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790章

作者:一斤小鳄梨

  当审判长将三人的罪行宣读完毕之后,偌大的广场只余下数以万计的呼吸声。如排山倒海,似震耳欲聋。

  “本庭在此宣判,蒋中正反人类罪成立,战争罪成立,叛国罪成立。判处绞刑,即刻执行!”

  “何健,叛国罪成立,反人类罪成立,战争罪成立。但念在其身体状况,判处枪毙,即刻执行!“

  “胡琏,反人类罪成立,战争罪成立。判处枪毙,即刻执行!”

  当审判长做出最后的裁判之后,席上三人面无血色,腿抖若筛糠。

  而现场也好,收音机、电视机前也好,却已经是一片鼎沸之声。

  有的人这一死,比他一生的贡献都要大。就像是蒋中正,就像是何健。

  而这一日,距离中国传统新年春节只剩下七天了。

  但是今天晚上,北京却好像率先过上了新年一样。爆竹在城里燃放了起来,劈里啪啦的。一声声的正在除旧岁之弊,迎新生之喜。

第八十四章 时代中的老师傅

  “新中国政府真的把蒋中正给绞死了啊。”丹尼尔发出这声感慨的时候,他正在北京饭店里吃着烤鸭。

  作为美国秘使,他们三人组被邀请参观了蒋中正的公审。

  说实在的,当他看见天安门广场上那沉默如海的人民群众的时候,他当时确实是被吓到了一瞬。

  “我以为蒋中正在中国多少会有一些支持者。会有人为他的死亡而感到惋惜呢。结…… 啧啧啧。"雷尼尔塞得满嘴烤鸭肉和甜面酱,还在那摇头可惜呢。

  “所以当年史迪威将军在白宫发表意见,认为最终能取得这个国家政权的是共军。现在是应验了。只是没有想到他那么不得人心,如此看来他们失败是正常的了。”

  三人组在北京饭店吃着最后的烤鸭。这些美国佬和苏联人的口味真的接近。

  苏联代表团来中国能每天吃一顿烤鸭,这些美国佬也是一样。

  北京饭店给他们做锅包肉、烤鸭就能满足他们的胃口了。然后在来一点草料 (生的蔬菜沙拉)。他们能一直这么吃。 还吃的挺开心的。

  “可惜了,吃完这顿烤鸭。很长时间里没得吃了。"雷尼尔在可惜,因为今天之后他们就要走了。

  “中国人邀请我们去参加他们的新年晚会呢。据说要在那个新修建的人民大会堂搞那个晚会呢。说实话,我还有点兴趣。”

  “算了,我们还是赶紧回去美国吧。这一次我们已经完成目的了。

  蒋中正是中午被绞死的,美国人的烤鸭是晚上吃的,飞机是 第二天把他们带走的。

  而除了蒋中正之外,还有大川周明也被绞死了。因为他是日本人,所以没有和蒋中正等中国人一起审判。这个还是要分开的。

  大川周明、岸信介、河边正三这三人在新中国政府和新日本政府沟通过了,这些人引渡回日本也是浪费资源。

  日本政府派遣几名官员过来一起参与审判,然后见证这三个老鬼子一起被绞死就行了。

  把审判记录发一份去日本就好,到时候也是要在日本播出的。

  所以这1956年的春节前期有一种独特的忙碌感。 明明还有一个星期就过年了, 对于五十年代的老百姓来说,这已经进入过年倒计时,早已无心工作了。

  但是大家却都感觉中央领导好忙。到处都有国党败类被枪毙或判刑劳动改造的消息。还有日本三鬼子被绞死。还有那个给大家带来很多欢笑的李承挽被送回了朝鲜半岛。

  朝鲜半岛上对学习了中国上次绞死岗村宁次的先进经验,甚至还把那个绞刑架给借走了。于是这个被戏称为[大数学家]的李承挽尝试了一次长达一个小时的绞刑。中途多次晕厥过去,又被放下,

  休息好后又被挂。上去。

  朝鲜老百姓对李承挽的仇恨比对日本战犯和美国鬼子还要深。

  所以李承挽在朝鲜半岛的绞刑架上体会了一把[三起三落]。人生真是起起落落,最后一次李承挽起了,没有落下来了。人生完美了。

  北京张祥家中,在工厂上完今年最后一个班之后,张祥的下一次排班是在大年初三的晚班开始。

  媳妇桂花帮丈夫揉捏着他有些僵硬的肩膀,嘴里还在碎碎念道:“这钢铁厂排班也真是的,大年初三就要去.上班了。你都是老师傅了。”

  张祥却道:“可以了,不错了。厂里已经够安排我了,我是老师傅,是技术骨干。所以大年三十、初一、初二这三天都给我放连假。你也说我是技术骨干了,厂里没了我还行?”

  说道这里,张祥多少有点自得。

  “再说了,厂领导不也要轮流值班嘛。咱们钢铁厂不比其他厂子,高炉点了火就不能熄的。‘

  在家里最小的张财好奇的问道:“那高炉一直烧着?永远不熄?

