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第384章

作者:肥鸟先行

  李言恭仔细想想,好像还真是这样。

  苏泽占领一个地方之后,都会保留原本的官署衙门,就算是新设立的部门,往往也都挤在其他衙门里办公,有些地方实在没有公署了,苏泽竟然安排他们去空置的寺庙或者道观办公。

  在刚刚占领南京的时候,就有东南官员上书,请苏泽将前明官员的旧产抄没,赏赐给在东南就任的官员。

  但是苏泽立刻就否定了这条建议。

  南京城内除了魏国公徐鹏举这样的明廷开国勋贵,原本各府的宅邸都不大。

  那些规模庞大的大宅,基本上都是官员不断侵占周围百姓房产兴建的。

  苏泽刚刚进南京城的时候,就让徐渭梳理了争产官司,并且鼓励百姓来告官,拿回他们被侵占的田产。

  剩下的那些产权明确的明廷旧臣的宅子,如果是临淮侯李家这种经过核查没有残害过百姓,没有贪污劣迹的前明官员,东南也会发还房契,让他们搬回府邸居住。

  临淮侯李廷竹原本被赶到城外农庄,后来经过核查,李廷竹在任期间确实没有做过伤天害理的事情。

  而李廷竹家的宅子也确实是祖产,于是又将临淮侯府发还给了李家。

  李言恭夫妇如今就住在老临淮侯的府上,不过侯府的匾额已经被拆掉了。

  但是南京的房子价格贵,租金也不便宜,虽然东南的官员俸禄要比明廷高多了,但是在南京生活还是大不容易。

  对于这些在南京就任,名下又没房子的官员,苏泽也不可能逼着他们贪污。

  那些靠着自己俸禄养活家庭,也想要通过进步改善自家生活的普通官员,苏泽提供了三种选择。

  第一种是廉租,南京城内也有不少无主的院子,苏泽命令工部将这些院子改成了大杂院,低价租给这些官员。

  只不过这不是将整个院子全部租出去,而是将一座院子的厢房拆下来,一间一间的租出去。

  这种院子被南京百姓称呼为“大杂院”,四五家乃至于七八户挤在一起,厨房和茅厕都要共用,这生活条件可想而知,只有一些单身的官员会选择租住这种廉价的房子。

  第二种是官邸和宿舍,不少官府衙门本身就有居住区域,比如知府知县的衙门,仪门后就是知府知县的私宅。

  县里的县丞主簿也都在县衙附近有配套的住宅。

  这些衙门往往还有县吏居住的宿舍,条件上自然要比大杂院强不上。

  不过苏泽对于官邸和宿舍也提出了要求。

  地方主官到任之后也不得私自翻修官邸,不许在本地私置产业别居,必须要住在官邸中。

  随同官员住在官邸中的,只能是官员本身的直系亲属,且雇佣的仆役数量有限制,这些仆役的雇佣费用也必须由官员自己掏腰包,不得由衙门承担。

  而吏员的宿舍也只能本人居住,不能将宿舍转租出去。

  第三种办法就是那些既没有官邸宿舍,又不愿意住大杂院的官员了,苏泽给出的办法是贷款。

  这些官员如果愿意在南京购买房产,苏泽自然也是不干涉的。

  可也有一些手头拮据,买不起房产的人。

  对于这些在东南官府任职的官员吏员,各个官办钱庄可以提供一定年限的贷款,借钱给他们买房。

  而每个月先会先扣除掉每月需要偿还的贷款,然后再发俸禄。

  不少人都在暗自嘀咕苏泽这个大都督太过于抠门,但是想到这位大都督自己住的地方,这一类的非议少了很多。

  对普通官吏抠门,苏泽对自己也同样抠门。

  南京城内那么多气派的府邸,苏泽进城之后的大都督府还是当年他在南京时候方望海的那座宅子。

  据说那座宅子还是苏泽的岳父方望海的,也就是说堂堂东南大都督,竟然和赘婿一样住在丈人的房产中!

  这一次的水晶宫,可以说是东南新军占领南京之后,苏泽第一次大兴土木,不仅仅是丹芸,不少熟悉苏泽做派的人也很惊奇。

  李言恭看着这座用钢铁、混凝土和玻璃建造而成的气派建筑物,对着妻子说道:

  “听说这一次的制宪会议开过之后,水晶宫还要用来开博览会。”

  丹芸惊讶的问道:“这水晶宫可是开制宪会议的地方?大都督还要另做他用?”

