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第154章

作者:寂寞剑客

“咻!咻!咻!”

撕裂空气的尖啸声再次响起。

这次是三支重箭从不同方位同时射向李香君。

“李大家小心!”五六个明军溃兵同时冲到李香君身前并聚集成团。

“咣!噗!噗!”第一支重箭被一个明军奋力格挡开,后两支重箭却同时射穿了两个明军的身体,连人带棉甲射个对穿。

不过李香君却仍旧毫发无损。

深吸了一口气,李香君陡然高喊起来:“我李香君虽一介女流,犹死战不退,尔等须眉男子尚且不如我一介女子乎?大明将士们,随我杀虏,杀虏,杀虏!”

“杀!”又有几十个溃兵转身冲上铳台,他们都是李香君的戏迷。

“入娘贼,跟建奴拼了!”又有上百个溃兵冲上了铳台,这是羞耻心较强的。

“傻子,就是一群傻子,活着不好吗?”又有几百个溃兵哭丧着脸冲上铳台,并且捡起之前扔下的火绳枪以及长矛,“我们会死的,今天我们都会死在这里。”

“疯子,都是一群疯子。”金声桓反手拔出腰刀,黑着脸冲上铳台。

看到越来越多的溃兵回来,李香君的俏脸上终于露出笑意,笑着笑着却又哭了,妥娘姐就倒在她脚下,可是她却连蹲下来跟她最后道个别都没有时间。

因为她必须站着给明军将士们提供信心,她若是一蹲下,好不容易才鼓起勇气的明军将士看不见她,没准就又溃了,所以她得站着!

……

库尔阐已经意识到不对。

刚刚还慌不择路只顾着逃命的明军突然之间竟又重新聚集,这可不是好兆头。

当下库尔阐厉声大喝道:“别管那个女人了,赶紧冲上去把前面那个铳台夺了,不能让明军重新组织起防御,快点。”

两百多个白甲兵喘息着加快脚步。

明军是仓促集结,根本组织不起虎蹲炮以及火枪手的射击。

建奴白甲兵不费吹灰之力就来到铳台下,随即分成两部分,一半建奴白甲兵手持大稍弓在三十步外负责警戒,另一半建奴负责仰攻。

由于这里的铳台高度不高,都不用飞爪。

两个建奴把四条胳膊一搭,便结成阶梯。

五十多个建奴白甲踩着同伴搭成的人梯,一下就抢上铳台。

然而等落地之后,抢上铳台的五十多个白甲兵却愣了一下,因为铳台上密密麻麻的挤满了明军,少说上千人!

站在明军前面的,赫然是好几排长矛手。

只不过杀上铳台的白甲兵并不是很担心,因为根据以往的厮杀经验,他们只需要杀掉几十个甚至于几个明军,剩下的明军就会崩溃。

所以根本不用把明军全部杀光这么麻烦。

“杀!”库尔阐倒拖着手中的斩马刀,率先迎向明军方阵。

“杀!”另外五十多个白甲也举着斩马刀跟在库尔阐身后。

在这五十多个白甲兵的身后,又有五十多个白甲兵爬上来,转眼间,杀上二号铳台的白甲兵已经超过一百个。

按照以往的惯例,这时候明军早就溃了。

但今天是个例外,今天的明军非但没有崩溃,反而有勇气发动反击。

不管怎么说他们终究也是带把的男儿汉,总不能连个女子都不如吧?一个戏子尚且敢于面对几百个建奴白甲,他们就没有勇气一战?

带着这样的想法,明军将士们终于稳住阵脚。

然后等稳住阵脚之后才发现,建奴白甲似乎也没那么可怕?

