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斤小鳄梨
而且他让小孙放出风去说是要联系英国的葛兰素史克医药集团。
这是半真半假。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逼迫辉瑞和诺华有紧迫感。
他们别打生打死了半天,最后给英国集团做了嫁衣,那他们真的是血都要吐出来了。
当然,只要辉瑞和诺华肯吐血给中国,江明肯定是首选他们。
因为他们已经投入了大多的沉没成本了。
因为沉没成本太高,逼迫的他们不得不在后续谈判中让出更多利益,以免沉没成本全都没了。
战争(商业)打成这个程度,两个集团已经无路可退。现在江明和中国当然是处于上风。
但还是要拿捏好分寸,不能真的把这种公司往死里逼。不然以后想要再搞这样的走私路,那就没那么好搞咯。
所以在又晾了诺华和辉瑞两天后。在星期六上午,江明终于再次约见辉瑞和诺华了。
而江明一开口就让两家都坐不住了。 “威戈药丸的代理权,我们经过商议,准备拆分来出售。”
江明淡淡说道:“有鉴于辉瑞集团对我的刺杀,现在收回辉瑞集团对威戈的全球代理权。” “目前,威戈代理权将拆分成南美洲、北美洲、欧洲、亚洲四大部分,中方负责生产,并且获得毛利率的百分之七十。” “代理权三年一签约。每次签约都将是价高者得。签约方需要向我中方承诺一定数额包销协议。
并且投入诚信保证金。三年内完成包销协议者,保证金如数退还,无法完成者。则从保证金中扣除所差部分……”
江明将自己这边的条件有条不紊地提了出来。
并且将详细的文件交给了两方人看。规则很简单,那就是两方竞价包销,承诺一个区域内三年内达成多少销售额。
定下目标高者胜出。当然,空口白话放卫星不行。为了保证利益,双方需要缴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这三年内,保证金由中方保管。
三年后完成包销协议则全额退还保证金,并且开始下一轮的报价。霍华德和查尔斯看完这个协议后,两人都忍不住看向江明。
不是说好了对方是社会主义国家吗?怎么这种商业套路玩的这么溜呢。
包销协议就是要中方稳赚不赔,不管你卖的好不好,反正你自己想办法。
而所谓的保证金制度就更不用说了。虽然说理论上三年后就可以退回来,但是三年后你还要不要继续代理?
只要继续代理,那么保证金就不可能真的退出来。简单来说,这笔钱只要交到中国人手上,那基本上就别想着再拿回来了。
妈的,这一波中国人商业操作搞得太溜了。
原本诺华和辉瑞在私下达成了某些协议,辉瑞准备向诺华割肉,来保证辉瑞股价不要跌倒底。
但是江明这一波操作,直接把原本就不怎么结实的联盟给攻破了。
而在威戈协议之外,还有关于胰岛素协议的。
合成胰岛素也是辉瑞和诺华志在必得的一个东西。
相比于小药丸,合成胰岛素是救命的玩意儿。小药丸一片十块已经很贵了,因为这不是生活必需品,只能算是调剂品。
而合成胰岛素是救命的玩意儿,没它会死人的。辉瑞已经证明了这玩意儿确实有用,可以救人命。
而在江明给出的这个协议里,至少这前三年的胰岛素是和威戈捆绑销售的。
而想要拿到合成胰岛素(合成)的代理权,则必须要同意胰岛素里面的条约。
其中包含了对中国援助胰岛素(猪)生产线所必须要的各种设备。这些设备不是要求他们无偿拿出来,而是中国将会在之后以生产胰岛素(猪)来为之抵债。
这些协议里有许许多多的细节,查尔斯和霍华德都看了许久。最后两人抬起头看着江明,两人都是无奈的。 “江先生,您不去做一个总经理可惜了。您这样的商业人才在我们那儿也是紧缺的。”
查尔斯这话也不知道是恭维还是阴阳怪气。
霍华德也说道:“是啊,您不从商可惜了。” 江明却道:“呵呵,这你们就太高看我了。这不是我多有商业头脑,只是因为我背后站着一个强大的祖国。不是我的实力强大,而是我的祖国在给我撑腰。” “霍华德先生,如果辉瑞想要参与这竞标,还需要答应我额外的条件。”江明指了指自己伤口。