  李言恭点点头,丹芸说:“不愧是抠门的大都督啊。”

  检查口的速度很快,确认制宪会议代表的身份,再发放通行证和会议用品,李言恭陪着妻子进入明故宫。

  水晶宫内,这座能够容纳五百人共同会议的巨大建筑物,采用了特殊的回音设计,这样可以保证发言席上的人说的话,能够传到会场每一个人耳朵里。

  不过发言的人还是需要大声喊才能让所有人都听得清,苏泽不由的怀念起穿越前学校会议室的喇叭来。

  跟在苏泽身后的,是一名面白无须的中年人,他手足无措的说道:

  “大都督,我可是个阉人,真的要让我当议长来主持制宪会议?”

  这个中年人就是献《言氏议事规程》,后来又编写了行政学资料的言太监。

  只要在水晶宫开会的制宪会议代表,理论上都是平等的。

  不过这样规模的大会,自然也需要一个主持者,这就是制宪会议的议长了。

  苏泽竟然邀请了在南京国子监教书的言太监来担任这个议长,这让言太监非常惶恐。

  苏泽笑着说道:

  “这第一次制宪会议,代表来自五湖四海,出身各不相同,还要请言公教授大家怎么开会。”

  “这一次会议初期肯定很混乱,言公莫不是因为这活儿太苦,不肯就任?”

  言太监立刻说道:“大都督,属下绝对不是这个意思,只是如此庄重的大会,让我这个阉人?”

  苏泽摇头说道:“这里没有高低贵贱,只有制宪会议代表,言公是制宪会议代表,也是这一任的议长。”

  言太监感动的快要落泪,他看向苏泽说道:“大都督,属下一定主持好这次会议!”

  果不其然,在会议的前几天,来自各地的代表连基本的会议秩序都维持不了,言太监手持惊堂木,“肃静”这两个字喊的嗓子都要哑了,好不容易才让大会能够按照秩序开起来。

  徐渭看着躲在制宪会议代表中谈笑风生的苏泽,不由的同情起言太监来了,这大都督用人是真的狠啊。

  制宪会议的目标是制宪,当然这样的根本大法不可能这几天时间就完成。

  第一次制宪会议的目标,就是选出一个制宪工作组出来,由这个小组负责起草制定这部法律。

  苏泽自然全票当选这个工作组的组长,何心隐也入选这个工作组,剩下的成员则出乎了东南高层的意料,制宪会议代表行使自己权利的学习速度比所有人想象的都要快很多。

  几乎是各阶层都很快都票选出了自己的代表,大家都知道制宪的重要性,都要将自己的代言人塞进这个工作组。

  这份五十人的工作组名单中,包含了官员、学者、商人、工坊主、雇工、富农、自耕农、佃农、独立营业的小手工匠人、现役军人和退役军人。

  就连丹芸这样的瑶人代表,也被选入了这个工作组中。

  这其中大部分人并不知道制宪是什么意思,他们根本不懂得如何起草律法,但是他们被选入这个工作组,就是为了确保这份根本律法不会伤害到本阶层的利益。

  制宪会议闭幕之后,这个工作组还会继续存在,等下一次制宪会议再召开的时候,将由这个工作来汇报制宪的进展。

  等到律法制定出来后,工作组就会立刻再召开制宪会议,完成制宪的全部工作。

  除此之外,苏泽还亲自读了去年东南政权的工作报告,并且公布了去年整个东南的财政收入和支出情况。

  然后就是各组的代表们小组讨论的时候了,水晶宫除了这座大会议厅之外,还有各种规模大小的会议厅。

  制宪会议代表们可以组成各种小组,分别讨论各种问题,这些问题都会被记录下来,送往大都督和东南各部门。

  李言恭也陪着丹芸赶了好几场的会议,有广西的代表讨论如何发展广西的会议,还有女性代表们邀请丹芸参加的如何保障工坊怀孕女性雇工权益的会议。

  一开始的时候,大部分会议都是七嘴八舌吵的狗脑子都要出来了,但是当大家开始熟悉言公公的议事规程之后,逐渐也开始能讨论出一些有用的结果来了。

  李言恭有些惊讶,有一些代表甚至连字都不会写,但是当大家好好坐下来商讨一些事情的时候,竟然也还能得出一些有用的方案。

  这些方案也许并不是最完美的方案,但却是一个经历过拉扯和妥协,互相都能认可的方案。

  这一切都让丹芸沉迷其中,这比她在广西担任瑶镇官员的时候,对东南更多了一份归属感。

  就在制宪会议如火如荼的召开的时候,张居正从汉阳出来,立刻抛弃了了那座八匹马的华丽马车,亲自骑马向着京师疾驰而去。

  离开汉阳的排场,是为了威慑湖广那些反对张居正的人,而现在必须要尽快赶往京师,控制大明朝廷!