  “那到也不是。“张祥道。

  “哪啥时候熄啊?炉子熄了,爸爸是不是就能好好休息了?”张财啃着自己最爱吃的炸糕道。

  “是啊。“张祥摸了摸自己小儿子的脑袋,话语慈爱。

  张财道:“那早点熄了吧!那样爸就可以每天带我去买炸糕吃了!”

  他高举着自己手上的炸糕,神气活现的像是找到了一个传说中宝藏的伟大探险者一样。

  张祥笑了笑没有说话,但是心里却念道:要是这一高炉熄了 ,那就差不多是我退休的时候到了。

  家里的孩子们不懂事,但是作为妻子的桂花却能从张祥的表情中读懂一些什么。

  张祥不年轻了,四十五岁了。高炉大师傅退休年龄是五十五岁。满打满算,张祥在干十年,在1966年就要退休了。

  在晚上睡觉的时候张祥在被窝里和桂花念叨:“现在厂 里的技术革新太快了。我的这个老把式虽然在努力学,但是却有一种更新不 上时代的感觉。

  “今年年底(1955年) ,车间主任和分厂长商议,说要推选我当一次厂里的劳模。我心里清楚,这大概可能是我在厂里最后一次获得这样的荣誉了。 ”

  “从民国到现在,我在厂里干了差不多二十年了。这是他们在考虑照顾我一下。今年我给工艺提了一些改革,但是我们那个老高炉估计已经到了极限了。厂里要满足国内越来越多的钢铁需求,要新建新的高炉。

  “以后我这样的老家伙和我操控的老伙计都会慢慢成为古董吧。"张祥说道这里的时候,忍不住长吁短叹一声。

  四十五岁,在这个年代不算年轻了。现在张祥走在胡同里,很多人已经开始叫他张伯了。从小张、张哥、张叔到张伯。

  看着孩子们一点点长大,连大儿子张福都要进厂实习,从小伙子长成壮实的青年,张祥真的开始觉得自己老了。

  桂花在被窝里拍了拍张祥道:“你想那么多干嘛。再过十年你退休了,刚好孩子们都长大了。到时候咱们也能好好休息了。”

  “这些年一直说要带一 家人去故宫里面转转,你都没时间去。还说去香山看红叶,你也没空。到时候咱们一 起去呗。”桂花抱着张祥道。

  “电影里拍的那个四川的九寨沟多好看啊,退休了咱们有空也去看看吧。咱们这辈子都没怎么出过北京。老了,老了,去开开眼,至少不算白来世上一场。”

  听着桂花的话,张祥点点头:“嗯!我这一辈子亏待你了。 跟着我也没过什么好日子。民国时期不说了,这新中国了。眼见的日子一天天的好了,但是你我都老了。”

  桂花把头埋在张祥怀里:“嗨,夫妻之间说这些干啥。”

  张祥对于时代的前进,和自己有些追不上时代的感伤大概持续了一个晚上。

  因为就在第二天,他厂里来了个青工,也是他的徒弟小王送来了一封通知。

  "师傅!大喜啊!今年人民大会堂搞的春节联欢晚会,你作为厂里三十名劳模之一,能去看现场了!”

  正在家里吃炒饼的张祥都忘记了咀嚼炒饼,家里的几个小子愣了. 一会儿,然后猛地开始叽叽喳喳的吵了起来。

  “小王哥,真的?!”

  “真的!你们老爹这回能和主席他们在一个礼堂里看 演出了!”

第八十五章 精贵百倍

  多亏了本时空之中,新中国的发展迅速,元时空之中一直到1959年建成的人民大会堂,在本时空的1956年元旦正式完工。

  这就和人民英雄纪念碑一样,都属于加速完成的建筑工程。

  本时空之中被加速的不仅仅是这两项建筑工程,还有其他许多建筑和水力设施都提前了。

  这算是李锐到来给新中国开的一个大挂吧。毕竟不对称科技的发展,以及因此而带来的外汇收入以及工作岗位,都会对新中国产生巨大的影响。

  放在全国来看,或许不明显,但是改变却是实实在在的。

  对于北京市民来说,这个大会堂的建设就是非常可见的改变。

  这个大会堂的设计和元时空一样,没有什么变动的地方。就是多预留一些之后可能需要改装的地方。

  电线、水管之类的做好冗余,以后等科技上来了,需要对内部进行升级改造更方便就好了。

  这里元旦的时候彻底竣工,但是主席还是等到春节前三天才有空在李锐的陪同下参观了人民大会堂。

  “确实是好气派啊。”主席站在人民大会堂内忍不住赞叹一声。

  至于人民大会堂的庄严肃穆和宏伟壮丽不需要过多描述。元时空后世很多人都在语文课文上读过那篇《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这个能容纳一万人同时开会、看演出、看电影的巨型会场。是目前全世界范围内都数得着的宏伟大礼堂。

