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斤小鳄梨
“大田,怎么样了。村里断了的电线修好了?”江强国看见来人之后立刻问道。
名叫大田的中年男人是附近几个村里唯一会修电的。 说是会修电,其实也就是个二把刀,就是靠胆大心细干活,对电工知识其实半懂不懂。但即便是这样,他也是村里最好的电工了。
附近村里现在通电了,日常维护都是大田。
大田道:“修好了,我早上顺着电线杆子一路走。在向北五里的地方发现,通往咱们村子的电线被吹断了。我前脚刚到,后面电力局的同志就来了,他们马.上就把线给接好了。不然那么粗的断线,我还真不知道该怎么缠胶带了。”
江强国听闻来电了,他的表情就轻松了很多。
“打开收音机,听新闻怎么说。今年乡里开会的时候就说了,如果遇到极端天气,那就要听电台的天气预报。新闻天气预报会告诉咱们该怎么办的。”
村里的收音机打开了,因为风沙的影响,收音机信号被影响的很严重,发出大量的噪音和沙沙声。
人不得不贴着收音机的喇叭去辨别里面的声音。
“根据……沙沙……气象台的观察,这股从高……沙沙……沙沙……今日下午逐渐平……”
虽然听得很艰难,但是大家伙至少知道了一点。那就是大概今天下午,沙尘暴就会平息。这让大家伙悬着的心放下。
而他们能把心放下,靠的是在一线的气象人员们的拼搏。
网咖来到本时空之后做了很多很多的事情,很多事情都无法细致描述。比如说培养中国自己的气象人,搞自己的气象站,研究自己的各种气象设备。
气象设备这种东西普通人接触甚少,但又是和所有人都息息相关的高科技设备。气象员从来都不是什么大明星,也甚少有气象员被人们记住。
但是设立气象站,收集气象数据,气象数据比对,发布气象预警等等。这都是事关国民的大事。
就像是江强国等人能在第一时间知道沙尘暴将在下午结束,那是因为在内蒙古漫长的边境线上,几十个不同的气象站都在收集消息消,将气象情报汇总。
在由北京的气象总局依靠本时空自研的数百台中星一号计算机计算出气象变化,最后才能得出的结论。
而依靠这样的结论,由北京下发的指令也直接传到地方。
在上午十点,山西、陕西两省的解放军部队就接到了命令。他们将在下午直接出发,帮助老乡清除农村的沙尘。
不仅仅是他们接到了任务,还有两省的中大学生、公职人员也全都被召集起来。前往城市周边的的农村进行春种救灾。
紧急救灾演练,这个东西自从新中国诞生开始就有了。不过本时空之中因为网咖的到来,让新中国有了更多的救灾理论经验可以学,有了更多的救灾制度可以学。
即便是客观条件较差,但是在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上,本时空可不见得差了。
几乎就是在气象台解除山西、陕西两地沙尘警报的下午三点,两省多地的公职人员、学生、居委会成员、解放军战士、工人、警察、消防员等等都被组织了起来。
大家按照小组分散除沙。城市里的沙尘虽然厚,但短时间内并不重要。
真正重要的是广大农村的春种土地。保住受灾的两百多万亩的春田才是最重要的。
就在村里风沙小了点,并且也能看见日头,大家觉得沙尘暴要散掉的时候。江强国就开始组织村民抢险救灾。
“村里还在喂奶的女人留下,把村里所有七岁以下的娃娃留下,让这些女人照顾。能干活的老人用大锅烧水做饭。所有少年、青壮带上工具除沙!”
江强国一声令下,一个村子里数百号人开始分工合作。村民小组开始有条不紊的分配工作。
救地除沙是一个细致且辛苦的工作。但是现在没有人敢说辛苦。哪怕春天气温不高,但是众人也是干的一身汗,汗滴在地里摔成八瓣也没有人啃声。
在江强国带着村民们救灾救田的时候,一阵轰鸣的发动机声音传来。
江强国抬头看去,两辆军绿色的大卡车停在村外的道路.上。
一百多名解放军战士跳下卡车。
“谁是村长江强国?”
“我!是我!同志什么事情?”
“你好,江强国同志,我是三连的连长张喜锋,我们接到上级的指示,知道你们受灾了,我们以最快的速度赶来支援救灾工作!”
面对这位三连连长的话,江强国张了张嘴,没法说什么。
自己没有向上面打报告说自己这里受灾怎样啊,怎么就有解放军战士来了?
这上级领导已经预见了?