  张居正快马加鞭,腿间都被马鞍磨破了,终于抵达了京师。

  在京师郊外,张居正没有立刻进城,而是让明廷拿出明初丞相的那一套仪仗,然后等待明廷以丞相的礼仪来迎接自己入城。

  李春芳只能再次请示已经偏瘫的隆庆帝,到了这个时候,皇帝自然没什么不同意的,立刻同意了张居正的要求。

  城门大开,张居正乘坐牛车,在白沙铺成的道路上进入京师城中。

第422章 凝聚“共识”

  张居正进入京师城中,首先是去宫中拜见了已经偏瘫了的隆庆皇帝。

  看着这位自己曾经的学生,如今都无法准确的发出自己的声音,连半张脸都无法控制的样子,张居正也露出一丝悲伤的表情。

  他接手的大明,和隆庆帝的身体一样,也是半壁沦陷,剩余的半壁也是千疮百孔。

  张居正肃穆的向皇帝行礼,伴随在皇帝身边的李春芳和冯保终于放下心来。

  张居正虽然跋扈,但是不想篡位,也没有意向废立皇帝。

  隆庆在中风后总算是决心了一丝权术本能,做出了这个重要的决定。

  张居正对着隆庆皇帝朗声说起了自己的变法改革纲领。

  “其一,恢复中书省,所有重臣都改为三品以上的大员廷推,但是都察院和六科给事中可以封驳廷推决议。”

  “其二,继续在整个大明范围推广新务,命令各省兴办新工坊,新学校。”

  “其三,撤回矿监,打击地方上私设关卡,统一由朝廷设立钞关税厅,征收钞关税。”

  这三条都是张居正在进京之前就在报纸上提出来的,皇帝也都是有思想准备的。

  但是张居正下一句话,却让众人愣住了。

  张居正说道:“其四,准备召开制宪会议,我大明也要制宪。”

  什么?

  东南召开制宪会议的消息,也已经在北方传开了。

  私下里,文官们对于制宪的评价褒贬不一。

  一部分官员认为这是东南真的执行了“主权在民”的思想,这是苏泽言行合一。

  而另一部分官员则认为这种会议形同儿戏,这些不知道什么方法选出来的代表,到底如何代表民意?而且他们懂得什么治国的道理?

  东南第一次的制宪会议,可以说是非常的混乱,甚至可以用儿戏来形容。

  这些制宪会议代表选择也是各省府县自行决定的,推举的办法是五花八门。

  比如在苏松二府这种经济发达,百姓识字率比较高的地区,当地官府拟定了一个制宪会议候选代表的名单,然后刊登在报纸上让百姓投票。

  这种方法自然也有很多漏洞,比如《警世报》上就刊登了几则苏松地区豪商买票,强制手下雇工投票的丑闻。

  还有人在民间报纸上发文,刊登竞争对手的丑闻,甚至抹黑对手。

  而广西这种地区,制宪会议代表几乎都是官府指定的,也被人发文在报纸上抨击,说广西的军方背景的代表太多。

  除了现役军人之外,广西代表几乎都和军队有关系,像是丹芸这种也算是军属,还有不少干脆就是退伍转业的军人。

  而福建和广东,则有不少年纪大的宗族势力代表。

  虽然福建北部的宗族势力,随着福州等港口贸易带动工商业发达,已经在逐渐瓦解。

  但是在福广交界的潮州等地区,宗族势力依然根深蒂固。

  这些人在地方上拥有巨大的影响力,自然被选上制宪会议代表。

  总之,这一次制宪会议代表,有直选的,有间接选举的,有任命的,有自发推举的,甚至南直隶还有一个县两名代表争执不下,最后是抽签决定的。

  也因为东南制宪会议这么多的花活儿,让东南制宪在北方热度很高。

  张居正一回京师,没有改组内阁,没有调整人事,也没有调整财政工作,更没有插手军队,却上来就提了也要在北方举行制宪会议。

  李春芳实在是不能理解。

  只听到张居正说道:

  “臣观东南之军,为何总能比官军作战勇猛?”

  张居正也没指望李春芳能作答,直接自问自答说道:“船坚炮利,武器先进是一方面,还有另外一件更重要的事情。”

  “共识。”

  李春芳喃喃说着这两个字,冯保干脆就听不懂了。

  张居正说道:“臣在湖广统兵,军中有本省人,有外省人,有荆襄人,有武汉人,有乡人,有卫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