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风流人物 第1124章

作者:瑞根

  就在刘綎遥望东南方向的京师城时,冯紫英也在日夜兼程往三屯营赶。

  进入三月之后辽东气候依然很冷,但是在辽西这边天气已经开始转暖了,过了广宁这边就进入了辽西走廊。

  残雪消融,其实路况并不好,好在天气转晴,越是往南,地面逐渐干燥硬了起来,也更适宜赶路。

  冯紫英更为关心的是牛庄那边,登莱军还等着登船,但是从现在的天气来看,只怕十日之内这牛庄都还解冻不了,那就有些麻烦了。

  不过冯紫英也顾不得许多了,登莱镇等不赢,江北镇那边从徐州北上风险太大,除非是殊死一搏才敢这么做,而且时间上也有些来不及了。

  等到刘白川整军准备出动,再找船北上,如此庞大一支军队,没有半个月以上根本不可能。

  现在给冯紫英唯一信心的就是杨肇基和贺虎臣二人在五军营中影响力日益提升,两人都已经是参将身份,只要他二人坚持反对或者牵制住麻承勋,五军营的力量就会大打折扣,而神枢营和神机营,再加上上三亲军,已经能够稳稳压住萧如薰加麻承勋了。

  五城兵马司和巡捕营那边虽然只是一些治安力量,但是他们对京师城内情况十分熟悉,做一些阻挠和后续的工作还是能派上用场的,比如必要的威胁那些意图听从于麻承勋的中下级官佐,要他们考虑清楚自家在京中的家眷性命安全问题。这种威胁还是相当有效的。

  “顺天府和五城兵马司那边都已经通知到了吧?”

  一边策马狂奔,一边随口问紧随身后的吴耀青。

  “放心,已经提前安排了,不出大人所料,贾雨村果然有问题,这段时间一直在秘密和龙禁尉那边有往来,不过傅大人得了大人提醒,已经着手做了准备,有倪二哥的配合,三班衙役傅大人还是能控制住的,不过肯定也会起一番波澜。”

  吴耀青也不得不佩服冯紫英对贾雨村的判断。

  在他看来贾雨村应该是绝对会站在冯紫英这一边的,因为他能升任顺天府尹完全是冯紫英的一手帮忙运作,感恩戴德之心是不言而喻的,但冯紫英却断然否认,只说贾雨村此人功利心极强,一旦觉得值得一搏的机会,很难说会不会冒险,现在看来还是冯紫英看人更准。

第七百一十五章 决战在即,胜负将分

  冯紫英从来就没有对贾雨村有多强的信心,虽然他也举荐了贾雨村出任顺天府尹,但他也清楚以贾雨村本身的为官本事和钻营能力,自己纵然不举荐他,他迟早也要走上这一步。

  顺天府尹还不足以满足他的野心和胃口,只要有机会,此人必定会寻找各种可能以求更上一步。

  这一次也许就是贾雨村的一个尝试。

  不过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看,不能不说这一次是有些机会的。

  冯紫英抵达宁远中左所(塔山堡)时,就接到了来自汪文言的消息,齐永泰病倒了,而且病情可能有些严重,昏迷了一日,至今无法起床。

  这也不出冯紫英的预料。

  如果不是齐永泰患重病不起,对朝局掌控力下降,这些人也不至于生出异心,尤其是万统帝和李三才。

  事实上从前几个月开始,齐永泰经常患病,但情况还不算严重时,估计就已经引起了有心人的关注和揣摩了。

  而李顾之争有增添了内阁中的不稳定局面。

  冯紫英也很清楚,顾秉谦的性格和品性弱点让黄汝良、官应震等人对其支持力度有限,更多的是遵从于当初的议定,李三才虽然风格上也有些摇摆,但是比起顾秉谦还是要强一些,起码在做事上能力还是有,较为秉持公心,而顾秉谦就真的的慕强事大缺乏原则的性格了。

  内阁中缺乏对顾秉谦的坚定支持,而李三才又获得了汤宾尹的全力支持,而本身李三才的资历和特殊身份也决定了他威信要高于顾秉谦,这也是他敢和顾秉谦一争的底气,如果再有皇帝从大义上的支持,的确是有很大机会翻盘的。

  可以说在这一点上李三才很好的踩准了节奏,利用了万统帝的急切心思,同样万统帝也看准了李三才的图谋,可以说是一拍即合。

  当然这一切是要建立在齐永泰对整个内阁乃至朝廷的彻底失控情况下才能实现,只要齐永泰还能维持局面,强行推顾秉谦上位,加上黄汝良、官应震的支持,四比二还加上他是首辅,顾秉谦本身也是次辅顺序接位,这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万统帝色厉胆薄的性格未必敢在这个时候强项,他要真敢拒绝内阁呈报不批,引发危机,那就真的是皇位不想要了。

