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479章

作者:一斤小鳄梨

但实际上溅起的水花很小很小。都说科学无国界,或许吧,但科学家是有国界的。

科学领域的争锋不仅仅是单纯的学术争雄,还是话语权的争夺。

也许基地里有的科学家对直接引用历史上后世的一些科学文章有科学道德障碍。

但是作为基地主事人的李锐不在乎的。毕竟你不能拿一个李锐不存在的东西来障碍他。

后世李锐见过的龌龊事多了,他不在乎这方面先抄起来。毕竟话语权拿不到,你再有科学道德又怎么样?

还不是被人捏着鼻子走。 “中文期刊的局限性还是有点大啊。”基地里有的科学家在开会的时候忍不住说道。 “要不然我们还是再多搞一个英文期刊?” “不。”

李锐否了这个提议:“诸位,你们何时看过英国人或者美国人为我们中国发一个中文期刊?” “以前没有,现在没有,以后也不会有。期刊有什么文字其实也是话语权的争 夺。” “我们要是用英文启发期刊,那么其天然性就会矮英国科国家一头。诸位也看过我在基地里放的纪录片了。

法国都搞过保护法语运动。结果呢,法语影响力越来越小。在后世不说小语种吧,但也说不上是多么大的语种了。”

“语言话语权的削弱,是对我们国家和文明的变相削弱。而且诸位也知道这次期刊发的文章可不是水货。主文章可是可以拿诺奖的。”

李锐稳住了基地那些想要再用英文发一个期刊的科学家们。

李锐的话让不少人点头赞同。

话语权的争夺是充斥在每一个角落的。 “我们发中文期刊,关注的人少。除了一些在我们中国工作的苏联科学家……嗯,还得是那些懂中文的苏联科学家之间溅起了一点水花。对外我们确实没有溅起什么水花。” “但是这不着急。在发这些文章之前我和钱总(钱学森)、邓总(邓嘉欣)、张总(张文裕)商量过了。” “我们的语言和文字被忽略很正常。外国人假装看不见我们已经很多年了。但是把货真价实的东西拿出来,我就不信他们还能假装看不见。” “他们科学家可以假装看不见,但是我不信他们的商人假装看不见!他们会放着花花绿绿的钞票不赚!” 在李锐这样的思想指导下,利用后世的科学知识和网购来的设备,以及大佬们的手搓和实验。

人工合成胰岛素在磕磕绊绊中算是诞生了。

现在外国学术界对新中国诞生的《现代科学》期刊毫不在意。有的人知道中国搞了个期刊,但是得知是中文期刊后,连看的欲望都没有了。 “呵,你们中国人搞期刊还搞中文的。不拿英文。难道为了看你们的期刊我还要再学一门中文吗?!”

不止一名外国学者说出类似的话。

就说香港吧,香港五十年代已经有了香港大学,这所大学建于1910年,现在已经建校40多年了。

其前身是香港西医学校。

可以说香港大学算得上是源远流长了。

也是一个老牌名校了。而且学校内的生物医学科目是强项。这个年代能上香港大学的非富即贵。

此时英国人还怀着彻底同化香港的念头。

所以香港大学是全英文授教,从语言文字开始建立香港新一代精英阶层对英国的全面认同。

所以当香港大学内出现一本中文期刊的时候,在这所学校就显得特别的诡异。

香港大学医学院三年级的学生罗长虹正抱着《现代科学》的中文期刊苦读者。

在香港大学的一块草坪上,他一边看期刊,一边做笔记。这是一个周末,和他一样晒太阳看书做笔记的同学很多。

还有很多同学聚在一起 用英文小声的交谈着。 “劳瑞(罗长虹英文名)你在看什么呢?”

罗长虹抬头看去,原来是三年级的同学李嘉栋。

罗长虹道:“大卫(李嘉栋英文名)你今天不是约好了和瑞纳去打网球吗?” “嗨,她被闺蜜甩了。她去陪闺蜜去了。你在看武侠小说吗?”