霍华德强笑道:“什么条件?” “搞定港英政府,不管你是用行贿也好,还是政治力量也好。让香港水警尽可能远离蛇口地区。我们要在那里借码头扩大运力,不然你们的货也没法按时交付了。”江明道。
霍华德无奈点头同意,相比于辉瑞要割给诺华的肉相比,这点事情已经不算什么了。
而江明给出的条件已经是所能想到的最好的了。
只是现在是和诺华争,也不知道三年后又有多少公司来争……霍华德叹口气,至少先过了这关再说吧。
在江明的努力下,辉瑞和诺华终于是在香港狠狠地放了一把血。
并且辉瑞对江明表达歉意,额外支付了三百万美元的赔偿金。当消息传回国内没多久后,关于在南北多地兴建养猪场、饲料厂的计划也正式披露。
第六十四章 张家的困境
北京钢铁工人张祥一家迎来了一个大事。
那就是家里的大儿子张福要准备考学的事情了。
现在的新中国还没有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因为现在财政还负担不起。现在实施的还是三年初小,两年高小的教育制度。
完全免费的义务教育只到初小为止。
国家准备这两年经济形式有了明显好转后,开始施行五年小学的一体式义务教育。
小学读完之后便是初中,现在的初中可就不是免费的义务教育了。
不仅要学生家庭负责学杂费,还需要考学进去。分数不够可读不了初中。
张福还是很不错的,他之前顺利的考上了初中而且初中成绩很不错,老师推荐他跳了一级。
在历史上七十年后的后世,跳级算是一个比较少见的事情。但是在这个时代跳级非常常见。
这年代的课业负担没有七十年后那么重。
聪明的学生一两个月就学完了整个学期的所有内容。
如果还让学生留在本年级,那就是纯纯的发呆混日子。再加上现在新中国百废待兴,各行各业都缺乏足够多的受教育人才。
所以国家方面也是鼓励聪明的学生跳级,早日参加工作,以缓解新中国在中高级知识分子上的用人慌。
不过现在新中国分管教育的是李锐。
李锐也知道后世那些揠苗助长的天才班和少年班之类的。
所以对于跳级和天才班之类的东西还是稍微要控制一下。
不要跳的太离谱了,十四岁毕业的大学生什么的。年纪太小了,参加什么工作都不是很合适,反而可能会蹉跎天才的天赋。
还不如多学一段时间,扎实天才的基础。张福没有那么天才,他也就是比普通小孩聪明一点罢了。
班主任王老师特别在放学后对张福进行了一个家访,想要问一问张福家里对张福今后是怎么打算的。
因为跳了一级,张福今年六月底就初中毕业了。对于班主任王老师的到来,张福一家热情款待。
刚从居委会下班的母亲桂花热情的从柜子里掏出家里来客人才会拿出来的瓜子花生。
桂花瞟了眼柜子里上了锁的糖罐,她掏出钥匙拧开锁,从里面点出十颗糖果。
刚准备端出去,桂花想了想又放回去四个。
一个小碟子里装着一些花生瓜子还有六颗水果口味硬糖……
这大约就是这个年代去普通人家做客能获得的最高待遇了。 “老师,吃糖吃瓜子花生。”
桂花把碟子装糖的那一面冲着王老师。
但是王老师却摆摆手:“不用不用,不用这么客气。我又不是来你家吃糖的,收起来给孩子们吃吧。” 王老师这话可把张家五个小的给馋的呀。
他们眼巴巴的看着碟子里的糖果,口水都要流下来了。 “张福,你吃糖。”
王老师拿起一个水果硬糖递给张福,张福接过来,但是不敢拆开糖纸。
他看着妈妈桂花,眼神里都是询问:我能吃吗?我能吃吗?桂花脸上带着笑意,但是眼神看着张福:你敢吃试试!
张福乖巧的放下糖果:“老师,我不吃。”
桂花满意的笑了。
王老师也不在意,来人家家里做客,人家端上糖果这种高档东西不吃,这是这个时代做客人的基本礼貌。
但是花生瓜子还是可以吃的。
王老师抓了一把瓜子嗑了起来,并且和桂花聊了起来:“张福他妈啊,张福这孩子六月底就要初中毕业了。你们家有什么打算没有?”
