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第442章

作者:寂寞剑客

马鸣騄不服道:“这只是你的一厢情愿而已,蒸汽机真有这般好用?”

“马卿,这点你不必怀疑。”崇祯断然说道,“蒸汽机比你想象当中还要好用,朕之所以不惜赔钱也要将蒸汽机免费赠送给商家试用,就是为了尽快的打开市场,使得整个蒸汽机产业能够尽快的成熟。”

说到底,崇祯还是为了抢时间。

按照一般的商业规律,先小批量的制造,等到客户的反馈信息出来,获得市场的肯定之后再慢慢扩大产能,这么做的风险是最小的。

但是耗费的时间很可能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

但是崇祯不想花这么多的时间,他要在三年之内见效果。

那么要抢时间,除了烧钱强行培育市场之外,就再也没有别的办法。

本来,烧钱强行培育市场还存在着两个障碍,一是得有足够的资本,二是得有明朗的前景,至少能得到市场认可,否则想烧钱也没没烧。

但对于崇祯和蒸汽机,这两个障碍是不存在的。

崇祯很清楚蒸汽机的前景,而且也有办法弄到钱。

这种情况下,只要不是白痴都会选择烧钱培育市场。

见崇祯决心已定,马鸣騄便也不再劝阻,这就是马鸣騄,执行崇祯的旨意绝不打半点折扣,哪怕内心不认可。

……

马鸣騄领了旨意,跟张岱离开了国子监。

崇祯已经忙碌了一整天,却还不能休息。

因为还有来自盖州以及大沽口的塘报没看。

拆开盖州还有大沽口发来的塘报,奏报的内容却差不多。

建奴大军已经把大沽口以及盖州团团围住,并且发起了连续的进攻,主要就是挖掘地道再埋入火药进行爆破。

对于建奴的地道爆破,明军也是办法不多。

因为建奴自从上次大沽口吃了一次亏之后,就把地道挖在地下深处,再加上大沽口和盖州的气温低,水都冻成冰,所以地道不易垮塌。

要来要是在夏季的话,滨海地区是没法挖地道的。

明军发现4寸炮无法轰塌建奴的地道,就不再浪费弹药。

不过明军也没有坐等,而是发明了监听器,就是将喝空了的明酒罐覆盖于地面,就可以听到来自地底的细微动静,从而提前判断出建奴地道的位置。

大概判断出地道方位之后,明军便也跟着挖掘拦截地道。

等到双方的地道挖通之后,随即展开混战,不过基本都是建奴吃亏,然后整条坑道都会被明军炸毁,再然后建奴就只能另挖一条地道。

但是也有建奴将地道挖到明军的铳台之下并引爆。

多数时候明军都会提前转移,但也有不小心中招的时候。

比如盖州卫就有一个铳台的90个明军遭到活埋,等到挖出来时已经全部牺牲。

明清两军互有胜负,杀得难解难分,至少从短时间内看,建奴还奈何不了明军,要想拿下盖州卫以及大沽口可能性不大。

说实话,这结果比崇祯预期的要好。

崇祯其实已经做好了放弃大沽口的准备的。

崇祯甚至给阎应元下了密令,情势危急可以放弃大沽口。

但是阎应元却守住了大沽口,直到今天建奴都无可奈何。

看完塘报已经到了丑初时分,崇祯简单洗漱了下便带着愉快的心情进入了梦乡。

……

马鸣騄和张岱却是一夜没睡。

回到内务府之后,马鸣騄就把翁之义、翁之礼兄弟找来。

翁家是与康家齐名的大盐商,翁之礼更了出了名的精明。

翁家兄弟早就已经睡熟多时,但是听说内务府主事相召,便立即起身赶了过来,真是片刻不敢耽搁。

听完张岱的转述,翁之义当场就懵掉。

竟然还可以这样?这不是拿九百多个股东的钱打水漂吗?

马鸣騄沉声说道:“康大掌柜,还有康二掌柜,这不是与尔等商议,而是告知,这是内务府的决定,明白吗?”