还没等江强国细想呢,张喜锋连长已经招呼着战士们带上工具开始帮着老乡除沙除尘了。
第一百九十六章 鞍钢宪法的改革
大自然的威力,神鬼莫测。人类的科学进步在大自然的威胁之前总是显得不值一提。
蒙古高原刮来的强风,就能够让山西和陕西数百万亩农田受灾。
这些年通过中专和农业专科学院,国家已经向农村派驻了大量的初中级技校生。前往农村,参与农村建设工作。
这些技校生能够帮助农村干部快速地统计农村的受灾面积。毕竟建国之初有很多农村基层干部本身的文化知识不够。他们对农村的管理极为粗放,能够不出乱子就已经是他们最好的能力了。
现在这些砸到农村去的种子,已经开始展现出他们对这个国家的巨大作用了。
大量的情报开始汇总。那些驻村的学生干部要去田间地头去仔盘查,到底有多少地方受灾。哪个村比较严重?哪个村的灾荒比较轻微?
在这里又不得不提一下, 在朝鲜战争期间就有网咖率先将鞍钢宪法拿出来进行中国革命改造的事情。
所谓的鞍钢宪法对应的是苏联的马钢宪法。苏联马钢是一个英雄企业。 在反法西斯战线上是所有热爱和平的人们的中流砥柱。而他的管理办法也成了许多国家效仿的对象。
但是,就像是苏联的十月革命没有办法生搬硬套拿到中国来直接使用一样。
马钢宪法也不能够直接用在中国,甚至在中国有大量的水土不服。
而鞍钢宪法最重要的是提出了两参一改三结合。
所谓的两参指的是干部要参加劳动,工人要参加管理。
听起来似乎有些反直觉。甚至在原时空中,主席在努力推动鞍钢宪法时,还遭到了来自苏联的嘲笑。当时苏联的赫鲁晓夫嘲笑主席说道:“如果把我们的干部从领导岗位撤下来,让他们进行半
年的生产劳动。等他们再回领导岗位的时候,他们会发现自己已经落后了,会花更多的时间来学习。这完全有悖于革命的先进性。
“让工人直接参与到管理阶层,那就更加是灾难了。他们根本不懂得什么是管理。让这些外行来做这种事情,无疑是将生产工作和部门工作推向地狱。”
赫鲁晓夫不光在中国这么说,并且在全世界其他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争议开会的时候都这么说。连他下面的外交部成员也经常将这作为中国的搞笑段子,在国际社会上说。
觉得中国人想一出是一出一拍脑袋就决定。
乃至于后世,有不少人也嘲笑认为鞍钢宪法真是笑话。
鞍钢宪法在原时空之中确实是失败了。但并不是因为这个管理办法落后,相反是因为他过于先进了。先进到触碰到既得利益团体的利益。让食肉者难受了。
因为在工人参加管理,干部参加生产之后,还有两个条件:一个是一改,一个是三结合。
所谓的一改,指的是改革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合理的章程和规定。
鞍钢宪法中明确指出了,一改:是一种动态变化的办法。因为随着生产力和生产技术的提升。生产中出现的问题也是不断变化的。三年前制定的规定是合理的,但是过了三年之后就未必合理。
不仅仅是生产制度。还有财富分配。工厂福利乃至于国家政策都可以笼统地概括进去。
而这一改听起来是个大空话。谁都知道制度和规章是有时代局限性的。怎么样去做呢?
而这就是三结合的用处。
所谓的三结合指的是:领导干部,工人群众,科研技术员三者要相互结合。
需要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领导干部要知道在技术方面和生产方面的局限性,工人群众要知道领导管理和技术上的优势和劣势。
技术人员要懂得技术下放实际生产和工厂管理之间的相互协调。
只有三者都能够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那么一改才有可能成功。
而想要三者相互结合,又要回到鞍钢宪法提到的第1条两参。
也就是领导干部要参加劳动,劳动者要参加管理。
鞍钢宪法的两参一改三结合是一套环环相扣的逻辑。但是很显然,大多数领导当上领导之后,就未必愿意参加劳动了。
有的人甚至对劳动深恶痛绝。认为体力劳动要他的命。
原时空中,鞍钢宪法提出的时间实在是有点晚,在1960年才被提出。当时毛主席的命令都已经出不了北京城了。可能也就北京的一些地区,听他老人家讲讲话,尊重他的领导。到了下面都是当
神像一样供着。所谓的敬而远之,便是如此。
而且1960年建国已经11年了,很多人的心思都变了。
本时空的好处就是在于。网咖提前了将近10年,将这套鞍钢的宪法带了回来,并且当时借着朝鲜战争为由强行推进鞍钢宪法。
就像是本时空中,士兵委员会制度一直没有取消。不仅没有取消,也没有进行改革。士兵委员会依旧是由士兵们管理,而不是让一众军官进入士兵委员会。
就像是网咖通过各种文娱渠道赚到的钱,向国内投资广播,第1个投资的就是各个军队的广播。
加强军队的政治建设。这是必须做的事情。
当然不管是士兵委员会的维持,还是鞍钢宪法两参一改三结合的推广 。其中都充满了腥风血雨。
主席之前清理了不少人,都是因为这个。
但是把这屋子打扫干净了,换上了新的家具,新的主人。其爆发出来的能量也是远超预期的。
