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第505章

作者:寂寞剑客

郑森一溜小跑过来冲崇祯笑道。

“笑个屁,不过是运气好罢了。”崇祯气道。

这肯定是运气好,郑森这小子不过才踢了几个月的足球,就能踢出圆月弯刀?鬼信,这肯定是运气好,不然没有办法解释。

就在两人说话间,足球又骨碌碌的滚过来。

郑森顺势又是一记抽射,结果足球又划出一条弧线直挂远角飞进球网。

“哎我艹!”崇祯直接爆起粗口,还真的踢出了弧线球啊?这什么天赋?可惜早生了三百年,浪费啊。

张煌言一溜小跑冲过来。

崇祯立刻将才喝了两口的明酒扔给高起潜,又问张煌言道:“什么事?”

张煌言凑到来小声说道:“刚刚安定门外的伏路军捡到了苦心人射出来的一封箭书,两天前北京城内曾经发生兵变。”

“箭书呢?”崇祯脸色微变问道。

张煌言当即将一封书信递给崇祯。

崇祯就着火光看完书信,暗叹了一声可惜。

可惜那天晚上朝鲜军发动了一次夜间进攻,所以把建奴睿亲王府的动静给掩盖住了,要不然明军趁这机会发动突袭,没准能一举破攻。

毕竟当时建奴正闹兵变,没有高层的指挥。

当时如果明军发起总攻,没准可以一鼓作气突入城内。

不过也不是没有好消息,多铎他们的兵变虽然失败了,多尔衮虽然逃过一劫,可是这也证明明军对北京的长期围困是有用的。

困境之下,建奴可以发生一次兵变,就可以发生两次。

而且此番阴差阳错之下,孟学礼居然意外赢得侯方域还有多尔衮的绝对信任,多尔衮甚至于还让孟学礼率领举子营监视紫禁城。

这里面可以操作的空间可就大了去。

因为福临和布木布泰的性命捏在了孟学礼手里。

沉吟片刻,崇祯又问道:“现在能与苦心人取得联络吗?”

“现在不可能了。”张煌言摇头说,“每座城门都有八旗满洲十二个时辰值守,不光是我们的人进不去,甚至连书信都送不进去。”

“那就只能暗示苦心人。”崇祯说道。

“让他尽快想个法子挑起建奴的内乱。”

“怎么暗示?”张煌言道,“不好办啊。”

崇祯又沉吟了片刻,问道:“大沽口不是还关着吴三桂的长子吴应麒吗?这个小狗崽子还挺顽固的,过去这么长时间了还油盐不进,那就让他替我们给多尔衮捎一封信,就用吴应麒和这封信暗示苦心人,他应该能够猜得到。”

“臣明白了。”张煌言恍然。

……

当天晚上,张煌言就遣飞骑从大沽口取来吴应麒。

吴应麒还以为要被明军拿来祭旗,嚷嚷着要酒喝。

结果明军却只往他怀里塞了封信,再然后就解开了他腿上还有脚踝上的麻绳,只不过身上胳膊上的麻绳却没解。

“吴应麒,这是朕写给建奴的信。”

崇祯说道:“有劳你呈送给多尔衮。”

“送信?”吴应麒不敢相信有这种好事。

崇祯再没多说,直接让人把吴应麒带到朝阳门外。

接着又往吴应麒背上插了一面白旗,就把他推出封锁壕沟。

吴应麒试着往朝阳门城垣的缺口走几步,发现明军居然真的没有开枪,便立刻加快速度向着缺口跑去。

“什么人?快站住!”

缺口内的练勇厉声大吼起来。

因为来的就一个人,而且还被绑着双手,所以守在缺口两侧城墙上的八旗兵和练勇都没有放箭,只是张弓以待。

“别放箭,我是吴应麒。”

吴应麒赶紧高喊道:“平西王吴三桂之侄。”

吴应麒其实是吴三桂的嫡子,但是自幼过继给了长兄吴三凤。

听说是平西王吴三桂的侄子,城墙上的八旗兵和练勇就任由吴应麒通过缺口,然后很快就被八旗兵带到睿亲王府东暖阁。

“有一封崇祯写给朕的书信?”

“回主子,书信就在奴才怀中。”

曹尔玉当即上前从吴应麒怀中取出书信。

确定没有暗藏毒针之类的东西,再检查过火漆也是完好无损,曹尔玉这才拿匕首划开火漆,从中取出信笺双手递给多尔衮。

多尔衮只是扫了一眼,眉头便立刻蹙紧。

“吴应麒,这便是崇祯托你交给朕的信?”

多尔衮说着就将信笺竖了起来,却是一张白纸。

“啊?”吴应麒当即愣在那里,这是怎么回事?

多尔衮看着吴应麒不像是作伪,便示意他先回去。

打发走吴应麒,多尔衮又扭头问侯方域:“小侯子,你怎么看?”

“这不过是一出拙劣的反间计。”侯方域哂然说道,“崇祯是想借主子手杀了吴应麒,如此就能逼反吴三桂。”

“崇祯这是想学曹操啊,呵呵。”

多尔衮笑着说:“只可惜,朕却不是鲁莽的马孟起。”

侯方域却又劝多尔衮提高警惕:“主子,观崇祯此人数次用谋,还是颇有些智计的,所以在这出拙劣的反间计背后,或许隐藏着另外一个诡计,不可不防。”

“嗯,有道理。”多尔衮点头道,“这段时间朕一定会提高警惕。”

崇祯的后续手段说来就来,次日一大早,朝阳门外的明军就开始齐声大吼:多尔衮,当心你狗头!