  这里边还有许多细节上可能引发的变数,就算是冯紫英也很难预测。

  毕竟这个大周朝的内阁廷议制度已经脱离了另一时空大明王朝的内阁制度,可以说完全不同了,内阁这么些年来积累起来的强势已经极大地压制住了皇权,但这是在朝廷中形成的共识,在民间中这种印象尚未普及,老百姓仍然认为是以皇帝为尊,内阁只是辅佐皇帝来治政。

  “耀青,每个人都是在变化的,贾雨村之前是觉得阿附于我大有前途,但那是他还在金陵当知府时,但他进了京,在顺天府尹这个位置上呆了几年之后,见得多了,贪慕于更大的权势了,自然就会生出别样心思,当这种机会摆在面前时,很难有人不动心。”

  冯紫英语气很平淡。

  “但这个人贪慕权势的背后也只能说明他眼光的短浅,识时务方为俊杰,但看不清形势,被表面现象迷花了眼,那就只能说踏错一步,万劫不复了。”吴耀青摇头。

  “未必,这个人老奸巨猾,未必没有后手,且行且看吧。”冯紫英轻笑:“这一路行来,冰雪融化,道路难行,我还真怕耽搁了。”

  “大人也无须过于担心,齐相虽然病倒,但是第二日也能在床榻上处理公务,还有顾、黄、官诸公,除非皇上直接跳出来,但皇上这个时候敢直接出面么?李三才也不敢吧?那就真的是政变了,兵部一纸命令,就能……”

  吴耀青话音未落,就被冯紫英摇头否决:“稚绳也不敢轻易走这一遭,那就真的是摊牌了,京营和上三亲军就要乱子,到时候可能是就是战火连绵,齐相和稚绳他们还是太仁慈了,早该把萧如薰踢出去,没有萧如薰,单单一个麻承勋,以他的稳重性格,不敢妄为,可有了萧如薰这个节度副使代理节度使,麻承勋也有理由,只说遵从上令,这也算是一个很好的托词了,有些时候,有的人明知道这不妥,但是只要心理上有了这样一个理由,就会做出不理智之举了。”

  吴耀青默然,他不得不承认冯紫英的这个观点极有道理,麻承勋不知道这里边的猫腻么?当然知道,但同样渴望更大的成功和舞台让他下意识地对其中风险视而不见,而可能选择性的认同萧如薰这个“上司”的“命令”。

  “走吧,加紧赶路,京中局势一片混沌,那就要看城外各方比拼了,刘綎素来鲁莽刚猛,换个别的人,未必敢胆大妄为,但此人还真的由此可能,稚绳兄在处理这等内部应对事务上,还是欠缺了一些胆魄和火候,但愿尤世功能做好准备。”

  冯紫英的这份担心并非无因,涉及到内阁阁臣们的争斗,齐永泰固然是首辅,但李三才也是资深阁臣,而且孙承宗对南北士人之间的观念没有那么重,这一点倒是和冯紫英相似,所以对李三才没有太多看法,在孙承宗看来,恐怕李三才是比顾秉谦更合适的首辅。

  所以一旦牵扯进来,要让孙承宗断然做出处置决定,还真有些为难,真的要算是内讧了。

  这种情形下,冯紫英更愿意相信自己,所以坐镇京师城下,亲临处变,才是最稳妥的。

  冯紫英策马扬鞭,猛然提速。

  万统帝这一段时间一直处于一种兴奋的状态下。

  他一直认为天命在我,否则这上苍不会让老四遇刺之后一直昏迷不醒,这才给了自己机会。

  如果当时老四遇刺身亡,内阁必定直接确定老四的几个儿子中某一人继位,自己便再无机会;如果老四遇刺无恙,或者后来就苏醒过来,肯定也会自己确定一个儿子为太子,自己一样没有机会。

  只有老四昏迷不醒,难以视事,拖延下来,才给了自己机会,这难道不是天命在我么?

  还有,如果不是齐永泰在这等关键时候突然一病不起,还有李三才和内阁诸公离心离德,以及选中的顾秉谦德行难当,怎么可能有如此天赐良机给自己?

