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吾谁与归
通政使是一个正三品的官员,这个官职虽然品秩不高,但却是银台主,真正意义上的位卑权重。
通政使负责上达下情,关防诸司出入公文,奏报四方章奏,实封建言,陈情伸诉及军情声息灾异等事的奏闻。
通政使做什么?议大政、大狱以及会推文武大臣。
在朱元璋废了宰相后,很长一段时间,通政使其实就是实质性的文渊阁。
朱祁钰为何突然提议任命新的通政使?
其实是历史发展的规律到了。
当初朱元璋设立通政司的目的,除了让通政使分门别类的整理奏疏以外,还有一个关键的目的,那就是:惟欲达四聪以来天下之言。
通政使掌管天下里正乡农,风闻言事之职责。
现在农庄法发展的十分顺利,这以来天下之言的需求,就日益旺盛了,需要一个人帮忙处理掌令官陈条了。
但是乡野之事非常繁杂,需要一个人带着通政司来处理。
“陛下的意思是让臣来做此事?”于谦眉头紧皱。
这朝里军政两道通吃、以来天下之言、擅长跟百姓们打交道的朝臣,貌似只剩下他自己了。
第二百零八章 国家用人之道
通政使,官以通政为名,政犹水也,欲其常通无壅遏之患。
朱元璋对朝政的理解就像是水一样,通政司的作用就是疏通水道,使其无阻塞之患。
但是通政使的职责,正在逐渐被文渊阁代替,甚至司礼监也有了文书房专门管理奏疏分门别类呈到御前。
朱祁钰复设通政使,并不是打算把文渊阁给拆了,陈循除了喜欢喋喋不休的念他自己都不信的经以外,整体来说,除了迂腐一些,干的还不错。
朱祁钰打算让于谦正式领眼下三千农庄,一万八千里,一百八十万户,近千万的百姓的天下之言。
这件事看起来很难,但是却是掌管三千余掌令官陈条罢了,有一整个通政司配合,并不会比兵部的事多太多。
但是百姓之事,错综复杂,为了一堵墙就能闹出人命来,为了水渠改口,就能老死不相往来,为了一棵杨树遮别家阴就能天翻地覆,这些事,处理起来,千头万绪。
但于谦有十分充足的与百姓打交道的经验。
“兵部的事情可以暂时放一放,交给陈汝言。”朱祁钰回答了于谦的问题,他的确打算让于谦明降暗升。
但是于谦却摇头说道:“臣还是领着兵部之事为宜,陈汝言他……”
陈汝言曾经上奏弹劾过于谦,朱祁钰当初还驳斥了陈汝言,让陈汝言别没事跟着瞎起哄,好好看看于谦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再弹劾。
陈汝言是兵部左侍郎,罗通是兵部右侍郎,但是罗通这次随军出征了,而且罗通参加了讲武堂,有打算从文转武的意思。
王骥可以封伯。
罗通虽文进士出身,但已有定胜之功在身,守住了居庸关,让杨洪的援军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京师,逼迫也先撤军,罗通定胜之功在身,如果再有战功也可封伯。
那兵部尚书这一职位,左侍郎陈汝言算是捞到了。
于谦对陈汝言并不太满意,朱祁钰对陈汝言也不太满意。
“陛下,非臣厌恶此人,而是,陈汝言不堪大任。”于谦俯首说道。
于谦做事向来公私分明,比如石亨的武清侯,就是于谦以京师守战之功上奏为石亨请的,要知道在此之前,石亨并非伯侯。
但是石亨和于谦不能说是水火不容,只能说你死我活。
直到现在,于谦和石亨依旧不是很对付,石亨那一句于谦再至大同,必杀之的话,十分的刺耳。
于谦去年巡视山外九州,哪里都去了,唯独没进大同府,而是在阳和县,见了见岳谦之后,便去了东胜卫。(九十九章)
于谦不是怕了石亨或者石亨在大同旧部,而是怕石亨的旧部突然犯浑。
彼时大明风雨飘摇,京师总督军务和京师总兵官再闹起来,不是给瓦剌人看笑话?
一如当初蔺相如在小巷子里,跟廉颇碰到,蔺相如立刻让路,只是在防止秦国的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的毒计得逞罢了。
彼时秦国毒计,离间蔺相如和廉颇,蔺相如得知之后,在朝野中处处退让,就是防止两虎共斗的局面发生。
于谦是非常公私分明的,公是公,私是私。
所以,于谦说陈汝言不堪大任,那估计就是不堪大任了。
其实朱祁钰也知道,这陈汝言也就是个平庸中人罢了。
和于谦、胡濙、金濂、王直、俞士悦、石璞等人同台,就连陈循,陈汝言都比不得,至少陈循能把道理讲明白,虽然他的道理不一定都对。
陈汝言,只会人云亦云。
朱祁钰点了点头说道:“那这通政使,于少保可有人选?”