李嘉栋看了眼罗长虹手上的杂志,上面全是中文,密密麻麻的汉字让罗家栋没有仔细看。

他下意识的觉得罗长虹是在看武侠小说……因为现在香港的报纸已经开始又连载武侠小说的风气了。

一些杂志也会把武侠小说合并在一起出版。

武侠小说算是这个时代年轻人的主要消遣之一。

罗长虹听到李嘉栋的话,他摇摇头说道:“没有啊。这是一本学术期刊。”

李嘉栋一呆,然后以一种不可置信的眼神看着罗长虹。

他看着罗长虹又看看他手上的《现代科学》。然后爆发出一阵似滑稽似嘲笑的叫嚷:“学术期刊?中文?好吧,这两个词我都听得懂。但是中文期学术期刊是什么鬼东西?劳瑞,你现在讲笑话的水平越来越高了!哈哈哈!”

第五十二章 请说实话

李嘉栋的笑声是带着轻蔑的。

而他这边的声音也吸引来不少周围在草坪上学习、休闲的同学们。

他们纷纷把目光投射过来,看看这边发生了什么事情。

同为医学院的乔安娜走了过来说道:“大卫(李嘉栋)你笑的声音太大声而且也太难听了,收敛一点,别影响其他同学。”

乔安娜是个漂亮的女生,在女生面前李嘉栋总是会相对收敛且绅士一点的。

他咳嗽了一下,然后说道:“好的,安娜,没问题我收敛一点。”

乔安娜摇摇头,随后也把目光投向了罗长虹,尤其是罗长虹手上的那一份期刊杂志。

乔安娜眯着眼睛看了一会儿,然后不可思议的说道:“劳瑞(罗长虹),这还真是一份中文学术期刊啊?”

罗长虹点点头,随后没好气地看着李嘉栋说道:“这是一份学术期刊。不是武侠小说。”

李嘉栋不置可否的耸耸肩:“好吧,这份期刊从哪来的?” “内地办的,我叔叔声音门路比较广,他觉得这书对我可能有用,所以帮我弄来的。”罗长虹道。 “内地办学术期刊?”

李嘉栋脸上还是那副不屑的表情:“不是我说,那些没有接受过大英帝国系统性教育的中国人……也许可以舞龙舞狮,也许可以在茶楼做出很好吃的点心。但是他们怎么可能搞得好学术研究?”

罗长虹不同意他的观点:“按你这么说,那么钱学森,华罗庚算什么?他们可都是中国人,而且都是大师!” “当然,当然!我没有不尊敬钱学森、华罗庚这样的大师,他们即便在国际上也是名声斐然。

但是钱学森和华罗庚可都是接受了英美科学的系统教育,然后才成为大师的吧。搞期刊的这种事情,难道是说几个钱学森一样的大师就能搞起来的?” “这不是需要大量的学习过现代科学,接受过现代教育的学生、导师才能完成的吗?中国现在有什么?”李嘉栋面色不屑。

他这一番话倒是说的罗长虹哑口无言。

但是罗长虹还是说道:“至少这一本期刊写的很不错。我准备将它翻译给教授,让劳伦斯教授看看。”