  他不贪,只是要拿回属于自己的那一部分权力而已。

  这几年里他一直蛰伏隐忍,有好几次都觉得这样憋屈地数日子实在让人无法忍受,还不如殊死一搏,求个痛快,但双方实力对比悬殊,甚至根本就不在一条线上,要想冒险毫无机会,所以他只能忍耐下来。

  现在总算是等到这样一个机会了。

  李三才的确还是有些本事的,利用分管军务这一块阁臣的身份,迅速就拉拢到了如刘綎、萧如薰、柴国柱这些武人,连杨元、赵率教这些人也都倾向于他,而身为宣府总兵的刘綎之父恰恰又是自己原来的武学老师,太子太保,真可谓因缘际会了,才能走到一起。

  一干人已经在私下了计算推演了无数次,无论怎么计算,就算是在京师城里京营和上三亲军里占得上风,只要刘綎的宣府军一进城,那么一切就可以宣告结束,京营和上三亲军无论如何都是没法和边军对抗的,战斗力无法相提并论。

  唯一有一个隐忧就是蓟镇军,但是现在蓟镇军主力还在辽东尚未回转,尤世功性格稳重谨慎,等闲情况下,不会轻易介入这些事情中,而且现在蓟镇这边也毫无觉察,真正等到他们反应过来,刘綎早就率军进城了,一两日内就能解决一切,等到尤世功反应过来,早就尘埃落定了。

  从齐永泰府上反馈回来的消息,齐永泰身体这一次患病很严重,估计很难再真正像正常臣僚那样继续操劳了,甚至可能再也无法等上朝堂,如果身体勉强还行,赶紧致仕养病也许还能多活几年,否则直接病殁在朝堂上都有可能。

  李三才这几日里活动也十分到位,官应震、黄汝良那里都去谈过了,叶方二人那边也进行过交涉了,应该还是取得一些效果。

  虽然官黄二人那边都还是不支持李三才想要继任首辅的想法,哪怕李三才信誓旦旦以士人名声作保只干一届,但这二人依然没有松口,不过看起来态度却有些缓和了。

  叶方二人态度暧昧,感觉得出来他们对顾秉谦也不是很满意,但盘子是他们定下来的,要让他们主动申明推翻,恐怕也不可能,顶多就是默不作声。

  不过这些万统帝都觉得不重要了,他现在就等李三才那边的动作,只要一出手将内阁呈批报上来,确定谁来接任首辅时,那就是决一胜负的时候了。

  万统帝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望向西北,刘綎应该已经到了怀来卫一线了,但是他的宣府军主力尚未过来,还要等几日才行。

第七百一十六章 破冰,潜行

  贺人龙焦躁地在岸上来回踱步,不时把焦灼的目光投向海岸边上。

  海岸边上依然封冻着,虽然天气已经转暖转晴,气温正在逐渐升高,但是封冻的海港却不是一时半会儿能解冻的,虽然这几天来看,海岸边上的冰层正在缓慢融化,但是要真正从登州过来的船只靠岸,起码还要两三天。

  “大人,无须这么着急,只要能靠岸,以现在的风向,三日之内就能抵达大沽,这总比咱们用双腿走广宁那边强多了,听说那边也是冰雪融化,路面烂得很。”部将见贺人龙如此着急,也是宽解着。

  “我就怕赶不上,总督大人来的命令太晚了一些,早知道我们就直接去金州那边了,那边基本不封冻,就算是有些薄冰,也早就融化了。”贺人龙叹了一口气,“还有这铁轨建设刚从鞍山驿往辽阳修,要以我的看法,如果往南边这边儿修,就不该往牛庄修,这牛庄冬季要封冻,那还不如直接往金州修,一个不冻港的用处,那可比冬日里三四个月都不能通航的港口有用多了。”

  部将点了点头,但随即又摇了摇头:“大人,真要全部铺上这铁轨,那花费可太吓人了,全部铺上这上好的精铁铁轨,能打多少铳炮了?再说了,这牛庄到辽阳可比金州到辽阳近多了,估摸着商人们也是觉得能节省不少吧?从海州往南那边儿现在几乎没啥人,还是牛庄到辽阳这一线人口略多一些,可能也是这个原因吧,总不成花费这么大,只用来供两边的货物运输吧,这沿线老百姓也能沾沾光才对,辽南那边人太少了。”

  “你这是目光短浅,总督大人早就说要把这辽东建成山东,光是辽中和辽西走廊能容纳多少人,辽南这边才是大头,我告诉你,金州日后铁定会比牛庄强,如果金州到辽阳铁轨铺通,那从山东那边来的移民可就真的太简便了,金州登陆,然后沿着铁轨马车走就是了,一路几百里地,沿线就都能开发出来了,单凭这一点,就能让迁民的活儿方便许多。”