……

成千上万个明军齐声呐喊,巨大的声浪从缺口穿入,一直传到了东华门外。

孟守礼正好巡视到东华门,当即询问值守的冯国范:“冯兄,明狗在喊什么?”

冯国范侧耳聆听片刻后说:“好像是在喊,让皇父摄政王当心脑袋?对没错,就是让皇父摄政王当心脑袋。”

“明狗这是想要干什么呢?”旁边一个举子哂然说,“恐吓摄政王?”

“能有什么用,徒劳而已。”冯国范摇头道,“皇父摄政王又岂会被明狗的几声犬吠就扰乱了心神?”

冯国范言者无心,孟守礼听了却心头微动。

是啊,多尔衮又岂会被明军叫骂扰乱心神?

可是明军为什么要这么做?他们有何用意?

难道……想到这,孟守礼陡然间脸色微变。

“孟兄你怎么了?”冯国范问道,“脸色这么难看?”

“噢,没有什么,昨晚没有睡好。”孟守礼随便几句话就搪塞过去。

离开东华门之后,孟守礼内心却陷入挣扎,明军昨天放了吴三桂侄子吴应麒回来,今天又喊多尔衮当心狗头,看起来好像在行反间计,但其实应该是在暗示他,让他尽快想办法除掉多尔衮,制造混乱。

但是,要想除掉多尔衮谈何容易?

他现在可用的不过姚启圣等数人,拿什么杀多尔衮?

等多尔衮进宫的时候行刺?怕是连多尔衮身边的一个白甲都打不过,拿燧发枪打?身边全是侯方域的狗腿子,只要他们一装填弹药就会被告发。

最让他为难的是,一旦出手,无论成败他都活不成。

说实话,孟学礼真没这勇气,要不是因为贪生怕死,当初也不会答应崇祯当反间,所以得想一个能置身事外的万全之策,否则的话宁可不动手。

反正崇祯也不会轻易舍弃他。

第六百四十三章 布木布泰出手了

通过这出蹩脚的“反间计”,看出崇祯真正用意的聪明人不止孟学礼一个,还有已经被孟学礼策反的姚启圣。

孟学礼刚回值房,姚启圣就找过来。

“孟给谏,这是圣上给我们的暗示,让我们尽快下手除掉多尔衮。”

“我知道,你小点声,这是紫禁城。”孟学礼看了一眼窗外,又道,“还有,这个事就不要跟于嗣登他们两个说了。”

于嗣登两个也已经被孟学礼所策反。

“你放心,我不会说。”姚启圣低声道,“不过自从进驻紫禁城后,我就一直在考虑铲除多尔衮之事,发现很难。”

“你这说的不是废话么。”孟学礼骂道。

“这事要是很容易,多尔衮能活到今天?”

姚启圣却话锋一转接着说道:“不过,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

“什么办法?”孟学礼瞬间警觉起来,“姚启圣你想干什么?”

姚启圣自顾自说道:“用刀剑肯定不行,我们根本打不过多尔衮身边的白甲兵,用燧发枪行刺同样不行,举子营里到处是侯狗子的眼线,我们的一举一动都难以躲过监视,只要一装填弹药就肯定被发现,所以只有火攻一个法子。”

“火攻?怎么火攻?”孟学礼低吼道,“你可不要乱来。”

姚启圣狞笑一声说:“孟给谏,我是这么想的,找一个死士,在棉甲的夹层之中事先缝入大量火药,待多尔衮进宫之时让死士上前抱住他,再引燃火药,这样就算烧不死多尔衮也定然可以将其烧成重伤,不久必死于烫伤。”

“死士?”孟学礼冷然道,“你愿意吗?”

姚启圣默然,他自然不愿意充当这个死士。

但是姚启圣并未就此放弃:“大明在北京不是还有其他密谍?”

“糊涂,且不说我这里根本没有潜伏北京的密谍的联络方法,就算能联络上,怎么将这个死士神不知鬼不觉的弄进来?”孟学礼训斥道。

“这可是个大活人,不是猫狗或者一样物品。”

“只要确定好目标,总能想到办法。”姚启圣却是异常的坚持。

“行了,这件事到此为止。”孟学礼不耐烦道,“行刺多尔衮之事需从长计议,急是急不来的,你也千万不可贸然行事。”

姚启圣只能悒悒退出值房。

……

孟学礼原本还想从长计议,却没想到转机很快就来临。

正当孟学礼在午门值守时,一个小太监突然来到午门,说皇帝请他去乾清宫,有学问想要请教于他。

福临仅只是名义上的皇帝。

但名义上的皇帝也是皇帝。

于是孟学礼就奉诏进到乾清宫东暖阁。

福临果然请教了他一些关于儒家君君臣臣的问题,就是单纯的学术上的问题,除此之外再没有别的,并且时间也很短。

但是孟学礼已经敏锐的意识到了不对。

很显然,福临动了拉拢举子营的心思。

没准还有借举子营之手除掉多尔衮的念头。

这对于孟学礼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好的机会。

出了乾清宫后,孟学礼找来姚启圣一合计,姚启圣也觉得这是一个天赐良机,一个既可以铲除多尔衮,又可以保住两人命的两全之策。

当下两人商定了一些细节,然后派人密告侯方域。

侯方域很快回复,皇帝再要请教学问,只管应允,但是具体请教了什么学问,说了什么话事后必须如实奏陈给摄政王。

接下来的几天,孟学礼继续应邀前往乾清宫侍读。

之后又将福临所读的书籍,以及两人说的每一句话原原本本的报告给多尔衮。

在确定孟学礼是个绝对尊崇儒家礼仪的儒生之后,福临终于露出了他的獠牙,拿皇帝的大义名分要求孟学礼效忠于他。

孟学礼自然是“纳头便拜”,宣誓效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