就在罗长虹等人聊着的时候,一伙儿正儿八经的金毛外国人走了过来。

现在的香港大学除了华人精英的子女再次就读之外,还有很多洋人的子女在此就读。

毕竟现在香港是属于港英政府的。在香港工作的英国人很多,他们希望子女接受的和英国一样的教育。

所以香港从小学开始就有全英文教育的学校。

一直升入到香港大学也是全英文教育。

以此来满足那些英国人子女的教育问题。

这年头香港大学里的洋人是不少。虽然说香港是租借出去的,法理上属于中国,但实际上在香港的华人就是二等人。 这个二等人是体现在方方面面的。

比如说在警队,华人最高做到帮办的职位。而在之上还有四级督察(见习、正式、总、高级),三级警司(正式、高级、总),四级处长(助理、高级助理、副、正)。

在政府系统中也是如此,警队隶属于政府机构下,最高职级是处长。而处长上面还有局长,局长上面还有司长,司长上面还有港督。

在行政人员方面,华人最高可担任的职位是文书帮办。若是要和后世的中国对比的话,那就是相当于高级科员。

在医疗系统中,如果有洋人在,那么正职的医生是不可能轮到华人来做的。

香港大学也是如此,教授、副教授都是洋人,华人最多做助教或教员。

这和个人能力没有任何关系,就是单纯的歧视罢了。除非是那种在国际上名声斐然,根本压不住的大学者……

不然来了香港不管你有多大能耐都要趴着。

乖乖的听英国人的话。

就像是现在的香港大学内是华人数量更多……但数量更少的英国子弟却占据着更多的资源。

所以当这一伙正儿八经的鬼佬来到这里时,周围的华人学生可都下意识地让开了路。

没办法,在香港大学你读书再好,出去工作还不是要给这些学习成绩不如你的鬼佬当小弟。

翻身是不可能翻身的,一辈子当小弟吧。当小弟就要有当小弟的觉悟,自觉给老大让路吧。

这几名英国人也是医学院的,刚刚在草坪上打盹,听见罗长虹和李嘉栋讨论后才来的。

为首的一名叫彼得,在这群英国学生中,学习成绩算是好的。但是学习这种事,他们真的是卷不过在香港大学的华人学生。

就像是罗长虹、李嘉栋和乔安娜,都是学院里的优秀学生。各项分数都比这些英国人强。

但是有鉴于香港的歧视情况,他们分数再强学习再好,出去以后大概率也是屈居于彼得等人之下的。

所以学院里这些学习成绩很好的华人学生和英国学生的关系就很微妙。

“我听见你们在聊什么了。一本中文期刊,是吗?劳瑞,你说你要把它翻译成英文然后给劳伦斯教授去看?”

彼得有些居高临下的看着罗长虹。 “先给我看看吧,我英语可比你好多了。”

彼得挑眉,话语中多少有些歧视。

一旁的李嘉栋早就站起来到一边去了,他很自觉地当这群英国学生的小弟……

尤其是当彼得的小弟,鞍前马后买饭买水。彼得没等罗长虹拒绝,他直接一把将罗长虹手上的笔记本拿了过来。

罗长虹的翻译还是可以的,彼得仅仅是速读了几句,然后脸上便露出不可思议的神色。

随后那种不可思议就变成了一种嘲笑。 “等等劳瑞,你就打算把这种无稽之谈的玩意儿给教授奉献上去?” “你看看你翻译的都是什么玩意儿。人工合成胰岛素,胰岛素氨基酸序列……”

彼得大声念着罗长虹翻译的文章,他念得很大声,周围的学生都能听得到。

大家都在窃窃私语。如今香港大学最强的学院就是医学和生物,香港大学是同步英美大学教材的,在教材方面是没有滞后性的。

胰岛素在在医学生物领域都算是一个很大很前沿的课题。

但是根据最新的教材和资料来看,目前人类还没有攻克人工合成胰岛素的难关。

甚至于说现在这个时代的科学家们根本就没想过胰岛素是否能够人工合成。

因为人工合成的前置科技术还没点出来。

在这种情况下谁敢说人工合成呢?

而在历史上中人工胰合成胰岛素也是确实是中国最新点出来。

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在1965年于一穷二白的新中国点出。

可惜的是其中有太多太多的波折了。最后新中国也没有把握住这次机会。

反而当欧美医药公司在八十年代点出工业化生产人工胰岛素的科技。

让中国在1965年就完成了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变成了一个笑话。

而在这个时空中,关于胰岛素的科技点在欧美世界还不全呢……如彼得这样的学生压根不相信中国能搞出这种东西来。 “学术造假吧”彼得不屑的将罗长虹的笔记丢了回去:“你们中国人为了博取眼球真的是什么都做得出来呢。” “你翻译的这些文章根本就是学术造假。”

罗长虹听罢面目充血:“彼得,我只是翻译了两篇文章,里面还有很多文章可以作为引证……” “哈!连环造假吗?”

