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850章

作者:一斤小鳄梨

  许大有忍不住站起来道:“工友们,我们现在在国外吃得好喝的好,但是咱们国内的同胞在挨饿啊。我打算去城里买点粮食,然后托运回去。多花点钱也没事,能让父母老家的人少饿死一点,那就是一点。有没有人想要和我一起的?”

  许大有的话音刚落,就有人起身说道:“我也去!”

  “走,我也要去。我也要去!”

  在许大有的招呼下,工棚里一众工友都纷纷站起出门。

  苏联的市民们今天突然发现,来列宁格勒一年了,这些中国工人们第一次走出他们自己的工地,涌上列宁格勒的街头。

  

第二百零三章 误会与建议

  今天,列宁格勒的市民们见到了一个奇景。那些中国工人来了列宁格勒整整一年了, 但是这些中国工人却好像是与世隔绝一样,他们基本上就生活在自己工地的附近。

  最多就是到工地附近的公园、河流附近转转,或者钓鱼。他们几乎不进城。

  这让列宁格勒里流传了许多关于中国人的传说。

  [中国的工人都不用吃饭。]

  [他们不用休息,并且力大无穷。]

  [他们靠意念就能完成工作。]

  如此等等。

  要不然的话,列宁格勒的市民们实在是无法理解,为什么列宁格勒政府规划的新房项目完成的这么快。原本应该是在1960年二月完成的任务,这些中国人怎么做到在1959年六月底就基本完工,在七月底就可以全面交付的。

  他们比政府规划的速度快了整整五个月。目前已经有一万多套新房交付给列宁格勒的市民使用了。

  还有列宁格勒规划的公园项目,原本是在1959年底完工的。但是中国人在现在就完成了。

  其中甚至还包括了一条小河的改道(以方便公园和后续小区建设)。

  中国人太勤奋了,而且他们和列宁格勒的市民很少有往来。所以各种传言都有了。

  所以当中国的工人们穿着工服,整齐划一的上街的时候,列宁格勒的市民们都忍不住驻足观望。

  这些中国工人中由几个小领导领头,因为他们会俄语。由这些小领导领头,带着二百多名工人代表来列宁格勒进行采购。

  之所以要这么多人一起来,是考虑到购买的东西可能很多,所以才有两百人跟着一起来。 考虑到自己这些工人是代表中国在外国的形象。

  所以外出的这些工人们都穿上了新的工服。不过他们还是显得有些拘谨。

  大家乘坐班车来了之后,就跟着前面的领导。

  在几个领导的带领下,一群中国工人来到列宁格勒最大的粮油食品(副食品)商场。

  这里是列宁格勒市民们主要购买粮食的地方。

  当这么多中国人一起走进这个商场的时候,商场的主管都有些纳闷。

  “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吗? "苏联商场主管找到一个看起来就像是领导的中国人问道。

  他问的这人是中国方面的项目经理,中方的项目经理道:“我们想要购买一些粮食。”

  哦。”苏联经理点点头:“那很欢迎,你们帮我们修建的新城区很棒。我很喜欢。

  这个商场里就有员工分配到了新城的房子。比现在苏联的房子好多了,商场里的员工都希望能多盖一些房子,让他们搬进新城。

  中方的项目经理却道:“我们不是购买少量的食物,而是很多。”他说着话的同时,对旁边的同事点点头。

  同事将随身带着的公文包打开。里面是一摞摞的钞票。各种面额的都有,都分门别类的用纸袋捆扎了起来。

  这些都是工人们凑出来的。整个列宁格勒的大工地有大几千人,现在大家伙凑了几十万。很多人把自己一两个月的工资都全捐出来了。对于现在的中国工人来说,这不是小数目了。

  苏联的商场经理看到这么多钱后他也是微微一愣。

  “等等,我知道了。请你们先等等。”苏联商场的经理微微皱眉,脸上非常不悦。随后快步离开,只留下一群中国人在那里面面相觑。

  跟在项目经理后面准备扛包的葛蛋可很会看人眼色,他上前一步低声道:“经理,我看那苏联经理的脸色好像不太对劲。是不是咱们这么搞犯了他们什么忌讳啊?”

