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状元 第658章

作者:天子

当官的谁不贪财?就连先前在本地当官的张璁,看似清廉,但本地官绅对其孝敬,还不都一并笑纳了?

乔夫人赶紧道:“妾身会发动当地大户,为大人准备饯行宴,到时会送上一些薄礼。”

“你理解错了。”

娄素珍道,“难道你忘了我找你做事的初衷?我代表了朱知府,现本地矿山已交给户部打理,本地官绅仍旧可以参与到开矿中来,之前怎样还是怎样,你难道想退出吗?”

乔夫人想了想。

都闹成这样了,还要坚持开矿?

不怕把矿开起来,被锦衣卫一锅端?

这次找岳家,谁知道下次找哪家?锦衣卫的人,有那么容易应付?

娄素珍伸手示意,让门口的护卫送来一个卷轴,交给乔夫人后说道:“这是大人在本地开矿的具体计划,已经到了执行层面,大人自己出资两万两,把矿山大致布局搞定,以后具体运营的就是你们本地士绅。”

乔夫人紧张地问道:“大人不是不当太平府知府了么?他走后,新知府反对开矿怎么办?”

娄素珍道:“大人就算回朝,大明的矿山事务也将由他来打理,难道你不知道?现在大人是刑部郎中,他回朝后至少是户部郎中,以后本地知府,再也没资格过问开矿事宜。总之你下去试着跟本地官绅说说,发动大家出钱出力,但若他们不想参与……也由着他们。”

……

……

乔夫人带着诸多疑惑,离开了知府衙门。

等娄素珍进到内院,发现朱浩正在跟朱三对坐在饭桌前,桌上摆放着热气腾腾的饭菜,二人尚未动筷……却是朱三下厨一展身手,又亲自给朱浩端了过来。

朱三见到娄素珍,眼神中带着一丝幽怨,似乎责怪娄素珍破坏了她跟朱浩单独相处。

“好了,你先退下去吧,我这边有正事做。放心,你做的饭菜我会吃,希望毒不死我。”朱浩道。

“哼!”

朱三轻哼道,“好心没好报,早知道就下点毒,最好把你毒死才是!唉,刚要吃饭,就有人跑来说事,一说事就要赶我走,难道我就不能旁听?”

嘴上不情愿,但朱三却识相离开。

大概她也知道,若是不断忤逆朱浩,朱浩烦了就会赶她走,她也就别想再在这里当她的“贤妻良母”。

等朱三退出房后,娄素珍问道:“公主怎么回事?好像有很大的怨气。”

朱浩道:“你当她愚钝?她聪明得紧,从你的一举一动,大概判断出你可能不是男子,还问我,你是不是就是陛下派到我身边协助我办事之人,还问你是不是女的……”

“那……希望没给公子带来麻烦。”

娄素珍有些遗憾。

朱三到府衙后,毕竟朱浩长时间不在衙门内,打点朱三日常生活起居的人就是娄素珍。

两人相处多了,以朱三对朱浩身边人的敏感程度,自然会怀疑娄素珍的身份,但朱三没资格苛求什么,她都不是朱浩什么人,有何资格决定朱浩的用人策略以及跟什么人相处?

“公子让在下交给本地官绅的东西,在下已交给乔夫人。”娄素珍道。

朱浩笑道:“所以说,米先生你还是相信老相好?”

娄素珍反唇相讥:“若是公子想把在下的老相好,变成您的相好,也未尝不可。”突然间开始说起了荤话。

朱浩扁扁嘴:“早就跟你说过,这种女人我可吃不消……对了,你我一起来尝尝公主的手艺。公主亲自下厨,平常人可吃不到。”

娄素珍笑道:“那……王妃亲自下厨,公子可是吃腻了?”

第867章 提学副使

杨慎回到京城。

当晚他便去了书房见杨廷和,同时跟父亲诚恳认错。

这次杨慎在永平府栽了个大跟头,把父亲和怀柔伯施瓒给卷了进来,一切都像是锦衣卫精心设计的圈套,到现在杨慎也没搞清楚,事情的根源在哪儿。

杨廷和见到儿子,倒没有任何埋怨,甚至还觉得这个长子有了成长。

“……生铁得而复失,乃有心人刻意为之,锦衣卫中有奸邪之徒以此来破坏君臣和睦,扰乱我大明国祚安稳。或与外夷有关。”

杨廷和安慰儿子,并没有把事情怪罪到杨慎,或是皇帝、锦衣卫头上。

杨慎道:“父亲,儿离京前,孙部堂曾找过儿,提过要将矿场遭袭之事,迁于辽东女真异族头上,可有此方面的原因?”