就像是这次春耕时节,山西和陕西遭受的巨大沙尘暴的袭击。根据统计,首摘田亩有213万。
陕西、山西展开了全省动员。在保证工厂开工的情况下。把城市里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全都动员出来。向附近的农村进行救援。
村子里面的村干部要组织开展村民自治。
明明这仅仅是1959年的中国。但是却爆发出了极大的效率。
命令一下,各机关单位除了无法离开的主要工作岗位之外。其他工作人员无论是普通公务员还是领导。通通都扛起工具,奔赴现场开展工作。
因为领导不干活也是会没饭吃的。在推进鞍钢宪法时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那就是取消领导特供制。当初这一条取消的时候,上到中央 下到地方,那些领导可是相当的不满。如果不是借着朝鲜战争作为由头根本推行不下去,即便是如此,也是抓了不少人的。
新中国的至此建国10年。不管是财税改革,鞍钢宪法工业改革。一路上已经扑救了太多东西了。很多人死了,很多人走了,很多人离开了领导岗位,但同时也有更多的人上来。
但总体来说,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因为仅仅是山西,陕西的这一次救灾就能够感受得出来。
两省的动员力由各个部门的领导带头。带领着数以百万计的市民前往农村对农田进行紧急抢救。
仅仅耗费三天时间。213万亩受灾田,最后来不及抢救确定死亡的废田。仅仅只有1000亩。而受到沙尘暴影响,最后可能会导致减产的受灾田地(减产三成)两省共计17.000余亩余下211万多亩的田地基本保下。即便是有所减产,但是也不会减产那么狠。不会减产三成以上。
当相关数据送到北京的时候。北京城内的很多人都一片哗然。
在受灾的时候,大家都没有想到山西和陕西两地受灾能如此严重。
而当救灾的时候,很多人也没有想到救灾能够救得如此迅速快捷。能把灾害损失拉低到如此程度。
尤其是当消息传到功德林的时候,很多曾经的国服将军们又一次被新中国的效率给震撼了。
这些功德林的学员们忍不住拿新中国和他们之前所在的民国做了对比。
第一百九十七章 毛主席的战士
1959年对于新中国来说是成立10周年的重要日子,对于在功德林的诸位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日子。
因为在原时空之中,1959年10年大庆的时候,主席颁布了特赦令,将功德林一众学 员中经过改造后表现良好的进行释放。
本时空中也不例外,而且因为本时空之中,新中国取得的成就更大,对外战争表现的更加优异,所以这些学员们改造的比原时空之中更好一些。
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功德林一众学 员中非常重要的黄维同学了。
原时空之中这位可是死硬到底的嘴硬派。1979年才被从功德林之中释放出来。
明明他已经知错改错,但是却嘴硬的从来不认错。但是本时空之中,因为发生了太多太多的意外。与原时空之中的走势有了截然不同的方向。导致现在的黄维反而是整个功德林里面最红最钻的。
不光是反蒋,在蒋介石被审判之后。黄维深刻研究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也深刻地研究了国内现在颁布的各种政策。
所以当山西和陕西方面的救灾新闻传来的时候。
其他功德林学员还在感叹。新中国政府救灾速度非常快的时候,黄维已经开始在说: “这可是因为现在新中国政府做了更好的表率。领导带头领导和工人们一起干活。这工人们怎么会不努力工作呢?”
“要是和我们当初中华民国时那样,当官的就动动嘴皮子,好处全被当官的拿了,活却全让基层的人给干了。那你看看那些基层的人是不是得摸鱼磨洋工。”
在功德林的图书馆里,黄维说出如此之话。不少功德林的学员纷纷点头表示同意。
尤其是杜聿明更是说道:“这一次,从中央到地方反应速度都很快。春种是讲究时节的。”
“如果时间上没赶上,那山西和陕西可是要遭灾。”
“要是在中华民国那会儿,如果村里的村民自己不想办法救灾的话,地方官可不会管那么多。看看这新闻里面,乡长县长都带着人拿着工具下地干活去了。”
“在中华民国那会儿,这可是绝对不行的县长可是太爷呀,还记得1942年河南大旱灾,饿殍千里。”
“其实那会) l还是调了些粮食过去的,本来不该死那么多人。可是上上下下起来的老爷们连赈灾的粮都要吞。原本能救10个人的粮,到他们地方手.上救活两个都困…… .”
杜聿明这话还没说完。黄维就插嘴冷笑道:“杜长官还真给民国面子。还救两个人的粮呢,能救下一个那都算是命大。”
一众功德林的学 员在这里讨论着关于陕西和山西的救灾事宜。
不过讨论着讨论着就开始讨论关论于1959年特赦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