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第507章

作者:肥鸟先行

  不过这也是想想而已,光是修建徐州铁路,就花费了东南那么多人力物力,如果要将铁路铺设到全国,怕是自己死之前也看不到这样的场景吧。

  如今陈璘的军队因为缺乏弹药无法前进,所以只能召开作战总结会议,将睢阳之战的战术总结送往南京。

  李言恭拿着报告,对着旅部参谋做自己的作战总结:

  “本次睢阳之战,我定安团的炮兵也暴露出不少问题。“

  “步炮协调不一致,在开炮一个小时后,就因为火炮操作不当,导致了五分之一的火炮出现过热的问题,只能先降温再发射,还有三门火炮险些炸膛。”

  “这是我们实炮训练次数不够,在战场上过于紧张导致的。”

  陈璘摸着头,前线炮弹都缺成这个样子了,还实炮训练不够。

  李言恭继续说道:“根据俘虏的记录,我们对新火炮也进行了分析。”

  “这一次使用的新炮弹,先点燃炮弹引线,然后再用火炮发射,装填了炸药的炮弹会在落地或者空中爆炸,对敌方堑壕中的士兵造成了巨大的杀伤。”

  “新式炮弹虽然数量不多,但是对明军造成了巨大的杀伤,也让明军闻我军炮声就色变,打击了敌军的士气。”

  “不过新的引线炮弹,也有如下的问题。”

  “哑弹比较多,这些炮弹在飞行的时候火星熄灭了,炮弹没能爆炸,那杀伤力还不如实心炮弹。”

  “根据我们的调查,这种炮弹在快要落地的时候爆炸,杀伤力是最大的。炮弹在半空中爆炸,飞散的弹片可以造成有效的杀伤,比落在地上爆炸的威力大多了。”

  “而我们的炮弹引线过长,导致绝大部分炮弹都是落地后才爆炸的,威力就小了很多。”

  陈璘立刻点头,将这些内容都记录下来,工部非常重视新式武器的反馈,因为使用这些武器的人都是前线的指挥官,他们才最了解武器好不好用。

  李言恭继续说道:“我们的火炮太笨重了,而且属下建议,根据火炮重量进行分类,将比较重的火炮留在阵地上,而不是机械的根据口径来分类。”

  “我们军中一部分小口径的火炮,因为是旧炮,重量很重,在这一次需要机动前进的炮战中大大的拖了后腿,炮兵前进的速度不是最快的那门火炮,而是取决于前进最慢的那门火炮。”

  “重炮留在后方,轻炮随步兵移动作战,这才是合理的编制方法。”

  陈璘连连点头说道:“说下去!”

第595章 播州叛乱

  李言恭说道:“旅长,我认为应该将重量比较轻的炮都拉上马车,必须要让炮兵跟上步兵的行动,这样在野外战斗中步兵和炮兵才能协同作战。”

  陈璘点头说道:“但是火炮作战的时候会惊扰战马,必须要用专门的战马进行战场训练才行。”

  李言恭点头说道:“其实也不一定是要战马,骡子负重能力虽然不如马,但是更容易控制。”

  陈璘点头说道:“我这就给后勤写信,让他们运送一批耐劳的牲畜到前线来。”

  结束了对炮兵战术的总结,步兵作战的团长们也纷纷总结了自己作战的得失。

  陈璘最后说道:“从京师传来的情报,李成梁忙着内部削藩的问题,应该是不可能南下了。我们这段时间继续留守睢阳,等待后方补给的弹药送达,就准备攻打开封!”

  众团长纷纷领命。

  就在睢阳的东南新军在整军备战的时候,四川,南中。

  从汉末三国以来,南中地区就是中原划分的西南夷地区,当年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就是在这个地方。

  川西,云贵,广西,即使到了明代依然是汉夷杂居的地区。

  “团长,山寨就在那边了!”

  亲卫拿来望远镜,熊况看着对面半山腰的山寨,咬了一口肉干说道:“这帮贼寇为什么都要在这种地方建造山寨,害得老子好一顿爬!传令全军注意掩护,给老子端了它!”