“长矛手并成排,向前推进!前排刀牌手注意保护长矛手。”在金声桓的指挥下,猬集成团的明军迎向建奴。

建奴白甲兵便立刻分散开来。

白甲兵的优势不是聚合作战,而是散兵作战。

如果是聚合作战,白甲兵相比普通步甲也是强不到哪里去。

但是面对着大量猬集的明军,单个白甲兵又显得毫无办法。

几个白甲兵夺住明军的长矛,试图将长矛手从阵中拉出来,但是他们很快就发现这是徒劳,因为对面的明军都挤在一起,根本就拉不动。

又有几个白甲兵弯下腰,试图从明军长矛的下方发起攻击。

然而这也是徒劳,因为后面几排的明军长矛手变成往下刺,一下就将弯腰进攻的几个白甲兵捅倒在地,要不是同伴赶紧把他们给拉回去,没准就死了。

“快后退!”库尔阐当机立断,“用箭射他们。”

第一百九十八章 援军到了

一百多个建奴白甲兵迅速散开,退到了铳台正前方以及左右两侧,唯独铳台后方的撤退通道故意空着。

这些建奴居然都学会了攻心战。

退开之后,一百多个建奴白甲兵便纷纷从背上卸下大稍弓,将一支接着一支的三棱或者四棱重箭射向明军阵中。

这下明军就难受了。

因为明军结的是一个密集圆阵。

这种密集圆阵优点是防御性好,缺点是移动不便,移也只能往一个方向移动,要不然很容易因为听错口令而陷入一片混乱。

而且圆阵中的火枪手也没办法装填弹药。

于是明军只能上千人同时向着一个方向缓慢移动。

而建奴白甲兵则可以自由移动,并且在移动过程中不断的放箭。

一拨又一拨重箭射到明军阵中,前排的明军刀牌手们拼命遮挡,后排的长矛手也将长矛竖起空中格挡,但终究有疏忽之时。

伴随着连续的惨叫,一个接一个明军被射杀当场。

仅只片刻,便至少有近百个明军将士被建奴射杀。

看到袍泽一个接一个的被射杀,明军又有崩溃迹象。

幸好这次有李香君,危急时刻,李香君的声音再次响起:“大明朝的将士们,我李香君还在,你们总不能连个女子都不如!”

明军将士便又奇迹般稳住阵脚。

……

库尔阐的一颗心却沉了下去。

明军今天竟然出乎预料的顽强,换成以前,被他们射死这么多人早就崩溃了,可是眼前的这伙明军却丝毫不见崩溃的迹象。

是因为圆阵最中间的那个女人?那就先射死这女人。

库尔阐反手往背后箭囊里取箭,结果却摸了一个空,一囊箭竟然已经射空了。

建奴的大稍弓不同于蒙古骑弓,挽力更大,使用的箭矢也更长更重,因而每个八旗兵通常只携带十二支箭矢。

白甲兵携带的箭矢稍多,但也只有十八支。

库尔阐率领正蓝旗的白甲兵厮杀了这么久,十八支箭已经消耗殆尽。

“你们还有箭吗?谁还有箭啊?给我一支。”库尔阐黑着脸环顾四周。

“章京大人,我们也没有箭了。”周围的白甲纷纷回应,大多都没箭了。

“真是该死!”库尔阐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箭矢耗尽,近战又没机会,而且他们的体力也是跟不上了,披着近百斤重的三重甲鏖战了这么长时间,铁人也扛不住。

可也不能退,这要是转身后退,明军肯定就会趁机反击,那样的话他们好不容易才打下的山头就又失守,一切就全白忙活。

就在库尔阐不知道该怎么办时,两侧山坡上传来喊杀声。

库尔阐环顾左右,却发现是正红旗还有镶红旗的白甲兵也杀到了山顶上,看到这,库尔阐悬着的心便又落回肚子里,稳了。

……

金声桓和明军将士的心却沉下去。

建奴的援军已经赶到了,他们的援军却还不知道在哪里?

或许,根本就不会有援军到来吧?金声桓的脑海中立刻又浮现起大量不堪的记忆,以前在战场上,他还有他麾下的将士不知道被友军抛弃过多少次,不出意外的话,这一次他和他麾下的将士估计又会被友军给抛弃掉。

马化豹和王遵坦这俩狗贼只怕是早就跑掉。

也只有他们会信了李香君这小娘子的忽悠,坚持留下来。

现在好了,这条小命算是交待在云龙山了,跑了半辈子,没想到临了却折在了云龙山这么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头上。

……

由于角度以及山体遮挡,金声桓他们看不见战场的全貌,所以并不知道山下的战场上已经发生了巨变。

但是多铎、豪格他们却看得真切。

“啊这是……”罗洛浑和勒克德浑几乎是同时惊呼出声。

多铎则是虎着脸低吼道:“是骑兵,应该就是那支该死的、曾经到过河南府并且坏了我们大事的骑兵!”

