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第508章

作者:肥鸟先行

  原本这条命令也没什么,各地土司基本上都给东南这个新统治者面子,象征性的宣布释放奴隶就行了。

  可偏偏杨烈不行。

  因为杨烈家族长期以来都会蓄养阉人奴隶,使用阉人这件事,在这个时代就是大逆不道的。

  无论是明廷还是东南,都无法忍受治下的土司使用阉人。

  于是杨烈一不做二不休,将几个阉人杀了,却没想到一个年轻的阉人逃脱,向官府报官说杨烈僭越谋反。

  杨烈干脆包围了播州县城,宣布造反。

第597章 土豆粑粑

  杨烈没想到的是,他本来以为手到擒来的播州城,竟然三天都没有打下来!

  由于明廷对于西南土司的姑息政策,导致这些世袭土司在当地的权利极大,地方流官根本不敢管理他们,只要在自己的领地中就是土皇帝。

  这也是为什么杨烈竟然敢在自己的地盘蓄养阉人的原因,这种事情放在大明其他地方都是非常炸裂的重罪。

  东南禁止蓄奴,更不要说是阉人奴隶了,杨烈明明知道无论哪边这都是重罪,但是依然蓄养阉人奴隶,也可以看出这些西南土司的疯狂。

  杨烈听说阉人逃跑之后,立刻起兵攻打播州城,他的想法也很简单,只要攻打下播州,就以播州为据点,联络周围的部族一起造反,只要将西南的局势扰乱起来,他就可以向明廷要求册封和后勤。

  可是杨烈带着士兵来到播州城下,新到任的播州知州却将他派入城中招降的使者斩杀,并且穿着甲胄登上城门,表示坚决不投降杨烈。

  杨烈为之大怒,播州这个新任知州是东南首次科举的进士,名叫张寿臣。

  张寿臣是乙等进士,选择前往广西担任县丞,在一年后的考核中获得优秀,接着担任广西的县令。

  在顾宪成主持的优待边地官员升任的政策下,在广西处理民族问题非常不错的张寿臣,吏部给了他两个选择。

  一个是返回南京,但是品级不变只能算是平掉,可以进入七部五寺二监工作。

  二是继续在西南地区升迁,但是可以从知县升任知州,在品级上直接升到六品。

  张寿臣非常的意外,当年考上乙等进士,选择去广西做官的时候,张寿臣并没有太多的想法。

  他在同年里的年纪已经算是比较大的了,考上的时候已经三十九岁了,家里还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多年读书家中也没有太多的积蓄。

  选择前往广西当官,纯粹是因为广西当官有偏远地区的补贴,这样的俸禄才能养活一家人,并且供应两个儿子上学。

  张寿臣在广西做官的时候矜矜业业,没想到一年多就可以升迁了,而且按照这个样子,他已经追上了甲等进士的升迁进度。

  要知道很多甲等进士也才刚刚通过选调考试,不过也是七部五寺二监里的低级官员。

  在面对这两个选择的时候,张寿臣犹豫了。

  按照吏部的说法,如果张寿臣继续在西南地区做官,他下一次考核优异还能继续选择,吏部不会亏待任何一个在西南的官员的。

  张寿臣最后还是毅然决然的选择了继续在西南为官,因为他的长子今年才考上军校,而次子也刚刚入学,女儿马上也要到成年出嫁的年纪了,需要用钱的地方多。

  就这样,张寿臣到任播州。

  担任知州后,张寿臣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推广种植土豆和红薯。

  这也是张寿臣在广西为官能得到考评优异的原因,靠的就是不遗余力的推广土豆红薯。

  从苏泽穿越之初带来的红薯土豆种苗已经出现了种苗退化的问题,不过随着农业技术开始发展,总算是保住了一些高产土豆的品种。

  天工书院的农学专业,根据大都督苏泽的育种方法,对土豆进行脱毒育种。

  马铃薯在培育的过程中,会因为病毒感染而导致种性退化,产量也会随之降低,品质也会变差。

  通过显微镜,对不含病毒的茎尖进行剥离育种,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培育,可以得到脱毒的“原原种”。