兵部的事儿足够多了,再多一个通政使的事儿,于谦的心力怕是熬不住。
于谦想了很久,才说道:“王文巡抚地方十余年,可堪用暂代通政使,本来都察院就于通政司诸事有重叠。”
“臣以为,最合适的是从掌令官中遴选一位,他们比臣等更善于跟百姓打交道。”
朝中得有个掌令官的话事人,但是眼下掌令官的资历尚浅,再等几年,等到掌令官们真的成长起来,就可以让掌令官遴选。
于谦这么说,是有他的道理的。
为何煊赫一时的通政使,本来位居大九卿之首,掌受内外奏章、敷奏、封驳之事的通政使迅速败落?
其一是稽戾王以幼冲即位,三阁老杨荣等,考虑稽戾王圣体易倦,因创新制,每日早朝,只许言事八件。
稽戾王既壮,辅国三杨,相继卒亡,但是无人再言复祖宗之旧制。
为何无人再言复祖宗旧制呢?
闭塞言路这种事,有的时候不是擅权的宦官王振在干,一些个朝臣,也存了些蒙蔽圣听的心思,陛下不提,他们根本不谈此事。
其二,则是通政司以来天下之言,结果通政使却是丰厚家资出身,哪里了解百姓疾苦?
这通政司便失去了本来的职能,就如同无根之水一般,失去了基石,慢慢就被文渊阁给并了。
陛下要复设通政使,通无壅遏之患,那就得找个了解民间疾苦之人,处理陈条才是。
于谦十分确定的说道:“陛下,若是哪天陛下百年树人大成,臣以为出自农庄、军卫的军生,更堪重用。”
他是钱塘人士,那年发了大水,洪涝遍地,钱塘县衙处于高地,没有受灾,钱塘县令,紧闭县衙大门,怡然自得。
正所谓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不通民间疾苦,为官一方,如何牧民守土呢?
杨洪一直没吭声,在摆弄着桌上巨大的堪舆图,这次的平寇将军乃是杨洪挂印,总督京营军务依旧是于谦,但是两个人并未出京,随军出征。
但是他们会在这里,将各路兵马的消息汇总之后,插在堪舆图上,标示出行军路线。
“昌平侯以为如何?”朱祁钰询问道。
杨洪却满是笑容的说道:“臣一个武夫,要说打仗,臣能说三天三夜,但是论这治国的本事,陛下还是多问于少保的好,臣说不明白。”
杨洪到底懂不懂呢?其实杨洪很懂。
但是他不是很想说,自从正统朝开始之后,多少武官都选择了蛰伏自保?
连陈懋那样的圆滑的老将,连英国公张辅这样的灭国之功封公,都被折腾成了什么样?
但是此时陛下问起,这毕竟是景泰朝,非正统朝了,陛下广开言路,嘉纳良言。
杨洪想了想说道:“于少保忧心忧国,所言甚是有理,但依臣看来,其实一些在京文官,应该到地方上历练历练。”
“那朱纯不也是个老学究,吃了几年苦,看似糊涂,大是大非上,却从不含糊,对边民常有救济,作画送回南方卖的银钱,也都买了粮,救济灾民了。”
“于少保和王总宪,不都是这样,在地方历练才千锤百炼出真金的吗?”