  葛蛋这么一说,周围的人也纷纷开始低声议论起来。

  “该不会是觉得咱们一次买粮食太多了,抢了他们列宁格勒老百姓的口粮吧?'

  “啊?不会吧,老大哥不是还挺富裕的吗?”

  “那可不好说,万一人家是这样觉得的呢。”

  ”别瞎说。人家那些苏联人都在盯着咱们呢。

  中国的这些工人们窃窃私语。周围的苏联商场工作人员,还有那些苏联老百姓也对着他们窃窃私语的讨论什么。

  刚刚那位中国方面的项目经理和苏联经理的谈话大家都听到了,毕竟他们又没有故意压低声音。

  那些苏联老百姓的低声讨论很杂乱,大家都听不清他们在讨论什么。但是却觉得好像有点不太好一样。

  就在中国工人焦急等待的时候,苏联方面商场经理回到自己的办公室,一个电话打到了列宁格勒新城建设总指挥办公室那里。

  整个新城项目的苏联负责人博罗耶夫接了电话:“喂, 什么事情?”

  “博罗耶夫同志,我是人民商场的经理斯托利亚基。我在这里严整的向你提出抗议! "苏联商场的经理用一种非常严肃的口吻说道。

  新城建设的总指挥,博罗耶夫刚刚还有些懒散的精神瞬间集中了起来,他追问道:“怎么了?”

  “中国施工队!”斯托利亚基严肃的说道:“我之前就说过很多次了,在列宁格勒的市政府会议上,我就提交过提案!”

  博罗耶夫一拍脑袋突然想起了,中国工人的食品供应全是走人民商场的渠道去的。是由新城项目后勤采购部向人民商场采购,然后在运去中国人的工地。

  斯托利亚基在电话里强调道:“早在新年会议的时候我就说过很多次,新城建设项目中,你们对中国工人的后勤补给过于克扣了。伙食标准只有工人(苏联)标准的二分之一,有的时候还更少!”

  “同志,我不知道新城后勤采购部门的人的良心是被狗吃了,还是他们的党性需要值得怀疑。你们不能让那些工人只吃土豆、肥肉、猪大肠、牛下水!他们在建设我们的新城市,同志!”斯托利亚基提出了非常严正的抗议。

  “你们不能这样对待我们的同志,即便他们是外国人。但是他们在用血汗帮助我们建设我们的国家!你们新城指挥部的人不能自己住上了大房子,然后眼睁睁的看着工人阶级流血流汗!”

  博罗耶夫被斯托利亚基在电话里大骂了一通,他整个人都有些懵逼了。

  这位人民商场经理的级别不算低,在整个列宁格勒的后勤系统里也是前三的。被这样的同僚一通指责,博罗耶夫也有些懵逼,他开口问道: "等等,到底怎么回事?

  斯托利亚基深吸一口气后说道: “那些中国工人派出了代表代,他们用自己赚来的工钱来我们商场购买食物。不是一点点钱,而是好几十万!足够他们整个工地吃上大半年了。你还想要说什么?你们新城后勤的人没有贪污没有腐败吗?你们逼着其他共产国家的同志兄弟自己来买粮食了。”

  “你等着吧,我会写信给斯大林同志,写信给莫洛托夫同志的!”斯托利亚基气哼哼的挂了电话。

  在电话那头的博罗耶夫愣了好一会儿,然后他才大吼道: "把管后勤的给我找来!”

