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847章

作者:一斤小鳄梨

  这件事倒也没有藏着掖着。毕竟也要给功德林的这些学员们一个念想,功德林不是监狱,他是一个学习的场所,让他们知道自己的错误,但同时中国政府也承认他们曾经过往对国家的一些功劳。他们只要好好改造了,知道自己从前反动上的错误。并且改掉了他们那些反动派的习气,那么自然国家也会让他们成为新中国的合法公民。

  所有人都在讲如果政府把他们放出去,会给他们安排什么工作。

  上了年纪的一般都不想再干什么重活了。丘行湘那一类的倒是觉得无所谓,毕竟他现在还算是壮年。

  而比较让人意外的则是黄维。

  黄维直接说: "我是希望能够回乡村工作的。就回我的老家。回到江西去过。”

  当时找黄维谈话的王英光所长都有些诧异。因为黄维将是这批特赦名单中的第1批学员。

  即便是如王耀武、杜聿明这样的改造积极的分子。他们大多数也是希望能够留在城市的工厂工作。王耀武说想回山东,看看自己办的饼干厂还在不在,如果饼干厂国有化了,那就让他去饼干厂找个工作。

  杜聿明也差不多。

  这种开口说自己就要回乡下种田的,可太少见了。

  “黄维,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念头?”

  黄维中气十足的回答:“我看了报纸。几个报纸和新闻广播里都三番五次的强调。根据我们国家气象学家推测,今年将会是我们国家出现大量极端自然天气的一年。极端自然气候就会带来极端的环境,甚至因此造成灾害。

  “看看山西和陕西的情况。我就知道我们的科学家没有预判错误。既然如此,我们的气象学家说的,南方可能会出现极端的暴雨灾害,那看来也是真的。江西是产粮省,虽然不如河南和两湖地区。但是江西只要大熟,至少在满足本省需求情况下,还可以满足广东福建粮食。

  “我已经是个小老头了,老婆孩子既然都死在了蒋中正反动派在手上,我也没什么念想了。我认识到了我前半生的错误,我决定用我的心态去改变。我申请回到自己的家乡。我认识字会算数,学习了马列毛。如果毛主席放心,就让我回乡当一个教书先生。

  “如果不放心,就让我回乡下当个农民。我没有脸面在城市里面过优渥的生活。我愿意用自己的劳动力为这个国家做一点有益的事情。”

  黄维不仅是这么说的。同时他还非常郑重的要来毛笔和信纸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信要求王英光所长转交给毛主席。

  黄维请求,如果政府真的打算对他进行特赦。那么他希望能够尽早回乡。因为如果再晚了的话,他怕赶不上开学也怕赶不上夏忙。

  毛主席看完之后都大为动容。并且作出批示:尊重黄维同志的个人意见。

  这封信传到功德林的时候。黄维看到毛主席的非常的激动。因为在信里毛主席将他称为了同志了。

  毛主席认可的他。就像是多年以前他被身为招生办主任的青年毛泽东看重。在那个其他考官都不看重他的时候,将那个瘦弱的少年招进黄埔军校。

  这一次,他又接纳了他。一如三十多年前的那天下午。

  “你太瘦了,抗的动枪吗?”

  “我多吃些饭就会长壮的。”

  “你跑步的成绩才刚刚合格。勉强在及格线上面一点。”

  “多练就好了!”

  “为什么进黄埔?”

  “为了保家卫国。”

  “你叫什么名字?”

  “黄维!”

  ……

  自己是什么时候忘记了自己进黄埔想要参军的初心。自己想要当兵,想要当将军,最初明明想的是为了保家卫国。为的是结束军阀乱世。

  自己后面怎么又变成那个样子了?

  自己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黄维的心中的全是疑问,他决定将自己剩下的人生好好去探索这个问题。

  而在所有功德林的其他学员之前。黄维将作为第1名被特赦的学员离开功德里。

  以后这里大概永远听不到天下第一强 军的传说故事了。

  但是黄维却骄傲的挺起胸膛对所有人说: “诸位从今时今日这一刻开始。 我黄维就是毛主席的战士!为了新中国的繁荣富强。我黄维将会流尽最后一滴血和汗! ”

  “以后若有同路人,请来江西找我。郑重的叫我黄维同志!”

第一百九十八章 第一批(五一快乐)

  黄维是功德林里第1名被释放的改造学员。这和原时空中他的境遇恰好完全相反,在原时空之中,黄维是功德林里最后一个被释放的。

  只能说黄伟这个人确实是一个死脑子, 他要是认准了一件事,就很难将其拉回来。就像他之前极端的忠于蒋中正。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些东西刻在脑海里,丝毫没有动摇。

