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真小道童开局 第44章

作者:喂狗的猫

可惜门槛却是有些高,他们早年间也是小周天成就,便开始研习内丹术,不过是近年来,有了丘志清为榜样,他们这才开始注重“命”功的修行。

而不像以前,只是把“命”功当做“性”功的基础,打好了也就不怎么管了。

他们之中,说到搬运大周天,倒是都能完成,不过要像丘志清这般,自行运转,流转不息,还差了些火候。

不能大小周天自行运转,勉强搬运虽然也可修炼《先天功》,不过大家却并没有这么做,主要是有些得不偿失……

并没有勉强,他们几人现在都深受马钰的理念影响,主张把功夫练成自己的,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这些年,他们对全真教的功法,大多都有自己的见解与改动。

却都默契的只教授他们练习的原始版本,因为那个才是最具有共通性的,他们经过自己改良的兴许更好,却不一定适合弟子们,除非有了质的变化!

因此大家也就一起讨论一些教中经典,入道心得,以及自己练功时的一些体会,仅供参考,大家相互学习。

最后,大家又不觉间讨论到了翠虚子真人给丘志清的那本心得——《养·生·主》!

这个心得的名字,乍一看,有些像是《庄子·养生主》,不能说毫无瓜葛,因为一些理论就是从里边得到的启发。

不过翠虚子把它弄成了有为法,其中“养”包括“养身”,“养气”,“养神”!养:供养也,翠虚子这里重点讲的便是怎么养,才能使之壮大而又不伤己。

而“生”则是精气神的转化,以及循环,生:进也!是一种发展,和演变,翠虚子在“生”这一篇中,讲述的就是精气神的演变,以及循环。

主:镫中火主也!也就是灯心,便衍生出了地位,以及权力等解释。在翠虚子真人的注释中,却是各个解释都用了一遍。

镫中火主也,其形甚微而明照一室!

第三篇便是引用这句话,来论述“神”的运用,同时还接“主”的衍生意思,以“神”主内,亦主外!

主张以神御气,以神洞明,以身蕴气,以气蕴神!

其中不少理论,与他们祖师王重阳留下的《先天功》虽然大有不同,却是殊途同归,都是一个精气神混元如一的内丹修炼法。

双方本出自同一传承,翠虚子真人的这篇心得,让他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重新解读自家的传承,有了不少的启发!

丘志清一伸手,一股微风在手心盘旋,片刻之后,凝聚成一颗小小的水珠……

“诸位师兄弟,你们要是再不努力,说不得会被贫道远远甩在后面的……”

看到丘志清这一手,他们都有些惊讶,在掌心凝聚一颗小水珠,他们倒不是自己办不到,他们也可以办到。

可像丘志清这般,自然而然,单纯以极小的真气,撬动外界,改变物质形态,他们还做不到。

此刻,他们对翠虚子真人的《养·生·主》有了一丝直观的感受!

要是凭借内力,真气,把水煮开,或者凝成冰,他们努努力还是可以勉强做到的,可像丘志清这般。

用少量的真气拨动影响一下外界,便可达到凝气为水的行为,他们是难以企及的,这已经不是简单的真气运用了!

兴许这便是书中所隐晦提及的主外了吧……

第九十五章 世间纷扰

五阁一殿的主事人又又又开始闭关了!

不过这对于风气逐渐淡出江湖争斗,而转变为一心修道的重阳宫来说,影响并不是那么大,该干嘛,依旧干嘛,修道而已,又不是没有副手。

有事情他们十二个副阁主,殿主,开个会,投个票就解决了!

期间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那便是自认学有小成的杨过,跑到遇真观打算找赵志敬较量较量,可奈何被告知赵志敬已经走了。

就连和他不对付的鹿清笃,都随赵志敬一起离去,现在留守遇真观持身阁的是甄志丙和新上任的李志明两位副阁主,这两个都不是杨过能对付的。

无奈的杨过,只好在持身阁转了两圈之后回古墓去了!

不过他却发现,全真教对他到遇真观晃悠,却是没什么意见。本来他还以为他回去之后,全真教会对他喊打喊杀。

却没想到他们是这个反应,完全不闻不问,这让杨过庆幸之余,又有些被无视的恼怒,他很是不喜欢这种被无视的感觉!

这可能和小时候的经历也有所关联吧,如此便三天两头找全真教持身阁的弟子切磋。

当然,去重阳宫捣乱他是不太敢的,当初他可是亲眼所见,自己的孙婆婆被一个没什么名气的道士击败。

说他没名气,主要是当时见自己郭伯伯的时候,那道士席位靠后,饶是如此,便也仅用了十招不到,便轻松将孙婆婆击败。

这还是人家手下留情的结果,后来因为孙婆婆暴起偷袭,那名道士触不及防之下,直接出手反击,孙婆婆点被打死当场。

而后来据孙婆婆说,那还是人家关键时刻收了力的结果。

要不是那个冲和道长回来的及时,恐怕孙婆婆当初便要离他而去了!