  贺人龙长期跟着曹文诏在冯紫英麾下,平素与冯紫英接触甚多,冯紫英也经常和自己相熟的武将们讲述一些国计民生方面的事务。

  在冯紫英看来,一个合格的高级武将,必须要了解一些民政民生方面的情况,尤其是对涉及到后勤补给方面的事务要有较为深刻的理解认识,这其中免不了就要谈到对未来辽东的规划建设构想。

  所以贺人龙觉得自己这两年似乎成熟了不少,不再像以往那样一门心思只知道埋头打仗了,最起码也知道从战术到战略上的演进所牵扯到的民生民政方面的事务。

  “那咱们可有得等了,要等从辽阳到金州的铁轨铺好,没个十年不成吧?”部将也在憧憬。

  “哼,十年,按照总督大人的想法,五年之内这条铁轨就必须要铺好,甚至可能就三年,这是总督大人给商人们提的要求,商人们都觉得有点儿难,还在琢磨怎么来实现呢。”

  贺人龙不无感慨,能把这帮据说在京师城里都有很大能量的商人如此俯首帖耳的,这大周朝里边恐怕也唯有总督大人一人了。

  辽东的开发建设其实早就说了很多年,每年朝廷户部在辽东镇的钱粮花销是最大的,远胜于蓟镇和宣府,原因无他,辽东粮食自给太过于困难,一来人口少,二来气候不太适合,可十万大军加家属在这里消耗之大可以想象,都得要靠外部运来,这在海运尚未打通之前,一切都得要从京畿那边走辽西走廊过来,损耗之大就是一个天文数字了。

  一句话,辽东就是一个纯粹的军镇,和蓟镇宣府靠着山西北直不一样,出产太少距离太远,所以要支撑起来,就得耗费巨大。

  但现在不一样了,牛庄、金州、九连城都开港了,虽然现在还是以牛庄为主,但要不了几年金州和九连城就能热闹起来,而且辽阳和广宁都在试种土豆和玉米,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虽然味道还有些不太合口味,但是那产量真的不差,填饱肚皮绰绰有余,这一下子就减轻了粮食运输压力。

  如果再等到移民大量进来,这辽东未来还真的可能发展成为第二个山东呢,可比陕西那边强多了。

  贺人龙是陕西人,可知道陕北那边贫瘠苦寒的滋味儿,辽东这边气候差点儿,但是土地却肥沃太多,而且物产也相当丰富,真的是一处饿不死人的地方。

  在贺人龙看来,从前明到现在大周,这辽东愣是没能发展起来,绝对是一帮庸人误国,在总督大人才接手多久,就算是加上总督大人父亲开始也不过就是六七年,现在情形就大不一样了,可以说日新月异也不为过。

  建州女真为什么就这么毫无征兆的垮掉了,这难道不是总督大人的功劳?

  后勤保障解决了,新式火器不断革新,在迭遭建州女真拉拢收买辽东军叛变的情况下,依然如推枯拉朽一般就解决了让朝廷头疼一二十年的建州女真,贺人龙想不出谁能有总督大人这般天纵奇才。

  有时候贺人龙都在想,总督大人怎么就这么奇思妙想再加上雄才大略,让一个地方如此短暂时间里就如脱胎换骨的变化,不仅仅是地方上,在军中也是一样。

  看看火器的更新速度,重型火铳,自生火铳,然后还有长管重炮和虎蹲炮,甚至还包括火药的改良,这一切都让大周军不再是以往那种面对游牧骑兵只能疲于防御的情形了。

  浮想联翩之后,贺人龙还是把心思重新放在如何尽早起航南下上。

  牛庄这边封冻已经进入尾期,三月下旬的天气已经迅速转暖,但是海冰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解冻,所以害的要等。

  可问题是京畿有事,登莱军这一部要尽快赶往大沽,现在要走陆路没有一个月走不到,走海路,三四日即可到大沽,而且士卒也可以得到充分休息,不像一个月的长途陆路跋涉,没有两三日根本休整不过来。

  虽然冯紫英的指令中没有明确说明什么事情,但贺人龙和曹文诏都不在乎。

  冯紫英是蓟辽总督,而他们虽然是登莱镇,但是是被兵部下令赶赴辽东接手冯紫英全权指挥的,而在蓟镇和辽东两镇地盘上,可以任意行动,这是冯紫英的权力。

  即便没有这一点,他们也不在乎。

  登莱镇早就被打上了冯字印记,从冯唐到冯紫英,这一点已经没有人在存疑了,他们和冯家已经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就算是现在他们想投向其他人,别人也不会相信,更不会接受。