“可是,可是……”翁之义的五官愁得已经快挤成一团。

“内务府不是明文规定,不允许具体干预参股工厂事务?马大人啊,你们这么做算不算违反规矩啊?圣上若是问起,不好交代啊。”

通过在扬州以及南京的两次返还税款,崇祯“守规矩”的形象已经是深入人心,翁家兄弟毫不怀疑,如果把这事捅到崇祯的面前,马鸣騄免不了要吃一顿挂落。

当然了,不到万不得已,翁家兄弟肯定不会这么干,撕破脸对翁家也没有好处。

马鸣騄也是有苦没法说,他能说这是圣上的旨意吗?不能,那不是打圣上的脸?身为臣子就得急皇帝所急,而不是将麻烦和问题推到皇帝身上。

当下马鸣騄对张岱说道:“宗子,还是你来跟他们说吧。”

说实话,马鸣騄自己对于通过烧钱培育市场的概念都还是一知半解。

所以这事只能由张岱说,张岱对于这个概念的理解就比马鸣騄透彻。

当下张岱便责无旁贷的接过任务,将烧钱快速培育市场的概念灌输给翁家兄弟,翁之义听得是一愣一愣的,翁之礼听了后却有一等茅舍顿开的感觉。

“兄长,此事可以一试。”翁之礼道。

“那就,试试?”翁之义不确定的应道。

第五百六十章 过饱和式战备

翁之义虽然答应了马鸣騄,可是心里却依然没底。

从内务府回别院的马车上,翁之义终究没有忍住:“老二,按马大人说的那个搞法真的能行?万一蒸汽机卖不出去呢?”

“那些股东不得把我们的皮剥了?”

“这可是关乎整整一个亿的营生哪。”

“兄长,你就放心吧。”翁之礼却极为笃定。

“蒸汽机肯定好卖,不存在卖不出去这种事。”

“只烧煤喝水就能够干活的铁牛,还能够十二个时辰不歇,而且一头能顶上百人,这样的铁牛简直就是宝贝啊,谁家不想要?”

顿了顿,又接着说:“而且马大人的这个法子表面看孟浪,其实却有着精深的商道蕴含其中,只是小弟一下子也是说不清楚其中的门道,总之兄长你看着就是了,按这法子大明蒸汽机厂三年之内必定能成大气候!”

“大气候?”翁之义哂然道,“能有多大气候?”

翁之礼道:“比如说产销千台,其至于产销万台!”

“你说啥?产销万台?”翁之义的眼睛募然瞪大。

产销千台这句话是马鸣騄说的,翁之义原本不相信。

但是现在二弟翁之礼却说万台,这就由不得他不信,对于二弟的本事和眼光,翁之义一向是很信任的,这么说真要赚大钱?

想到每年都能赚取几百上千万,

翁之义的一颗心顿时间热切起来。

正憧憬呢,马车已经停在别院大门外。

兄弟俩刚刚进到正厅,管家就来禀报:“老爷二老爷,咱们家织坊的十几位师傅刚刚也到南京别院了。”

“噢是吗?”翁之义闻言大喜。

“快,快把各位师傅都请过来。”

管家应了一声是,很快把织坊的十几位师傅都请过来。

翁之义也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契书逐一递给每一位师傅:“各位师傅,我翁家新接了一项新的营生,这项营生的营利极丰厚,唯独只有一点,需要各位师傅保密,今后在工坊看到的学到的都不许往外说,一字都不许,违者抄家灭族!”

蒸汽机的秘密是不能往外传的,必须得严格保密。

翁之礼接着说道:“但是只要签了这份保密契书,年俸即刻翻五倍。”

“翻五倍?”十几个师傅的眼睛亮起来,异口同声道,“我等愿签!”

……

崇祯只睡了两个多时辰,一大早又来到了清凉山工坊。

不过,崇祯并不是来找冉三娘亲热的,而是另有要事。

崇祯在蒸汽机前等了没有多久,詹仰之也带着几个老师傅匆匆赶到。

“臣/草民等叩见圣上。”詹仰之和几个老师傅跪下来向崇祯大礼参拜。

“平身。”崇祯抬手示意詹仰之他们起来,又接着问道,“兵工厂还好吧?”

“回禀圣上,都挺好的。”詹仰之恭声道,“今年我们大明兵工厂估计能造出2万支燧发枪、400门4寸炮、700门虎蹲炮再加上600支二零式步枪。”

崇祯眼睛一亮,这么说,库中又多了400支二零式步枪?

