太子绕再大的圈子,根本利益还是为了维护巩固自己的太子地位,从锦衣卫成立的那天,恐怕就一直在谋求着监察内部,就算自己不松口,太子也依然会偷偷摸摸的做,这是他生存的需求。

  而且李世民敢肯定,太子已经在这么做了,对锦衣卫的架构十分清楚的李世民,一眼就能看出,这部份意图,多半是隐藏在王玄策的镇抚司下面,也只能是在那里。

  苏定方和梁建方严格意义上来说,是自己的臣子,太子不可能完全信任,让他们一个负责北方,一个负责西域,就已经说明了一切,而太子自己找来的侍读王玄策就不同了。

  那是太子的自己人,交给他十分安全可靠。

  李世民对于太子的小动作,即感到可笑又感到无奈,这让他想起了自己当亲王的时候,也是这么小心翼翼的找着各种借口,躲避着父皇和隐太子的监视,努力的发展着自己的势力。

  如今一代人过去了,新的一代人又走上了自己的老路。

  对此李世民也是无可奈何,其他皇子们也都找着各种借口发展着自己的力量,若是自己对太子太过苛刻,只能导致太子越来越没有安全感,心态越来越失衡。

  与其这样,不如在可控的范围内,让太子明正言顺的扩张实力。

  这即表达了自己这个父皇对太子的支持,做为皇上,自己也能正大光明的去监督和干涉。

  若是自己一直不授权,太子偷偷摸摸的,早晚会搞出事情,等到那时,反而不美。

  何况,太子为了得到这种权力,确实也付出了很多,完成了房玄龄和长孙无忌那些大臣们都做不来的事情,分化了突厥,将突利等三个部族十多万人马从颉利的阵营给拉了出去。

  哪怕是他们不站在自己这边置身事外,也为朝庭省下了不少力气,到时候战场上,不知道要少死多少大唐的将士。

  太子用事实证明了,锦衣卫的存在和设立是对大唐是有价值的,不单单只是太子用来争权夺利的工具,这是阳谋,也是正道,做为一个帝王,李世民也不得不考虑到这些。

  当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上位者对于权力的设置永远要考虑平衡和制约,而不是靠着自己去亲眼看着,这才是长久之道。

  朝庭已经有一个密探机构百骑司,对此,李世民即怕不用的时候,它会肆意妄为,又怕用到的时候会无所作为,之前百骑司的地位在李世民的心中一直是模陵两可的。

  是加强还是放弃,一直在李世民心里徘徊,难以取舍。

  这也是百骑司在马宣良的带领下,越来越无力的一个重要原因,自己都举棋不定,支持力度不足,下面的人哪能踏踏实实的放心发展?

  百骑司缺乏监管还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这么一股力量,缺乏制约。

  而监管和制约是不同的,监管是自上而下的制度性约束和管理,是外部强加的,是被动的;而制约是从权力的建立那一刻,就有一股力量同时诞生,本能的生存发展需要让其对另一方的所有行为进行督促和克制。

  同生共死,又和它相生相克。

  后者才是真正长期有效的

  而有了锦衣卫这个同样属性和功效的机构后,百骑司补足了先天不足,就可以放开手让它存在和发展了。

  百骑司有三千人,是这个领域内主要的监督力量,而锦衣卫经过多次补充后,维持在两千五百人的规模,略少于百骑司,是次要的补充力量。

  百骑司主要责任是监督内部,是内重外轻;而锦衣卫主要任务是在外部,是内轻外重;

  百骑司是皇帝的,锦衣卫是太子的。

  同样的权属和不同的立场,又可以想互制衡,不用担心任何一方会失去控制,为所欲为;对方的存在会形成重要的相互竟争关系,时时刻刻威胁着另一方。

  让任何一方都不敢懈怠,唯恐被对方压下去,取而代之。

第756章 以史为鉴(一)

  2024-07-13

  百骑司和锦衣卫两者一主一次,相辅相成,又相生相克,形成了一个完美而有效的生态链,成功的融入了朝庭的整体机构架设中,成为朝庭监督机制中的重要一部份。

  使得大唐官场健康成长。

  这才是李世民做为一个帝王,天下万民的安全和福祉系于一身,总揽全局下,左思右想后,基于长远和未来的考虑,同意锦衣卫进行内部监察的重要原因。

  不然哪怕是他再高兴,太子的功劳再大,于江山社稷不利的力量,他也是绝不会轻易松口的。

  正是因为李世民要大力发展百骑司,这才对锦衣卫的设置进行调整,做到即能让锦衣卫制约督促百骑司,又不足以让其宣宾夺主,和百骑司恶性竟争。

  就像朝庭设置了左仆射就得有右仆射,一个部门设置了主官,就得有副职的存在;一个为主的强一些,一个为辅的弱一些,而且往往两名官员不会同属一方势力。

  即能保证相互促进,又相互制衡,不至于一家独家,至使权力失去控制。

  而这些道理,李世民觉得凭现在的太子,是暂时领会不到的。

  看着一天天成长的太子,李世民伸手拍了拍李言的肩膀,感慨的说道:“父皇知道你一直都在努力,你的付出父皇都看得到,不管你想做什么,父皇都会支持伱。”

  李言神情一震,李世民的眼神和态度都在告诉自己,其实他一直都知道自己想干什么,也理解自己的行为,只是一直在默默的支持自己,慢慢的将自己该拥有的东西都一步步的交给自己。

  不管是监察百官的权力,还是未来的大唐江山。

  李言顿时一阵动容,激动的说道:“父皇,儿臣一定不辜负您的期望,早日成长起来。今天,您不但是大唐千万子民的靠山和依赖,还为儿臣摭风挡雨。”

  “等到未来儿臣成长起来,儿臣也会像您一样,成长为一座巍峨挺立的高山,为您和母后,还有千千万万的黎明百姓,撑起大唐的江山社稷。”

  “嗯,朕相信你!”