杨廷和摇头:“不知道。”

刚还觉得大儿子有成长,怎么突然就不开窍起来?

之所以让孙交去说,杨廷和就是为了保持一个首辅大学士应有的体面,无中生有的事能是首辅做出来的?

你明知这是权衡各方利益,不想把水搅浑的缘故,还当面来问?

“那父亲,敬道在朝前景如何?儿离开永平府前,朝廷已委派他为刑部郎中,让他彻查锦衣卫,他却瞻前顾后,只怕难以查出什么结果。不如将他调回翰林院,让他可以继续跟我共事。”

杨慎此时还在帮朱浩说话。

杨廷和道:“有关敬道之事,你不必再问,陛下那边已应允孙志同,此子回朝可以继续在中枢为官。为父不想过多干涉,以后你少与他往来,此子……不简单啊。”

现在杨廷和并不知道朱浩的立场,却隐隐感觉,此人应该不像表面看上去那么简单。

就算朱浩是因为孙交力挺的缘故,才又一次在朝廷立稳脚跟,但皇帝那边对朱浩的任用,还是超出一般大臣的认知。

事出反常必有妖,杨廷和就算再不想任用朱浩,也没法说一棍子打死,或者说,要稳住孙交这个老狐狸,就只能暂时满足对方的要求。

“只要他以后能在京师就好。”杨慎显得很安慰。

当杨慎离开时,杨廷和大概是想到了朱浩身上诸多疑点,神色变得肃穆。

既然都怀疑到朱浩头上了,区区一个年轻后辈,他能不做点什么?在儿子面前说不针对朱浩,那只是骗儿子的说辞,后续的动作马上就会有。

……

……

吏部。

杨廷和最近经常出入吏部衙门,在他正式致仕前,最重要的就是把朝廷人事大权牢牢地掌控在手。

吏部尚书乔宇最近一直在养病,虽然皇帝破例准允他可以不参朝,但吏部内事务他还是要负责的。

这天杨廷和便跟乔宇好好安排了一下地方重要官员的调动,尤其涉及到布政使司层面。

“……湖广提学副使,在张邦奇病休后,一直空缺未有补任,地方一直以布政使司官员暂代其职,如今张邦奇回朝,陛下有意要调其进京入翰苑,却是不知这提学副使的职位应当安排何人。”

涉及湖广布政使司官员安排,乔宇便提到张邦奇。

这个人因为在朱四为兴王府世子时,跟朱四见过面,对朱四有过私下考校,被文官公认为跟当今皇帝关系密切之人。

杨廷和问道:“过去几年,张邦奇在何处任职?”

“这个……好像一直留在故乡,也就是浙江老家养病……多是因家事。”乔宇对此也不是很清楚。

作为吏部尚书,并不是每个官员的家庭情况他都了解,再说张邦奇先前也不是那种很出挑的官员,只是因为跟兴王府牵扯上,小皇帝最近听说张邦奇要返回湖广提学副使的职位上,才提出将此人调到京城入翰林院为侍读。

乔宇道:“听闻陛下对此人非常推崇,认为他的学问在当世算得上出类拔萃,让他进翰苑,多是因陛下有书经方面不懂之事,要求教于相熟的讲官,而此人恰好符合陛下的要求。”

杨廷和面色拘谨。

他关心张邦奇过去几年在哪里,就是怀疑,这个张邦奇是否有可能是小皇帝身边的隐形幕僚。

或者说,这位是不是他一直在找的对手。

不过因为眼下朝中人对张邦奇了解不多,使得他想得到确切的答案,有点困难,只能慢慢观察。

但现在小皇帝对于跟兴王府关联之旧人显得很器重,却摆到了明面上,张邦奇毕竟有进士身份,且为翰林院庶吉士出身,就算皇帝真让其进翰林院,也没有超越规制。

“有关张邦奇入朝之事,陛下已问询过翰苑掌院学士,吏部这边很难插手。”

乔宇表明了困难。

皇帝要委命“传奉官”,找曾经对其有过指导的一省提学副使进翰林院,更多是需要取得翰林院那边的同意,吏部这边虽然总体负责朝廷官员的任免考核,但唯独对翰林院缺少必要的监管。

也是因为明朝中叶后,阁臣地位凸显,翰林院体系官员的地位跟着水涨船高的缘故。

乔宇的意思,要反对皇帝把张邦奇调到翰林院,主要靠你出马,不然就凭掌院学士石珤,还是艰难了点。

杨廷和没有对张邦奇过多评价。

在他将要离开吏部衙门的时候,似乎无意提了一句:“若是湖广提学副使一直没有合适人选,不妨考虑从现有翰苑中调拨一人过去……马上要卸任永平府知府的朱敬道,或可一试。”