彼得不屑道:“由始至终我都没有在欧美相关期刊上看见任何关于胰岛素或者类似于氨基酸序列突破的研究报道。”

“劳瑞,你该不会是觉得这个什么中文期刊随便出了一期,然后在全世界(欧美)都没有相应研究突破的情况下,他们就研究突破了,而且还搞出了人工合成胰岛素,你在这做什么梦吗?”

彼得的话听得周围的同学都围了过来看热闹。

大多数同学都觉得彼得说的没错。

现在阶段的情况就是世界科研主流集中在欧美。

如果相关文章是苏联报道的话,那么大家还是会引起重视的。

但是中国?怎么可能。在场的华人学生很多,但是却几乎没有几个相信中文期刊里写的学术内容。

因为欧美相关的研究一点都进展都没有,这突然蹦出一本听都没有听过的中文期刊。

然后,歘歘歘的说自己在胰岛素研究方面有了各种各样的突破。

不依赖欧美的研究成果,中国独自突破了好几个大成果,一下子搞出领先是全世界的东西?怎么可能?

彼得等医学生虽然不算是这方面的研究专家,但是也知道胰岛素项目进展和困难。

劳伦斯教授曾经不止一次的说过,如果真的有谁能解决现在胰岛素的排斥问题,那么就价值一个诺贝尔奖!

劳伦斯教授说的还是解决胰岛素排斥性的问题罢了,而不是说人工合成。

彼得转头对一直给自己当小弟的李嘉栋问道:“嘿,你相信这样一本中文期刊里写的内容吗?”

李嘉栋忙不迭失的说道:“不信。你看,现在学术界都是在用英文写期刊。中国搞了一个中文期刊出来,这本身就是证明他们心虚。害怕被欧美同行的专家给识破了。” “中国人这种骗自己人的操作可多了。我父亲说过,当年民国时期但凡《中央报》的战报有一半的战报消息是真的,日本人早就在1941年被国民政府彻底消灭了,哪里轮到1945年投降啊。” “要我看,这新中国也是差不多的。都是骗骗人罢了。”李嘉栋笑着说道。

他这话说的还真有些道理,周围很多华人学生都点头赞同了。毕竟民国政府在这方面是有传统的。

那么相比新中国也差不多。 “估计是哄骗自己人的。” “是啊,不然为什么不搞英文期刊?” “骗骗自己,说自己什么什么方面又是世界领先,世界第一呗。当年打日本人是这么说,现在搞科研也是这么说,欺负外国人不懂中文呗。” 周围的华人学生们也纷纷低声讨论着。

在这种讨论声中,罗长虹就像一个小丑一样。

而刚刚还站在罗长虹身边的乔安娜也悄然离开。

不知道什么时候站到其他华人学生那边去了。 “劳瑞,你一个人被骗也就算了。不要想着让劳伦斯教授一起上当啊。”彼得看着面目赤红的罗长虹,他有些快意,这个年级第一的华人学生总是一副很牛逼的样子,现在看他吃瘪可真爽。

罗长虹被周围人的讨论刺激的面目赤红,站在这里活像个小丑。

但他还是咬着牙说道:“你们看一下这个期刊嘛,我觉得写的各文章互相之间都有数据支撑,能互相证明其结果的真实性……”

罗长虹拿着《现代科学》的期刊,想要给周围的同学们看……但是周围的同学们都是带着嘲笑的躲开,似乎只要接过罗长虹手上的期刊,他们也会变成小丑。 “劳瑞,不要再丢人了。”

李嘉栋在彼得身后摆摆手,让罗长虹收起期刊,灰溜溜的走人先。

但是被激起来的罗长虹却没有走,他反而道:“等我把这些文章都翻译完,我给劳伦斯教授看,他肯定……”

上一篇:光阴之外

下一篇:返回列表