  新城后勤部门主管拉斯科夫有些胖,长得就有些贪官的模样。现在他好像被坐实了贪官的身份了。

  他用手绢擦着脑门]上的汗水说道: “我真的没有贪污给中国人的伙食标准。所有的账目都很清楚,全都记着的。是那些中国人自己要求的。他们说自己喜欢吃猪大肠、牛下水、大肥…… ”拉斯科夫说着说着声音就变得越来越小了。

  因为博罗耶夫的眼神严肃的想要杀人一样。这让他根本不敢往下说。

  苏联人最喜欢的食物是大块的牛羊肉、鸡肉、冷水区域的海鱼等肉食。猪牛的下水在苏联并不属于受欢迎的东西(当然, 没东西吃的时候也会吃,但是有得选就不爱吃)。还有猪脚、牛脚、羊脚这些玩意儿,在全世界喜欢吃这些东西的国家和民族都很少。(德国猪脚指的是 猪蹄膀的部分,而不是中国意义的猪脚尖)。

  在博罗耶夫和斯托利亚基看来,后勤的拉斯科夫就是在克扣贪污。

  所以当他被博罗耶夫带去人民商场的时候,他简直是被拉去做批斗的。

  博罗耶夫甚至做好了打算,如果真的逼的中国工人自己掏钱买粮食的话,那这位后勤主管只能送去莫斯科了。慈父愿意打靶还是送去种土豆,那就看他的命了。

  现在中国在向苏联输送数以百万计的人力资源,把苏联很多规划了多年但是因为人力短缺而没有做的项目都给补上了。

  可以说现在动用中国工人的力量来建设苏联,是苏联未来五年计划的重点。而且各种改善民生的项目也是全体苏联人盯着的。

  谁敢在这件事上冒天下之大不韪,那就是撞在枪口上。

  而在人民商场那边,中国工人们等了许久,都等得有些烦躁了。

  “这苏联人办事咋这么慢啊。我们就是买粮食,他们怎么还要开会啊?”

  “是啊,难道老大哥家里也没有余粮了?”

  就在工人们窃窃私语的时候,博罗耶夫带着拉斯科夫姗姍来迟。他向着商场经理斯托利亚基点点头,随后向着中国工人们开口说道:“诸位同志们,如果我们国家的后勤部门出现了巨大的贪污和漏洞,请你们直接指明出来。我……们……”

  博罗耶夫说了一大堆,工人们没听到,领导们听懵了。

  什么玩意儿?

  什么克扣伙食?

  麻辣牛大肠很好吃啊,红烧牛百叶只有不够吃的时候,红烧肥肠每次都要靠抢的呢,肥猪肉熬油炒菜,大白菜炒猪油渣在放点辣椒能下两大碗饭呢。辣椒炒猪肺也好吃的紧呢,别把下水不当肉啊!

  咋就克扣伙食了?咱们吃的挺好的啊。

  中国领导们面面相觑,他们发现好像苏联人理解错了什么。周围的围观的苏联百姓似乎好像也觉得苏联后勤主管太抠门了。

  当即中国方面的领导人也顾不得博罗耶夫的讲话了,他直接上前打断道: “博罗耶夫同志,我们对后勤挺满意的。我们很爱吃那些下水,还有猪脚牛脚之类的。”

  “啊? ”博罗耶夫微微一室, 斯托利亚基也一愣。

  而主管后勤的拉斯科夫终于擦了一把汗,他一把上前就要亲吻中国同志,感谢他替自己洗清冤屈。

  但是他的热情被中国领导躲开了,被男人亲什么的,中国男性真的不太能接受。

  “其实,我们是要购买一些粮食为我们国家内的老百姓。”领导把相关的国内情况说了一遍。这才算是解开了误会。

  博罗耶夫和斯托利亚基点点头,原来如此,看起来真的误会了拉斯科夫。

  而人民商场的主管斯托利亚基却说道:“但是你们这样能购买的粮食很有限。你们国内遭受这样大的灾荒,你们杯水车薪。”

  中国方面的领导无奈道: “杯水车薪也要做。”

  斯托利亚基忽然说道:“其实你们为什么不尝试在苏联境内募捐?”

  中国方面的领导眨巴眨巴眼睛: “募捐?在苏联?”

  斯托利亚基笑道: “是的,这是一个合理且我认为有意义的建议。”

第二百零四章 没钱怎么办?