  再通过培育筛选,就能够得到产量更大更稳定的“原种”。

  张寿臣小时候就经常种地,长大之后生活一直艰苦,所以对农学很有兴趣,他在广西担任县丞和知县的时候就最重视农学,自学土豆种植和培育技术,并且在全县推广土豆。

  到任播州之后,张寿臣在处理政事之余,也是漫山遍野的在播州推广种植土豆。

  这位知州为了推广土豆,还亲自写了一套土豆烹饪的食谱。

  土豆粑粑,这是张寿臣发明的一种土豆美食,将蒸好的土豆做成泥,然后添加一些调味做成馅料,油煎之后就能外焦里嫩,非常的美味。

  也因为张寿臣这种朴实的作风,加上他关心农业,所以到任之后很得到播州百姓的尊敬。

  在得知了杨烈起兵后,张寿臣立刻请来了播州兵备。

  兵备是内阁在西南地区专设的职位,兵备是由现役军官或者退役军官担任,负责西南各州县的治安和民兵工作。

  播州兵备吴璟也是一名敬仰丰富的军官,因为在战斗中炸瞎了一只眼睛退役,在听说了杨烈起兵之后,吴璟也立刻向张寿臣建议,立刻关闭城门,召集播州城内的百姓抵御杨烈。

  原本张寿臣有点担忧:“杨烈在播州经营许久,杨家在播州又有人望,若是死守播州能守住吗?若是守不住,我等自然是以死殉国,但杨烈性格残暴,会不会屠杀百姓报复?”

  播州兵备吴璟却斩钉截铁的说道:“杨烈虽然久居播州,但是也因为性格酷烈,又经常欺压其他部族,并不如知州您得人心。”

  “而且播州百姓都知道杨烈的为人,城内有识之士都知道杨烈不能成事,那就更不可能有人去投降他。”

  “杨烈虽然手下号称有五姓七部,但是并没有火器,也就是旧军的作战水平。我们播州城是山城,城防坚固,必定能守住。”

  听到吴璟这么说,张寿臣立刻在播州城内征召青壮死守,果然城内百姓踊跃报名,城内大户还主动献出粮食犒劳军队。

  张寿臣亲自登上城门鼓舞士气,而兵备吴璟则带着自己训练的播州城防军,再加上精心挑选的一些青壮,组成了一支百人的队伍。

  吴璟带着众人磨合了三日,趁着夜色出城,直接袭击了杨烈的军队。

  杨烈的军队是旧式军队,军官对士兵动辄打骂,还经常克扣军饷,很多士兵本来就不想要叛乱。

  被吴璟夜袭后,杨烈的军队竟然发生了营啸,吓得杨烈连夜带着军队后撤。

  等到这个时候,一路急行军的熊况,终于快要抵达播州了。

第598章 三三制

  杨烈在攻打播州城失败之后,熊况的独立团行军速度最快,开到了播州附近的山区。

  在知道了杨烈攻打播州城失败的消息后,熊况并没有直接去播州解围,他甚至没有攻打杨烈,而是看着地图部署起来。

  杨家在贵州颇有威望,而这一次杨烈造反,也联络了很多贵州土司和大族响应支持。

  所以熊况干脆躲在了播州城附近,准备来一个围点打援。

  果不其然,在杨烈的号召下,有几个贵州当地大族和土司带着自己的私兵,也向着播州前进,试图和杨烈合流。

  在苏泽穿越的历史时间线上,播州之乱原本闹的不大,也是因为西南的土司在看到杨家起兵之后纷纷开始响应,而明廷在一开始的时候镇压不力,这才导致了播州之乱席卷西南,造成了巨大的后果。

  所以在苏泽给西南的军令之中,要求各军在面对叛军的时候一定要迅速果断的镇压,绝对不给叛军一点火苗。

  而这一次杨烈起兵的时候,西南的矛盾还没有万历年间那么尖锐,而东南委派的各级官员能力都不错,也缓解了很多西南土著的矛盾。

  东南平定安南的强大战斗力,也让很多西南土司处于一种骑墙的状态。

  他们观望杨烈的造反情况,如果杨烈势如破竹,击败了东南军队的不败神话,那他们自然也会杀官造反响应。

  如果杨烈很快被镇压,那这些土司就会立刻和杨烈切割。

  熊况守在播州附近的山里,在杨烈起兵的时候就来投奔他的,必然是杨烈最亲近的势力,也是和杨烈一样最反动的造反派。

  果不其然,整个贵州响应杨烈的并不多,带兵前往杨烈的只有三支队伍。

  熊况带着手下勘定三川地图,确定作战区域后,这三支队伍出现在播州附近的山区。

  熊况召集手下的营长连长开会,按照防御区域布置兵力。

  “按照我们在南中的剿匪经验,山地作战和平地作战不同,无法再山里摆开火枪兵方阵。”

  “根据之前的作战总结,三人一个作战小组,是在复杂地形作战的最好编组。”

  “每一个火力组,每个士兵配备火枪一把,组长携带手榴弹三枚。”

  “在战斗中,三人小组就等于是火枪方阵的三排士兵,互相轮流设计,互相掩护包抄,保证火力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十个人作为一个基础作战单元,以经验丰富的老兵来担任班长,每个班安排滇马一匹,负责运送整个班一天使用的弹药和干粮。”

  “三个火力组在一定距离内的战场区域活动,在遇到少部分敌人的时候,三人小组可以歼敌作战,遇到人数比较多的敌人,则可以三个火力组互相配合。”