桂花坐在王老师对面:“这……这我还真不知道啊。老师您给说道说道呗。” “是这样啊,初中毕业了。现在张福的出路有三条,第一是考高中再读三年。学历高一点,也有机会考大学。当然,这样你们的家庭负担会更大一点。” “大学是有国家补贴的,纯读书是不怎么花钱的。但是高中要花点钱,大学里要买些课外资料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大学四年,高中三年。你们就还要供养张福读书七年。”
王老师看了看张家的五小只,他有些话没好说下去。
桂花有些犯愁,她继续问道:“老师,还有什么出路呢?” “如果不考高中的话,那么我个人建议是去读中专。中专除了考学分数之外,还要考一下动手能力会比考高中更难一点。” “但是中专是全免费的。而且中专到了第三年开始实习就会有津贴,虽然说不如正经工资那么高。但是给孩子当个零花钱是够了。”
桂花继续问:“那还有一条呢?” “初中毕业,张福也能分配工作。现在中国各地都需要张福这种能读会写还系统学习过现代化知识的青年。就是张福现在年纪太小,要等他在长一年到十六岁才适合出去工作。”王老师嗑着瓜子这么说着:“当然,就我个人建议,我最不同意最后这条路。虽然说这样张福能很快去赚钱。但是这对张福的未来是不利的。” “张福他妈,我就这么说吧。现在咱们国家因为缺乏中高级知识分子,所以这初中生的文凭还值点钱。但是国家已经下大力气在搞教育了。” “以后初中这样的文凭肯定是越来越多的,这文凭用处也就越来越小。你和张福他爸好好商量一下,以后让张福走什么路,还是需要你们做父母的把关。”
说罢,王老师就准备走。
桂花想要留王老师吃饭来着,但是王老师表示不需要。王老师刚走出张家大门,张祥回来了。
他满脸笑意:“桂花,今儿个运气好,买了些便宜的猪下水。你收拾一下,咱们晚上炖吊子吃。” “哟,王老师,您怎么来了。今晚咱们家吃炖吊子,您对付一口呗!” “不了,不了。我还有事。”
王老师谢绝了张祥的好意。
张祥提着的那一卦猪肠子也就约莫一斤左右,他们一家人都不够吃呢。
自己要留下吃饭的话,张祥一家肯定是要把这些猪肠子紧着自己了。
到时候五个小的和桂花怕是一口都吃不到了。
王老师连连摆手:“家里已经做得了,我媳妇等我回去吃饭呢。张福他爸,张福读完初中之后的出路你好好给孩子考虑啊!”
说罢,王老师不顾张家人的挽留,骑着自己有些陈旧的二手自行车走了。
……
晚上张家吃的是炖吊子,用大蒜和生姜再加上一大勺豆酱把猪肠子炖入味。
这年头北京人吃猪肠子都不会把肠油去的特别干净。
倒不是说特别喜欢这个肠子的脏器味。
主要还是舍不得这些油水。有些腥气就腥气吧。张福晚上吃的很开心,同时也早早的和几个弟弟一起在隔壁间睡下了。
而在堂间里,有些昏暗的灯光下桂花在纳鞋底张祥抽着香烟。
夫妻俩还在为王老师今天所说的事情而讨论着呢。 “孩儿他爸,你说福儿以后咋办。”
桂花纳着鞋底的同时抬头问道。
张祥吧嗒着香烟,作为一名钢铁厂的大工匠,他的收入不低。不然也不能养着家里五个半大小子,还能不让他们挨饿。 “读高中,考大学。这是正路。我厂里的技术科主任就是工业大学毕业的。人家说的那些东西,懂得那些东西,我这辈子听都没听过。”张祥道。 “张福脑子聪明,以后考大学应该不难。大学出来以后进厂最少也是个技术员。大学生以后也吃香。”
张祥如此说着,桂花看着他,突然无奈的叹口气:“他爸,咱们两个加起来一个月有六十来块钱。在咱们这大杂院里算是挣钱的人家了。” “但是你算算啊,咱们一家七口人,人吃马嚼的一个月就要花掉三十多块钱。你还总买些好东西回来给孩子们吃。就像是今天的炖吊子,那别人家都是过年过节才吃的。”