  苏联方面的斯托利亚基同志提出了让中国人募捐的提议。这还真的是个不错的提议。

  因为三年自然灾害中国是真的倒血霉的三年。这三年受到气候影响的国家除了中国之外也有几个(主要在东南亚)。但是和中国一样形成极端气候的却只有中朝越三国,而因为极端气候最后成全国性灾荒的就独独只有中国一个了。

  这事儿在原时空之中还被一些老派封建分 子拿来当作新中国要灭亡的依据,因为他们是根据天人感觉学说来当作学说依据的。

  当真是一群复古复辟,一下就复到大汉去了。董仲舒要知道两千多年后他还有一群徒子徒孙, 估计都能笑得在死一遍。

  可以想见,本时空之中也会有这样的家伙。毕竟见不得新中国好的人可是一直都不少。从现在到以后,再到未来,他们大概是死不绝的。

  对于这些人,李锐已经尽可能的开除国籍,让这些老顽固的旧文人滚去外国了。

  毕竟李锐从后世得出了一个重要的经验:殖人(被 思想殖民的人)只有在中国的时候,他们才对外国势力有价值。他们去了外国,他们就一文不值了。

  所以他们还是在外面死一死的比较好。

  而中国现在所处的困难其实才刚开头。1959年的新中国其实还能撑一撑。毕竟之前新中国就有准备。粮库里的粮食还算储备充足。

  前一年还打了印度,得了一波粮食。

  但是粮食这种东西,大家都不会嫌多的。尤其是苏联现在别的不多,但是土豆超级多。因为土豆生产成土豆淀粉拉去中国,就能换回来一车车的糖浆。

  所以本时空之中,苏联在广袤的西伯利亚开启了无尽的土豆种植。

  1958年,苏联土豆产量迎来二战后的新巅峰。在二战时期,土豆作为苏联人民的主要粮食作物,其产量达到过七千六百万吨(1940年) 。战争结束后,被土豆折磨了很多年的苏联人,早就不待见土豆了。

  但是自从土豆换糖浆战略实施之后,苏联人种植土豆的热情再度高涨。

  1958年,苏联全境土豆大丰收,土豆产量突破一亿吨大关。成为全球第一大土豆生产国。当然,这还不是巅峰。巅峰时期,苏联人均拥有一吨多的土豆,土豆多到用不完。

  这些土豆除了一部分拿去供应人民的餐桌外,还有一份是拿去当饲料,最多的是拿去中国换糖浆。

  所以国内其实早就盯上了苏联的土豆了。因为苏联土豆生产太多了,多到他们根本无法消化。根据统计,1958年苏联有将近七百万吨土豆直接坏在地里。因为产量太大来不及收割。

  还有超过三百万吨土豆坏在运送的路上和仓库里。

  那可是一千万吨土豆啊。要是能拉回国内,至少能养活三千万人了。一人三百公斤土豆,哪怕是吃着烧心,但是只要能混合其他的东西一起吃。那活命是没有问题。

  原时空之中,中国和苏联在1958年彻底交恶,中国失去了从苏联进口便宜土豆救人的可能。但那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原时空之中赫鲁晓夫要搞长波电台,联合舰队,要苏联驻军。

  谁答应谁就是真正的卖国贼。

  不过本时空的变数很多了。

  在苏联的同志提议说愿意帮助中国搞募捐,并且消息传到北京的时候,原本就想着能不能从苏联老大哥身上薅点羊毛的李锐瞬间就来了精神。

  “好啊,好啊! ”李锐拍着巴掌道:“真是瞌睡就来枕头。这些年东北从苏联弄来了不少土豆淀粉。制作成土豆粉条就耐储存了。如果每年能有三千万吨土豆粉条,那三年自然灾害的损失将会降低到最低!

  “原本还想着去找赫鲁晓夫,看看能不能让他想点办法的,现在看来苏联老大哥中有觉悟的同志也很多啊!”

  李锐说干就干,他现在除了是文化教育宣传的一把手之外,还是计划委员会的二把手。国民吃不上饭,他这个副主任是有责任的。

  在和中央通气之后,李锐把还在中国晃悠的赫鲁晓夫找来。

上一篇:光阴之外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