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第440章

作者:寂寞剑客

这一次是卢九德穿着崇祯的金色山文甲,国子监的师生还道卢九德就是崇祯,所以纷纷向着卢九德长揖见礼。

卢九德不敢发声,只做了个平身的手势。

走进彝伦堂之时,张煌言早已经在等着。

崇祯一边在太监帮助下卸甲,一边问道:“张煌言,查清楚了吗?”

“启奏圣上,已经问清楚了。”张煌言道,“就是骆家兄弟派人干的,他们因为找不到机会刺杀圣上,便退而求其次将目标转向马主事。”

张煌言用的是问,而不是查,因为真就是问。

骆家兄弟的老大骆祚昌,已经被张煌言策反。

换言之,建奴谍报组织的老大都已经成了叛徒。

所以现在建奴间谍的一举一动都在张煌言监视之下。

张煌言又问:“启奏圣上,是否趁此机会抓捕骆祚久?”

“没这必要。”崇祯摆摆手说,“还是留着骆祚久给骆祚昌打掩护吧,免得多尔衮和那些晋商起疑心,断了骆家兄弟的财路。”

张煌言又道:“说到财路,臣已经调查清楚,有好几个准备入股蒸汽机厂的商贾背后其实都是晋商,其中就包括范家。”

“好啊。”崇祯笑道,“用建奴的钱,办我们大明的事,这不是挺好。”

听到这,张煌言也就不再多说什么,他原本还想请旨捉拿这些商贾,可是现在看来却是没这必要了,因为崇祯根本没这个念头。

……

蒸汽机厂的招股会正在白鹭洲进行。

这次招股会足足吸引了近千个商贾。

这其中就包括汪韬、孙廷兰这对好友。

此时马鸣騄还未至,招股会还没有正式开始。

所以汪韬、孙廷兰两人正坐在角落窃窃私语。

“廷兰兄,小弟有一事不明。”汪韬对孙廷兰已经变成了以兄相称。

孙廷兰对汪韬却是尊敬依旧,笑问道:“汪公是觉得这桩生意不值?”

“难道不是吗?”汪韬一副理所当然的表情,“此前每次招纳新股,内务府都会诚意实足的拿出作坊或者工场,占股也比实际价值要低。”

“可是这次的蒸汽机厂招股,内务府居然想要空手套白狼。”

“说什么技术入股,而且占股比例高达三成,这不是抢么。”

说此一顿,汪韬又生气的说:“如果真的入股这个蒸汽机厂,按照招股书上说的,股本金额定一亿元,内务府岂不是什么事情都没有做就先拿走三千万?”

“这怎么能是什么都没做呢。”孙廷兰低声说,“蒸汽机是内务府的格物科造的呀,招股书上不是说了,如果不算作入股,就要支付专利费,其实都一样,反正就是如果蒸汽机厂想要生产蒸汽机,就必须掏这笔钱,只不过专利转让费是从每台蒸汽机扣,技术入股则是按照每年的利润分红,只能说各有优劣。”

“但是一亿股本未免太吓人。”

汪韬说道:“大明兵工厂也只有五十万股本金。”

“这倒是。”孙廷兰点点头说,“皇家市易所也才一亿股本金。”

稍稍一顿,孙廷兰又小声说道:“不过,我认为这个大明蒸汽机厂还是值得参股,汪公如果信我的话,就不妨认购几万股。”

“几万股?”汪韬脸色垮下来,“那你买多少?”

孙廷兰估算了下到场的人头数,小声说:“这次招股来了大约千人左右,如果按照人头分派的话,每个人最多认购七万股,我想全部吃进。”

说话之间,内务府主事马鸣騄已经带着钱帛科都给事中张岱匆匆走进来。

马鸣騄连一句客套话都没有说,直接进入正题:“诸位东翁还有掌柜想必都已经看过招股书,情况基本上就是这么个情况,大明蒸汽机厂将交由翁家经营,翁家原本就是苏州最大的织机制造商,所生产的织机质量可靠,远销湖广,这个事大家都是知道的,本官今天就不再赘述了,今天只想跟大家说说蒸汽机的未来前景。”

“在未来,蒸汽机将会大量运用于兵工厂、面粉厂、冶铁厂等各种工厂,甚至就连水师的战船都将会安装蒸汽机以提供驱动力,所以,蒸汽机的需求是可以预见的,不是几百台或者几千台,而是几万台甚至于几十万台!”