  李世民一脸安慰的看着脸上还带着些稚嫩却难掩蓬勃朝气的儿子,心里也是极为畅快,父子两人在这一刻的感情交融没有任何障碍,一种久违的血脉相联的亲情在两人之间缓缓流动。

  李世民贪婪的闭起眼感受了一下,然后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再次睁开眼时,目光中已然恢复了清明,肃然道:“你的锦衣卫架构朕都已经看了,很好,你将所有的人几乎都打发了出去。”

  “不但考虑到了突厥,连突厥之后,大唐周边有可能的隐患都考虑进去了。你和他们说过,大唐未必要和周边的势力为敌,但却不能不对有可能成为敌人的势力一无所知。”

  “这一点儿很好,格局宏大,眼界深远,这说明你时刻不忘你太子的身份,着眼长远,没有局限在东宫那方寸之地,能看到整个天下,这是很不容易的。”

  说到这里,李世民替李言分析起来:“锦衣卫有两个司,一个外部司下辖两个千户所,未来还有可能分出更多;然后就是镇抚司,用来整肃内部法纪,这很好。”

  “但是缺一个内部司,用来监察内部。”

  “以后大唐安定了,主要问题就是治理内部了,对于这些豪门巨贾、世家重臣们的管理,是个大难题,也确实得找个机构看着他们,不让他们为所欲为。”

  “所以,父皇思来想去,决定给你监察内部的权力,这五百人,你都放在内部司吧,慢慢撒出去,有了前段时间的经验,相信该怎么做,也不用父皇教了。”

  这可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巨大奖赏,正是李言现在最急需的,别小看这个权力。

  若是没有得到李世民的授权,李言私下做的那些小动作,就是违法的,不被人发现,不捅搂子还好;但万一出了纰漏,被人抓住把柄,告到皇帝面前,那李言的行为就是赤果果的挑衅整个朝堂的权威。

  由其是做为储君,带头私设权力机构,游离在体制之外,逃避朝庭监管,情节比之臣子们更为恶劣。

  所以李言才会让王玄策想办法找个势力挂靠,以世家大族情报系统的方式以做为自己的防火墙,为得是什么,就是万一出了事情,好甩锅,不牵连到东宫。

  但那样做不但费事儿,而且还极大的限制了发展步子,程序一多,还容易出现失控的局面。

  因为太过私密的东西,好处就是可以逃避朝庭的监管;坏处也是非常明显的,就是下面的人瞒着自己任意妄为,自己也很难去监管。

  若是再设一批人去监管,那设置的那批人谁又去管呢?

  难道再设一批人去监管那些监管的人?

  最后不搞成一团乱麻了,所以无论怎么样,都不如光明正大的得到这项权力最好,这样内部司就可以直接纳入镇抚司的监管之下,不用再想办法制约了。

  这等于少了很多风险,绝得算得上一个重赏了,于是李言恭恭敬敬的行礼拜谢道:“儿臣谢父皇恩典!”

  李世民没有说这个‘内部’监管的范围,李言也适趣儿的没问,若是真的问出来,李世民再来个三品以上,或者王公贵胄不得查探,那自己不是自找麻烦。

  不知是李世民没有意识到这些细节,还是故意忽略了,反正在李言这里,只要生活在大唐内部的,都是监察对像,即然没有限制,那自己就可以放开手施为了。

  怕李世民想起这茬儿,李言连忙转移着话题道:“父皇说的是,这一点儿儿臣深有感触。”

  “儿臣最来阅渎史书发现一个有趣的规律,正想请教父皇呢?”

  突厥的事情有了着落,李世民放下了一块心中大石,整个人都松驰了不少,出了口气。

  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宫门落钥,没有天大的事情,不会再有臣子们进来了,李言又有了通行令牌,进出宫禁都十分方便。

  刚好趁着心情好,李世民也有心尽尽自己的职责,教导一下太子,看着另一边的桌上吃了一半的晚膳,说道:“你来宫里也没有进膳吧,正好,朕让王德吩咐御善房加上两个菜,朕再拿一坛好酒,我们父子俩边喝边聊,刚好朕也考较一下你的学业。”

  “那敢情儿好,好长时间没和父皇一块吃饭了!”李言连忙去外面吩咐王德去安排了。

  李世民伸了伸懒腰,活动了一下,两人走出御书房,来到上次李世民进早餐的地方,这里临着后花园,百花争艳,满目繁华,远处又是一片小湖,空气清晰,风景怡然。

  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撒向太极宫,给这座一千五百年前的宏伟宫殿上披上了一层金烂烂的霞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