只不过,400支线膛步枪还是少,装备一个步兵总都不够。

而崇祯今天找詹仰之来,就是为了解决线膛枪的产能问题。

崇祯先让高起潜将蒸汽机的锅炉给烧起来,半个时辰后压力到了2刻度,又让卢九德将气阀打开来,蒸汽机的飞轮就呼呼呼的转起来。

“圣上,蒸汽机成了吗?”詹仰之大喜过望。

旁边的几个老师傅也是啧啧称奇,还真有光吃石头喝清水就能跑的铁牛?

崇祯真的连这台争气一号原型机也不想浪费,打算直接在这里搭建工棚,再在工棚里摆上十台甚至二十台拉膛线的木制机床,再把争气一号的动力传输给这些机床,这样拉膛线的效率就会大大增加,二零式的产能也会跟着提高。

崇祯把他的想法一说,詹仰之和几个老师傅顿时连声叫好。

詹仰之很高兴的说道:“拉膛线最麻烦的就是既费工又费时,因为刀杆强度不足只能一根一根的拉,而且必须是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才行,因而极费工时。”

“但现在有了争气一号提供动力,一个老师傅就能管多台机床。”

“如果争气一号能带动十台机床,就相当于十个老师傅拉膛线,噢不对,这台机器可以十二个时辰不停歇的干活,那就相当于二十个老师傅,甚至三十个,毕竟老师傅会感到累要停下来歇息,但是争气一号却不需要。”

顿了顿,詹仰之又道:“这样的话,线膛枪产量至少能提升一倍。”

“詹公,如果能带动二十台机床呢?”崇祯问道,争气一号的动力强劲,而拉膛线机床的动力要求又不高,所以带动二十台机床应该没问题。

詹仰之默算片刻后说:“那就能够达到月产300支。”

崇祯又问道:“前提是,不能影响燧发枪的正常生产。”

“这是当然。”詹仰之不假思索的道,“燧发枪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好,很好。”崇祯欣然点头,又问,“这个车间要多久才能建成?”

詹仰之说道:“拉膛线机床是现成的,从兵工厂那边搬过来就可以,难的是将争气一号的动力传输出来,并且输送给拉膛线机床。”

“可以在车间顶部架设天轴。”崇祯道。

“然后在对应每台机床的位置留传动轮。”

“需要动力的时候,只需拿布带联接天轴传动轮与机床传动轮即可。”

“圣上所言极是。”詹仰之连连点头,又说道,“但是天轴需要一根够直够长的大木,而且最好是铁木或楠木,天轴的制作及架设都需要时间,还有传动布带的编织也需要时间,所以年前肯定是来不及,最快也要到明年的元宵之后了。”

崇祯当即便说道:“到明年底,朕问你要4000支二零式步枪,可否?”

詹仰之略一沉吟,然后斩钉截铁的说:“可,到明年底,臣若拿不出4000支二零式,圣上尽可以治臣渎职罪。”

这是立下军令状了。

崇祯对此表示很满意。

有了3000支线膛步枪,就可以组建起一个精锐步兵旅。

有这样一个精锐步兵旅,足可以在最关键时刻一锤定音。

说起来,崇祯为了将来的那场大决战所做的准备工作真是竭尽所能,空军空军已经组建起来,神火炮神火炮正在加紧制作,还有4寸炮、虎蹲炮以及滑膛燧发枪更开足马力在疯狂制造,现在又要挖空心思准备一个装备线膛枪的精锐步兵旅。

这他妈的已经不是饱和式战备,完全就是过饱和式战备。

但是崇祯觉得准备工作做得充分些没有毛病,教员说过,在战略上可以藐视敌人,但是战术却必须得重视敌人,哪怕是微不足道的敌人也必须重视。

所以除了战备之外,崇祯还要不遗余力的消耗疲惫建奴。

想到这,崇祯又吩咐高起潜道:“高伴伴,让堵胤锡再调两个步兵旅加两个炮兵营前往云梯关待命,再让水师输送两个步兵旅加两个炮兵营的装备、以及足以维持半年的给养物资前往云梯关,这一万兵从水师领取装备给养后即分头增援大沽口及盖州。”

顿了顿,崇祯又道:“将库房里的400支二零式步枪也交与援军带走,以便大沽口及盖州卫的守军尽可能多的杀伤建奴人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