对于明军的这一支骑兵,多铎真是恨到骨子里。

要不是因为有这支骑兵,早在两个多月前,孔有德、耿仲明率领的八旗汉军就已经将一百多门红夷大炮运到了潼关,而他的东路大军也早已经打下潼关并且发兵西安,那样的话只怕伪顺早就已经被他给灭掉。

可恨的是,却让眼前的这支骑兵坏了大事。

现在这支骑兵又出现了,在这个最关键的时刻再次出现了。

而且这支骑兵一出现就打在了他们的要害,竟然直接从云龙湖的冰面向正蓝旗的身后发起了迂回包抄!

罗洛浑道:“这下可麻烦。”

勒克德浑也说道:“是啊,正蓝旗、正红旗还有镶红旗的白甲兵已经上山,正红旗和镶红旗的旗丁则在猛攻缺口的两翼,现在留在云龙山下的只有正蓝旗的两千多旗丁,而且他们还没有携带战马,只能步战迎敌……”

而其中最急切的则是非豪格莫属。

豪格是怎么也没有想到,临了还会来这么一出。

看着湖面上汹涌而来的明军骑兵,豪格几乎把牙齿都咬碎。

明军骑兵可真是会挑出手的时候,此时但凡多铎有点私心,正蓝旗今天就必定会遭受一次空前的重创,没准会葬送一半旗丁!

当下豪格扭头对多铎说:“豫亲王,快派援兵吧!白甲兵连续突破了明军两重铳台,紧接着又是仰攻云龙山,他们的体力肯定已经顶不住了,此时如果明军发动反击,则不仅此前的战果都要前功尽弃,上山的白甲兵只怕也是凶多吉少。”

听到这话,罗洛浑还有勒克德浑两个贝勒便是一愣。

“不会吧?”罗洛浑奇道,“明军还能有胆子发动反击?”

“我也觉得不会。”勒克德浑哂然道,“明军就是一群懦夫。”

豪格心说你们两个蠢货,难道不知道正红旗、镶红旗的六百多白甲兵也正处于危险之中吗?面临危机的可不只是正蓝旗的白甲兵。

对于豪格的担心,多铎自然是洞若观火。

多铎说道:“肃亲王放心,八旗就是一家,都是老汗的子孙,现在正蓝旗有难,本王的镶白旗和皇父摄政王的正白旗绝不会见死不救!”

多铎故意没说济尔哈朗的镶蓝旗还有正黄旗。

至于八旗中实力最强大的镶黄旗就没有来徐州。

说完,多铎又转身回头,厉声大喝道:“何洛会!”

镶白旗固山额真何洛会立刻单膝跪地打了一个千:“奴才在!”

“即刻率镶白旗20个牛录前出云龙山驰援正蓝旗!”说到这一顿,多铎又道,“何洛会你记住了,一定要快,要快!”

多铎连续强调了两遍要快。

豪格便有些疑惑,难道真的是他想多了?

多铎难道真的没有假借明军之手削弱正蓝旗的想法?

然而,只有何洛会听出多铎的弦外之间,就是让他进兵不要太快。

“嗻!”何洛会答应一声,起身飞奔而去,片刻之后,建奴大阵中便再次响起绵绵不息的号角声还有咚咚咚的战鼓声。

豪格再把目光投向前方时,却发现明军骑兵已经杀到了云龙山脚。

但是好在镶蓝旗的旗丁们已经结好了阵形,并且占据了云龙山脚的几个铳台,凭借这几个铳台形成犄角之势,与明军骑兵对峙。

明军骑兵却也没有正面冲锋。

而只是来回冲锋不停的切洋葱。

而这也是蒙古骑兵惯用的战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