朱纯从正统年间一直是兵科给事中,在宣府任职,杨洪戍卫开平卫,与朱纯来往极多,其实在杨洪看来,一些文进士出身的文官,并非于谦说的那么不堪。
朱纯刚到宣府的时候,也是一副鼻孔朝天的样子,过了几年,也就慢慢的懂了,圣贤书是圣贤书,但是只举着圣贤书做事,却是事事无成。
杨洪继续说道:“其实这道理,就跟陛下现在用将一样,陛下用善战之将,而不用勋臣后人。”
“陛下看那些勋臣后人,在讲武堂内丑态百出,自然是不愿意用他们,但其实放到边方历练数年,再领兵作战,亦是骁勇可用之才。”
此时的于谦和杨洪讨论的是国家用人之道,说的都有几分道理。
杨洪不断的在堪舆图上插着红色的旗子,很快就插满了半个堪舆图,黑色的小旗子,都是各个山寨的土匪。
而蓝色的旗子则是行军位置。
朱祁钰、杨洪和于谦三人对着一张堪舆图指点江山了半天,才发现,他们也只是收到消息,具体打仗,还是得将官们负责。
三人反应过来之后,便是摇头长笑。
看似纸上谈兵,但是却是杨洪在点检大明的军队的战斗力。
朱祁钰按时按点的回到了泰安宫,继续处理着朝中公文,暂代通政使交给了王文,等到掌令官成长起来之后,再慢慢遴选便是。
到了夜半时分,朱祁钰伸了个懒腰,吐了口浊气,看着抽屉里的牌子,翻牌子只有唐云燕一个人。
一后一妃皆有身孕,李惜儿来了天葵,朱祁钰这个后宫,可以说是相当的简陋。
朱祁钰反过来将唐云燕的牌子扣上,他对着兴安说道:“今天睡御书房。”
大军出战,朱祁钰并没有多少儿女情长的心思,他站在了堪舆图上看了许久才睡去。
次日清晨,五更时分,虽然不上朝,但是朱祁钰还是准时的踏出了泰安宫的门,来到了西直门的五凤楼上,他要送一下即将出战的大明将士。
刚上楼,朱祁钰就看到了杨洪也在楼上,他披着一件大氅,虽然才十月份,但是杨洪的年纪已经不耐寒了,这个征战一生的老人,扶着凭栏,眺望着远方。
人生七十古来稀,杨洪现在很贪,他每天都愿意在讲武堂多待一会儿,多看看大明朝的军将们的课题本,看一看认真训练的军卒,看一看大明朝缓缓恢复的军备。
在天空升起鱼肚白的时候,大明位于西直门外和彰义门外的两座大营,缓缓而动,向着太行山的方向而去。
一排排的军士,组成了四纵,他们推着武纲车,在清晨的朝露中,喊着号子,在悠扬的号角声中,从京师外三座土城鱼贯而出,奔向了预定的战场。
“武纲车啊。”朱祁钰看着天边的军卒,感慨万千的说道。
第二百零九章 兵贵神速
杨洪满是笑容的看着朱祁钰,他完全不知道陛下居然有送行的习惯,就站在烈烈风中,目送着大明的将士,前往战场。
他颇为惊讶,陛下居然知道将士们推的车,名叫武纲车。
武纲车是一种轻车,有巾有盖,平时可以运送火药、粮草等辎重,战斗时可以排成一排,作为营垒,还有四个射击孔,使用弩箭进行射击。
大明的武纲车脱胎于北宋末年,二帝北狩,宗泽任开封京师留守时,建造的决胜战车。
任何一个军备都不是凭空而来,拔地而起。
大明的武纲车,乃是地地道道的进攻利器,草原作战,此类大车最为好用,即便是临时驻扎,围成圆阵以火器御敌,也是极佳。
太宗文皇帝第二次北伐的时候,曾经建造了三十万辆武纲车,随军运送粮草,才有了长驱万里的征程。
当年用了整整六年,才攒足了力气,一战打碎了鞑靼人的脊梁,兀良哈部甘愿当大明的狗,瓦剌人俯首称臣。
四十多年了,鞑靼人依旧没有缓过气儿来,虽然脱脱不花依旧是可汗,但是却被瓦剌人架空。
杨洪当年也随军出征,太宗文皇帝当年何等英姿勃发?
“渡河,渡河,渡河,千古绝唱。”朱祁钰深吸了口气,他不仅知道武纲车的作用,更知道武纲车的来历,是宗泽的决胜战车。
渡河是宗泽病逝前的最后三个词。
可惜,直到刘福通自杀式的三路北伐,打的元朝分崩离析之前,都未曾有汉军再过黄河。
朱祁钰不再说话,这次再次传来了悠扬的歌声,除了于谦那首把铳歌以外,还有红巾歌,在擂鼓的声音中,大军四纵缓缓离开了两座大营。
杨洪随着陛下回到了讲武堂内,杨洪这个祭酒,现在没有军务,就是整理下来年讲武堂的军生部分名单和讲武堂诸事。
还有一些未能结业的勋臣旧戚的后代,等待着杨洪等一干教习,给他们补课。
若是明年,这些未能结业的勋臣旧戚的后代,依旧未能结业,就要送到开平卫去戍边一年,回来继续在讲武堂内考评,若是再不过,那就直接送到交趾去了。
朱祁钰则是有条不紊的处理着手中的公文,王文这个通政使走马上任之后,朱祁钰的案头上的天下之言,终于变得井井有条了起来。
次日的清晨,大明的官道上,驿马在快速的奔驰着。
驿卒倾俯着身子,用力的保持着身体的平衡,马匹在道路上狂奔不已,马匹的脖子上挂着一个铃铛,在狂奔之时,铃声可以传递到两里地以外。
水马驿并递运所的驿卒们听到这个铃声之后,就立刻开始挑选驿马,翻身上马,并且立刻上马飞驰。
前马速度较为缓慢,当后马及前马,两马并行之时,马足不停,在马匹上,驿卒进行公文交割。
随后前马开始加速,再次狂奔向着京师而去。
周而复始,直到军报送抵达京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