张祥摆手:“吃这点玩意儿你心疼啥钱。咱们家孩子就是因为吃得好,比其他同龄孩子都高一个头,身体也壮,也少的病。” “是,我没说孩子不该吃好的。可是半大小子吃垮老子。张喜张财年纪还小,他们要在长两年,咱们这一屋小伙子那就是个顶个都是饭桶。到时候一个月四十块吃饭都怕打不住。” “要是张福继续上高中,你算过没有每个月又要多开支好几块了。还有大学四年,大学有国家补贴,吃饭读书不花钱。可是王老师说了,课外资料要花钱啊。图书馆里也不是什么书都有的。” “还有王老师说大学可能还有游学活动呢。多多少少都是要花一些钱的吧。”
张福上了大学,刚好张禄要读高中,张寿要念初中了。我晓得你,你指望咱们张 家五个小伙子都成材。可咱家哪来那么多钱培养啊。”
桂花作为一个母亲说出这样的话的时候也是很心痛,但是家里的余钱都是桂花在掌管。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孩子越大,花钱也就越多。张祥默然,媳妇的话说的很实际。
钱要算着花日子要算着过。
张祥看了看自己手上的卷烟,他默默开口:“我一个月抽烟喝酒也要花两三块吧。桂花看向他:“嗯?” “戒了吧。”
张祥面无表情的说出自己的打算:“以后别给我沽酒了。” “孩子现在心里都精着呢,尤其是张福那小子你突然不抽烟喝酒,怕他觉得不对劲。孩子十几岁了,心思多了,这个年纪的孩子心窄。”桂花道。 “拿我的酒瓶装点凉白开就好了。”
张祥道:“那些哈德门的盒子别给我丢了,我自己卷点烟装里面。” “欸。”
桂花点点头:“街道那边有新的糊火柴盒子的活儿,我去接点回来。咱们俩每天晚上干几个小时,一个月也能多几块钱。”
张祥点点头:“行。这样就能宽裕点了。” “咱们张家几个小伙子,只要能学习的,咱俩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供出来。” “现在世道好了,咱们日子好了,孩子也要争气啊。要给咱家争气,以后有本事要给国家争气啊!”
隔壁间的张福睁着眼睛,在一群弟弟此起彼伏均匀的呼吸声中,他默默的流下泪来。 ……
第六十五章 完成一半
“王老师,你能和我说说中专是怎么弄得吗?”张福下课后直接找到了班主任王老师,向他询问中专的问题。
王老师有些诧异,因为王老师是希望张福能按照正常流程去考高中,考上高中后读大学。 “张福,中专和高中可不一样。你的成绩考我们一个本市优秀的高中没什么问题。你学习这么努力,以后考大学我觉得问题也不是很大。” “即便一次考不上大学,高中学历也是不错的,可以分配工作。乡镇县一级甚至是市里很多部门都需要高中生。 “中专生呢,不是说不好。中专生出来是技术干部。因为现在咱们国家的中专生都算是由工厂委托培养的。” “出来之后基本都是去工厂了。从技术员干起一般干到专职的技术干部为止。当然我不是说这样不好,我从民国时期就当老师了,带过的学生也有十一届了。我看人的眼光还是比较准的。你是个读书的料子。” “以你个人的前途来讲,老师是希望你去读高中考大学的。因为大学出来后起点更高。高中虽然起步也许不如专职的中专生,但是高中也有广阔的选择范围。” “我们国家现在是要准备搞成人高考的。只要有高中学历,或者是考过高中的考试,证明自己有高中的能力,以后还可以考成人大学。”
王老师说道这里,张福打断他道:“老师,我可以一边读中专,一边考成人大学。” “不行的。”
王老师推了推眼镜摇摇头:“你班主任我这辈子别的本事没有,就会做题考试。我看了成人高考去年试推广的考题。重点很多,自学高中内容很难保证合格率。” “只适合那些高中毕业参加了工作,但是后续又想要继续读书的人重新捡起来。中专的授课和高中完全不一样,很多普通高中教的知识点,中专是不教的。理论上来说你是可以自学。” “但是你要是中专毕业参与工作了,那你就更加没有时间了。”王老师推了推眼镜。
之前走访张福的家庭,王老师就觉得张福想要读高中考大学可能有些困难。
因为张福还有四个弟弟。两个在读小学,剩下两个也差不多要读书了。
张福读高中考大学的几年将会是张家最困难的几年。
很多家庭是撑不住养这么多吃闲饭的小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