  “三个火力组可以组成一个班,三个班可以组成一个排,三个排可以组成一个连,三个连可以组成一个营。”

  “在遇到不同数量敌人后,可以根据这个原则不断组合兵力,保障在局部上的火力优势。”

  这个三三制度,是熊况在南平山中剿匪,总结出来的山地作战方法。

  很显然平原作战的那种火枪手方阵,是没办法在山地作战中使用的。

  熊况总结了在南平山中作战的好的经验,发明了这种作战编组。

  果然在使用了这种编组后,独立团在南平剿匪效率大增。

  这一次在播州山区,熊况依然使用这种编组方法。

  杨烈退回到自己的老巢中,决定征发更多的百姓加入军队,此时他也感觉到了危机感。

  一个小小的播州城都无法攻下,一旦东南大军来了,自己靠着山寨根本守不住。

  更让杨烈惶恐不安的是,本以为自己高居旗帜就能让西南云集响应,怎么到了现在都没人来投靠自己?

  杨烈派出去联络的使者也没人回来,他现在根本不知道外面的情况。

  第二天的时候,杨烈再次派出亲信,联络周围的土司一起起兵,打探播州附近的情况。

  刚刚派出去了亲信,杨烈就听到了山中零星或者密集的枪声。

  这吓得杨烈立刻召集军队,可是枪声忽远忽近,零零星星,有些距离山寨很远。

  杨烈更是不敢动弹,干脆将让部将死守山寨,自己返回宣慰使府喝酒消愁去了。

  等到第二天的时候,被杨烈派出去的亲信才有零星的返回,带来了更糟糕的消息。

  最早相应杨烈的周围三个土司,刚进入播州就遇到了东南精锐的袭击,三个土司被打的全军覆没,今天在山中响起的枪声,就是东南军队和三支土司军队的战斗。

  杨烈的心更凉了,他本来以为东南的军队还要几个月才能到播州,可没想到竟然来的这么快!

  杨烈参加过几次明廷军队的征召,他深深知道明廷军队集结的效率之低,就算是东南的速度要比明廷高,也不会这几天就赶到吧?

  不是都传言东南的精锐军队都在北方和大明鏖战吗?

  怎么来的这么快?

  杨烈更是六神无主。

  对于西南这些土司,其实明廷也在执行养猪政策。

  这些土大王长期盘踞在本地,不需要奋斗就能世袭地位,而又没有上升空间,所以自然也是不读书不学习的。

  平日里也就欺负欺负普通百姓好山里的杂夷,打仗靠的都是一股凶残劲儿,别说是兵法了,就连章法都没有。

  之所以苏泽穿越前的播州之乱能席卷整个西南地区,那也是因为万历年间的明廷也是旗鼓相当的对手,而且播州之乱发生的时候明廷正在抗倭援朝,精锐都调到了北方。

  这一次情况就不一样了,在攻打播州失利后,杨烈麾下那些平日里凶狠的军头也丢了勇气,再听说了援军被消灭的消息,杨烈军中更加不安。

  在这种情况下,杨烈更是破罐子破摔,一边在宣慰使府中喝酒享乐,一边开始准备自立为王,还要册封王后和大臣。

  百姓被驱赶到宣慰使府前,看着挂满了整个府的绫罗绸缎,杨烈身穿早就已经准备好的蟒袍,在众多家臣的劝说下三辞三让,最后“不得已”自封为镇南王。

第599章 从没打过这么富裕的仗

  陪着杨烈玩了一出戏之后,杨烈的部将们纷纷被封了“大将军”、“大丞相”之类的职位,但是除了少数几个人高兴之外,大部分部将脸色都不好。

  杨烈册封王后和王太子,接着又宣布,皇帝要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他这个镇南王也要有三十六妃,要求部下帮着他搜集民女三十六人来充实后宫。

  到了这一步,就算是杨烈最忠心的下属,也已经明白大势已去了。

  而一旦杨烈被镇压,那自己这些被封了“大将军”“大丞相”的人,自然成了清算名单上的首要目标。

  在杨烈登上王位,在“王宫”中喝得酩酊大醉的时候,杨烈麾下的部将们悄悄集结在了一起。

  就在熊况在播州山区打的如火如荼,又消灭了五支自带干粮来投靠杨烈的叛军后。

  熊况接到了从播州城内传来的消息,杨烈在山中称王的当夜,就被自己手下部将砍了脑袋。

  不仅仅是杨烈被砍了脑袋,杨烈一家也都被砍了脑袋,这些圆滚滚的脑袋被齐刷刷的送到了播州城内,跟随杨烈造反的部将们,纷纷赤裸上身背负荆棘,向播州知州请求投降。

  这下子可把熊况气得够呛,我还没出全力呢,怎么你就先投降了?

  明明说好了围点打援,怎么现在这个点都投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