稍稍一顿,马鸣騄又说道:“但是蒸汽机不同于普通的工业产品,它的售价就不是几百元或者几千元,而是几万元甚至于几十万元,我们不妨取个中间值,就按照五万元的单价来简单计算,五万台需求是多少产值?”

孙廷兰几乎是秒答:“25个亿!”

“孙翁好本事。”马鸣騄自然认得孙廷兰。

能从两市赚到超过50万元的炒家可不多见。

稍稍一顿,马鸣騄又道:“本官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们,25亿都是保守的,但即便按这个产值,年利润也将会超过5亿元。”

“当然了,一开始肯定不会有这么多。”

“圣上曾说过,任何产业都需要培育。”

“但是你们也必须看到,原始股本金才一亿。”

“像这样一搏十,甚至以一搏百的机会真的不多见,诸位千万不可轻易错过。”

“最后再说说股权架构,内务府以技术入股,占股三成,但不参与具体经营,翁家则以管理入股,占股半成,不过只能分红不能转卖,剩下六千五百万股作为流通股。”

第五百五十七章 股票交易

“流通股?”

与会的商贾一头雾水。

孙廷兰的眼睛却募然亮起来。

这个新词,让他有一等莫名的期待。

马鸣騄接着说道:“先来说说这个流通股,大家肯定很好奇,流通股是个什么东西?顾名思义,流通股就是可以进行自由买卖的股份。”

伸手一指孙廷兰,接着说道:“比如说孙翁在这次招股会上买下蒸汽机厂的一万股,到了明天他急需要用钱,就可以将这一万股在皇家市易所挂单卖出,价格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随他定,如果有人看好蒸汽机厂的前景,认为这一万股将会增值并斥资从孙翁手中买下,那么这笔买卖就算成了。”

汪韬说道:“这个跟债券买卖不是一回事么?”

“汪公说的没错,就是一回事。”马鸣騄道,“但是债券每年只发行一回甚至不发行,种类就那么几种,太少,选择余地小,但是今后有了蒸汽机厂、兵工厂等各种工厂的股票,交易品种就能极大丰富,券股行业才能真正的繁荣。”

有商贾兴奋的问:“兵工厂等工厂的股分也能在两市挂单买卖?”

到了今天,在大明工商实业银号的推动之下,江南的家庭式小作坊大多都已经破产,活下来的都是股份制大型作坊或工场。

比如郑家的酒厂,再比如新昌石家的丝绸厂。

顺便再多说一句,工商实业银号几乎在每家大型作坊或者工场都有股份,多则五成,少则三成,触角已经深入每一个角落,这其实就是所谓的淡马锡模式,以控股全行业来保证国家对本国工业及资本市场的影响力。

但是国家资本不允许过多干涉具体的经营。

这样不仅可以保证企业的活力,获取利润,更可以避免国企的诸多弊端。

有人会问,这样的话企业实际经营者只占少数股份,谁能保证他们会尽心竭力经营?万一他们自己开个小厂,再把大厂的业务交给小厂去做呢?

比如说蒸汽机厂,扬州翁家只占半成股份,分红也只能按比例分得半成。

所以谁敢保证翁家不会另开一家蒸汽机厂,再把大明蒸汽机厂的订单间接或者直接交给翁家蒸汽机厂,这样翁家不就可以拿十成红利?

只要不傻,想必谁都会选择拿十成红利吧?

商贾不傻,内务府也一样不傻,有监督机制。

又有人说,那我就不跟你玩了,一个人单干行不行?

答案是恐怕不行,跟一个控制了几乎所有行业的巨头作对,后果很严重,届时你将会面临租不到厂房,招不到工,买不到原材料也找不到客户的绝境。

内务府只要简单的打一个招呼,就能让一个商贾无路可走。

所以对于翁家这样的商贾来说,尽最大努力把工坊经营好,踏踏实实拿走半成或者几成红利才是正经,就别想着独吞红利。

言归正传,马鸣騄道:“兵工厂、酒厂等工厂也会陆续上市,但是目前,只有大明蒸汽机厂一家上市,所以,你们今天买到的就是原始股。”