对于杨过经常上门挑战的事情,十二位副阁主,副殿主,随意讨论了一番后,认为,随他们去吧,打输了就督促弟子们好好练习,打赢了就把杨过抓过来干活!

……

南宋嘉熙三年,初!

南宋与蒙古的大战已经进行了大半年之久,双方都有些力竭,南宋已在两个月前丢掉徐州,下邳,淮东转运使司突围,转移到淮安,战线又回到了两年前!

形势相对于两年前,却是更加危急,因为淮安城中粮草,大多用于接济河南,而导致城中粮草有些吃紧……

朝堂之上,此时对孟珙手握十二万大军,身为河南制置使,却是对一河之隔的徐州战场见死不救颇为不满。

一时间各种弹劾抹黑,拥兵自重,桀骜不驯,见死不救等弹劾奏折,雪片一般的飞向赵昀案头!

然而赵昀此时却没玩什么留中不发,欲擒故纵的把戏,第二天便当着群臣的面,在紫宸殿中一本一本的丢奏折,烧着玩。

用实际行动表明自己对孟珙,对前线将领战机判断的信任,丘志清说过,术业有专攻!不懂的事情就交给懂的人去做,不要指手画脚不懂装懂!

在赵昀看来,这些大臣,论嘴皮子或许孟珙不是对手,论打仗,他们绑在一起都不是孟珙和杜杲的对手。

杜杲既然没有向孟珙求援,孟珙也没有主动出击,那就说明他们都有自己的判断,无需这些千里之外的家伙指手划脚!

当大臣表示:官家行止,简直有辱斯文之时,赵昀按他们的要求“斯文”!

当一份份撕开奏折,丢进去烧了之后,赵昀表示:老大人果然有见地,撕开的文章果然烧的更旺!

对此那些个挑刺的家伙,也乖乖闭嘴了,官家的意思在明确不过了……

这便是有武功在身的皇帝,和没有武功在身的皇帝的区别,赵昀收复三京行动的成功,以及蜀口防御的成功,让他威望大涨。

哪怕这几年和蒙古的对战中,还是输多赢少,战绩也不好看,可至少基本稳住了黄河,蜀口,以及淮东防线。

这些年也是搞了不少改革,有成功,也有失败,总体来说,至少比前几任皇帝要靠谱。在此基础上,赵昀说话腰杆自然就硬了不少。

枪杆子里出政权,这点明朝皇帝最有发言权,土木堡之前,和之后的皇帝,基本是两种日子!

最终,赵昀还是决定,静观其变,就算真的要问罪,那也要等打完了再说,这个时候在后方做小动作,就不怕前线将士投敌么?

虽然对这些文臣的内斗内行,外斗外行,很是不以为然,不过皇城司的一份密报却是引起了赵昀的足够重视!

据皇城司密报:大宋边军之中,重阳宫持身阁弟子在边军中的占比,已经由几年前的百一,到今年已经有十之一二的底层军官出自重阳宫持身阁……

这是一个相对比较危险的信号,虽然皇城司中也有不少重阳宫持身阁中出来的弟子,他们俗称为外门弟子。

他们的加入,让赵昀也明白了这个所谓外门弟子的机制是怎样运转的,可说归说,他重阳宫说出师之后与重阳宫毫无瓜葛,便真的是毫无瓜葛了?

根据提举皇城司秦飞的报告,其中他们自己送过去的人还好,那些直接招揽的,心中对重阳宫还是有些向往,并不排除重阳宫一呼百应的情况。

虽然知道这种情况概率很低,不过作为一个帝王的本能,还是让他做出了一个决定!

不久后,一道圣旨送往了龙虎山:敕三十五代天师张可大提举龙虎山、阁皂山、茅山三山符箓,几年后,南方出现了一个正一道……

好巧不巧的是,也是今年,蒙古派出使者,前往藏地各个寺庙进行游说……

三月中,黄河开始涨水了,孟珙苦苦等候的机会,他的东风也就来了!

之前朝堂上的弹劾,以及官家的应对,让孟珙心中隐隐有些不安的心,彻底放了下来,同时对官家亦是铭感五内!

毕竟当着大臣的面烧他们的奏折,这还是真是千古奇闻,别说这还是士大夫当家的宋朝!

所谓士为知己者死,他之前是没办法,黄河封冻,他必须得全力应对蒙军对关河防线的窥视,可现在黄河解冻,涨潮了,东风便有了!

并不是说蒙军没有进攻,便没有准备,他们早已经在一旁窥视多时,只待他们露出破绽,便是雷霆一击!

这些年虽然搞到了不少骑兵,可南宋还是以步兵为主,在平原上,步兵打骑兵,打赢了,那是小胜一场,要是一不小心输了,那后果简直不亢设想……

不过要说这些全真教的所谓外门弟子,确实是好用,战阵或许不是他们所长,对于情报刺探确实比之专业哨探要差上一些。

这也只是没经过专业训练的缘故,经过短暂的经验传授之后,比之一些积年的哨探也不遑多让!

经过几个月的探查,孟珙也算是摸清楚了进攻淮南东路的蒙古,具体运粮路线,以及兵力部署的大致情况。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老天长眼,他等的东风也到了!