  再到现在,在他彻底从右派反革命转向左派的无产阶级革命。他现在能够说出自己是毛主席的战士这句话。

  这是他彻底的自我认知的革命。对于他的自我改造,功德林自然是乐见其成。

  黄维这个家伙什么都好,就是嘴硬。

  本时空之中经过了这么多的事情,他倒是稍微嘴松了一点。他也作为功德林改造学员的表率被第1名特赦出去。

  原时空之中他被特赦释放都已经是20年之后了,那个时候的黄维已经很老了。国家给他安排文史馆的工作,让他写写回忆录,让他补充一下近代史的细节。其实也主要是照顾黄维。毕竟他那个年纪也做不了其他的工作。动动笔杆子领领退休金差不多了。

  本时空之中,既然黄维身体还行,而且自我意愿也愿意为新中国的建设贡献自己一份力量,那么自然没有理由去阻止他。

  可以说,他甚至是一个旗帜。让其他所有人看到新中国对可改造分子的改造。

  作为第1名离开功德林的学员黄维的告别式。还是搞得挺隆重的。

  大家搞了不少临别的小礼物赠送给黄维。

  毕竟功德林现在还是经常干活的。大家用劳动换取自己的报酬。这也是改造的一环。大家伙像所长王英光打个报告,申请将部分酬劳换成礼物送给了黄维。

  有的是给黄维送了书,有的是给黄维送了衣服裤子。还有人托所长去外面买了一些蔬菜的种子。

  大家伙送的东西都很实用。

  黄维走的时候,功德林的学员们还在门门口列队相送。

  “真没有想到我们这批人里面,黄维居然是第1个离开这里的。”看着黄维的背影渐渐消失在功德林大门]的远处。王耀武忍不住感叹的说道。

  杜聿明远跳着黄维的背景说:“也该是黄维最先离开。他这个人呢,死脑筋。做事认准了一件事就不会变。他这种人到地方上可以当一个好老师。甚至可以当一个好的基层干部。”

  “且看吧。我觉得黄维这个人,不可能碌碌无为的。”王耀武如此道。

  功德林的学员将会分期分批的特赦,根据他们的特长,性格和能力将会放到中国的不同岗位去。

  本时空变数真的实在是太大了。在中央的会议上面,李锐是坚决反对用功德林的成员进行统特赦, 然后搞一个类似于国庆献礼的方 式出来。

  说实话,实在没有必要。太形式主义了。要搞宣传的话,李锐有的是办法。没必要搞如此教条的东西。

  不需要搞太形式主义的东西,还是让功德林的学员们回归他们能做的工作,新中国要让他们在新的社会里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

  共产主义从来都不是抹杀个人价值的政治形态。而是让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在一个优良正确的方向上努力。

  就像是黄维回到自己的家乡贵溪后,给他安排了工作。他说他想要教书育人。就给他安排了一个中学的教书工作。

  而且还真就让他当政治老师。当黄维看见这个任命的时候。他感到了一种莫大的荣耀,因为他知道组织上是真的相信他了。居然让他当政治老师。

  因为让黄维当老师,只有两个选择。一 一个是当语文老师,因为黄维的古典文学造诣还不错。也学过类似。八股文一样的技巧。

  虽然说大家都诟病八股文这种东西害人不浅。说近代中国之所以积贫积弱,八股文至少能背一半的锅。

  但是八股文这个玩意儿要是真的学的精通了的话,在写作上其实是很有帮助的一种技巧。写的好八股文的人,天下的文章一般都写 得好。

  而让黄维当政治老师,只能说是因为组织上确定黄维已经改正态度了。

  由他这种经历过革命,然后变成反革命,最后在成为革命者的人的心路历程和他的态度变化,能更好的讲解政治。

  因为没有人比他更清楚这期间的改变。

  只有黄维才能讲清楚革命和反革命又再次革命的转变。

  他是这方面最好的老师了。

  而且贵溪现在也很缺讲得好政治的老师。(其实不光贵溪, 全中国都是如此,讲得好政治课的老师都是稀缺资源。)

  对于大多数政治老师来说,能把广播里面解析的各种政治给说清楚就已经很不错了。

  在安顿好后,黄维开启了自己的第一课。

  在初二三班的教室里,全班三十多个学生看着踏入教室的黄维。班长道:“起立。”

  全班三十多个学生站了起来,齐声说道:“老师好!”

  黄维突然一室,很多年前他也在贵溪当过教书先生。但当时当教书先生是因为他整顿自己率领的国党军队内的贪腐问题,结果被排挤下野后的无奈选择。

  今天是他自己主动来当这个教书先生。

  这一次,他突然有了一种莫名的触动。也许这就是毛主席喜欢别人叫他教员的原因?

  黄维这次真心实意的站上讲台,他环视着孩子们,说道:“同学们好,大家坐下吧。我叫黄维,是你们的政治老师。我和你们其他的老师不一样,我从前是革命者,后来是反革命,现在又是革命者。”

  黄维面对一群孩子,他没有掩饰自己的过往。

  反而是大大方方的,全部都说了出来。因为只有说出来他才能够开始讲他的课。

  台下的学生听到黄维这样介绍自己,他们都很惊讶。有的学生交头接耳,但是很快被班长的眼神给瞪了回去。课堂又恢复了严肃。

  黄维在黑板上写下正式的名字,并且写下了自己成为革命者,成为反革命者,然后又重新成为革命者的时间。

  “我们的第1课就是要告诉大家,我为什么相信革命。之后为什么又被反革命蛊惑。最后我又如何清醒,认识到反革命的错误,重新加入革命队伍。我会用我人生中的经验告诉大家,让大家避开我所犯过的错误.. .”