话音刚落,与会的近千商贾便热烈的展开讨论。

马鸣騄说得有些口渴,坐下来安心喝茶。

总得留点时间让商贾们讨论酝酿。

毕竟这次要筹措的可是六千多万。

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

作为这次的股票交易的始作俑者,

崇祯这会却在彝伦堂敦伦,而且还是大白天敦伦。

完事后,冉三娘有些期待又有些担心的对崇祯说:“万岁爷,臣妾的月信已经推迟足足十余日,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是吗?”崇祯闻言心头微动。

月经推迟,一般只有两种可能。

要么身体出了问题,要么怀孕了。

当下崇祯抱着冉三娘坐到自己腿上。

上看下看,左看右看,怎么看都不像有毛病的样子。

冉三娘出身于恩施州,自幼便生长在崇山峻岭之间,身体底子不要太好,跟着崇祯来到南京之后也只是更丰腴些,怎可能生病?

当下崇祯便让高起潜去医学院请傅山。

傅山刚刚回到医学院,听说皇帝相召,便赶紧背着药箱赶来。

傅山不愧是妇科圣手,一搭脉就诊断出是喜脉,当即起身向崇祯和冉三娘道喜:“恭喜圣上,冉妃娘娘已有身孕。”

“当真?”崇祯闻言也是大喜。

虽说他承继了原版崇祯的情感,包括父子亲情,所以对于朱慈烺、朱慈炯还有朱慈炤小哥仨也是视若己出,但那终归不是自己的亲生孩子。

如果能有一个亲生孩子,哪怕是女孩,也是极好的。

想到再过不久,就会有一个粉妆玉琢的小女孩环绕在自己的膝前,崇祯脸上就不免流露出老父亲般的傻笑,太好了。

冉三娘则更是大喜过望。

怀了龙种,她的地位才是真的稳固了。

哪怕不是皇子,哪怕只是公主,从此可高枕无忧矣。

傅山笑着说道:“禀圣上,若是别的事务臣不敢妄言,但若是妇科儿科方面的事务,臣自问不输给任何人,冉妃娘娘属喜脉无疑。”

“好,太好了。”崇祯龙颜大悦,“高伴伴,传旨下去,今晚上国子监所有学生加餐,所有师生加一个鸡腿、一罐半升装明酒。”

傅山当即谢恩:“臣谨代国子监全体师生,叩谢圣恩。”

“不用谢。”崇祯笑了笑,又对傅山说道,“你去忙吧。”

傅山闻言却是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说道:“圣上,臣有一事启奏。”

“傅卿,你可真会挑时候。”崇祯笑着指了指傅山,又说道,“说吧。”

傅山也没过多辩解,说道:“臣这次带着医学院的一队学生外出历练,特地到各个州县的州学以及县学看了看,发现新学的诸如物理、化学、数学等学科的教授工作做得不错,但是医科的教授工作却极为糟糕。”

崇祯不解的道:“这是为何?”

傅山道:“因为国子试不考医科。”

好吧,这就是明朝版的应试教育。

因为国子试要考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所以各个州县以及县学的教谕教得起劲,生员学得也十分起劲,但是医科成绩不计入总分,不能给教谕带来名誉奖金,所以教谕的教学热情不高,生员的学习热情也是不高。

崇祯点点头说:“所以你的意思是?”

“将医科也设为国子试的考试科目之一。”

傅山道:“这样一来,录取的士子就会有一定的医学基础,进了医学院之后学起药理以及方剂来才能够事半功倍。”

崇祯决定当甩手掌柜:“此事你与太子商议,毕竟太子才是国子监正,国子监的入学考试以及教学工作由他负责。”

“如此,圣上就是不加反对。”

傅山却也有急智,先给事情定了性。

目送着傅山离开,崇祯摇摇头又吩咐王承恩:“王大伴,今后你就留在宫里边照看冉妃娘娘吧,直到皇子或公主安全降世为止。”

“老奴领旨。”王承恩领了旨意,站到了冉三娘身后。

冉三娘趁机撒娇:“万岁爷,臣妾能不能不住在宫里?住清凉山行宫可好?”

清凉山那边是吵,而且说是行宫其实就只是个小院子,但是胜在热闹人多,因为里边住了格物科官员的家眷,女眷孩子多,比紫禁城有生活气息,冉三娘宁可住简陋的清凉山行宫也不愿意住在紫禁城。

“准。”崇祯欣然点头道,“王大伴,护送冉妃去清凉山。”

“人家哪有这么娇贵的嘛。”冉三娘明显想留在崇祯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