  接下来的战斗并没有什么意外。

  西南山区的这些土匪,靠的就是躲藏在山中,仗着官军不愿意花力气进山剿匪,才能猖獗一时。

  遇到正规军剿匪,这些山寨根本就是不堪一击,迅速被熊况的军队消灭。

  熊况正带着军队,在南中地区训练剿匪。

  等到中午的时候,熊况就已经结束了战斗,一部分士兵押送着土匪下山,熊况召集手下营连级的指挥官开会总结。

  “滇马确实适合山路驼运,不过也只能驮得动六磅炮,口径再大的就完全运不上山了。”

  “手榴弹在山地作战中用处很大,但是也容易造成山体滑坡。”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熊况掏出本子将这次作战遇到的问题,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全部记录了下来。

  果然大都督说的没错,“实践出真知”,熊况才发现山地作战中竟然有这么多的问题。

  驼运物资补给,武器配比,安营寨扎,这些东西都需要实践。

  遇到伤员如何处置,山上如何御寒过夜,这都是需要一步步总结的。

  等到众人总结完毕,熊况点头说道:

  “这是我们最后一次在南平剿匪了。”

  众人看向熊况,熊况说道:

  “大都督的预判没错,果然贵州土司有异动,旅长已经下令,我们独立团返回南平城休整七日,就立刻前往贵州。”

  一个军队的指挥官的个人风格,会影响整个队伍。

  李言恭的指挥风格比较稳健,基本上打的就是稳扎稳打的阵地战,所以他手下的指挥官也比较严谨。

  熊况打仗比较灵活,喜欢出奇兵,所以他手下指挥官的风格也和他类似,整个独立团的氛围比较轻松,但是普遍更加好战。

  其实熊况在南平剿匪,就是为了训练军队山地作战,为了大都督预言的云贵作战提前准备。

  贵州,播州。

  播州就是现在的贵州遵义市,当地土司杨家已经在本地世袭了二十六代了。

  是的,从唐代开始,杨家就是播州当地的统治者,无论中原怎么更迭,杨家依然是播州宣慰使。

  如今播州宣慰使杨烈,本身也是一个有野心的。

  杨氏历代统治播州,势力盘根错节,早有不臣之心,他认为四川官军弱不经战,非常轻视。

  在蜀中被东南攻占之后,趁着西南混乱的机会,杨烈又扩张地盘,吸纳了更多逃难的西南夷,逐渐有了不臣之心。

  而当他听说云南黔国公向东南大都督苏泽投降,云南和贵州都有安定的迹象,东南在广西实行全面的改土归流。

  杨烈本来就有些焦急,但是很快又听说了东南和大明在河南开战的消息。

  杨烈立刻感觉自己有了机会,东南和明廷开战,那肯定是统一全国的国战,那一定会将主力都调往北方前线。

  自己趁乱在这个时候出兵,如果能割据西南,那肯定会得到明廷的支持,说不定也封一个国公当当。

  更进一步,还可以效法南诏大理这一类的西南割据势力建立政权。

  杨烈聚集部众,打出匡扶明廷的旗号开始谋反。

  只是杨烈并不知道,自己的谋反早就在一位大都督的预料中,东南内阁早就在准备山地作战,准备解决西南土司的问题。

  所以杨烈谋反的消息迅速传到了成都和南京,内阁立刻召开了会议。

  看着苏泽,徐渭只能感慨,大都督真的是料事如神,这西南夷叛乱的事情又被他预测对了。

  云贵要叛乱,自然不是苏泽瞎猜的。

  在他穿越前的历史时间线上,万历年间的播州之乱耗费了明廷最后的元气,将明廷西南的优势力量消耗一空。

  只不过在那条时间线上,造反的是杨烈的儿子杨应龙。

  现在是老子造反,这倒不是说杨家天生反骨,而是西南夷的问题本身就很严重,无论是谁在这种局势下,都会滋生野心。

  内阁的氛围很轻松,因为苏泽的安排,东南征讨安南的主力,攻打四川的主力全部都留在西南,包括广东广西的军队,可以说近一半的军队都在西南,这一次西南夷叛乱绝对会被平定。

  杨烈恐怕也没想到,在西南归附之后苏泽竟然没有把军队都调动去北方前线,而是专门留在西南“等着”自己造反。

  内阁的气氛轻松,徐渭开口说道:“正如同大都督所料的,西南必反。因为西南问题不是一个军事问题,而是一个政治问题,这是落后的土司制度,和西南汉化而造成的思想进步产生的冲突。”

  “西南问题,并不是汉夷问题,而是制度问题!”

第596章 系统性歧视

  徐渭说道:“正如同大都督所说的,在西南地区造反的,基本上都是汉人大族的首领,或者汉化的西南土司首领,反而普通的西南异族不会主动叛乱。”

  “如今西南地区的叛乱,和东汉魏晋时期的西北羌问题很像。”

  徐渭这么一说,众人纷纷点头,在场的基本上都是进士出身,都是学霸,东汉的西北羌乱问题,历史上就有很多人讨论研究过了,这么一说西南夷的问题确实就和西北羌的问题差不多了。

  苏泽接过话茬说道:

  “东汉的西北羌乱,主要就是内因和外因,内因就是东汉的西北豪门长期被掌握话语权的关中河东士族排挤,导致西北的大家族在东汉朝廷没有上升空间。”