  作为冯紫英的嫡系,贺人龙还是约摸知晓一些消息的。

  京中有纷争,内阁内部不睦,可能是为下一任首辅之争,原本只是文臣之间的纠葛,轮不到武人来插手。

  但是被皇帝卷入进来,性质就变了,牵扯到了京中驻军,甚至还可能会把刘綎的宣府军卷入进来,这大概才是冯大人感到紧张,不得不提前准备的缘故。

  不过贺人龙还是感觉到似乎冯大人也不是太急迫。

  照理说要防止兵变,最好的办法就是先下手为强,提前将其扼杀在萌芽状态,如果真的怀疑哪里要出事,直接就介入安排,无论是蓟镇军还是京中诸军,只要提前介入,贺人龙觉得都应该是完全可以处理掉的。

  但冯大人似乎有些懈怠或者大意了,虽然觉察到里边有些问题。但是却迟迟没有做出最坚决的决定和举措,而是放任这些局面的变化。

  这也是最让贺人龙不解的,以冯大人的敏锐洞察力,不可能觉察不到这里边的阴微变化,以他的手腕手段,也不可能解决不了这些问题,就算是他不行,但只要联手齐相和孙承宗,就没有拿不下来的事儿。

  或许冯大人自有深意,自己一行人只需要按照冯大人的指令准时赶到即可。

  在海岸上又走了一圈,贺人龙还是有些坐不住了。

  港口边缘的浮冰已经逐渐融化,但是要出海起航,还得要要几日,可冯大人军令在即,从登州过来的薛氏船队已经在来的路上了,若是到了这海岸边上仍然封冻,被困在这里,那就要耽误大事了。

  能不能提早解决这些封冻的海面,不需要多宽大,只需要拓出一条航道能勉强出海就行。

  想到这里贺人龙便立即去找了这牛庄港口中管事者。

  “其实不是没有办法,这原来辽东也有过实验,就是想要延缓封冻等待迟到船只入港,或者要提前开港,但花费不小,就是用一艘大船包裹一层铁料,然后装满大石,用牛马拉行,让船头强行压上冰面,将冰面压垮,这样慢慢拓出一条航道来,……”

  当精于此道的牛庄港航人员絮絮叨叨地提及这个法子时,贺人龙一下子就兴奋起来,只要能按期抵达,再大的花费也值得啊。

第七百一十八章 图穷匕见,釜底抽薪

  齐永泰知道自己不能再拖下去了。

  他不确定下一次睡过去还能不能醒过来。

  他也没想到自己的身体会一下子恶化到这种程度,就像是一个平素身体还不错的人,骤然间就得了大病,竟然起不了床了,而且他能感觉到自己体内精力在迅速的消失,每隔一天,他都感受到自己的虚弱又增加了几分,甚至连饮用汤药都感觉到困难了。

  但京中局面尚未安定下来,他也知道李三才再频频找官应震和黄汝良沟通,还找了叶方二人,很显然这就是要争夺这首辅之位,但他有信心说服官应震和黄汝良继续支持,也相信叶方二人不是那种无视自己名节之人,但是的确有可能在这桩事情上叶方二人会保持沉默,不像自己期望那样给自己以鼎力支持。

  顾秉谦的表现的确不算太好,那又如何?

  难道李三才就会比顾秉谦强到哪里去了?

  顾秉谦从来就不是齐永泰看好的首辅,他更看好的是自己的弟子,可紫英这么浅的资历,连入阁都艰难无比,要当首辅没有十年沉淀显然不行,那么让顾秉谦这个弱势首辅上位就是最符合自己意图的了,顾秉谦担任一届,下一届官应震和黄汝良各自争夺,谁胜出无关紧要,而到了下下一届,就该是紫英崭露头角的时候了。

  按照齐永泰的设想,十年后官黄二人都已经六十岁了,自然可以考虑致仕,紫英接班再合适不过,就算是再延缓五年,也不是不可以接受,那时候紫英也才刚满四十。

  顾秉谦的弱势首辅五年,是最适合冯紫英入阁后自我发展壮大的五年,顾秉谦的资历和威望很难驾驭住官应震、黄汝良这些人,那么只能对冯紫英更倚重,这就是紫英锻炼的最佳机会,而紫英也最需要这样一个绝佳机会。

  齐永泰甚至觉得顾秉谦如果把紫英用得好的话,未尝不能干满两届,直接把官黄二人拖到致仕,届时紫英直接晋位首辅也不无可能,甚至很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