  黄维站在讲台上侃侃而谈。校长则偷偷的站在教室的后窗位置,偷听着黄维的讲课。

  听了10分钟之后,他转头微笑的对副校长说:“看来我们学校来了一个很好的政治老师!”

  “真的没有想到黄维居然能有如此觉悟。”副校长也感叹道。

  “是啊。正是因为有黄维这样的人物,才显示出我们中国革命的优越性。我们的下一代一定会比我们更好的。他们会带着我们的国家飞向更高的地方。

  校长在后窗偷看着初二3班那些非常认真上课的学生。他的嘴角挂着微笑。

  而在北京,在黄维作为第一名特赦的成员之后。 很快,功德林开始迎来了越来越多的特赦名单。

  第1批的特赦成员都是在改造中非常积极,同时也被认定为改造成功的典范。

  李锐不想把这些特色搞成一个单纯的政治报告,然后让他们一起释放。这样搞和好大喜功的搞法没有差别。想要搞政治宣传,李锐有其他的办法。

  相反让这些人去到他们合适的岗位进行工作才是最重要的。

  第1批被释放的成员中有叶立三,他的工作其实早就定下来了。北京市的灯泡厂和北京市的电机厂都很愿意接受他。

  叶立三毕竟是在德国留学,学过机电的。理论知识很扎实。尤其是基础学科很过硬,这样他能够更快地接受新的技术。

  不管是灯泡厂还是生产电机的厂,都需要这样的工程师。

  在功德林的建议下,叶立三还是前往了北京市电机工作。因为相比于灯泡而言,电机对现在的新中国更重要一点。不管是起重用的电机,水闸用的电机还是其他方方面面,工业生产上用的电机都非常重要。

  而王耀武,组织也尊重他的个人意愿。他想要前往自己从前在山东开设的饼干厂。但是那个饼干厂早就被合并改组了。所以王耀武被安排去了青岛市第二食品厂。

  现在青岛市第二食品厂生产的钙奶饼干已经是华北地区知名产品。味道好吃,奶香浓郁。

  当王耀武走进工厂看见一座座整齐的厂房工人们穿着整洁的工作服。以流水线的方式将原材料生产成一块块饼干。王耀武看了半天,最终只说了一句:“我当年办的饼干厂比这里相差太远了!”

  而杜聿明也有了他的去处。杜聿明指挥过装甲部队,他本人对于车辆器械也非常喜欢。

  刚好北京这一边也开始生产汽车了。 生产的就是那个最低配置的汽车。安排杜聿明去汽车厂学习工作。杜聿明对这个倒是不抗拒。

  而除了他们缺本职工作之外,考虑到这些人对近代史的编撰有巨大的作用。所以国家还给他们安排了副职。让他们编写近代史中关于国民党的部分。(或者说对很多人来言, 这才是主职)

  第1批功德林特赦的成员。都要开始过上新的生活。也将要过上劳动者有其食有其屋的日子。他们将成为一个典范,不仅仅在新中国,甚至是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传播他们的改变,传播新中国的政策。

第一百九十九章 各处动员

  功德林里的第一批特赦的学 员们自有他们的去处。

  他们会前往各自擅长的领域,去参与他们的工作,为新中国的建设做出他们应该有的贡献。

  总归是一点,新中国不养闲人嘛。

  只不过1959年特赦出去,对于他们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了。毕竟1959年的新中国并不太平,气候灾难是一定会发生的。

  就在黄维前往贵溪,开始教书的时候。在距离他大约三百公里的江西另一地的萍乡。

  新中国的将军甘祖昌也在被授予一项重要的任务。准确来说,甘祖昌现在并不是将军了,他在前年就打报告辞职了。向中央军委提出辞去自己在军中的一切职务,他漂泊半生,打算回乡务农养老。

  这可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甘祖昌在新疆做的好好的,身为少将,他的待遇是很不错的。再加上他又是主管后勤方面,他在新疆的生活本该是很滋润的。

  而且甘祖昌的资格够老,他是红军时代参军的,走过两万五千里长征。只要他不犯原则性错误,中央军委都不会动他一下。

  但是他却毅然决然的放弃自己优渥的待遇和生活,毅然的返回了自己江西的老家:萍乡。回到乡下当一个农民。

  甘祖昌把自己的积蓄换成了几头约克猪和几十只安哥拉长毛兔和白羽鸡,还有化肥和种子,他真的回到家中开始安心种地了。

  并不迷恋在大城市的生活,也没有想着在城市里当老爷,而是回乡当一个老爷们看不起的泥腿子。

  关键是他还不作秀,而是真的正经的在种地。他带着妻子和五个儿女在乡下认真的种地养殖,并且热心于乡村建设。

上一篇:光阴之外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