三月中,黄河开始涨水,这是第一波涨水,孟珙趁此时机,在现有的溃堤口西北黄河拐弯处,掘开黄河。

这是北宋时期的一处溃坝口,溃堤使得黄河之水一路往河北奔腾而去……

而现有的黄河河道,乃是但是北宋大名府守将杜充,为了阻止金兵南下掘开的黄河所致!

看着如脱缰野马一般,奔腾向北的黄河之水,下属李伯渊有些不忍的道:“将军!这……”

话到一半,却是被孟珙抬手制止。

“李将军以为河北还有多少人?”

这一句话,把李伯渊问得面颊惨白,蒙古自顾自的说道:“我可以很明确的告诉你,整个河东加河北,总人口不超过一百五十万!”

说到此处,孟珙环视周围众将,道:“我希望尔等明白,这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战争,我等,没有退路!”

见众将一个个面色坚定起来,孟珙这才看向奔腾北上的黄河,孟珙没有和他们说的是,这几年来,他们的屯田人口,都是从河北一带连哄带骗弄来的!

其中全真教的那些挂靠道观立了不小的功劳,不然也不会这么容易的瞒过那些金国降将,把人口迁徙往河南。

当在前线的蒙古将领得知黄河决堤,最大的一支运粮队被截杀,孟珙以命李伯渊,张炑,刘全分别攻击徐州,泰安,临沂等地,完全封死了他的北上之路时,为时已晚!

南宋嘉熙三年八月,经过一年的苦战,宋军在蒙古军粮草不济的情况下,愣是杀出重围,南宋把战线推至济南府一带。

由于继续往北属于黄泛区,且基本无人烟,宋军便决定先稳住战线,在济南府一带构筑防线!

东线形势一片大好,四川制置使陈韡也乘此机会把蒙军打出蜀口,恢复了宋朝打造了百年的蜀口防线。

倒是由南阳走武关北上关中的部队,在蓝田关一带激战多场,互有胜负,不过也是谁也奈何不了谁,暂时处于一种对峙状态。

至此,蒙古三路远征,南路军损兵折将,再次无功而返……

第九十六章 日行一善

时光悠悠,世间的纷扰也难免吹到重阳宫!

这些年,随着蒙古对南宋战争僵持不下,作为关中“包税”的主顾——全真教,却是屡屡抗拒增税,永远只缴纳那一份少的可怜的田税。

既不服徭役,也不缴纳算赋,口赋,这让他们这些官员如何能忍?

为此近年来,关中各地随处可见全真弟子与当地官府的明争暗斗,随着冲突的升级,关中大地之上,官府和全真弟子都各有损伤。

作为全真掌舵人的丘志清,以及五阁一殿的负责人,自是不能再继续闭关下去,并纷纷出关,下山处理此类问题。

转眼间,便只剩下丘志清一人,以及五阁一殿的六位副手,留守重阳宫中,五阁一殿十八位师兄弟,其中十二位下了山,此次可谓是来者不善!

只期待这些年和明教贸易弄的那些经费,可以堵一堵这些个金国投降蒙古的贪官污吏吧,不然到时候需要夜半拜访,确实是有损道家风评,有点犯忌讳!

这日傍晚,守山弟子来报,有一个疯疯癫癫的怪老头,上了终南山之后不见了踪影,此人武功很高,轻功很好,一眨眼间就没了身影。

丘志清眉头一皱,这……

不太应该才对啊,赵志敬都已经被自己打发下山去了,剧情应该有所改变才对啊?

王处一那边也没有回信,应该是没去那边。

不过想想,赵志敬在不在,貌似和欧阳锋来不来,并没有多大关系,那现在的老疯子,估计还会是欧阳锋。

为了以防万一,丘志清还是打算自己去看看,才出关没多久,就遇到这种名场面,真是让人期待……期待想去改变些什么。

别误会!对于被自己捡回来的小女孩,丘志清可没什么想法,就算有也是单纯的欣赏!

话说丘志清第一次看到小龙女的时候,确实是被惊到了,不是因为小龙女的容貌,而是因为小龙女的心境。

那简直就是半只脚踏进了《庄子·大宗师》里描写的那种真人的状态,不知说(悦)生,不知恶死,不囿于物,不萦于心……

当然这只是单从心境上来论!

不过之后他便发现有所异常,这是一种压制人心,趋近天心的做法,就是没经历过,也没有过认知,从而让人心不会压过天心,所以才会有这种表现,也用可能是功法所致。

不过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欧阳锋那个家伙来终南山了,他得出去看着点,他可不希望自家同门,或是后辈招了灾。

连续两天感知搜寻无果,丘志清都要怀疑,是不是自己搞错了,或许不是这个事情呢?

不过令人意外的是,他竟然发现了杨过和小龙女的隐居地点,可古墓的石门也关上了,难道李莫愁她回来过?

他刚出关不久,也没关注过古墓发生的事情,不过眼下来看,虽然平时古墓的石门也是关着的,不过杨过和小龙女都搬出来了,估计李莫愁确实回来过。

上一篇: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