……

……

孙交想让朱浩当户部郎中,或者回翰林院继续当修撰,这不符合杨廷和的利益。

既不跟孙交明着交恶,又要用点手段对朱浩有所惩戒,甚至打消对朱浩的怀疑,要么是把朱浩调到南京当官,或者干脆委命地方。

直接委派到偏远之地不合适,而现在湖广提学副使这个职位就像是为朱浩量身打造。

孙志同,你不是很想让你这个女婿以后有机会深造吗?留在京师不照样会卷入到朝堂纷争?不如直接调去湖广当提学副使,当一省教育长官,让他可以培养一些门生,顺带积攒一下声望,让其可以在朝混出名堂。

以为谁都能当提学副使?这职位可是让多少在意虚名的进士疯狂!多少人挤破头都想干这差事!

现在给了你女婿,算是对得起你吧?

皇帝那边,杨廷和也等于是交了个投名状,你不是不喜欢锦衣卫出身的朱浩吗?帮你打发走,这样得罪孙交之事,不用你皇帝来做,我杨某人代劳了。

其实……

这恰恰就是孙交的目的。

孙交不断跟杨廷和提到要保举朱浩,尤其言之凿凿要让朱浩留在京城,目的是什么?当然是把朱浩赶出京城!

能混到孙交这地步,没点政治手腕怎么可能?

孙交很清楚现在杨廷和的处境,一个将要致仕的首辅,还是权倾朝野的存在,当然要在临走前把一切布局好。

杨廷和能容许孙交以后在朝崛起?当然不行!

孙交自然会想,江南地方上只是因为有一些人,曾经在我手下做事,过去两年就被牵连进东南海防亏空案中,这不就是在刻意针对吗?现在我体现对对朱浩的器重,你杨廷和表面答应我,但暗地里能不用点手段?

孙交也不是要害朱浩,只是想以他的方式“保护”女婿,而这才是朱浩着恼的地方。

……

……

几天后。

吏部上了一份最新的官员调遣名单,其中提及要让朱浩当湖广提学副使之事。

不过这只是一份草案,相当于提请,还要经过复议,最后再上报皇帝进行批准,现在只是将草案提交给皇帝过目,看看是否有非常不合适的地方,换作以往,这种地方官员的委命,只要吏部提出的方案符合朝廷官员的考核制度,皇帝一般都不会提出反对。

大明的官员考核,主要还是以三年、六年、九年等每三年一个单元进行考核。

以成绩优劣进行评分,至于此官员在这三年中当官的评分,也会有详细的打分原则,一般来说还是能做到公平公正。

但既然是人为考核,就存在私相授受的情况,优劣这种事,很多时候都是主观片面。

朱四得到这份上报后,就让张佐送去给孙交看。

孙交是在自己的府邸接待前来传话的张佐。

“……张公公,陛下这是何意?”

孙交看完名单后,装糊涂一般问张佐。

张佐叹息:“孙部堂,这不明摆着吗?杨阁老或是察觉到朱先生的价值,特地要把朱先生赶出京师。”

孙交道:“老夫倒觉得,这湖广提学副使的职位,很适合敬道。”

“呵呵。”

张佐苦笑,“孙老部堂,您是开玩笑还是怎的?朱先生在永平府,陛下便天天催促,巴望他能早些回来。现在您却说,让他调湖广?那山长水远的,以后陛下再有什么事,想找人问意见,那岂不是要等上十天半个月?不对,怕是要经月吧?”

第868章 重新认识一下

孙交在张佐面前,没遮掩自己想把朱浩外调的心思。

但这其实等于是让皇帝知道,他孙交跟朱浩间也不是一条心,孙交只是隐藏了自己真实的想法,其本质仍旧是以文官利益为先,没有完全站在皇帝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但正因为朱四想要让孙交帮忙说项,让吏部把朱浩留在京师,才让张佐来找孙交谈。现在你孙交推崇让朱浩去当什么湖广提学副使,那还跟你谈什么?

等张佐回去把孙交的意思一说,朱四果然很生气:“难道现在所有人都不想让敬道留在朕身边吗?那位孙老部堂,不知道朕的意图?”

张佐道:“陛下,现在吏部说要将朱先生调湖广,也只是初步提案,并没有到落实阶段,此事是否应该问问朱先生自己的意见?”

“问他做什么?敬道这人,你又不是不知道,他生性豁达,让他去哪儿他都觉得无所谓,可对朕来说却绝对不行!”

上一篇:国姓窃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