  “当时平定了羌乱的将领段颎,被当时东汉朝廷的公卿利用,最后死在了政治斗争中。皇甫嵩在立下功劳之后,更是要求东汉朝廷将他的家族迁到河东。”

  “东汉对于西北的系统性歧视,导致整个西北离心离德,西北籍的文臣武将都没有上升空间,最后导致了羌乱连续不断。”

  “而如今西南的问题,也是明廷长期以来处置不当导致的。”

  “世袭土司制度,让一部分汉人精英和汉化的土司也能够长期掌控地方权力,但是这些人根本没有上升空间,基本上这辈子都走不出自己的驻地。”

  “明廷僵硬的政策,让很多汉人精英长期不满,他们世袭土司却也因为身份被禁锢,无法参加科举考试,甚至无法从事军户以外的其他事情。”

  “而这些人在地方上有威望,有底盘,被委派到西南地区做官的文臣,要么是被贬谪的斗争失败者,要么就是没有门路的普通人,这些人到任后也没有改变西南风气的想法,只想要尽快离开西南,对于下属也呼来喝去,非常的粗暴。”

  “西南长期以来都在明廷中属于低人一等的地区,西南三省的科举能考中的数量稀少,考中之后的精英也会想尽办法不要返回西南当官。”

  众人纷纷点头,这也是东南在控制了广西以后发现的问题。

  顾宪成的方法,就是要让广西也纳入到了整个吏部的官员流通体系中,让西南地区不再成为低人一等的地方,而是要让能够在这些地方干出成绩的官员能能够更快的升迁,这样才能吸引一些有才干的读书人主动去那边。

  苏泽本身就是军户出身,朱元璋设立的这种龙生龙凤生凤的政策,在明初的时候确实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保障了社会的基本稳定。

  但是明初是个什么情况,基本上都是大家一样穷,全国都被元末乱世蹂躏的不成样子,这种制度能够让大部分人吃上饭,西南用土司可以解决西南的分离问题,大家顾不上这么多了。

  可时代发展了。

  现在居住在成都的富商,要比西南的土司生活还要好。

  同样是当官的,在江南当官,和在西南的山里当官,都是完全不一样的概念。

  播州之乱,就是东汉西北羌乱,唐中期安史之乱一样,由于地区性差异和长期地方歧视,导致的当地精英造反的运动。

  杨烈一个区区的播州处置使,等于一个县级的民兵主任,他一叛乱就让西南地区各方土司都响应,这都说明西南地区的离心离德很久了,而杨烈不过是第一个跳出来的吧。

  苏泽继续说道:“既然杨烈跳出来了,那我们的方阵就很简单了。”

  “先剿后抚,对于追随杨烈叛乱的,正好借着这个机会拔掉这些根深蒂固的西南家族的势力,迅速将杨烈的叛乱遏制住。”

  “对于西南地区其他没有直接参与叛乱的土司和豪族,可以让他们迁往昆明或者成都,取消世代土司的制度,解除身份禁锢。”

  众人纷纷点头,既然大都督都有了通盘考虑,西南的平定不过是时间问题了。

  要知道东南还有一半精锐都在西南地区,就等着有人跳出来挨打呢。

  现在杨烈自己跳出来了,内阁大臣们都要拍手称快。

  一次叛乱如果能够打疼这些西南的野心家,顺手收拾这些几代乃至于杨家这种二十多代人盘踞在西南的豪强,东南的内阁诸臣嘴巴都要笑歪了。

  现在安南归附,广西瑶乱已经平定,只要等到西南夷问题解决了,那整个西南地区就安稳个几年。

  那时候东南就可以将军队从西南地区的调出来,参与最后灭大明的战争中。

  这个世界大部分运行的时候,都不是一台精密的机器。

  而那些影响历史的事件,起因也可能只是一件小事。

  甚至很多时候都是阴差阳错,如果真的从后世来看,就宛如一个草台班子。

  杨烈造反这件事也是如此。

  虽说杨烈早就有造反的心思,但是造反这个事情,大部分人都是很难下决定的,有时候拖延症一犯,一辈子就拖过去了。

  这也不是开玩笑的说法,如果翻开两晋十六国的史书,就能看到很多这么儿戏的操作,造反的理由五花八门,甚至还有一会儿造反一会儿不造反的情况。

  杨家有野心,但是杨烈本来也一直觉得杨家没准备好。

  杨烈造反,就是因为东南的官员抵达播州,要求各土司释放家中的奴仆,禁止继续蓄奴。

  其实本来这条政令在西南地区也是做做样子,算是先立下一个法理上的依据。

  实际上释放的奴隶继续在前主人家里干活的事情也很正常,只不过是从奴隶变成了佃户罢了。

  西南地区和江南不同,蓄奴制度确实落后,但是很多人不做奴隶就饿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