  这种建筑一次性投资很大, 但是能用很多年,其实还是核算的。毕竟以后北京举办几千人的大会议的次数只会越来越多。

  “但是不能光是用来开会。人民大会堂,人民大会堂。 人民不能进来,那算什么人民大会堂呢?”主席走席在会场内,看着灯光辉煌的会场内部,他说道。

  “政府的会议一年到头都是有的。但需要这么大规模的会议却始终是少的。在不开会的时候不要闲置下来嘛。我看这么大的台子,这么好的音响设备、灯光设备,都花了这么多钱咯,都用起来嘛。以

  后不开会的时候让人来唱戏,让北京的老百姓都来听。

  “还可以放电影嘛。一次性一万名(准确席位为九千六百名) 观众呢。这么多人民进来看电影,也是极好的。”

  主席说这话是认真的。

  而元时空之中, 人民大会堂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确实也承担过这样的任务(不是政治任务,而是对市民售票的演出)。在这里表演过戏剧、杂技、马戏、话剧等等。当初说来北京有三项好。第一项最

  好是能被毛主席接见,那一般都是立下功劳,或者是劳模之类进京受表彰。

  这第一项有点难,很多人办不到。所以才有了第二好:去人民大会堂看一出戏。 第三则是去故宫和爬长城。

  这主席所言,在一旁的李锐也是非常赞同。人民大会堂,人民在大会前面。

  "这一点上,我也会进行协调。可以容纳万人的室内场馆,可以做很多文娱活动了。”

  主席转过身拍了拍李锐的肩头:“你办这戏事情,总是能让人放心的。”

  “对了,春节联欢晚会听说你们这次搞的很好?”主席笑问道。

  李锐微笑了起来:“这次还真是下了大力气了。从前,咱们的实力有限。一直都是搞广 播春晚,虽然说听众们都很喜欢。但是表现力其实有限。

  “第一是那个时候,咱们国家的电视机数量还很少。搞电视春晚意义不大。现如今咱们国家的电视机人均拥有量虽然也不高,但是很多机关单位都有了。一些双职工家庭也买得起了。”

  “自家没有的,可以去邻居家蹭着看。还可以去单位上看嘛。

  "第二嘛,还是我们之前缺少一个足够的舞台来搞春晚。“李锐说的这是实话。由他牵头组建的中央电视台现在还比较简陋。主要的资金都花在设备上了,没有多余的钱去搞演播大厅什么的。

  主席笑着指着人民大会堂道:“哈哈哈,那你现在有舞台咯!要好好表现啊。”

  “那是自然。”李锐微笑点头。

  自然是要好好搞。

  “咱们已经把春晚卖了个好价呢。

  “嗯?“主席一愣,然后反应过来:“哦!之前你接待那些外国文化部门的领导来中国访问时聊的那个[文体节目打包]项目吗?”

  “对。“李锐点头:

  “春节联欢晚会算是整个项目里的一个添头。但是相信在现代这个娱乐环境下,我们搞出一个高水准的晚会,他们也是很乐意播放的。所以今年语言类节目少了,歌舞、杂技、幽默

  默剧类的节目多了。。

  “这也是传播我们文化的一项途径嘛。

  主席点点头:“嗯,能在更多的国家播放,那都算是打了一场胜仗。如果能得到当地老百姓的喜欢,那就是大胜仗了。”

  对此,李锐自然时了然的。元时空的后世,日本的跨年红白歌会都会有很多中国人准时收看(或看回放) 。

  所谓的文化影响就是那么的潜移默化形成的。

  对于北京的李锐来说,这次全力以赴的电视春晚是一个考验。

  对张祥来说,去人民大会堂看春晚是他人生中莫大的荣耀时刻。

  对于寿县下彭家村的村民来说,电视春晚从一个遥不可及的梦,开始慢慢走入现实了。

  村支书彭学武开着拖拉机从县城里回来,村里年前最后的一窑砖烧完了。交给了县里的建筑局,今年的钱也在封账之前结算清楚了。

  带着村里的会计彭三把账目记载清楚之后。

  彭学武开着拖拉机开始给村里采购了起来。其中最大一项的采购就是一台十三寸的黑白电视机。

  这电视不是他私人的,是放在村公社大堂里的。是给全村老百姓一起看的。

  当他开着拖拉机往彭家村赶,这临近春节了,天寒地冻路上难行。虽然拖拉机是敞篷的,寒风都往脖子里钻,但那也比踩自行车,或者是走路强啊。

  距离村子还有二十里地的时候,坐在后斗里和彭学武聊天的会计彭三用手拍了拍彭学武的肩膀:“支书,前面有人赶路,好像是往我们村的方向。”

  “我们村?”彭学武大眼一看,好像还真是。在这天寒地冻的冰天雪地里,一个瘦削的人儿推着一台老掉牙的自行车正在艰难前行。

  没骑车多半是因为冷的。这大冷天的,走路还能暖和点,骑车能把人冻的鼻涕泡都出来。

  “老乡,老乡,你往哪去啊?要顺路我带你一程。“彭学武扯着自己的破锣嗓子吼道。

  不吼不行啊,拖拉机的噪声太大了,站在旁边都未必能听清楚彭学武说的是什么。

上一篇:光阴之外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